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500个故事教你处世 > 第 55 章
    商气愤地说:“为什么要拥抱我的敌人?”

    牧师说:“你的任何祝福都会变成福气回归于你。你所给的任何诅咒,也同样会将你自 己导向失败。”

    一段日子后,正如这人当初所担心的,他的商店关门了,但他却被聘请成了那家连锁店 的经理人,而且收入比以前更好。

    立世存身:人生的路上总会有坎坷不平,而宽厚包容往往能够使自己度过难关,使自己向新的起点迈进。

    蜂后的要求

    更新时间:2009-7-21 17:09:00

    字数:274

    一只蜂房里的蜂后从海米德斯山飞上夏林比斯山,把刚从蜂房里取出来的蜜献给天神。 天神对蜂后的奉献很高兴,就答应给它所要求的任何东西。

    蜂后于是请求天神说:“请你给我一根刺,如果有人要偷我的蜜,我便可以刺他。”

    天神很不高兴,因为他很爱人类,但因为已经答应,不便拒绝它的请求,于是天神回答 蜂后说:“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会留在对方的伤口里,你将因为失去刺而死亡。”

    立世存身:对于损害你利益的人,你有必要给他一点警告和惩罚。但是千万不要防卫部当,变成伤害别人的行为,这样反而会失去大家的支持,而且还会两败俱伤。

    钢琴家与鞋匠

    更新时间:2009-7-21 17:10:00

    字数:352

    德国一位著名德钢琴家应一位素不相识的富翁的邀请,前去参加他的一个宴会。宴会中,富翁请钢琴家为大家演奏一曲,钢琴家勉强弹了一曲。

    后来,钢琴家得知富翁是一个暴发户,以前是一个皮鞋匠。

    一次,钢琴家也举行宴会,他邀请了一些名流,还邀请了暴发户和上次在他家参加的一些阔少和小姐们。饭后,钢琴家捧出一双破旧的皮靴,让暴发户为他补补。

    暴发户不解,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钢琴家说:“我是钢琴家,你是皮鞋匠。上次我在你家的时候,你让我拿出我的看家本领。这次你到我家来了,你难道不愿意让大家欣赏一下你的看家本领吗?”

    心灵悟语:让别人做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时,一定不要强求。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一想,自己假如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比别人更难堪。古训不可忘:己所不yù,勿施于人。

    总督下跪

    更新时间:2009-7-21 17:10:00

    字数:851

    清朝两江总督柏龄为江河决口的修堵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洪水泛滥之际,形势严峻,眼看着数万顷的良田和房屋就要淹没在滔滔江水之中,柏龄发动各级官员和百姓全力以赴、奋力苦战。

    堵塞决口的一个月里,总督和平常百姓没有什么两样,频频出现在最危险的即将溃塌的堤坝上。官民团结一心,一个月之后,大堤终于胜利合拢,千钧一发的危险解除了。人们都为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欣喜不已,对总督大人柏龄更是感激涕零。

    取得胜利后,按照风俗和惯例,两江总督要率领文武百官和附近的百姓到龙王庙祭祀一番,以祈求掌管雨水的龙王赐予人们风调雨顺,保佑江堤平安。上完供品,祭祀完毕之后,各级官员和百姓转而向柏龄跪下叩头。一方面祝贺江堤合拢,另一方面表示他们对总督大人的感谢。

    柏龄见状,也跟着众人跪倒在地。下面的随从和百姓看见总督大人跪在了自己的面前,禁不住叫起来:“大人您这是做什么!这叫我们这些卑职和贱民如何担当呢?”

    总督大人不起,其他人也不敢起身。柏龄跪着说:“以前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多的讲究。我并不比你们尊贵多少,如果不是你们奋力抢救,大堤溃塌,我也和你们一样命丧洪水之中,哪儿还分什么大人、卑职和贱民?”

    柏龄依然跪地不起,继续说:“各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追随我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我视你们为我的朋友。而且这里也不是官府衙门,不需要行此大礼,更不需要分职位高低和官员百姓了。”

    柏龄的一番话发自肺腑,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柏龄说:“你们都起来吧!”他起身将头顶上的官帽取下来,托在手上,看着上面的红顶子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日后若是你们忠心耿耿跟随我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你们都有机会戴上这官帽。”

    看着眼前堂堂总督大人如此谦和,不摆架子,还为老百姓着想。人们感动地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愿意追随柏龄,为他效犬马之劳。

    立世存身:为官之道,在乎得民心;得乎民心,方能流芳千古。因此,不要希冀在繁文缛节上体现表面的尊重,真正得人心者不会拘泥于小节和形式。

    禹多赏罚反世乱

    更新时间:2009-7-21 17:10:00

    字数:428

    尧执政天下的时候,伯成子高因功勋卓著而被立为诸侯。尧年老后把天子之位传给了舜,舜后来也将帝位传给了禹。禹即位后不久,伯成子高就告老还乡,辞去了诸侯之位,回到老家种田。禹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往伯成子高的家里看望他。禹到达他家的时候,伯成子高正在田里耕种。

    禹快步地走到田里,问道:“你能辅佐尧、舜二帝治理天下。而现在帝位传到我这里了,您却辞去了诸侯之位。这是什么原因呢?”

    伯成子高笑了笑,说:“尧和舜二帝在当政的时候,没有奖赏而人们却极力向善,没有惩罚而人们却不敢为非作歹。现在您当政,却频繁使用奖赏和惩罚,但人们都在争利还是不顺服,道德日渐衰微了,谋求私利的事也多了,我想后世的混乱也肯快就将到来了。”

    伯成子高说罢,面带和悦之色继续播种,不再回头看禹。禹也无可奈何,只好走了。

    立世存身 :天下的杰出人士所考虑的是天下的长远利益,而自己必定是要身体力行:即使对现在有加倍的利益,但只要是对后世不利,也绝不会去做。

    晋文公重赏雍季

    更新时间:2009-7-21 17:10:00

    字数:690

    晋楚城濮大战触即发,为了能够在这次重大战役中取得胜利,晋文公召集群臣共商良策。

    晋文公先问咎犯:“楚军兵多将广,而我军势弱。如何才能做到以弱胜强呢?”

    “我听说礼仪繁杂的君主,对于礼仪的盛大从来不会感到满足;而作战频繁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来就不会感到满足。您只要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能够取得成功了。”咎犯回答说。

    晋文公听完咎犯的话后又问雍季:“你对此有何看法?”

    雍季说:“把池塘的水放干了来捕鱼,怎么会抓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肯定就没有鱼了。把山林烧光了来打猎,怎能获不到野兽呢?可是第二年也就不会有野兽了。使用欺诈的方法,虽然现在可以苟且得利,但以后就无法再得利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还请国君三思而后行呀。”

    晋文公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采纳了咎犯的主张,从而在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军。

    晋文公回国以后论功行赏,却把雍季排在首位。不少人对此感到十分的诧异和不满。

    有人大胆地问:“城濮之战的胜利,是由于采用了咎犯的计策。您采纳了他的计策,而行赏却把他放在雍季的后面,这是什么道理呢?”

    晋文公听后笑了笑,说:“咎犯的话,是顾及一时,而雍季的话,是对百世有利,哪里有把顾及一时的放在对百世有利的之前的道理呢?”

    听了晋文公的解释后,大家都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孔子对这件事评论说:“遇到危难而用诈术,足以打败敌人;回国后尊崇贤人,足以报答恩德。晋文公虽然不能坚持到底,却足以成就霸业了。”

    立世存身:道义为上,以功利为下。道义是“百世之利”,而功利只是“一世之务”,只有尊崇道义,才是掌握了“胜之所成”。

    晏子巧谏齐景公

    更新时间:2009-7-21 17:11:00

    字数:440

    齐景公十分喜爱竹子,在宫殿内外种了很多竹子,派官吏看守。一日,景公外出,经过竹林附近,突然发现有人在砍伐竹子。景公看到竟然有如此胆大妄为的人勃然大怒,立即命人把伐竹的人拘押起来,准备处刑。

    晏子听说了,对景公说:“君王听过先君丁公的行事吗?”

    公说:“没有。是怎样的呢?”

    晏子答说:“当年丁公率军攻打曲沃,攻下曲沃时,下令手下士兵不得运财物出城,百姓可以自由进出。一天,城中有人抬着死人出城,丁公看到后觉得怪异,叫人开棺检验,结果发现里面全是金玉。旁边的官吏建议杀了他们。丁公却说:‘用军队攻占别人的城池,已经对城里的百姓带来了战乱的困扰。现在借着人多势众来取得别的财物,更是不仁道的。况且治理人民的领袖,应该要宽大仁惠,慈爱众人,我不能随便杀人。’于是命令官吏放了他们。”

    景公听了,说:“很好!很好!”就令人放了砍伐竹子的囚犯。百姓听说了,更加拥戴他了。

    立世存身:当权者只有爱护百姓,宽大仁慈,这样百姓才能真心实意地拥戴他。

    巧计御敌收失地

    更新时间:2009-7-21 17:11:00

    字数:873

    大统年间,为争夺洛阳城,东、西魏频繁jiāo战。负责西魏军后勤供应的是平西将军权景宣。当时西魏大军正攻下洛阳。而洛阳城遭遇了战争的洗礼,房屋残破不堪,百废待兴。宇文泰决定修缮宫室。

    他便命权景宣率领三千民工押送粮草。不料押运途中正碰上东魏大军围攻司州,司州牧元季海等人经不住敌人的强攻,临阵脱逃,司州民众随即叛离,从而堵塞了运粮的道路,后勤供应落空。权景宣受到了东魏大军的袭击,由于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被斩杀殆尽了。权景宣极力抵抗,杀了很多敌人,冲出重围。死里逃生后他隐姓埋名,藏在一百姓家中。

    在隐居的这段时间里,他静观事态的发展,见外面已风平浪静,就决心备马再战,以图东山再起。他暗自招集兵马,但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百姓非常害怕战争,没有人敢去当兵,招兵工作非常难办。这并没有难倒权景宣,他想出了一条很好的应对计策。他假借宇文泰的声望,以宇文泰的名义发布告城民书,把民众的信心调动起来。这一着果然有用,前来参军的人逐渐增多,达到五百余人。权景宣率领这一小股部队占据了宜阳城。此时的宜阳城,兵力比较薄弱,根本就不能与东魏大军相抗衡,更何况民心浮动。但是,权景宣在民众中到处宣扬说西魏大军马上就会来救援,从而稳定了民心。东魏大将段琛率兵赶到离宜阳城不远的九曲城,因不知道其中的真假,迟迟不敢轻举妄动。

    双方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相持一段时间后,权景宣担心段琛进行突然袭击,主动撤出宜阳城。在撤出之前,他又派心腹广泛宣传,诈称要迎接西魏大军,而后率数百人向西进发。后来和李延孙军汇合,队伍得到了壮大。权、李率军北上,拿下了孔城,洛阳以南的地方武装都来归附。宇文泰自洛阳西迁,留权景宣守张白坞、节度东南义军。东魏大将王元轨这时又占洛阳,权、李军进攻洛阳,收复该城,战果累累。宇文泰进权景宣为行台左丞。权景宣再次屯驻宜阳,攻下襄城,因战功显赫,率领兵马据守南阳郡。权景宣鼓励农桑,修城筑楼,以待战事,从此得以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后来南阳城百姓专门为权景宣立碑颂德。

    立世存身: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稳定民心就能够稳定战局。

    武王伐纣顺人心

    更新时间:2009-7-21 17:11:00

    字数:1165

    周武王一直等待时机讨伐商纣。为了刺探殷商的虚实,他不断地派探子去朝歌刺探情况。

    过了一段时间,探子回来禀报说:“殷商大概要出现混乱了!”

    武王问:“混乱到了什么程度?”

    “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

    “还不行。” 武王摇头说。

    又过了一段时间,探子回来报告:“殷商的混乱程度加重了!”

    “达到了什么程度?”

    “贤德的人都出逃了。”

    “还是没有达到极点!”武王又摇头说。

    过了一阵子,探子回来禀报:“殷商的混乱已经很厉害了!”

    “到底怎么样了!”

    “老百姓已经都不敢说怨恨不满的话了。”

    周武王一听,高兴极了,说:“灭商的时机终于到了。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叫做暴乱;贤德的人都出逃在外,叫做崩溃;而老百姓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那就说明是刑法过于苛刻了。殷商的混乱已经达到了极点。这才是我们出兵的好机会呀!”

    于是,周武王挑选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为先锋,会合诸侯约定以甲子日为期共同发兵。

    周武王率领大军前进,纣王派了胶鬲前来刺探军情,周武王接见了他。

    胶鬲问:“您率领大军这是要往哪里去?我这次率领大军讨伐商纣。”

    “什么时候到达?”

    “将在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你就如实去禀报纣王吧!我不会食言的。”

    胶鬲走后不久,天空下起了大雨,日夜不停,周国大军前进很困难。周武王下令全军加速前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