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当乞丐当和尚的事别想瞒过世人,你不过是个流氓皇帝……"
没多久,方不圆便被腰斩弃市于京城街头。
方不圆之所以丧命,就是因为他不懂得"避尊者讳"的道理;他本以为细数朱元璋儿时趣事就能获得朱元璋的理解和同情,殊不知这却触及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经,揭穿了他极不光彩的一面,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不要当众揭领导的短,这是jiāo际场上一条铁定不移的规矩。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只在古时最高一级官场宫廷之中才有这样的条规,现在的生活中这样约定俗成的习惯依然有效。
古人常说:"君乐不算乐,与民同乐才算乐。"现在的许多领导也学会了不少管理之道。为了笼络人心,调动下属的积极xìng,一些领导经常会与下属一起娱乐,或打球,或下棋,或游泳等等。即使这样,你也不要以为真的能与领导打成一片,甚至与领导称兄道弟。别忘了,他终究是你的领导。说话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用这样的字眼与领导说话:"你这人,水平真差,拜我为师好了!""如果你不是我的上司,我今天肯定不会让着你!""你这人,当领导还行,下棋,还差了点。"等等。
即使是在与领导一起娱乐时,我们也要讲究说话的方法,太过火了就会犯忌。该谦让就要谦让,该让领导出风头就让领导出风头。即使你赢了,也要多说一些"承让"之类的话,上司才会感到受用些。
他错了,你不可揭穿他,适当的时候还需替他掩饰,让他面子上好看。毕竟,这些事关系不到你的利益。你充个好人,或许以后还能凭借于此,事事顺利呢!
第58节:善于解围打圆场
善于解围打圆场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希望领导能帮助下属解围,这几乎是人之常情。其实,对于领导和下属而言,工作上的支持是相互的和对等的,处于工作矛盾焦点中的领导,同样也期盼下属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解围。只是领导者的心理需求由于种种原因不便轻易暴露自己而已。
作为下属,善于为领导解围,打圆场,不仅可以获得领导更多的赏识和信任,还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慈禧太后爱看京戏,看到高兴时常会赏赐艺人一些东西。一次,她看完杨小楼的戏后,将他招到面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都赐给你了,带回去吧。"
杨小楼赶紧叩头谢恩,可是他不想要糕点,于是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小民受用不起,请老佛爷……另外赏赐点……"
"你想要什么?"慈禧当时心情好,并没有发怒。
杨小楼马上叩头说道:"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一个'福'字给小民?"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马上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到了慈禧写的字,悄悄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杨小楼一看心说:这字写错了!如果拿回去,必定会遭人非议;可不拿也不好,慈禧一生气可能就要了自己的脑袋。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尴尬至极。慈禧此时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又不好意思说不给。
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太监李莲英灵机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的福气,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啊!"杨小楼一听,脑筋立即转过来了,连忙叩头,说:"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的福,奴才怎敢领呀!"
慈禧太后正为下不来台尴尬呢,听两个人这么一说,马上顺水推舟,说道:"好吧,改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让二人都摆脱了尴尬。
当领导的人,一般都比常人爱面子,尤其是在下属面前。如果在公共场合遭遇尴尬,那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事。这个时候,作为下属就要站出来,帮领导打个圆场,缓和一下尴尬气氛,领导也会对这样的下属心存感激的。相反,如果领导遭遇尴尬时,下属不仅不帮助领导解围,只想着自己脱干系,那么你在这个领导面前工作的时间也就不会太长了。
某食品公司因为产生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投诉,电视台记者闻讯都到该公司采访。记者在公司门口遇到了经理助理,便向他询问情况。可是经理助理害怕自己承担责任,就对记者说:"我们经理正在办公室,这个问题你们还是直接采访他比较好!"这下可好,记者们蜂拥般闯入了经理办公室,将经理逮个正着。经理躲也躲不开,又没有心理准备,只好硬着头皮一个人应付记者们的狂轰乱zhà。
事后,经理得知助理不仅没有提前向自己汇报,还将责任全部推到自己这里,非常生气,不久就将助理解雇了。
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深思,记者因产品质量问题采访,这对于公司及公司领导来说本来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此时,领导最需要的就是下属能挺身而出,甘当马前卒,替自己演好"双簧戏"。而对于下属来说,此时不仅要面对记者讲明问题的原因,还要极力维护领导的面子和威信,而不应该将责任推到领导身上。事情做好后,领导自然心中有数,即使不会有明显的表示,也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下属一定的好处。若下属因怕担责任或没有眼色,将领导弄得很尴尬,领导不发火才叫怪呢!
第59节:巧妙化解与领导的矛盾
巧妙化解与领导的矛盾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与领导因为工作或其他事情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对你与领导的关系极为不利。聪明的下属,会利用巧妙的方式化解与领导之间的矛盾,让自己与领导的关系更亲密、和谐。
那么,下属在面临与领导的各种矛盾时该如何巧妙化解呢?
面对无理指责时保持低调
在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过去有过摩擦的同事忽然成了自己领导,让你一下子不知该如何与之相处。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调离,但调动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与之调整关系。
作为下属,你可以主动表示友善,将自己与领导的表面距离拉近。在任何情况下,对方都会做出高姿态。这样,你与之关系不好的事实就会被掩盖起来。但你也要记住,在其他同事面前少提你和领导过去的关系,避免风言风语,有关两人的矛盾更不该重提。不妨在人前人后多赞赏他的好处,表示你的大度和友谊。
不为一时之气葬送自己的前程
假如你与领导产生了冲突,论力量,你是鸡蛋,而对方是石头,怎么办?是像拼命三郎那样以卵击石呢,还是避其锋芒,等自己也变成石头,比对方强大时再有所图谋呢?
作哪种选择,从中也能看出你是办大事还是办不成大事的人了。试想,为争一时之气而拼个你死我活,于己于事又有何益?泰山压顶,先弯一下腰又何妨?折断了就永远断了,而弯一下腰还有挺起来的机会。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位吏部官员名叫王朴,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他马上评议当时的时政,在朝廷上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一日,又为一事与明太祖争辩。太祖一时恼怒,命令杀了他。
临刑时,太祖又将他召回来问道:"你改变自己的主意吗?"
王朴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罪,怎么能杀我?如果我有罪,又何必让我活下去呢?我今天只求速死!"朱元璋大怒,立即让左右对他执行死刑。
不是说生xìng耿直不好,但做人做事要善于开窍,懂得弯与折的辩证法--尤其在一言九鼎的领导面前,不要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前程。
消除领导的误解
在多个领导手下工作,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难免会在不经意间得罪某位领导。假如领导误解了你,要想办法消除误解,否则肯定会影响你的工作。
要消除领导的误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一、掩盖矛盾:如果领导误解了你,与你之间出现了矛盾,你在其它同事或领导面前要尽力掩盖这件事,不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与某个领导有矛盾,以免他们把这件事宣扬得沸沸腾腾,使事态扩大化。
二、在公开场合要尊重领导:即使领导误解了你,在公开场合仍要尊重他,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微笑着与他讲话,让他意识到你对他的尊重。这样他对你的误解慢慢便能消除。
三、背后多褒扬领导:虽然领导误解你,但在背后也不应讲他的坏话,相反还应多在背地里说他的好处,通过别人之嘴替自己表白真心。对方知道你在背地里褒扬他,肯定会高兴,利于误解的消除。
四、找机会尽释前嫌:待领导对自己逐渐有了好感后,可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请教领导在哪些方面对自己有看法。弄清领导误解的原因后,你可以耐心向他解释,证明你并不是有意的。只要你够坦诚,领导不会不接受你的解释。
甘心做领导的绿叶
当你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后,不要总想着表现自己一下,而应懂得用自然而巧妙的语言将自己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归于领导。这样做,能显示你自己慷慨大方的品质和对领导的忠诚。这样也能在领导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而且也可能会换来他同样的回报。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大臣。当时渤海一代灾害连年,百姓生活疾苦,纷纷起来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汉宣帝只能派年近七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就任后,安抚百姓,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人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菱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每天带着剑的人,他劝慰道:"干吗不将剑卖了买头牛?"
经过几年的整治,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龚遂也名声大震。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与他一起去长安,并对他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然而,此人经常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其他属吏都反对他去,怕他坏事,但龚遂还是带他一起上了长安。
一天,皇帝要召见龚遂,王先生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尽管王先生整天一副醉汉的嘴脸,但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是如何整治渤海的,大人如何回答?"
"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龚遂说。
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样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大人要这样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非常高兴,并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且轻闲的官职。
龚遂正是在属吏的建议下,将功绩归于汉宣帝,才让自己的晚年更加有了着落。
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功就忘了你的上司,很容易招惹上司的嫉恨,这可是非常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但若你能摸清上司都喜欢被人夸耀的心理,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杨修自以为学富五年,才智出众,因而恃才傲物,身在曹cāo的营帐里,却根本不把曹cāo放在眼里,常常口出狂言,做事也经常自作主张。杨修的行为让曹cāo大为恼火,终于找了个机会砍了杨修的脑袋。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将不如卒、君不如臣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明卒被昏将压抑、扼杀的情况同样屡见不鲜。如果你是一位聪明的小卒,却遇到一位无能的领导,或领导一时为一叶障目,这时你该怎么办?
再无能的领导也是有好胜心的,也是要面子的。在领导面前,你最好不要表露出"我比你聪明"的意思,要在谦虚的请教中表达你的意见,这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古人云:"人之恶在于好为人师。"一般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除了爱听奉承话外,还好为人师。为了满足人的这种心理,你在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自以为是,而应多将好处和荣誉让给领导,自己甘心当个绿叶,不要让领导认为你是个目中无人的家伙。
会说话的下属并不是消极地给上司留面子,而是在一些关键时刻、给领导争面子,给领导锦上添花,多增光彩,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第60节:不做夹心饼干
不做夹心饼干
我们都知道,夹心饼干很好吃,尤其是中间那个夹馅,软软的,滑滑的,味道非常好。然而,夹心饼干好吃却不好"做"哦!一不留神,自己当了"夹心饼干",那滋味可是大大地不受用。
李刚在一家外企公司做宣传秘书。一天,他的直属主管--项目经理,安排他为公司新产品做一个宣传策划方案。
经大家讨论后,宣传方案初步拟订,项目经理安排李刚负责执行。李刚加班加点,终于按项目经理的要求完成了方案。但让李刚没想到的是,当策划案jiāo到上级主管那里审批时,上级主管大为恼火,狠狠地批了李刚一通。
李刚觉得很委屈,忙辩解说,这方案是小组所有人讨论的结果。而且项目经理也赞同,这个策划案60%都是项目经理的想法。
结果,上级主管竟当着李刚的面叫来了项目经理,责问道:"听说这都是你的想法?你认为这种能叫'方案'吗?值得你们那么多人来集体策划吗?你这个项目经理还是不要当了……"
走出主管领导的办公室,还没等李刚从上级主管的痛骂中回过神儿来,项目经理又狠批了他一顿,并告诫他,以后少往主管办公室跑,说话前动点脑子。
可怜的李刚被夹在中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