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黎原回忆录3099 > 第 29 章
    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军民关系非常好,部队士气特别高涨。

    20分钟后,古老背西面的轮船码头附近,响起了激烈的qiāng声,随之东面也打响。现实情况说明,各连已成功chā到敌人侧后,控制住了渡口,并切断了敌人水、陆两路西退宜昌的道路。这时敌正面抵抗的地堡群,qiāng声也渐渐稀疏下来。八连长姜玉明作战勇敢,在东北开原战斗中负伤,南下时腿伤仍未痊愈,拄着根棍子一瘸一拐地行军,当听到qiāng声一响,他就丢掉棍子,指挥部队趁势发起冲锋,他将全连8挺轻机qiāng集中到第一线,人人平端着,一边扫shè一边冲过敌人地堡,向正街突进!随后赶到的二营也投入了战斗,大约一个小时就全歼敌人两个营,占领了古老背。当我赶到江边码头时,发现岸上坐着黄呼呼一大片,足足有几百名guó mín dǎng军伤兵和医务人员,一个个耷拉着脑袋,等待发落。这些人原计划吃过早饭后撤向宜昌,当我军qiāng声一响,镇中的守敌就拥到江边,不顾伤兵们的死活,抢先登船逃命。谁料,解放军神速,攻抵江岸,坐上汽船的军官慌忙命令砍断缆索,扔下三条木船,开足马力先逃了。而已逃上木船的敌人在我军及时赶到江边监视下,被迫下船缴械投降。同时,我军又向逃到江心汽船上的敌人喊话,敌无反应后,我们就用重机qiāng猛扫,给汽船上的敌人以大量杀伤。就在我们占领古老背后约一个小时,敌华中“剿总”副司令宋希濂从沙市乘军舰到古老背视察阵地,他尚不知古老背已经被我们占领,正准备靠岸登陆。我军发现后,立即开qiāngshè击。他们见势不好,调头就逃。我因长途奔袭,没有携带重武器,所以让其跑掉了。解放后,有一次黄埔同学会开会,宋希濂与我在一个小组,当他得知占领古老背向他们开qiāng的就是我们团后,他对我说:“如果当时你们不开qiāng,我们上岸了,可能就成了俘虏了。如果你们有平shèpào,我同样也跑不掉了。”占领古老背渡口后,我曾向军部建议:派部队从这里渡江,绕到宜昌南面,切断敌人向南的退路。遗憾的是上级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后来宜沙战役虽然取得胜利,却使大部分敌人逃到四川,给其后的战斗增加了难度。

    我带领部队攻占古老背后,归建一四○师。14日,一三九师奉命向宜昌进攻,敌人因有坚固的碉堡群掩护,而我军重武器尚未赶到,攻击受阻。15日夜,敌人渡江逃跑,宜昌解放,我军随后渡江追击敌人。

    7月16日,一三九师四一六团追敌至白云山一线时,遇敌第二军两个师的阻击,并向我军发起反冲击,情况紧急。四一六团向军部告急,曹里怀军长急令我团前去增援。

    白云山位于宜昌县的土城乡,海拔约1100多米,是宜昌江南第一峰。峰峦峻秀,矗立云霄,林荫蔽日,白云缭绕。山上有座白云庙,庙侧有条古老的石板路。石板似白布垂挂山间,直抵山脚,故曰“白布梯”。白云山是宜昌到三斗坪(现在修三峡大坝的地方)的唯一陆上通道。我们一路西行,越走道路越陡。19日天亮,我们赶到白云山脚下的一个小镇子。四一六团因攻白云山受挫,主力即撤到镇里休息、待援。我和前卫连进镇后找到四一六团团部了解敌情。他们对前面的敌情变化也说不清楚,我随后带着参谋前往敌人阵地观察。我用望远镜顺着“白布梯”自下而上地望去,白云庙、石板路,历历在目。据向导说,上山下山17里,山那边就是三斗坪,白云庙在峰巅上,正好是个歇脚站。我向两翼观察,发现左翼主峰分出来一道七八百米长的山梁,山势缓缓而下,直伸长江,好像一个巨人伸出的手臂,混浊的江水顺着“手臂”绕了一个弯儿,咆哮着流向东南。山梁上构筑有零星的野战工事,有敌军防守,此外再也没有任何通向山顶的路。白云山守敌是guó mín dǎng军第二军的一个团。第二军是宋希濂部的主力,敌人仗着山势陡峭,自恃“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利,只筑了简易工事,便可紧锁咽喉要道。为了试探虚实,我决定组织佯攻,先侦察敌人火力部署,再作攻打方案。我命二连从正面进攻。敌人反击,又是打qiāng又是用迫击pào轰。火力很猛,子弹从“白布梯”上飞泻而下,压得二连官兵抬不起头来。正面进攻很困难。我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进攻。派出侦察员继续侦察,寻找道路。同时令团政治处到镇里找向导。这时镇上一位姓石的猎人主动请缨,他说:“我常在白云山上打猎,知道一条小路,我给你们带路。”我命令五连跟随向导,沿小路向山顶进发。五连连长姜玉明在攻打开原时身负重伤,离队治疗。王振义由四连排长直接提升为五连连长,指导员杨宗藩,五连是一四○师授予模范称号的“开原先锋连”。指导员杨宗藩带一排作为突击排,在猎人的引导下,秘密进抵右翼山脚下,找到了那条小路。这哪里是路,准确地说,是一条山水冲刷出来的不足一米宽的干水沟,成陡峭的斜坡沿山梁蜿蜒而上,直达主峰下面几百米的鞍部。突击排紧跟向导,奋勇向上攀登。二、三排和营重机qiāng排紧随其后。天色渐晚,能见度越来越低,我从望远镜中隐隐绰绰看到五连向上攀登,战士们背着qiāng,顺着水沟向上爬。为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我命令担任正面佯攻的部队再次组织攻击。山顶上的敌人以为我军又要强攻,疯狂地进行反击,紧紧封锁“白布梯”。子弹如同雨帘,十分密集。由于山势太陡,登山的战士只能手脚并用,脚登在沟面上的石头,手抓住沟边的小树枝或荆棘,吃力地向上攀爬。爬到半山腰,他们又遇到了既壁立又光秃的石崖,没有石缝可登,没有小树攀抓。战士们只好架人梯,一个个往上送。

    战士们刚刚爬上山梁,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被敌人发现。顿时山左、山右和山背后qiāng声大作,一齐压向五连。我立即命令担任佯攻的连队加强火力,压制敌人。敌人依旧疯狂地向五连shè击,一点儿也不理会从“白云梯”下shè来的子弹。五连战士冒着敌人的pào火,迅速展开,经过激战,夺下主峰下面的一个小山包。守卫小山包的敌人大部被歼灭,小部逃上主峰。

    杨指导员带领一、二排的战士飞快进入敌人工事,站稳脚跟,向主峰shè击。几分钟后,王连长带领三排战士跟上。随后,二营长宋德万派出的重机qiāng排也上来了。五连开始向山顶发起冲击。担任正面攻击的四连、六连,也沿着“白布梯”同时发起冲锋。

    五连官兵很快冲到了顶峰,与敌人展开ròu搏。我看到山顶上五连正和敌人白刃格斗,即令正面加大攻击力度,进行夹击。一时间,qiāngpào声响彻云霄,呐喊声震dàng山谷。敌人慌了神,因不知我军有多少攻击部队,胆怯志衰,全线崩溃,仓皇逃跑。部队冲上主峰后,qiāng声还稀稀落落地响着,到处都是敌人逃跑时留下的衣被、弹yào和呻吟的伤兵,还有几大锅煮熟不久的大米饭和红烧猪ròu,散发出扑鼻的香味,正好慰劳了饥肠辘辘的官兵们。

    白云山一战,我团歼敌一部,俘敌1000余人,残敌向三斗坪逃窜,我们随后一路追击到三斗坪。三斗坪是位于宜昌长江上游约30公里的一个小镇,镇边长江上有个叫中堡岛的小岛,将长江分为大江和后河,大江宽约900米,后河宽约300米,是长江中下游最狭窄的地方(现在在这里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这里山峰陡峭,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这里地势险要,山高水急,易守难攻,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guó mín dǎng军队就是利用这里险要的地形,阻止住了日寇的进攻,守住了陪都重庆的门户。我们攻占此地,打开了向四川进军的大门。我们占领三斗坪后,敌人又逃向巴东,我团才奉命停止追击,返回宜昌,在洋溪休整。宜当战役至此胜利结束。白云山一天的战斗,是我团同guó mín dǎng正规军的最后一场战斗。白云山守敌是guó mín dǎng军第二军的一个团。第二军是宋希濂部的主力,他们携带重武器,占据险要地形,企图阻止我军追击,掩护主力向四川逃窜。我团是在兄弟部队进攻受挫的情况下接受的任务。上阵地后,我根据白云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情况,没有强攻。采取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派部队沿小路上山偷袭敌人,并指挥pào火支援偷袭分队,一举攻下了白云山,打开了部队追击敌人的通道。当时敌人的战斗力还很强,战斗很激烈,部队伤亡100余人,侦察股长牺牲。按照四野最初的部署,应在宜当战役中全歼宋希濂部。这是四野下达给十三兵团的任务。虽说全歼宋部不易,但只要指挥得当,歼灭其大部还是有可能的。但因我军没能按时赶到上级布置的奔袭目标,没有完成截断敌人退路的目的。今天总结宜当战役的经验教训,我认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训,值得记取:

    第一个问题是提前暴露了我军的作战部署。四野主力在发动宜当战役前,同敌人保持接触的主要是湖北地方武装两个独立师。因此,白崇禧、宋希濂错误地判断四野主力尚需休整,不可能很快南下渡江。此时正值夏收季节,敌人为了达到同我军划江而治,长期固守长江的企图,宋希濂部的四个军都到宜当以北抢收粮食。这正是我军消灭敌人的最好时机。四野根据敌我部队的实力、所在地区,明确划分了奔袭目标和任务,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但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的一部到达当阳东北观音寺附近,由于思想麻痹,过于轻敌,遭敌第二军突袭,伤亡损失100多人,过早暴露了我军的作战意图。宋希濂发现是四野主力部队后,立即下令全线回缩后撤。因此,当我军赶到指定地点时,敌人已经后撤。

    第二个问题,是没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切断敌人退路。战役发动前,四野给各军下达的任务相当明确。我师的任务就是务必于7月11日前赶到鸦雀岭,切断敌人退路。此时我军大都已换上了美式装备,重武器装备由骡马拉运,同步兵一同行军。骡马在山路上行动困难,经常阻塞道路,导致部队行军速度缓慢。记得9日夜里,全师走了一夜,才前进了十余里,而此时我们距离目标还有50多公里。部队首长事先也没有考虑组织部队轻装前进,以致延误了战机,导致我师晚一日赶到鸦雀岭。

    第三个问题,也是宜当战役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将敌人全歼。特别是当我军占领古老背渡口后,没有主动渡江,切断敌人退路,导致江北之敌南逃。

    7月13日,我四一八团占领古老背后,缴获了敌人一批运送伤员的渡船。我立即电报军长曹里怀,建议派部队渡江,当天就可以赶到宜昌以南,截断敌人退路。军首长认为没有渡江作战任务,没有采纳。直到14日夜,一三九师刚刚赶到宜昌城北,军长怕敌人逃跑,即令一三九师当晚进攻宜昌。由于敌人工事牢固,设防严密,进攻部队的重武器装备一时没有跟上,当夜伤亡几百人,仍没有攻下宜昌。查四野战史,当时十三兵团曾电令三十八军明确要求十三日从古老背渡江,包围宜昌之敌,但不知何故他们当天没有赶到,也不知我们团已经占领了渡口。以上这三个问题,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   宜当战役正是在南方最炎热的气候下发动的,部队连续作战,长途奔袭,追击敌人,非常疲劳。北方战士又不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染痢疾、中暑、被蚊虫叮咬以致传染疟疾的人很多,非战斗减员严重。我们团上送休养的病号就多达四五百人,还不包括在团卫生队治疗的。个别连队病号高达七八十人,身体健康的战士只剩下十几个人,部队思想不稳定,普遍存在厌南思北情绪。宜当战役后,上级决定自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进行休整,主要任务是治病,建立卫生制度,改善生活,减少疾病,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克服厌南思北情绪,树立克服困难,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那时部队减员很大,如敌反击,我军会很被动。虽然各部队都做了应急准备,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作战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好在敌人早已丧失斗志,不敢轻易进攻。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经过休整,部队恢复了战斗力,9月中旬,我们进至湖南湘西,开始了一年多的剿匪战斗。

    4、湘西剿匪记

    宜当战役结束后,经过短暂的休整,9月中旬,我四十七军奉命继续向南挺进。9月底,我军抵达湖南常德、慈利、石门地区。10月上旬,为配合二野解放大西南,保障四野主力在衡宝地区作战的侧翼安全,军委命令四十七军挺进湘西,消灭驻守大庸的guó mín dǎng第一二二军,并担任经营湘西,剿匪建政任务。大庸县,就是现在著名的风景名胜张家界,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澧水上游,是进入湘西的重要通道之一。明代初期设大庸县,清代更名为永定县。1914年再改为大庸县。1988年改设省辖地级市张家界市,辖两区两县,原大庸县改为永定区。宋希濂自宜昌渡江南撤后,以guó mín dǎng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身份率残军退守巴东、慈利、大庸地区,依托鄂西、湘西一带的山地,企图阻止解放军向大西南进军。大庸是宋希濂部扼守的重要据点之一。驻防大庸的guó mín dǎng第一二二军下辖二一七、三四五两个师,共6000余人。军长张绍勋根据宋希濂的战略意图,在慈利、大庸一线布防。二一七师负责防守大庸城。敌人除了利用四周的山地和澧水作屏障外,还构筑了一道六七里长、一丈多高的城墙,修筑明碉暗堡,控制全城;敌三四五师布防于大庸以东澧水沿线的溪口、岩口、狗子垭一线;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