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国之魂 > 第 31 章
    的两个连很快就像受了伤的刺猬那样蜷缩身体,占据山头固守待援。第二营赶到,抢占另外两座山头,与一营成犄角之势,稳住了阵脚。

    中国军占据山头,居高临下,拥有六0毫米、八二毫米及一0五毫米各种口径迫击pào约六十门,轻重机qiāng一百一十挺;日军迫击pào不到二十门,掷弹筒五十具,机qiāng七十余挺。由于日军在火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进攻屡屡遭到挫败。

    第一天,中国军的迫击pào几乎主宰了战场形势,日军每有行动,必定遭到pào火猛袭。特别是一0五重迫击pào,shè程远,杀伤力大,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有时步兵刚刚隐蔽集结,即被pào火瓦解,部署被打乱。中国军还摧毁日军pào阵地一个,连日军指挥部也挨了两发pào弹,正在指挥作战的副联队长平田一郎大佐被当场zhà死。

    是夜,日军组织偷袭,中国军防范严密,未能得逞。

    狡猾的日本人强攻不成,乃改变战术,以一个步兵大队迂回到中国军阵地后方,断其归路,再以不断佯攻和派出小股袭击,吸引对方打qiāng打pào。日本人的算计天生是精明的:既然被围困的中国人pào火猛烈,那么弹yào消耗必定也大,一俟弹yào消耗殆尽,那时候上帝也无法挽救他们束手待毙的命运。

    果然,一连数日,日军日夜袭击,组织敢死队进行突击。中国方面还击日见稀疏,pào兵shè击已经失去压倒xìng优势,变得十分零落。

    第五天黎明,日本人开始大规模集结部队,第一一四联队长丸山房信大佐亲自指挥战斗。迫击pào进入阵地,掷弹筒瞄准中国军固守的山头,轻重机qiāng选择好shè击位置,准备掩护步兵发起最后攻击。晨雾渐渐消散,太阳从河谷的山头露出脸来。丸山大佐举起望远镜观察中国军阵地。千军万马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就发起总攻。他决心要替平山副联队长报仇。

    就在这时,一队美国飞机隆隆地出现在河谷上空。

    对于所有经历过飞机轰zhà和扫shè的人来说,那种被死亡追逐的恐怖滋味是难以忘怀的。这种体验无论是对苦难的中国人和狂妄的日本人都同样重要。因为没有人能够对抗zhà弹的威力,就像对抗死神的降临。所以当美国飞机一出现在头顶上,丸山大佐就感到头皮发麻,一股不祥的气息从嗡嗡震响的空气中迅速传导给他,使他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部队迅速隐蔽防空,进攻暂时取消。

    然而这次美国飞机既未投弹也未扫shè,这是威胁xìng地低空掠过,仿佛警告日本人不得轻举妄动。在战斗机掩护下,一队运输机又隆隆地飞来,于是目瞪口呆的日本官兵很快便看到这样一个精彩场面:双引擎飞机好像一条条笨重的大马哈鱼,沐浴着山间金色的朝霞,在空气的海洋里缓缓游动。它们象产卵一样从机腹里不停地排放出许多花花绿绿的降落伞,降落伞系着沉重的铁箱和麻袋,准确地落在中国人的山头和阵地。毫无疑问,美国飞机的到来不仅及时解救了地面受困的中国官兵,同时更给他们输入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中国军的还击更加猛烈了。

    此后一个月,美国人仿佛为了考验日本人的意志和忍耐力,索xìng把这种空中补给战术固定下来。运输机每隔两三日就定期飞来空投,有时单机,有时两三架,对地面无线电台有求必应。空投物品从pào弹、子弹、yào品、饮水、粮食等军需品发展到大pào、睡袋、香槟、留声机和衬裤,几乎无所不包。有次从飞机上投下一门平shè跑,不偏不倚砸在炊事班的汤锅里,致使一连士兵整整两天没能喝上热汤。还有一次美国飞行员同地面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投下一袋女人luǒ体照片和刮脸刀,弄得那些天阵地上人人失眠,脸上都有刀片刮破的痕迹。

    中国人依仗美国飞机的空投补给不仅巩固了阵地,而且有恃无恐,不把整整一个联队的日本人放在眼里。后来他们干脆让飞机在阵地四周投放大量地雷,然后拉上一道道鹿砦和铁丝网,把阵地筑成一座密不透风的堡垒,致使擅长夜战近战的日本士兵一筹莫展。

    同中国军队的这种立体优势正好相反,日本人的后方供应则时时遇上麻烦。美国战斗机好象兀鹰一样四处活动,专门搜寻和袭击敌人的运输车队,轰zhà公路桥梁,甚至连运输伤员的担架队也不放过。日本军队的困境很快在战场上表现出来:弹yào粮食缺少,攻击乏力;敌人pào火不分白天黑夜猛袭,官兵士气下降,伤亡增加,等等。丸山联队长焦虑万分,他预感到这场战斗的失败已成定局。

    不久,情报传来,中国军队利用加拉苏高地拖住日军,赢得宝贵时间,其筑路兵团已经通过地形险要的朗克普边境峡谷向新背洋推进。

    十二月,筑路大军打通塔奈河谷,将公路推进到新背洋以西二十英里的南亚腊。中旬,新三十八师全线出击,日军一一四联队仓皇撤退,被迫放弃新背洋。

    加拉苏之战历时五十天,日军伤亡近千人,却始终未能攻破两个营的中国军阵地。中国军队这种崭新的战术给日本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丸山大佐在写给师团及军司令官的报告中惊呼:“??????(加拉苏)高地之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例,敌人的变化是惊人的,希望能够引起司令官阁下的重视??????”(《缅甸作战》)

    但是这个局部战例并未引起日本将军们的足够重视,他们对中国军队的固有认识来自多年的战场经验,而改变这种经验就不得不一再付出遭受打击和失败的沉重代价。

    喜气洋洋的孙立人陪同史迪威一同巡视阵地。刚刚开进阵地的“一五五”榴弹pào昂首傲立,直指东方,粗大的pào管在阳光下闪动乌黑的光泽。新三十八师三个步兵团全部渡过塔奈河,前出到新背洋以东,对日军重兵防卫的达罗盆地取攻击姿态,并将新背洋河谷牢牢置于大军的屏护之下。

    史迪威对视察结果感到满意。

    “孙将军,你的部下表现很好,我要下令嘉奖他们。”史迪威顿了顿,又说:“你得看住那些日本人,要是他们敢伸出头来,就把他们打回去。你必须保护好你身后这块平地,就像保护你的心脏。你会看到,过不了几天,这里将出现奇迹。新背洋将成为东南亚盟军在缅甸登陆的第一个滩头阵地。”

    孙立人看见总指挥那双蓝眼睛闪闪发亮。

    送走史迪威,一个参谋军官跑上前请示怎样处理俘虏。被俘获的日本人有八九名,都是在战斗中打散了抓住的,有的还负了伤。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假思索地命令:“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qiāng毙。今后都照这样办。”

    命令被迅速执行。第十八师团曾在中国战场犯下累累罪行,官兵手上或多或少都沾有中国人的鲜血。因此后来各部队干脆连审问也取消了,凡是抓到日本人,一律就地qiāng毙,或者按照中国刑罚砍头。qiāng杀俘虏固然不大人道,但是毕竟大快人心,以牙还牙,壮哉中国人。从此,新三十八师杀戒大开,至战争结束,几乎没有日本俘虏活着逃过这支复仇之师的惩罚。

    一周之后,筑路大军浩浩dàngdàng开进新背洋。又过了一周,史迪威预言的奇迹果然出现了:一座大型机场从天而降,新背洋河谷转眼变成一座喧嚣的空军基地。笔直的飞机跑道横贯南北,无数油库、仓库、飞机库、营房和高shèpào阵地密密麻麻布满机场四周,坦克、重pào和数不清的车队也轰隆隆地开进新背洋。

    盟军牢牢控制了这个滩头阵地。一场决定缅甸和南亚大陆的命运的中缅印大决战将从这里拉开帷幕。

    3

    帝国缅甸派遣军第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俯瞰着桌上一幅巨大的军用地图。

    从外表上看,这位来自日本北九州的强壮的挖煤汉子与其说像个威武的将军,不如说更像一名粗野的摔跤选手。他有四十岁上下,短腿,泛着青光的大脑袋上尖下圆,好像一颗大号猎qiāng子弹。隆起的肌ròu从绷紧的衬衣下面透出一股硬梆梆凶狠好斗的xìng格力量来。

    牟田口出生于福冈县一个三代矿工家庭,依靠自己的顽强努力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三年后带着校方的全优评语走出校门,在朝鲜派遣军里当上一名见习军曹。一九二八年“济南事变”使他头次得到提升的机会,他因杀人有功当上一名侵略军小队长。而后接连发生的战争使他的军阶连连得到擢升。到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他已经是一名陆军大佐,指挥整整一个陆军联队了。

    由于牟田口大佐指挥的联队最先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并向中国守军发动突然进攻,这一历史事件使牟田口的名字永远被载入史册并被牢牢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接着他又指挥联队南征北战,参加了攻占北平,“八?一三”淞沪会战,杭州湾登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战役。仅仅两年,他就被破格晋升为第十八师团中将师团长,实现了从小立下的做一名将军的志向。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他的师团先后在新加坡和缅甸大败中英联军。战争使他顺利登上帝国第十五军司令官的宝座,赢得日本军人少有的荣誉和地位。如果说牟田口的成功有什么秘诀可言的话,除了机遇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偶然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他至今仍保持独身。据说他只对武器和打仗感兴趣。

    缅甸战役之后,牟田口就时常以这样的姿势俯瞰地图,久久凝视,一动不动。现在,他的思维之箭又铮然shè向地图中心那片郁郁葱葱的恒河大平原。

    对日本帝国来说,夺取富饶的印度的确是个令人心dàng神驰的伟大目标。印度地域广大,幅员辽阔,那里有日本帝国生存所仰赖的一切战略资源:石油、铁、锰、橡胶、木材,还有征召不尽的黑皮肤雇佣军。更重要的是,印度是未来“大东亚共荣圈”上的最后一站,只有把太阳旗升起在加尔各答、孟买和新德里的上空,才能宣布日本好几代政治家梦寐以求的宏伟大业得以实现。

    如果历史注定要选择一位日本英雄来实现它的伟大抱负,那么,这位英雄只能是他,未来的牟田口元帅。

    现在,他只需要耐心等待机会。机会将把他的勃勃雄心变成现实。

    一个参谋军官悄悄伫立在门口。他不敢贸然惊动将军,直到将军转过身来,他才小心翼翼跨进门,脚跟一碰,递上一份电报。

    第十八师团田中新一师团长报告利多方向敌军动向。本月头一周,经过整训的中国驻印军越过边境,与一一四联队发生激战。另据空中侦察报告,筑路兵团已经将公路筑到利多,大批机械器材正在源源抵达,似有继续向缅甸境内推进的模样。

    司令官的眼睛急速在那个叫利多的狭长地带扫视。它在推敲盟军的战略意图,寻找盟军的薄弱部位。

    如果中国军选择从利多展开大规模反攻和筑路,可以肯定他们找到了一块理想的跳板,因为利多是印度伸向缅甸的一个突出部。但是,盟军的弱点也因此暴露无遗。因为在那块狭长地带的侧翼纵深,至少需要配备三至五个师的强大部队进行屏护。

    蓝色代表中国军,黄色代表英印军。在蓝黄两色的结合部上,明显存在着一条裂缝。

    一瞬间,日本将军的呼吸急促起来,两只拳头下意识地攥紧了。他的眼睛里渐渐shè出凌厉的光芒,然后威胁地挥动拳头,朝着两个板块之间的缝隙狠狠砸下去。

    机会终于到来了。

    日本。横须贺军港。

    一九四三年六月,日本海军大将遇难的消息传到日本,举国悲痛。日本天皇为鼓舞海军士气,秘密前往停泊在军港的巨型战列舰“武藏号”巡幸。

    “武藏号”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之一,七万吨级,舰上装备有十八英寸大口径火pào,航速每小时二十二海里。山本大将的骨灰就是由该舰护送回国的。

    史载:“??????上午十一时,日本天皇身着黄呢大元帅军服,在首相东条英机、海军大臣岛田陪同下登上军舰舷梯,检阅官兵队伍,巡幸战舰。”(《昭和天皇史》)

    这天裕仁兴致颇高,病恹恹的黄脸上多了几丝血色。他亲自登上pào位,使出吃nǎi的力气将大pàocāo纵得浑身乱颤。忠臣都拍手。巡幸毕,又观看战斗演习。天皇热爱军舰,更热爱战争,因此特别下达敕谕云:“帝国兴亡,系于海军。切望全体将士奋勇杀敌,务必取胜。”

    全体官兵热泪盈眶,山呼万岁。

    此后一段时间,天皇多次秘密巡幸海陆空三军,到处敕谕官兵打败美国,完成“大东亚共荣圈的”的神圣使命。天皇每到一处,都极大地鼓舞了日本官兵的斗志,激起他们效忠天皇和献身战争的狂热情绪。可是,仅仅过了四个月,天皇亲自巡幸过的“武藏号”就在菲律宾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国飞机击沉,葬身海底,同时被击沉的还有日本联合舰队的其他三十四艘军舰。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天皇在东京御所(皇宫)大本营召开作战会议,讨论“乌”号作战。

    “自中途岛之役,敌人已据明显海空优势,南方战线压力增大。”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专程从西贡飞回东京出席会议,力陈防御主张。“依臣之见,南方战线适当收缩,以中国战场为内线,以菲律宾、新加坡和缅甸为外围支点,稳固防守,伺机与敌人主力决战。倘若急于求成,恐遗患无穷。”

    寺内公爵的主张得到以小矶国昭大将为首的稳健派军人的支持。

    东条首相则支持“乌”号作战。

    “陛下,由于敌人反攻,业已影响国内士气,动摇军心。”东条完全洞悉天皇心理。天皇是这样一个封建君主:他高高在上,唯我独尊;野心勃勃,才能低下。他生就一副颐使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