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鉴赏社团的成员九点准时到达李筱竹家的古玩店铺,目的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成绩”,社团其他成员不是都像李筱竹一样“挥金如土”,反而买的大多都是几百块钱的东西,目的是为了捡漏儿,毕竟大家都是学生,喜欢古玩,但是还达不到投资的水平。他们买完自己觉得很开门的东西,都要找李筱竹的爸爸帮着鉴定,如果东西真的不错,而且他们愿意出售的话,李筱竹会按照估价收购。
关喆因为路不熟,来到李家店铺的时间比较晚,这时大多数的人已经鉴定完了自己所购的物件,有的人运气不错,找到了比较好的宝贝,小赚了一笔,有的人则是血本无归,教了学费。
李筱竹也回来了,她把买到的宝贝摆在客厅的方桌上,神采奕奕。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问道:“小竹,今天你淘到了什么宝贝,快让爸爸看看。”
“我找到了一套文房四宝,应该是民国初期的东西,最难得的是一整套,可以放在我家的古董书案上当摆设,正好,爸爸,你帮我看看,这些东西开门不?”李筱竹对走过来的男子说道,显然这个中年男子就是他的爸爸,也就是这家店的老板。
李筱竹的爸爸中等身材,略微有些发福,戴着一副精致的眼镜,很斯文的样子,说出话来有些杭州人的口音,不过说的也是普通话,关喆能听得懂。
关喆没有走近,而是站在门口,因为来的人很多,关喆也不熟悉,自己对古玩真的不懂,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门口是个不错的听讲的地方。
李父首先拿起一支毛笔,点着头说道:“嗯,这只毛笔的笔杆应该是最好的湘妃竹。而且包浆也不错,是老的。”
“什么是湘妃竹?”突然有一个同学问道。这样的氛围还真的有些像开放的课堂,可以随时发问。
李筱竹说道:“我的名字就是小竹子,这个问题,我来说吧!湘妃竹又叫潇湘竹、泪痕竹、斑竹,传说竹竿上的斑点是中国远古时期尧帝的女儿娥皇和女英的眼泪。其实就是竹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细菌的侵蚀,从而长出了斑点,正因为斑点分布不规则,颜色也不同,就给竹杆赋予了一种自然的病态美,古人喜欢用这种竹子做笔杆,这三支笔就是。”
“这对镇尺也不错,应该hn黄花梨的,而且是油性比较足的那种,这上面的花纹是自然形成的,又叫“鬼脸”。幸亏当时没在上面刻字,如果刻字反而会降低它本身材质的价值。”李父继续点评道。
毛笔和镇尺都买对了,还得到了李筱竹爸爸的高度赞扬,看来李筱竹这个古玩社团的团长还真的不是空有虚名。
这时,李父拿起了那方砚台,看了看,摇摇头,又放下,然后又看了笔洗和笔架,说道:“这两个应该清光绪时期的,没有款,但是做工很精致,应该是民窑精品。”
李筱竹听到自己买的物品得到父亲的认可,很开心,然后自豪的问:“爸爸,这些东西加到一起,五万块贵不贵?”
“五万?有些贵了,不过也差不多,应该是市场价吧!”李父委婉的说道,其实他这么说已经是等于说,这些东西其实不值五万,李筱竹买亏了。
李筱竹不服气的说道:“不是还有一方砚台吗?加在一起总能值五万了吧?”
李父再一次拿起砚台,仔细端详,最终还是摇摇头,说道:“这方砚台,真的说不好。应该解放后六七十年代的吧,不是属于四大名砚的范畴,不值钱。”他好像担心在场的学生们听不懂,继而又解释说:“中国古代砚台的收藏,主要是四大名砚,既:gd肇庆的端砚、ahz县的歙砚、gs洮州的洮河砚、hn洛阳的澄泥砚,其中端砚的价值最高。”
一直在门口的关喆听到李父的讲解,很是佩服,于是怀抱着木匣走了过来。
“关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怎么一直没看到你呢?还以为你走丢了?”李筱竹看到关喆,热情的说道。
关喆答道:“我一直在门口站着呢,你们讨论的这么激烈,完全忽略我了存在。”
“爸爸,这是关喆,郭爷爷曾经提起过的奇才。”李筱竹郑重的介绍关喆。
“关喆?是不是打败世界冠军的那个新生?美女克星关喆?学姐,你是怎么把关喆搞到手的?……”听到李筱竹说这个人是关喆,这些古玩社团的成员,不能淡定了,七嘴八舌的问了很多问题,其中几个女生还发出了惊喜的尖叫,急着上前,要找关喆签名。
虽然他们都是乘坐同一辆大巴车来的,但是李筱竹没有介绍关喆。古玩社团活动很开放,经常有新的面孔加入,大家都习惯了。关喆在军训中的表现在学院网站上了头条,只有文字报道,并没有图片,所以,其实大多数人只知道有关喆这个人,并没见过。
关喆看到有些“失控”的场面,用手摸摸了鼻子,然后说道:“各位学姐、学长,我是新生关喆,以后还请多多关照!一会儿我们互相留个电话,有事常联系,签名就不用了,呵呵,我不什么名人。”
“好了,关喆是我们学校中文系的新生,要想签名还是拍照,以后机会多着呢!”李筱竹高举双手,然后下按,做出了一个让大家安静的动作。
关喆走到李父近前,恭敬的说:“李叔叔好!”
李父微笑着对关喆说:“好!小伙子,这身高,打篮球都行,你也来淘宝贝的?”
“我对古玩一窍不通,今天是来学习的,我觉得这砚台不错,挺实用,既然您说不值钱,那就卖给我吧!”关喆用手指着放在书案上的那方砚台,对李父说道。
李父看到关喆憨厚的样子,没做迟疑,说道:“既然你想要,就拿去吧,别说什么钱了,不值钱。”
关喆说道:“不要钱可不成,万一这方砚台是无价之宝,您反悔了呢?”
古玩交易中,如果有人看中的物件,不管价值多少,一般不能赠送,因为赠送可以反悔,哪怕是一块钱,也是生意,生意是不能反悔的。
李父苦笑道:“好吧,这方砚台就十块钱卖给你吧!”
“好的,谢谢李叔叔!”关喆窃喜的答应了,拿出十块钱,交给了李父。李父也把砚台交给了关喆,这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免得以后的纠纷。
“十块钱买的什么?让我看看好吗?”一个老者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进来,他听到了刚才的“交易”过程,好奇的问道。
“郭爷爷,你什么时候来的啊,怎么不提前打声招呼,我们好出去接您啊!”李筱竹看到来人,雀跃的上前,挽住了老人的手臂。
“郭爷爷?郭振邦教授,历史系的权威,他也来了,而且和李筱竹这么熟悉。”关喆和黄锴非常吃惊,特别是黄锴。
李父恭敬的迎上去,问道:“郭叔叔今天又掏到了什么好宝贝了吗?”
郭振邦没理会李筱竹的父亲,而是看到关喆,因为关喆的身高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鹤立鸡群,目标太大。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目光:“小兄弟,你也来看古玩?买到什么了?”
郭振邦见过关喆,关喆第一天到宿舍,前来拜访的十位“不速之客”,其中就有他一个,再次见到关喆,他还是不能平静。
关喆难为情的摸摸了鼻子说道:“郭教授,你别叫我‘小兄弟’了,我真的承受不起。”
“叫你一声小兄弟,我还高攀呢,哈哈,不说这个了,刚才我听到有人用十块钱买到东西了,是什么?能让我看看吗?”郭教授爽朗的说道,似乎还是有些避讳。
关喆说道:“我用十块钱买一块砚台,准备回去练字用。”说话的同时,双手将砚台交到郭老手中。
郭老接过砚台,仔细观看,沉浸在思考当中。看到郭老的表情无比的认真和凝重,在场的学生包括李筱竹的父亲都没敢出声打扰。
“这图案好像在哪见过,我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郭老低声道。突然,郭老用惊诧的目光看着关喆,高声说道:“难道是龙马御砚?”
“什么是龙马御砚?根本就没听说。”李筱竹问道。
郭老说道:“小李,快给我准备一把软一点的刷子,一盆清水,放上点火碱,我有用!”
一旁的李筱竹的父亲已经呆住了,这个砚台是他刚刚卖出去的,如果真的是宝贝,真的有多大脸,现多大眼了!
一会功夫,一盆清水已经准备好,郭老把砚台放在清水中,大概过了五分钟,他用刷子小心翼翼的刷了起来。室内一片寂静,几乎能听到刷子和砚台摩擦的声音。一抹墨色脱落,染黑了一盆清水,郭老的动作加快,转眼间,手中的灰黑色的砚台,变成了红色,是那种像枫叶一样的红色。众人目瞪口呆。
“哈哈哈!小兄弟真乃奇人啊!竟然发现了一方红枫金线松花石御砚,不算价值连城,也是孤品啊!”郭老难以控制是自己的情绪,激动的说道。
李筱竹好奇的问:“什么是松花石砚?我怎么以前没听说呢?”
郭老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这松花砚石产自长白山松花江边,松花江满语意思是天河,用松花石做砚是从康熙年间开始的,由于产量极少,只能供应皇宫使用,被康熙、乾隆封为‘御砚’。乾隆帝称赞它:‘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这方砚,像枫叶一样的红,上面布满了金线,应该是传说中的孤品‘红枫金线’。”
这时有人问道:“这真是无价之宝了,能卖多少钱?”
郭老想了想说道:“2010年,佳士德拍过一个类似的松花龙马御砚,四百多万成交的。这方砚没有款,也可能原来有款,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被打磨掉了,另外这样的砚应该有同样石材的砚盒,而这个没有,显然是丢失了,会影响它的价值,但是它的颜色是枫红金线,所以价值保守估计应该是四百万吧!”
“四百万?”全场震惊!十块钱买的砚台,能值四百万,这可真是捡漏了,而且是个巨大了漏儿。
关喆听到这个天文数字也是同样的吓到了,对郭老问道:“郭老,这个真的能值四百万?”
“四百万是保守的价格,砚台属于文房四宝,御砚更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如果上拍的话,只能更高。”郭老说道。
关喆没想到这方砚台能有这么高的价值,自己用十块钱买到这个砚台,有些不厚道,有扮猪吃老虎的嫌疑。
关喆对李父说道:“真的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这个砚台的真正价值,用十块钱买来的,显得我很不厚道,这样吧,这个砚台我不要了,你把十块还给我吧。”
李家父女俩一直还处在“惊呆”状态,听到关喆这么说,李父忙道:“小兄弟,既然是你买到了,就是你的造化,不过如果你愿意,我愿意以四百万的价格回购。它将是我的‘镇店之宝’。”
郭老的鉴定水平毋庸置疑,他说能值四百万,只能是更高,所以李父毫不犹豫的给出了四百万的价格,想要回购砚台。
其实关喆也知道松花御砚的价值,但是如果没有刚才郭老帮着清洗,松花御砚也不会显现出它的庐山真面目,所以关喆不能真的要这四百万。这个就是关喆的憨厚之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关喆说:“松花御砚,是我买的,却是郭老发现的,所以我不能要这四百万,如果您真想要收购,二百万吧,我只能收一半,另一半给郭老吧!”
“痛快!成交,把银行卡给我,我马上给你转账。”李父听到关喆同意了,赶紧付钱,完成交易,以免节外生枝。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