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兰看到付甜甜,不知怎么,在她那饱经沧桑的心里,便油然产生一种能够直达内心深处的一见如故之感。有了这个,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接下来,她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
孟玉兰自始至终对付甜甜都非常地亲热,嘘寒问暖不说,还用干脆的c命令般的语言拉近彼此的感情和心理距离。用一个大家都很熟的白话,也是老百姓经常嘴边带着的一句话,那就是:“没把你当外人!”
这一招果然奏效,付甜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对孟玉兰不仅仅只表现出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和尊敬,更有一种超出年龄限制的亲切感觉。尽管这样的感觉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好彻底地c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是,女人作为一种感情动物,更确切地说,感性动物,她们总有办法把自己内心的感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而且往往是那种更加隐蔽,却因这一隐蔽反倒愈加明显的方式,彻底表达出来。
付甜甜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既充分又巧妙,让在座的每一个人能充分地感到,却又不能说出什么来,不能对她的偏爱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更不要说嫉妒,怀恨在心就更谈不上了。
孟玉兰因此对付甜甜感激起来。因为,哦,这么说吧,老太太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衰老而在这个家庭中退居次要地位。尤其是在大的事情上,对,没错!大的事情。不用说,谁都知道,平时吃什么喝什么的这些琐碎事情,在这些事情上面一言九鼎地做主,是不能表现权威的。权威主要体现在对重要事情的根本把控,以及最后的决定权,总要一种舍我其谁的味道。
因此,孟玉兰是怎么想的?她对保罗未来的家庭伴侣有个什么样的期待?尤其,她对付甜甜异样的热情能够说明什么呢?
噢!其实,这些都不能说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虽然她是保罗的奶奶,对孙子有着中国人强烈的传宗接代家族意识下的爱,所谓的“膝下之爱”。但是,说到底,她在把握这个爱的时候,也就是说,她在一般的怀有对孙辈的正常呵护和关爱的同时,一种特殊的情感冒了出来,并最终占了上风,把她的关爱彻底变了味道。
这么说吧,人的自私遮蔽了她的爱。而爱,从最广义和最深刻的层次上c境界上来说,是无私的。在这里,生活的经验,阅历的丰富,似乎都无济于事。根本起不到作用,至少,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恰恰相反,丰富的经验并不会对人们的正确认识提供帮助,或者更确切地说,不愿意提供帮助,而是为自私,为自己,用一句非常容易听得懂的话来说,“只要自己舒服,怎么来都行!”为自己的舒服服务!
孟玉兰第一眼看到付甜甜,就是觉得心里舒服。至于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她没有多想,也不愿意去多想。这个时候,关于保罗的未来,也就是说,这个姑娘能否和保罗一起生活?生活得是否美好?能不能和他共克时艰?休戚与共?说得再通俗些,也低俗些,能不能做到以往中国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奉为圭臬的一句通俗且低俗的话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猴子满山走。”
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条件啊,对方的家庭啊,有几个兄弟姐妹,父母怎么样?脾气秉性等等。还有工作,收入啊,这些不都直接影响到组织家庭以后的生活质量吗?
所有这一些,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只是孟玉兰此时此刻的现时感受。但是,当付甜甜对坐在她身体另一侧的邢素菊,突然抱有一种迟到的好感,并且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的时候,孟玉兰的心一下子凉了,也一下子变了。
她的心变了,她的想法也自然跟着变了。她突然对付甜甜没了好感。于是,凭借着她多年生活的经验,阅历的积累,她像是恍然大悟般地认为,这个姑娘可不是省油的灯!而且,噢!她还是个姑娘吗?孟玉兰再一次凭借着她的经验和阅历,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是,她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加纠缠,更没有纠结的心理在里面。她更多的在想,并经过时间不长的思考和推断,迅速形成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付甜甜是个有心计的女人!有心计的女人控制起丈夫来,那可是手拿把攥,不在话下。要知道,心计可不是一件生活的装饰品。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尤其对女人来说,由于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生活真正的主角。而丈夫,如果把孩子暂时忽略不计的话,是家庭生活的另一半,那么女人,更确切地说妻子,她们的心计不在丈夫身上使用,又到哪里去使用呢?“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怎么压倒的?还不是心计!
“噢!”这个时候孟玉兰终于想到了她的孙子。“保罗如果跟她结婚,他这辈子就算是交代了,一切的一切都得被媳妇捏在手里,动弹不得,哭天喊地也没用。受着吧!噢!不行!我得反对!只要我能,只要我的话还有些份量,我就要说。不行!不行!我不能看着保罗往火坑里跳。这个不行,绝对不行!”
那么,那个呢?也就是说,李思曼。
当李思曼中途到来的时候,孟玉兰心里不禁发笑:“哈!哈!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她用她那谁都有些吃惊,这么大岁数仍然一点儿也不花的眼睛,不错眼珠地盯着李思曼看,看得没完没了。她似乎要对这个以前经常到这里来,自从结婚之后就总也没来过的李思曼脸上,看出她的变化来。但是,孟玉兰没有看出什么,也就是说,没有看出什么变化。同时,她对李思曼的看法也没有变化。不仅没有变化,她从李思曼表面上亲切随和c优雅大度,可终究掩饰不住,或者说掩饰不够彻底的低眉顺目c谨小慎微的神态,孟玉兰更加坚定了对李思曼看法中的最根本c最本质的部分。
孟玉兰早就说过:“思曼是个好孩子!”她总是这样说,只要场合适宜,她总要表达出自己的这个观点。这是她的真实所想。她的另一个真是所想,也就是她对李思曼的看法,或者想法中最根本c最本质的部分,则是:“这孩子命苦!”这句话她从未对任何人说过,只是埋藏在心里。今天,她又不由得在心里默念着c嘀咕着这句话。
孟玉兰虽然不会相面,但是,生活的经验和经历,似乎教会了她一些。今天,她之所以不停地看李思曼,与其说看她近年来终究有些衰老,不如说去看她的那个面相变了没有。有人说,人的面相会随着运气的改变而有所变化的。但是,孟玉兰没有看出任何变化,这只是在性质上。在程度上,却有了变化,而且是显著的,甚至是深刻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仅这孩子命苦,而且她的命会越来越苦!
孟玉兰对今天到了的两个姑娘不!女人。噢!显然她们已经不是姑娘了。一个离了婚,显然不是了。另一个,噢!“这可逃不过我的眼睛!”孟玉兰这样想着,觉得遭心极了。保罗不仅仅不能从她们俩其中一个选择出一个姑娘作为自己的妻子,而且一个工于心计,一个不可改变地命苦。
于是,孟玉兰的想法明确下来,不可更改。那就是,一概反对!
那么,另外的两个家长呢?也就是保罗的父母,关伯夏和邢素菊。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别着急,我们以后再说。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