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500个故事教你处世 > 第 59 章
    子论一傅众咻

    更新时间:2009-7-21 17:16:00

    字数:490

    孟子对宋大夫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国君为善吗?其中的道理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假如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要他的儿子学齐国话,你说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好呢?”

    戴不胜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要请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如果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喧扰他,虽然天天鞭打他,要他会说齐国话,那是不可能的了。可是如果把他安顿在齐国繁华热闹的街市,住上数年,虽然天天鞭打他,要他放弃说齐国话而仍旧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孟子接着又说:“你曾说薛居州是个善士,推荐他,叫他住在君王的左右,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君王为善。假如君王身边的人,无论年龄长幼、地位尊卑,都是同薛居州一样,就好比楚国人置身于齐国的街市一样,那么,君王还会和谁去做不善的事呢?反之,假如君王身边的人,都不是同薛居州一样,就好比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喧扰那人学习齐国话,那么,君王还和谁去做善事呢?这样看来,光是一个薛居州,势力孤单,会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立世存身:贤臣,常在君王身旁孤掌难鸣,就因如此,在位者更该重用贤者,不要冷落贤者,反让谄媚之人蒙骗了自己。

    举人不避亲仇

    更新时间:2009-7-21 17:16:00

    字数:561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名士叫祁黄羊,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在全国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一次,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朝中谁适合去担任这个职务?”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大王可以派解狐去,他足可以胜任县令之职。”

    平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大王是问我谁可以胜任县令职务,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

    于是,晋平公就委任解狐做南阳县令。

    果然,解狐励精图治,一扫弊政,一年之内就将南阳县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对他也是赞不绝口。

    平公也认为祁黄羊是一个善于挖掘人才的人,于是,就在举贤纳士上面经常让祁黄羊给他出主意。

    后来,又有一次,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缺少一个正直的法官,你看,谁可以去担任?”

    祁黄羊回答:“祁午可以胜任。”

    平公又奇怪地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

    祁黄羊答道:“大王问我谁可以胜任法官,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

    祁午当了法官,执法如山,除害兴利,举国一片赞扬。

    孔子听说,高兴地赞道:“好,祁黄羊推荐人材,外举不避私人仇隙,内举不避亲子之嫌,真是大公无私啊!”

    立世存身:明智的领导者在用人路线上,应该任人唯贤,而不是搞任人唯亲。

    刘邦得天下之因

    更新时间:2009-7-21 17:16:00

    字数:528

    汉高祖刘邦战胜逼得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夺取了天下。建立汉朝以后,在洛阳南宫设酒宴,高祖说道:“今日设宴,各位列侯将领不用隐瞒我什么,都说说自己的真实看法吧。我夺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

    高起、王陵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陛下xìng情随便而且爱羞辱人,项羽虽然仁慈而且爱护人,但是陛下使人攻占城池夺取土地,打下的城池土地就会封给有功的人,和天下人共同享受利益;而项羽嫉妒有才能的人,有功劳的就杀害他们,有才干的就怀疑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人记功,夺得土地却不给人好处,这就是他失天下的原因。”

    高祖说:“你们两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用计谋策略,决定战争的胜利,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不断粮路,我不如萧何;组织指挥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虽不才,但是我善于使用他们,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重用,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立世存身:“纳才任贤”是古代君王成就大事的最基本方法,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靠一己之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应该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齐桓公庭燎求贤

    更新时间:2009-7-21 17:16:00

    字数:608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迅速富强,成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了表现自己广集贤士的决心,在宫廷前燃起明亮的火炬,准备日夜接待各地前来晋见的人才。虽然他求贤若渴,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火炬整整烧了一年,都没有人上门求见。一时间齐桓公一筹莫展。

    有一天,京城东郊来了一个乡下人要求晋见齐桓公,声称自己有九九算术口诀的才能。齐桓公听说后觉得很可笑,于是派传令官告诉他:“九九算术乃是末流小技,也配拿来见君主吗?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乡下人回答:“我远道而来,是专门来为国王解决难题的。我听说宫前火炬燃了一年也没有人上门,这是因为国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各地人才都自以为比不上他,怕在国王面前献丑被人讥笑,所以就不敢登门了。我的九九算术的确是微不足道的小技术,但国王如果能以礼待我,还怕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吗?泰山所以高耸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江海所以深广是因为它积聚了每一条小溪流。《诗经》中说过,古代的英明君王有事都去请教砍柴打草的农夫,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国王是一代明君,必定能礼贤下士。”

    桓公听罢心悦诚服,连连点头表示赞许,立即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这个乡下人。果然不出一个月,四方闲人都纷纷前来了。

    立世存身:“泰山不让寸土,故能成其大,江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深。”在用人问题上,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以宏阔的胸襟接待天下之士,才能发现发展霸业的有用之才。

    樊姬之力

    更新时间:2009-7-21 17:17:00

    字数:812

    春秋时期,楚庄王与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有一天,楚庄王上朝听政,下朝很晚,他回到后宫,他的妃子樊姬走下厅堂来迎接他。樊姬问道:“大王,为什么退朝这么晚?恐怕饥饿疲倦了吧!”

    楚庄王兴奋地说:“寡人今日上朝听到很多忠臣贤士的言论,寡人已经忘记饥饿疲倦了!”

    樊姬又问:“大王所说的忠臣贤士,是各国的宾客呢?还是国内的名士?”

    楚庄王说:“是沈令尹。”

    樊姬听说是沈令尹,就捂着嘴笑了。

    楚庄王感到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要轻蔑地一笑呢?是嘲笑寡人吗?”

    樊姬说:“贱妾不敢。”

    楚王追问:“那你到底笑什么呢?”

    樊姬说:“我有幸能侍奉大王,主管大王的洗浴,手持毛巾、木梳给大王擦拭梳头,整理被褥坐席,已有11年了。我还曾派人到梁国、郑国寻访美丽少女,进献给大王。她们当中与我地位相同的有10人,比我强的有2人。我难道不想专享大王的宠爱吗?但我不敢因为自己的私yù而遮蔽众女的美貌。让大王见到众多的美女,是想让大王了解到她们的才能啊!”

    楚庄王说:“你的贤惠,寡人早就感觉到了,但这与你的笑有什么关系呢?”

    樊姬说:“我笑沈令尹虽然是一国宰相,可是还不如我呢!”

    楚庄王说:“这话怎么讲?”

    樊姬说:“沈令尹在楚国执掌相位已经多年了,却从未曾推荐过一位贤人,也从未曾辞退过一个坏人,这哪里称得上是忠臣贤士呢?”

    楚庄王听后觉得樊姬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早晨上朝,楚庄王便把樊姬的这番话告诉给沈令尹。沈令尹听后,感到很惭愧,就离开席位,把孙叔敖推荐给了楚庄王。

    楚庄王召见孙叔敖,任命他为楚国令尹。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楚国强大起来,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史官提笔在史策上写道:“楚国能称霸天下,是樊姬的力量。”

    立世存身:善于发现并推荐强于自己的人才,才称得上真正的贤人。

    魏武侯谋事

    更新时间:2009-7-21 17:17:00

    字数:1018

    战国时期,魏国的君王魏武侯任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治理国家,吴起初到魏国,便开始变法,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魏国治理得很好。

    魏武侯聪明能干,每当他谋划军国大事,群臣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所以他就暗自觉得很骄傲,在朝堂上面带喜色。

    可是这极微妙的面部表情变化却让吴起观察到了。

    有一次,魏武侯和群臣议论完朝廷大事之后,又露出那种骄傲的喜悦。等到退朝,群臣都走了以后,大殿之内只剩下武侯和吴起两个人。

    武侯正准备下堂,突然看到吴起并没有走,还在殿下立着,武侯就问:“先生怎么没有走?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吴起见武侯问起,就说:“大王如此高兴,真是臣民的福分。但是有个故事,不知道大王听过没有?”

    武候问:“是什么故事?”

    吴起回答:“不知道众臣之中可有人把楚庄王的话讲给大王听过吗?”

    魏武侯说:“还没有,楚庄王在什么情况下,讲了什么话?”

    吴起就给魏武侯讲了楚庄王的故事: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每当他谋划军国大事,群臣没有谁能赶得上他的时候,他就心情不安,在朝堂上面带忧色。

    有个大臣姓巫,名臣,封为申公。他看到楚庄王面带忧色,就上前去问:“大王每日在朝中议事,众臣之中无人能够比得上,大王应该高兴才是,为何却在朝堂上面带忧色?”

    楚庄王解释说:“寡人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够自己选择老师的就可以统一天下,能够自己选择朋友的就可以成就霸业,自我满足认为群臣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就要灭亡。’如今像寡人这样才能低下的人在朝堂议事,群臣尚且还赶不上寡人,我国难道不是快要灭亡了吗?寡人因此面带忧色啊!”

    吴起讲完了楚庄王的故事,又接着问魏武侯说:“大王您想想看,楚庄王所担忧的是什么?大王所高兴的又是什么呢?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魏武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以前还从来没有人这样提醒过他,他也从来没这样思考过。他感到吴起很了不起,能从自己的面部表情中,挖掘出自己内心的刚愎自用情绪,而且及时加以提醒。否则的话,长此以往,亡国也不知道怎么亡的,掉脑袋也不知道怎么掉的呢!

    他想到这里,惭愧地向吴起承认错误,说:“这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寡人啊!这是上天派先生来帮助寡人改正过失啊!”

    文武大臣听到魏武侯和吴起的对话,都很受感动。

    立世存身:愿意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超过自己,并能提拔重用他们,是明智之举。

    诸发使魏

    更新时间:2009-7-21 17:17:00

    字数:843

    战国时期,越国有个名叫诸发的人出使魏国,来到魏国的朝堂上,赠送给魏王一枝梅花作为进见的礼物。

    魏国的朝臣中有个人名叫韩子,他看到诸发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感到怪里怪气的,心中就有些不舒服。于是他回过头来对朝堂上的众大臣说:“哪里有用一枝梅花当礼品,赠送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的呢?这分明是瞧不起我国,让我替诸位羞辱他一番!”

    韩子企图给诸发难堪,就站出来说:“我们大王有命令:对戴着帽子的客人,我们就以礼相见;对不戴帽子的客人,我们就不予接见!”

    诸发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臣,看到对方不怀好意,故意制造外jiāo麻烦,就据理力争。他说:“我们越国也是周天子的封地,只是没有被封到北方的冀州、兖州的土地,而被封到了大海的边上,在外部边疆地区居住。可是蛟龙又与我们争夺土地,因此我们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色彩斑斓,用来模仿龙子龙孙的样子,为的是避免水神的侵袭。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现在大国命令我戴上帽子就以礼相见,不戴帽子就不予接见,是什么道理呢?”

    韩子说:“这叫入乡随俗嘛,因为戴帽子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啊!”

    诸发反唇相讥说:“假如贵国派出使者,出使到我国去,我国君王命令:‘客人剪短头发,身上刺上花纹,才能以礼相见,否则的话不予接见!’贵国的使者将怎么办呢?”

    韩子被诸发问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无言以对。魏国的文武百官也都觉得诸发的回答有理有据,有条有理,不失大国使臣的风度。

    诸发接着又说:“如果贵国认为这样做妥当,那么我就借顶帽子进见;如果贵国认为这样做不妥,那么就希望不要改变我国的风俗习惯!”

    魏王听到诸发的话,觉得诸发不愧为大国使臣,能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韩子无知多事,没有受命就对使者发难,险些破坏了两国的关系。于是,魏王披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