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华夏圣帝大舜742 > 第 15 章
    蹈。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从此,帝尧对他的这个儿子彻底失去了信心。

    帝子如此不肖,帝位传人之事的确成了帝尧的一块很大的心病。他下了决心改变传统的帝位世袭制,决定将帝位传贤不传子。

    一日视朝,帝尧对众臣道:

    “我已年迈,想把这个帝位传下去,谁可以治理天下?诸位臣工都给我物色一个贤者,我要择贤传位。”

    放齐道:“帝子丹朱应该继位。”

    帝尧叹口气道:“唉!顽劣不肖之人,天下怎么可以给他?”

    ?兜提议:“共工可以继位。”

    尧道:“共工巧言善辩,用心邪僻,行似恭敬,却连天都敢欺瞒,此人不可重用。”

    因为大家心里一时还没有合适人选,就没有人再提建议了。帝尧环顾四周后说道:

    “啊!四方的诸侯首领,我在位几十年,你们都能执行我的命令,就由你们来继帝位吧!”

    四位诸侯领袖齐道:

    “我们鄙陋的德行,会沾污帝位的。帝还是另择有圣德的人吧!”

    “那你们都来举荐吧!不论是显贵,还是百姓,只要能具备圣德,都可以举荐。”帝尧说道。

    四方诸侯领袖向帝尧举荐道:

    “历山有一耕田的农夫,名叫舜。父亲是个瞽者,心不向善。继母刁恶,言不及义;弟象居傲无礼,顽劣心黑。他却能够和睦孝顺,天下之人共颂之。他为人心善,处事通达,可以继帝位。”

    “好吧!我要亲自去看看。果真如此就可以将帝位传给他。”帝尧说道。

    过了几日,有了一些闲空,帝尧便要亲自去暗访这个久负盛名的舜。

    作出决定以后,帝尧便带上?铿等人微服轻装,前往历山私访。

    帝尧一行晓行夜宿,走了十多天路程,走到了雷首山的尽头。经打听,历山东去不远。一行人等便转弯东行。往东走了大约二十多里路时,便看见前边一片城邑。城邑的四周林茂粮丰,一片繁荣。帝尧惊道:

    “如此大灾之年,竟然还有这么好的地方!那是什么地方?”

    ?铿道:“那就是历山。”

    帝尧心喜,便催促快步前行。

    快到城邑之时,帝尧看见一片田里有一农夫在耕田,便走上前去探问。

    近前一看,那牛的屁股后边竟然挂着一个簸箕,帝尧觉得非常奇怪,便站在那里细看起来。只见那耕夫扬鞭赶牛,他的鞭子举得很高,但却不打牛的屁股,而是打在了牛屁股后面的簸箕上。“啪!啪!”之声使那耕牛不停步地努力拉犁。帝尧很感兴趣,便走过去问道:

    “你赶牛为何这般?”

    “牛费力为我耕田,我怎忍心去鞭打它?只要有了响声,牛就不停步了。咱为的是耕田,而不是为了打牛。”那农夫听到有人问话,扭过头回话道。

    农夫的一席话,使帝尧感到非常吃惊!一个耕田农夫,竟有这般厚德!竟有这般境界!不由细细观之。只见那农夫生得龙颜、目衡、方庭、大口,面颔无毛。两只眼睛都是一对重瞳。气宇轩昂,一表非凡。虽受农耕之苦,但气质却是极好的。心里估计,这不就是那个舜吗?于是便问道:

    “这里有一个叫舜的人吗?”

    “小人便是,有何见教?”舜道。

    “我等听说这个舜大孝大德,想拜访拜访他。”为了打听到真实情况,帝尧不暴露身份,站在地埂上与舜攀谈起来。

    舜见是远方来客,客人气宇不凡,一定是个贤者,而且是找自己的,便歇下了牛耕,走到地埂边与客人叙话。

    闲谈之时,帝尧从齐家、治国、jiāo友、农耕、渔猎许多方面向舜提了好多问题,舜都能对答如流,而且见地深刻、独到。帝尧心里十分高兴,果然名不虚传!

    想了解的都问了,帝尧达到了此行的目的,便和舜道别,向历山城邑而去。(在妫?畔虞舜见帝的这块地,后来住上了人家。因为是虞舜初次见帝的地方,后人将这个村的名字就叫做见帝村。)

    那帝尧为考察舜的德能,去历山是微服乔装的。他想再到村里面走走,向当地农人再了解了解。于是,和舜聊完以后,便带着一行人向历山城邑走去。

    到了历山城邑以后,帝尧四处观看了一番,心里非常满意。一个小小村落,竟如此井井有条,人际亲善,民风极佳。

    一行人在历山转了一会儿,眼看天色将晚,帝尧便决定在历山过夜。

    次日,帝尧从巷道耕民、fù孺中间又走访一会儿,了解了一些关于舜的情况。历山之人有口皆碑,帝尧心里益发得底,对这个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一切了如指掌,帝尧便高高兴兴地返回了帝都。

    帝尧回到平阳以后,心情非常愉快,视朝的时候,他对要臣们谈论了这次在历山的所见所闻、感受和想法,大家都很称奇。

    晚上,帝尧回到家里,又对家人谈起了历山之行的所见所闻,他起了舜的一些故事。一家人都这个孝子赞口不绝。

    帝尧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都在待字闺中之年。她们听了父亲绘声绘色的讲述,对舜很是敬慕。

    帝尧看到两个女儿对舜都非常感兴趣,便笑着问道:

    “既如此,你们谁愿嫁给他?”

    “女儿愿意!”娥皇接住父亲的话说道。

    “女儿也愿意!”女英也接着说道。

    两个女儿都说愿意,为此,姐妹俩还争执不休。看着两个女儿的不休争执,帝尧却不知如何是好了,反过来征求夫人的意见。夫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说道:“这个事还得你来做主。”

    就寝之后,帝尧竟然失眠了。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个舜的事。经过一个晚上的深思熟虑,帝尧筹划了一个继续考察虞舜的计划。他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虞舜,以观察他的治家;让九个儿子,都去历山伴他耕田,以观察他的为人处世。(《白话史记》载:“尧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观察他怎样治家;又使九个儿子与舜共处,观察他怎样处世。舜住在妫水湾里,家居行为认真不苟,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傲,侍奉舜的亲人能遵守为fù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都更加友爱。”)

    做出这个决定以后,他便着?铿前去历山提亲。

    ?铿奉命到了历山,径直找到舜的家里。

    二人相见,相互施礼问侯。

    舜见是前些天来过的人,便问道:

    “贵宾一行数人,为何只剩你一人?”

    ?铿道:“他们都已回到平阳。”

    “你们是帝都的人?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你竟然不知,那日和你说话之人是帝尧。”

    舜大惊,说道:

    “小人有眼无珠,竟然不识。他们回去了,你为何没有走?和我有事吗 ?”

    ?铿道:“我是从平阳返回来的,这一次是专程来给你道喜的。”

    “有何喜事,舜愿洗耳恭听。”

    “帝有意将二女下嫁于你,不是大喜吗?你yù如何?”

    舜听罢,诚惶诚恐,连忙推辞道:

    “婚娶大事,必须父母之命。父母尚远,小人不可自作主张。再者,我一介庶民,耕田农夫,何德何能,敢上婚天家?帝女下嫁农夫,亦是辱没,实在不敢当!”

    ?铿道:“重华此言差矣!帝尧何等之人,你竟然不知!他从来不分贵贱、尊卑。持躬以俭、齐家以礼。娥皇、女英重承庭训,熏陶涵育,xìng情纯良。若非如此,那有今日之事!你就赶快答应吧,不要错过良缘。”

    不管?铿怎样说,舜总是不敢答应。?铿急了,故意面露不悦,不耐烦地说道:

    “你年龄已经三十,正是受室之年,帝女愿意下嫁于你,也是你的福德所至,不可推辞。我要回都复命。你该怎样办,自己酌处。”

    舜听罢免强答应道:“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我这两天专门回家一趟,将帝尧赐婚之事告知父母。父母若答应,婚事便成。若不答应,亦不好说。”

    ?铿见舜答应了,便说道:

    “你就抓紧准备一下,过些天帝尧就会来送亲。到时候,我还会来的,别忘了给我酒喝。”

    舜稽首称谢。?铿即告辞而归。

    舜是个大孝之人,婚姻大事,必须告诉父母。送走?铿以后,便做了一些回家的准备。因为要走远路,他随便收拾了以下,就早些休息了。

    次日一早,虞舜一大早就起来,洗罢脸立即动身回家向父母禀告婚事,取得父母的许可,婚姻大事必须让父母来定,自己决不能自作主张。

    因为事急,舜走的时候也没有带多少行李。轻装赶路,他一路走得很快,午时刚过,便到了村口。

    刚一进村,就遇到了秦兆老伯。好久不见,两人亲热地寒喧了一会儿。闲谈之中,舜将帝尧赐婚之事告诉了秦老,说他这次回家,就是专门秉告父母,让父母为他做主的。秦兆听后说道:

    “我觉得你要想点办法,想法和你父亲好好商量一下,不能将此事告知你的母亲!她若知道了,此事肯定就不行了。”

    “这样做不可能。只告诉父亲,不告诉母亲恐怕是不现实的。非得让她知道此事,取得她的同意。”

    “孩子,这些年来,你知道有多少人上门给你提亲吗?但都被你那母亲辞掉了。不管好与不好,你母秦都坚决不应。她不是嫌不合适,而是不想让你娶妻的。按她所想,绝不能让你成婚。你无妻,便无后。鳏居无后,便为不孝。她的居心,是要毁掉你的孝名。要你一辈子打光棍。你是个明白人,为什么突然糊涂了?”

    虞舜听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婚姻大事,需得父母之命。若不告诉父母,是为不孝。若告诉父母,母亲不允,就不能娶妻。无妻便无后,无后又是最大的不孝。满腹惆怅,想不出个好办法来,只好告别了秦老,返回了历山。

    那边帝尧已择定吉日,准备嫁女。

    第十九回茅舍娶妻 [本章字数:3194 最新更新时间:2013-02-27 08:31:50.0]

    ----------------------------------------------------

    第十九回茅舍娶妻

    时值大灾之年,帝尧决定,娥皇、女英的婚事一切从简。由她们的伯父后稷并媒人?铿将她们送到历山即可。

    临行前,帝尧再三叮咛两个闺女:“大凡为妻为fù之道,总以‘柔顺’二字为最重要。男子气xìng,刚强的多;女子气xìng,假使也刚起来,那样就很容易闹出纠葛来。夫fù之间不可能事事都能同心协力,遇到这种情况,做为妻子的总要见机退让。”

    娥皇、女英齐声回答道:“女儿明白。”

    帝尧又说道:“将你们嫁给虞舜,不仅是考虑你们以后生活,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你们帮助父亲观察他孝亲和齐家之德能。你弟丹朱不肖,父亲这江山后继无人,人都说虞舜贤能,你们好好的给我观察观察他,以便给父皇提供用人的可靠依据。”

    两个女儿齐声应诺。

    帝尧叮咛完女儿,又转过身叮咛九个帝子:“父亲让你们到历山陪舜耕田,一是让你们知道农桑之苦,知道食物来之不易。二是让你们替父亲观察治国、平天下之德能。让父亲对这个舜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九帝子齐声应诺。

    一切jiāo代完毕,后稷和?铿便带上二帝女、九帝子及若干送亲之人,轻车简从,离开帝都,一路晓行夜宿,去了妫水河畔。

    帝女婚礼如此简单,可算是千古未有之事!可见帝尧为了天下百姓,是多么的忘我无私,真可谓千古第一圣君!

    一日午时,后稷一行人马走到了首阳山 (山西永济县境,雷首山南端。雷首山分四段,北边一段曰虞山,中间一段曰尧山,往南一段曰首阳山,最南端为凤凰山。首阳山是商朝名贤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黍的地方。) 的尽头。这时,走在前边的开道人已顺山势沿着小道向东而行。但走在后边的驮着娥、英二帝女的两匹枣红马却突然止步不前,向西南而鸣,马夫怎么也吆之不动。坐在马背上的娥皇不知何故,便顺着马鸣的方向往前一看,只见前边西南方的沟岔里有一条小溪,哗哗流趟着清澈的泉水。娥皇顿然醒悟:马是渴的忍耐不住了,要去喝水。于是,她便向伯父建议:

    “马渴了,要喝水。咱们将人马带到那小溪旁歇息一会儿,顺便让人畜都喝点水。”

    炎炎的烈日晒得人畜浑身淌汗,口渴难耐。后稷也已感到口干舌燥,便命停止前行,到溪旁喝水。

    走在前边的人一听要到沟涧里去喝水,立即调头西行,往溪水旁集结。

    一行人马顺坡跑到涧底。走到小溪两边,顾不上歇息,各自寻找最佳位置,痛痛快快饱喝了一顿,然后牵马饮水。

    这个时候,首阳山下边那些正在田间干活的农夫,都站在了沟涧的上边观看送亲的这班人马。

    当农人们打听到是帝女出嫁的时候,都很惊讶,纷纷围观议论。

    “帝尧嫁女竟和百姓一样,这么简单!”

    “高高在上的帝尧,竟然一点都不奢华!”

    “这两个帝女也都很了不起!”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围观的农夫们一边看热闹一边议论,对帝尧都十分敬佩。从此以后,这一带的人们不断地传颂着帝尧的圣德。(因帝女座骑口渴难耐,向西而鸣,要到涧里喝水之故,当地农人就将这个村的名字叫“渴喝村”,以为纪念。晋灵公六年(公元前615年),秦康公伐晋,战于此,晋建羁马城以防御秦兵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