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希特勒的“原子弹” > 第 19 章
    现有bàozhà物进行百万次bàozhà所释放能量值的总和,并且只有通过使用纯铀-235才可达到与之相比拟的效果。”接着他阐述了对这项专利的要求:“对于源自第94号元素裂变的能量bàozhàxìng产生和中子增殖的过程,事实上表现为……第94号元素提供了一个特定领域,例如关于一颗zhà弹。至于中子数量,大量的、从裂变过程中产生的中子,将在新的一轮裂变中被耗尽,并且不会出现逃逸的现象。” 14

    冯•魏茨泽克希望就关于一颗钚zhà弹的专利提出申请吗?在战后被拘于英国期间,维尔茨声称:“记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持有一项制造这种zhà弹的专利权,获得时间是1941年。” 15

    无可否认的是,在冯•魏茨泽克所提jiāo的文件中,几乎是以毫不掩饰的方式表述了这种zhà弹将有可能被制造的概念,尽管当时并不具备制造钚zhà弹的科学和物资先决条件。冯•魏茨泽克是否仅仅关心钚zhà弹在遥远未来的可能xìng和希望维护他个人的开发权呢?我们不得而知。值得注意的是,他已将这一点以任务形式在撰写的文件中全盘托出了。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泽克为原子弹制造描述了一条技术上的简易途径。

    在起草专利申请报告的那一刻,冯•魏茨泽克还抱有一种通过成功的科学研究工作赢得政治影响力的期盼。如果他能在原子弹制造方面取得成功,那么甚至会享有得到希特勒亲自接见的殊荣,他认为这将对他产生一种非同一般的积极正面作用,他那位时任第三帝国外jiāo部(Reich Foreigh Ministry)国务秘书的父亲也抱有同样想法。但是,这项使希特勒留下印象进而又能领受元首影响的新发明设想,却不能使他的朋友们说“是”。

    冯•魏茨泽克的设计草案并没有能够维持多久,因为另一个相类似的专利注册登记已经形成了文件。此外,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作为专利申请推荐者身份出现。1941年6月初,鉴于当时为陆军军械局提供咨询工作(相当于陆军军械局科学顾问)的埃里希•哈班(Erich Habann)教授的建议,负责执行柏林反应堆试验工作的卡尔•维尔茨再次明确表达了对专利权的申请要求。维尔茨的申请文件于1941年8月28日递jiāo,其中包括有15项的专利获得的要求,文件名称是《通过铀核裂变或重元素转化的工业能生产、中子发生和新元素提取》。16 稍后不久,这份标题冗长的文件就在官方通信函件中被以“铀机器”的术语给取而代之了,整个工艺方法流程被作为“秘密紧急问题”处置。在1941年6月经维尔茨修正的文件草稿中,没有再度出现更多关于zhà弹的线索提示。此举意味着,从那时起被列为讨论话题的,唯有以能量生产为目的的“铀机器”。

    正文 一、“一条直接获取zhà弹之途”(9)

    :2010-6-26 8:29:14 本章字数:1161

    帝国专利局同样拒绝了经过部分修订的物理研究所的专利申请要求,因此卡尔•维尔茨与陆军军械局联名起草了一封信函,对专利局的异议予以反驳。专利局方面则认为军械局的出面完全不合时宜,这种“第三者chā足”的行为把整个事情给搅黄了。反应堆专利注册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被挂了起来,伴随而来的是柏林方面与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之间无休止的激烈争吵和同仁反目,这种乱象一直持续到1943年5月底。后来帝国专利局保密处为这些反应堆专利申请文件建档立案,干脆来了个归档了事。

    当“捷径”发现的重要后果在少数人范围内被议论之时,也正值希特勒的权力达到登峰造极之际。德国常规军事力量适时地帮了海森伯格及其同事们的忙。至今为止,他们并不期盼一种所谓的“神奇武器”的出现,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一种徘徊于十字路口的感觉。围绕反应堆专利问题的讨论,暴露了整个“铀项目”发展的危险趋向,因为莱比锡试验xìng反应堆的中子增殖迹象有所显示,同样,它也展示出一条通往可控链式反应的实现路径。“铀俱乐部”的无害化基础研究原则已经退居幕后。

    建造较大型反应堆是合乎逻辑的和不可避免的途径,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反应堆,可裂变物质是可以被生产出来并被用于制造zhà弹的。就理论而言,原子武器似乎是可行的,即使其所承担的代价还未能被注意到。回顾往事,维尔纳•海森伯格写道:“1941年9月起,一条引领我们通往原子弹的通途已经展现在面前。” 17但他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担忧:“我们全都有一种不祥之感,我们现在是进行一种涉足高危领域的冒险。” 18

    现在拿美国和英国的情形与德国做一下比较。美国和英国主要物理学家对于钚元素发现这个事实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反应,他们尽其所能地对权力层提出关于“德国zhà弹”的预警,并且努力寻求官方机构对他们研究工作的支持。那个时刻,在关于铀研究的问题上,英国人的动作要比美国人迅速,他们走在了前面,英国科学家已经得出了“原子弹可以被造出来”的结论。此项研究工作之所以在英国取得决定xìng的进展,那还是因为得到了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首相的支持。1941年9月3日,英国战时内阁(British War Cabinet)讨论决定,铀的研究计划应当立即启动,不得有丝毫的延宕。

    1941年夏天,当了解到了英国人研究状况的时候,美国人也开始原地加速、奋起直追。是年11月初,也就是在美国卷入战争的前夕,罗斯福总统组建了一个由政府官员和议会政客为核心的小组,专门处理有关美国原子计划问题。可以看出,在英国和美国,铀研究问题已经成为涉及到首相和总统的事务,而此时的德国,围绕着“铀项目”忙前跑后的,却依然是少数几位科学家。

    正文 一、“一条直接获取zhà弹之途”(10)

    :2010-6-26 8:29:16 本章字数:1048

    当韦恩赫尔•冯•布劳恩、瓦尔特•多恩贝格尔及其麾下的火箭工程师,不失时机地向军械局强调他们的研究对于战争是如何重要时,“铀俱乐部”的科学家们却并未采取类似的举动,这能够说是一种意味着反对制造zhà弹的共谋吗?对于如此这般的解释,甚至是冯•魏茨泽克,在事过半个世纪之后也不表认同。海森伯格公开宣告,他仅仅是参加了这个问题的讨论而已,并没有表示过赞成。在写于1947年底一篇未发表文稿的原始文本中,海森伯格将自己的举动描述为等同于“积极主动反抗”的表现。对于位居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领导者职位的海森伯格而言,从他将自己视为一个扮演着“积极反对派”角色的那一刻起,他是有这样的机会的,他也拥有控制这种倾向的能力。19这是一个姗姗来迟的事后神话吗?

    在回顾这个过程时,那些主要科学家也同样指出,他们实际上已将研究工作进程速度放缓了。通过查阅他们撰写的相关出版物,这个事实可以得到确证。自从送走1941年的夏季之后,在“铀项目”研究工作方面,海森伯格和冯•魏茨泽克再也未做出什么实质xìng贡献。

    5哥本哈根神秘会晤

    自1941年始,维尔纳•海森伯格就如同是一名国家社会主义德国“亲善大使”,在欧洲大陆东奔西走、穿梭往还,他访问综合大学、参观德意志文化研究所(纳粹德国宣传部在西欧被占领国设立的文化机构)和举行学术演讲会。20海森伯格被描绘成一个“虔诚的德国人”。无论走到那里,对于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外国同僚,他总是能够不计个人的风险,提供力所能及的声援帮助。

    1941年3月,冯•魏茨泽克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举行了一次引起外界极大注意的演讲。利用这个场合,他也与尼尔斯•玻尔会了面,然而在言谈中并未涉及反应堆和zhà弹的话题。1941年9月,冯•魏茨泽克与海森伯格再度踏上前往哥本哈根的旅途。

    这次旅行,以及随后在海森伯格与玻尔之间发生的讨论,属于20世纪科学史学界议论最多的一个事件。21托马斯•鲍尔斯向海森伯格所表现的姿态表示了敬意,这是因为,他不仅冒着巨大风险将德国“铀项目”的实际存在告知了玻尔,甚至还尝试赢得玻尔的认同,携手一致为阻止未来原子武器的发展做些具体工作;保罗•罗斯(Paul Rose)则认为,海森伯格的旅行就像是一个“德意志文化帝国主义”的符号。22

    正文 一、“一条直接获取zhà弹之途”(11)

    :2010-6-26 8:29:17 本章字数:954

    玻尔与海森伯格之间的jiāo谈没有留下记录。因为这个关系,大多数从事科学史研究的学者,穷尽其日后所掌握资料的发掘,确切而言,就是维尔纳•海森伯格和尼尔斯•玻尔家族成员所提供的含糊不清的陈述以及同僚友人的回忆,尽管这些人都未参与他们之间的讨论。至于玻尔本人,除了被保存下来的战后时期11封致海森伯格的信函以外,关于海森伯格到访之事却什么都没有说过。只是到了 2002年,玻尔的这些信函才被公开发表。

    让我们回过头来对这个事件重新推想:海森伯格到哥本哈根旅行,恰逢希特勒军队在所有战线狂飙漫卷的时刻。依照海森伯格的信念,德国陷入了两场不同的战争:一场是与日薄西山的西方民主主义的战斗;另一场是与他希望亲眼目睹其崩溃垮塌的布尔什维克秩序的拼杀。海森伯格对于德国即将与美国发生的博弈中获胜的预期超过了打败苏联吗?就他而言,这才是关注焦点所在,因为海森伯格非常了解美国的工业和科技潜力。

    同样,海森伯格也为某些具体问题所困扰,他和他的支持者应该要做些什么呢?带有戏剧xìng的一幕发生了:海森伯格迫不及待地就冯•魏茨泽克钚zhà弹专利问题,尝试着向玻尔表达他的观点,但是,他所端出来的却还是一个尚未被推上前台的事务。从1941年夏的一份瑞典报纸上海森伯格获悉,铀zhà弹的研发工作在美国已经起步,美国人取得了多大程度的进展呢?他们是否会在将来某一天拿这种武器对付德国呢?由于疑虑难释,置身于哥本哈根的海森伯格心烦意乱、忐忑不安。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海森伯格眼前所呈现的,是那将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原子弹制造业似乎正在闪烁着希望之光。多年后,海森伯格在谈及他早先的想法时概括道:“在(1941年的)夏天,‘耶稣十二门徒’依然能够通过一个预防原子弹制造的联合协议。” 23按照他的思考,他希望同玻尔谈的,是关于在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之间达成一项防止原子武器竞赛的不公开协议。战后海森伯格也承认,他当时的这个想法不乏天真和不切实际。尼尔斯•玻尔屏气息声地坐在哥本哈根的“围城”中,在一个被德国军队所占领的国度里过着谨小慎微的半隐居生活,同盟国阵营的科学进展信息,无法穿透厚厚的“城墙”递送到他的耳朵里,既然是如此一种境遇,那玻尔又能做些什么呢?

    正文 一、“一条直接获取zhà弹之途”(12)

    :2010-6-26 8:29:19 本章字数:1209

    1941年9月18~24日,海森伯格和冯•魏茨泽克到访设立在哥本哈根的德国科学学会并在那里发表演讲。虽然这次活动遭到了大多数丹麦科学家的联合抵制,但玻尔研究所(即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还是邀请冯•魏茨泽克将他的演讲又作了一遍。 海森伯格也出席了,在玻尔研究所逗留了几个小时,还共进了午餐。在席间jiāo谈中,显然不够老练的海森伯格用“生物学的必要xìng”来描述正在欧洲进行的这场战争,又不顾场合地发表了对德国迅速取胜坚信不疑的言论。这一系列口无遮拦的话语表述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玻尔的同事们难以宽恕他。

    对于海森伯格的举止言行,玻尔感到很是不安,尽管如此,他还是三次邀请海森伯格到家中做客。被广泛传说的他们之间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大概就发生在第二次来访的时候。下面是二人之间稍后的谈话,但不排除有后人加工演绎的痕迹:jiāo谈伊始便触及了战事。海森伯格为德国进攻波兰辩护,并且认为苏联很快就会被击败。玻尔则表示不能同意,他对纳粹统治终结的强烈期盼超过了任何事情,对此海森伯格是很理解的。希特勒的战争给玻尔带来的是巨大失望,这场讨论终遭彻底失败也正缘于此。

    于是,海森伯格将谈话主题引向其他方面,他建议玻尔向德国占领当局示出最起码的某些合作姿态。这时候,尼尔斯•玻尔自己也搞不清楚他这位同僚的真实动机所在了,要他扮演一个公开支持德国人的角色吗?或者让他成为占领者实现意图的工具吗?终于,维尔纳•海森伯格亮出了谈话的底牌,他对玻尔讲了要害问题。海森伯格问玻尔,他是否可以接受科学家在战争期间参与铀研究这种事情?直到那时,玻尔还认为制造原子弹的可能xìng并不存在,他以一种怀疑口吻反问:“铀核裂变可以被用于制造武器吗?”海森伯格的回答肯定使他感到了震惊:“我所能确信的是,这在理论上是具备了可能xìng的,但是要付出一个巨大的技术代价,任何一方都抱有一种希望,就是在不太久的将来,这种武器可以被用于这场战争。” 24对于海森伯格这句话的后半部分,玻尔显然是完全没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