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黎原回忆录3099 > 第 33 章
    参谋学习,将识图作为一项重点学习内容。部队一踏上朝鲜国土,就到处看到朝鲜人民遭受战争破坏所造成的悲惨痛苦景象。我们每到宿营地,朝鲜人民尽管生活非常困难,都尽其所有热情地接待我们,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更加增进了中朝人民的团结友谊,激发了全师官兵为朝鲜人民报仇的战斗意志。

    四十七军入朝后,作为战略预备部队驻防平壤附近地区,随时准备增强第一线及预防敌人从朝鲜半岛西海岸登陆作战。同时,上级还命令四十七军抢修四个机场。我们一四○师担负修建顺川机场的任务。顺川机场设在顺川以西十余里,我任修机场指挥部总指挥,由国内派来的铁路局袁局长和顺川郡人民委员长任副指挥长,还有苏联派来的两位工程师协助工作。指挥部设在机场一侧的地下工事内。两位国际友人同我们合作得很好,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认真指导,而且与我们的友谊也日益加深。当我率部上前线时,其中一位苏联工程师还将他的工作文具(两规针)送我作纪念。以后他还写信向我问候。为了尽快让我空军入朝迎战敌机,我们到达顺川后的第三天就正式开工,到5月底按时完成任务。在一个多月的施工中,全师官兵发挥高度的积极xìng和创造xìng,冒着敌机频繁空袭,日夜奋战,克服了工具不足,材料供应不上的困难,完成了60×2000米跑道、12×20米平行滑道、疏散滑行道各一条,30×100米停机坪两个以及附属工程若干。共挖土方5.549万立方,打混凝土8400立方。

    工程顺利完成的经验是,施工组织科学。我们将机场分为四个工区,分别由四个团长负责指挥施工,每个工区都有上海jiāo通大学的毕业生担任技术员,一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每天出工多达1.1万人。那时为了安全,四个工区的指挥部都挖了防空洞,各指挥部同师指挥部的联络也通过jiāo通壕、防空工事。期间,我们共遭敌人飞机狂轰滥zhà11次之多,特别是5月12日,敌机一次投弹600余枚,大部分是定时zhà弹,不规律地定时bàozhà,一直延续了四五天,一度导致工程停滞。当时,苏联两位技术专家建议挖掘、拆卸定时zhà弹,我没有同意。他们就找到师工兵张主任,一起到美军俘虏营选了几个美军工兵到机场拆除定时zhà弹。美军俘虏并不懂拆弹技术,盲目拆卸,将zhà弹引bào,当场zhà死了师工兵张主任和一个参谋两个战士以及两个美俘虏共6人,伤十余人。为此受到上级的批评。那天张主任出发前还打电话要我去,我因开会未到,侥幸躲过一劫。此次修建机场,是在敌人飞机侦察袭扰和疯狂轰zhà的情况下进行的,敌B-29轰zhà机飞行高度高,我军防空雷达技术落后,难以发现敌机,配属我师的高shèpào部队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有时敌人飞机来轰zhà,我军还一pào未放,敌人的zhà弹就将我们修好的跑道zhà毁。我们立即重修,如此反复多次。广大指战员冒着轰zhà的危险,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突击抢修,圆满完成了任务,为我空军及早投入战斗,粉碎敌人发动的空中“绞杀战”,保障我后方运输安全创造了条件。

    正当我们进入紧张施工之际,4月25日,我志愿军发动了第五次战役,参战部队连续奋战一个月,歼敌8万余人,并将我方阵地向前推进40多公里。5月22日,志愿军胜利回师休整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接受前几次战役教训,认为我军补给困难,只能打一个星期的攻势,纠集4个军13个师的兵力,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多路反扑,我军对此估计不足,转移计划不周,担任防御的部队尚未到位,敌人即乘隙而入,造成被动局面。

    敌人一度占领蛇山、永平、华川、麟啼一线。我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边打边退,实行机动防御。同时为了稳定战局,志愿军总部决定令后方的二线战略预备队参战,并向四十七军下达了预先号令。 为准备上前线作战,我们在施工期间加强了临战训练,组织营以上干部到三十八军参观,学习他们同美军作战的经验。还对全师排连干部分三期集训,主要学习阵地攻防作战组织与指挥方面的知识,步pào协同及小分队伏击、袭击、遭遇等科目,并组织部队战士学习攻防战斗动作和shè击、投弹、bào破等技术。部队除施工外,还坚持每天两小时学习,主要学习打坦克、防空等知识。干部还学会使用步谈机通话和苏式反坦克地雷的cāo作。其间,我们还邀请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师长杨大易来我师介绍对美军作战经验,并请他协助组织了一个连的示范演习。通过临战训练,部队战术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打好出国第一仗打下了基础。

    2、阵地防御,初战美国王牌军

    此时,敌我双方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战斗,部队都急需整顿,以利再战。我方需补充装备、给养,总结五次战役的经验,准备发动第六次战役;敌人也需要调整部队,准备发动夏季攻势。同时双方已在酝酿停战谈判,故双方战线大体僵持在三八线上。为掩护主力集结休整,待机歼灭敌人,志愿军首长确定各兵团以预备队一个师至一个军,投入作战,阻击敌人。

    四十七军属十九兵团建制,兵团首长决定由我师接替六十五军防务,到临津江东岸阻击敌人。我和赵平政委到兵团指挥部仙女洞受领任务,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郑维山向我们介绍了战场态势,jiāo代了任务。命令我们“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达到大量消耗敌人和坚决阻击敌人继续向西向北进犯,确保我临津江以东阵地的安全”。在回来的路上,我和政委一起讨论作战命令时,都感到有些疑惑,这一命令前后有些不协调。既要我们“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又要我们“确保我临津江以东阵地的安全”。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可以理解为,根据一、二、三、四次战役经验,以少量兵力阻敌进攻,给敌以一定的杀伤后,防御部队主动后撤,诱敌深入到对敌不利的地区,我再集中主力予以反击,大量歼敌。所以兵力部署前轻后重,火力部署前重后轻,战斗形式以运动防御战为主,以空间换时间。但目前的情况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如果采取节节抗击的战法,一天退出一个阵地,十多天就可能退到平壤,那还怎么确保临津江以东阵地安全呢?因此,我和政委一致认为“确保我临津江以东阵地的安全”是重点。

    6月19日,我师奉命接替六十五军临津江东岸南起高作里、北至小峙目正面约40公里、纵深约25公里地带的防御。当时六十五军正在往下撤,见我们接防就问:你们来了多少人?当得知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后,就用怀疑的口气问:你们守得住吗?但结果却是我们不仅守住了没有再往后撤,而且还向前推了一段。

    刚上阵地,我就率领各团长和参谋,冒着敌人空袭的危险,到师受命的防御地带内,反复勘察地形,详细分析探讨我方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结合地形认真研究敌人可能采取的作战方式、进攻特点和主要战法。经过认真的实地考察,结合上级赋予我师的作战任务,我提出了阵地防御的基本作战指导思想,政委赵平同志完全同意我的想法。为了统一认识,我们又召开了师党委会,以我的初步意见为基础,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经过激烈认真的讨论,取得一致认识。最后师党委决定:“采取阵地防御和寸土必争的方针,树立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打好出国第一仗,达到确保临津江以东阵地安全的目的。”根据师党委的决定,在具体指挥上,我认为在宽大正面抗击优势装备的敌人进攻,决不能平分兵力,要卡住敌机械化部队进攻的轴线,守住山地口子,以增强防御弹xìng。于是我决定一是要有重点地部署兵力,实行梯次配备。第一梯队展开两个团,右翼为四二○团,加强师侦察营;左翼为四一九团,加强四一八团第二营和军侦察营;师预备队为四一八团两个营。整个兵力形成前重后轻的配置。二是火器要靠前配置。师团主要火器都逐级向前配置,并把友军转隶给我师的pào兵、坦克由临津江以西转移配置到临津江以东地区,以利于及时而有力地支援第一梯队战斗。三是加强第一线指挥。要求各级指挥员都向下深入一至二级指挥,师指挥所配置在主要防御方向的团指挥所附近,团、营指挥所要能直接观察战场,实施有力指挥。四是加速构筑和加修工事。部队接防后,在原有工事基础上(当时工事很少,也很简单,有的阵地还没有工事),立即积极加修工事,做到能打能藏。全师经过三天积极努力,防御准备基本就绪。我又到前沿阵地对第一梯队团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看到两个团的准备都比较充分,部署适当,士气高昂。我心里比较踏实,敌人无论把主要突击方向指向左翼或右翼,我军都有能力对付。

    22日上午,美军骑兵第一师以一个加强步兵连、一个坦克连的兵力,在大量pào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向师防御阵地的右翼四二○团三营防守地区实施突击。战斗打响后不到一个小时,我就赶到四二○团三营指挥所,亲自观察掌握战场实际情况,及时指挥战斗。我发现敌人对火力依赖xìng大,冲击前以pào兵和航空兵,对预定目标及其附近阵地实施一个多小时的火力准备,倾泻数千发pào弹、zhà弹和凝固汽油弹,随后步兵和坦克发起冲击。当敌人第一次冲击被击退后,又实施两小时的火力袭击,步兵、坦克再次发起冲击。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发挥重火器和pào兵的作用,在敌展开攻击时,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实行拦阻shè击,使暴露在阵地前的敌人遭到很大伤亡,失去进攻能力。同时,我指示防御分队,以少量兵力,利用工事和地形隐蔽自己,充分发扬火力,抗击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第一天在230.4高地抗击敌人进攻的是善于打阻击战的四二○团八连五班。这个班在解放战争的一次阻击战中,曾以顽强的意志和作风,抗击了优势敌人的进攻,出现了身负重伤、坚持战斗、拉响bào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张有,从此这个班被命名为“张有班”。他们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发扬英雄班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击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到只剩一个人,仍坚守住了阵地。当夜,我及时总结这一天的战斗经验,迅速调整部署:命师、团预备队连夜帮助一线部队抢修工事,团、营后勤人员及时为前线运送弹yào、给养,做好继续战斗的准备。

    第二天,敌人仍然把主要突击方向指向230.4高地,进攻兵力增加一倍,火力也更加猛烈,整个高地变成一片焦土,工事大部被毁。由于我们兵力部署得当,各防守分队夜间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又增加了新的坚守力量,各级干部及时正确指挥,坚持近距离开火,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击退了敌人冲击。这一天,担任防守任务的三营连续击退敌连排规模的多次进攻,毙伤敌八十余人,敌仍未突破我防守阵地。经过两天激战后,敌人看到无法突破我方阵地,改变主要突击方向。6月24日,美骑一师两个步兵营,一个坦克营,在三个pào兵群和数十架飞机支援下,向我师左翼四一九团防守的内外石桥西山发动猛烈进攻。内外石桥西山,是铁原经兔山、市边里至平壤jiāo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制高点,距离临津江仅十多公里,如果该点丢失,就会给临津江以东防御造成很大困难。根据这一情况,我及时判明敌人企图夺取临津江以东阵地,将我师挤到临津江以西的企图。我指示部队要坚决扼守防御阵地。四一九团一营遵照师的指示,灵活运用战术,顽强抗击,在pào兵支援下,击退敌人两次冲击。12时后,敌人又以两个步兵连伴随坦克发起冲击,敌先以坦克迂回到我防御阵地的左侧,在此防守的四一九团二连,虽然及时派出反坦克小组zhà毁一辆坦克,但敌坦克火力猛、速度快、数量多,经过猛烈突击,一度占领二连一排阵地。我在团指挥所里看到这一情况,及时组织师、团属pào兵,一齐开火,猛轰敌战斗队形,使敌遭到重大杀伤。趁敌混乱之机,四一九团又组织三连对突入之敌进行反击,夺回了阵地。当天,我军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使敌被迫于15时后撤。此后,敌人的进攻持续了一个周,但都没有突破我师的防御阵地。

    敌人经过一番整顿,又于7月8、9两日,对我师两个团的接合部346.6高地、大光里东山和师左翼与四十二军的接合部、军侦察营防守的345.6高地、279.2高地发起进攻。敌希腊营一度从我师侦察营两个连之间突入,包围了一连一排,并攻占了二连一个排大部分阵地。我们及时组织反击,适时使用pào兵火力压制敌人,击退了敌人进攻,夺回了阵地。

    自我师接防以来20多天的战斗中,敌人出动大批飞机、坦克,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付出了约600人的伤亡代价,结果寸土未得,最后被迫后撤到桥洞、夜月山、天德山一线组织防御,使敌我之间形成一个5~15公里、宽约20公里的缓冲区。这说明我们采取阵地防御的战法是正确的。我们确定的指挥靠前,梯次部署,发扬火力和不断加修工事等四条措施也是正确的。部队越打越英勇,干部越打信心越坚强,战后受到第十九兵团司令部、政治部通报表扬。志愿军司令部充分肯定了我们阵地防御战法的正确xìng,并派人专门到我师总结经验。兄弟部队也派人前来参观学习。这期间,在我们的阵地上出现了坑道战的雏形,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是全师官兵的一种创造xìng贡献。面对敌人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