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成为大明星的正确姿势 > 《成为大明星的正确姿势》正文 第五十五章 诗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诗乃之祖,艺术之根,从古至今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

    纵观当世,现代诗的异军突袭,但依旧取代不了古体诗在人心中的地位。

    虽说如此,白话文诞生后,相比于古体诗的各种条条框框,人们更加倾向不拘一格的现代诗体。

    而且,古时候,吟唱诗歌为列为一时风流,多为士大夫阶层的特例,追名逐利者趋之若鹜,随着士大夫阶层的衰亡,古体诗终究走向没落。

    毕竟,时代有时代的特征。

    到了如今,人们再也不用吃不饱饭而担心,诗人也不再有古时候那种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气度。最简单的是,朋友远离,在古时候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就可能终其一生都不能再见一面;而现在,坐个飞机就到了,哪有那么麻烦,所以也没有那么多情感给你酝酿了。

    京城大学的文系教授柯镇文坐在沙发上,手里摩挲着一本零几年装订的《武朝诗词精选》,坐在一旁是正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十五六岁的孙女。

    隐约听见她似乎在抱怨:“怎么突然有广告了。”

    柯镇文毫无在意,作为一位专精传统文化的大学教授,对年轻人看的节目不甚在意。

    他有着文人的情怀,今天下午还在和同为文系教授的徐承志谈到关于诗歌的没落,认为这种没落不仅体现在古体诗上,在现代诗上也渐渐有了这种趋势。

    想呼吁人们重视诗歌,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他清楚地明白,写诗是养不活人的,赚不了钱的,既然赚不了钱,捧的人就更少,捧的人少了,诗人也自然减少了。

    和友人谈论完毕后,只感觉整个身体又苍老了几分。

    柯镇文是真的喜欢诗词,喜欢那种表现形式。闲来无事的情况下,他也会作几首小诗聊以慰怀,但自我感觉总是上不了一些台面。

    “爷爷,你又在看这些古诗啊。”孙女小玥扭头看见爷爷又在看前些日子买回来的那本。

    柯镇文抬了抬鼻梁上的眼镜,笑着说道:“小玥喜欢诗歌吗?”

    小玥抱着抱枕认真想了想,然后开口答道:“嗯不是不喜欢哦,但是但是感觉诗歌太难了,像小玥这种笨笨的人写出来的诗恐怕也没人看。”

    柯镇文一脸慈祥,摸着小玥的脑袋继续说道:“没事的,什么时候你对诗歌感兴趣了,就来找爷爷,爷爷随时可以教你。”

    小玥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随后看见节目又开始了,便把注意力又投到电视节目中去了。

    柯镇文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明白小玥这大概是拒绝了,如果不是她们的课本上还要求诗词为高考必考的题目,恐怕诗词的地位会显得更加尴尬。

    “果然嘛,还是俞寒晋级了。寒叔真的太帅了!”

    似乎电视里面播放了某个明星成功晋级,小玥高兴地把双手挥舞了起来。

    “要是要是诗歌也能像他们这样受欢迎就好了。”

    柯镇文也知道这个人,从《华夏好声音》这个节目火起来的一个艺人,而且他似乎是小玥的偶像之类的。

    他并不排斥家人追星,只要适度就行了。

    在柯镇文的眼中,有些歌曲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俞寒这个人的歌他也听过,很有能量,是个不错的年轻人。

    “寒叔会说些什么呢?好期待!”

    小玥和柯镇文都把目光投向了电视机里面的这个年轻人,只见他绕着舞台上的学员走了一圈,大声朗诵道: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坐在沙发上的两个人呆住了,眼神直勾勾看着电视上的那人。

    柯镇文家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放在古代也可称为书香门第,家中往往上三代以上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由此,老柯家的文化素养都是相当的高。

    特别是作为京城大学文系教授的柯镇文本人,更是在眼神中闪过一道精光。

    “是一首极为出色的五言律诗,句式整齐,清新脱俗。”柯镇文琢磨片刻,给出了一个定论:“不比古诗逊色。”

    这句话李向荣也说过,但到了柯镇文口中,就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了。

    小玥眼中冒出光芒,低声说道:“寒叔太酷了,为什么古诗看起来会这么潇洒?”

    “爷爷,我想学习一下怎么写诗!”小玥拉着柯镇文的肩膀撒娇道,在看见俞寒以一种极为风骚的形式吟唱了一首古诗之后,她好像掉进了诗词这个大坑里面了。

    柯镇文故意板着脸说道:“学诗很难的,也很辛苦,可能好几年才有点成就。”

    “爷爷,让我学嘛,我就想学习怎么写诗。”

    “好吧,好吧。爷爷明天就正式教你。”

    小玥站起身来,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成功了!”

    柯镇文开怀大笑,既然孙女有这心,何乐而不为。

    眼神又看向电视里的俞寒,暗道:“看来还要感谢这个小伙子一次,写的真不错,颇有武朝诗人的风范。”

    这首《送友人》出来后,不大不小在华人圈里面引起了一些动静,若不是俞寒现在只有这么一首诗,怕不是又要被人贴上一个诗人的称号。

    对比普通人群,这首诗在文化圈的影响更加强大,有人提出了‘诗歌未死,诗魂犹存’的口号提倡复兴诗词文化。

    教育局表示:你还要怎样,诗词本就小道,而且我们都已经列入高考必考题目了。

    你先把写作文时那句诗歌除外取消了再说。

    负责人表示不可理喻,谈不来,溜了。

    也有人把箭头指向了俞寒本人,认为此人不过一艺人,多半是沽名钓誉之徒,一首诗并不能代表什么,没准还是抄的呢。

    不怎么上网的柯镇文楞是拉起了自己的好友和这些人文斗了一番,许多人不知道这位赫赫有名的教授发了什么疯,竟然帮着一个陌生人说话。

    不过,这件事也就此宣告结束了,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也算为俞寒在文坛留下了一点名声。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