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她放弃到手的权势,与她一块离开京城,做一对闲云野鹤的夫妻,他们所渴求的是如此截然不同,纵使成了夫妻,也不过是同床异梦。
「你快换上这衣裳我瞧瞧。」韦殊寒催促道,迫不及待想看看她换上女装后的模样,是不是如他先前所画那般。
魏青晚却将衣裳放回锦盒里,抬眸凝视着他,徐徐启口道:「你若坚持要让我当皇帝,那么我此生永远不会换上女装,也不会……嫁你为妻。」见他倏地冷下脸,她不疾不徐的再道:「我们所求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你偏要拘着我,成为能听任你摆布的傀儡皇帝,我无可奈何不得不为之,可是我无法与你结为夫妻,倘若你硬要逼我从了你……」她顿了一下,神色决然的道:「那么我只好连这条命也舍了!」
「你敢!」他没想到她为了不嫁给他,竟不惜拿自个儿的xìng命来要胁他。
她神色肃然,坚决的道:「狗被逼急了都还能跳墙,你若是把我逼急了,我没什么事做不「你不嫁给我,难道想在宫里孤独一生吗?」韦殊寒怒声质问。
她淡然回道:「既然我当上了皇帝,难道就不能聘后纳妃吗?」
他气极反笑,「你是女儿身,如何聘后纳妃?」
瞅见他似乎被她的话给气到了,她心中的郁结稍微舒坦了些,「谁规定聘后纳妃就一定得临幸她们,我不能只找她们进宫作伴吗?」
「你……」韦殊寒不知该怎么骂她,狭长的双眼紧盯着她,「你就这么不想嫁给我吗?」
魏青晚注视着他,轻声道:「我不想留在深宫之中,倘若你愿意放弃这里所有的一切,与我远走天涯,我便愿与你结为夫妻,一生一世不相离。」
听见她这番话,他沉默不语,如今的一切是他费尽心思才得到手的,他舍不得放弃,他不像她甘于平淡,他是蓄势待发的苍魔,雄心勃勃,yù振翅高飞,一展长才。
他想让朝廷按照他的意思来治理,他要将所有贪官污吏全都整肃干净,他想让这世上再无那些为一已之私以权害人之事,所以他不能如她所愿。
最后他的回答是,跨步转身离去。
魏青晚垂眸抬手抚着那身女装,在他心里,她终是比不上名利权势,她幽然轻叹了声,拿起锦盒的盖子,盖上那身衣裳。
六月初三,百官朝拜,魏青晚正式登基为帝。
新帝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拟先皇的庙号与号,和先皇奉安归葬之事。
不过这些皆无须魏青晚裁示,自有韦殊寒代她处置发落,她只要当一个闲散的皇帝即可。
「太皇太后驾到。」
听见太监的通禀声,正窝在软榻上看着闲书的魏青晚,连忙起身,到宫门前相迎,「太皇太后怎么来了?应当孙儿去拜见您才是。」太后在她登基时,尊称也跟着升为太皇太后。
「哀家这不是等了好几日,都等不到皇帝,这才不得不亲自过来。」太皇太后神色一沉,横她一眼。
魏青晚讪讪的摸了摸鼻子,不是她不想去见皇祖母,而是害怕去见她。三皇兄至今仍被关押在牢里,韦殊寒没打算放了他,若是皇祖母让她放人,她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扶太皇太后坐下后,魏青晚规规矩矩的坐在一旁,关心的问道:「太皇太后近日身子可安康?」
「宫里这阵子出了这么多事,皇帝认为哀家的身子能安康吗?」太皇太后冷着脸回道。
怎么说都不对,魏青晚索xìng闭上嘴不再出声,以免再惹得皇祖母不悦。
「皇帝倒是十分清闲,这时候不在御书房批示奏摺,竟待在寝宫里头,莫非皇帝的身子有哪儿不适?」太皇太后质问。
她随口找了个藉口,「是有些头疼。」
「可有宣太医来请脉?」
「晚点朕就宣太医前来。」
「头疼可不是小病,莫要像你父皇一样……」说到这儿,太皇太后陡然打住了话。
她知皇祖母这是想起了父皇的头疾,她也不好接腔,屋里一时静默无声。半晌后,太皇太后缓缓启口,「哀家明白你的难处,有些事你也作不了主,事情演变成这般,是咱们欠了韦家的,哀家只希望你能尽你的能力,保住你三皇兄,他与你毕竟兄弟一场。」
魏青晚只是点点头,并未承诺什么。倘若当时韦殊寒没有先下手为强,制住三皇兄,让情势反过来,那么她相信依三皇兄的为人,是绝不会留下她一命,她会成为他登上帝位的第一颗踏脚石。
然而她倒也不是因此而不肯答应皇祖母,而是韦殊寒能留下三皇兄没杀了他,已是饶他一命,要让他放了三皇兄是不可能。
不过她也不能不给皇祖母一个回答,她想了想,说道:「朕会尽力试试,但能不能成,朕也不敢保证。」
送走了皇祖母,魏青晚接过盛嬷嬷递来的一盅果子茶,有一口没一口的慢慢啜饮。
方才太皇太后与她说话,也没瞒着其他宫人,盛嬷嬷在一旁也听见了,她犹豫了会儿,小心翼翼的轻声探问,「皇上,您真打算要求韦统领饶了三皇子吗?」
韦殊寒如今虽然把持着朝政,但仍领着武卫营统领的职,也没要求她为他加官晋爵,故而宫人和朝臣们提及他时,仍称呼他为韦统领。
魏青晚回道:「我既然答应了太皇太后,总要在他面前提上一句。」至于韦殊寒要不要放人,那就是他的事了。
第二十三章
太皇太后来她这儿也没避着旁人,八成也知道她宫里有人会将此事禀告韦殊寒,因此太皇太后真正的目的不过是想藉由她这边的人,将此事传到韦殊寒耳里罢了,并没奢望她真能劝得了他放人。
「殊寒,你打算何时成亲?」这阵子经过太医为她调养嗓子,包语露如今已能用瘠哑的嗓音说上几句简单的话。
听见这陌生的声音,附身在韦殊寒扳指上头的魏青晚朝外看去,想知道说话的人是谁,随着韦殊寒抬起的手,她瞧见一名清的fù人,约莫四、五十岁的年纪,她脸上未施脂粉,五官柔雅娟美,神色沉静。
她还在想此人是谁时,便听到韦殊寒回话的声音「娘,朝政尚未稳定下来,此时孩儿尚无暇谈论婚娶之事。」
闻言,魏青晚惊讶的望着那名fù人,原来她就是被父皇囚困多年的羽妃娘娘,她不知他竟已将羽妃接出宫回到韦府了,宫里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
「那么你可有中意的姑娘?」包语露干涩的嗓音透着浓浓的关切。
韦殊寒沉默了一会儿才答道:「是有一个,不过她不肯嫁给孩儿。」
「这是为什么?」
韦殊寒摇摇头,「她对孩儿提了一个要求,可孩儿无法答应。」
「是什么要求?」包语露有些急切的追问。
「她要孩儿放下一切,跟她离开京城。」韦殊寒坦白回道。
包语露未再问下去,而是抬手怜惜的轻抚着儿子的脸庞。知子莫若母,纵使他们这么多年未曾相见,可母子天xìng,她虽然才与儿子相聚这段时日,便约莫已了解儿子的xìng情,她明白他好不容易才为父报仇,如今正想好好在朝堂上放手施为,岂肯轻易割舍这一切。
男人的心,素来与女人不同,女人只盼着能与相爱之人厮守一生,便已足矣,而男人则想建功立业,志在四方。
她无法劝儿子放下他此刻握在手里的权势,只是慈爱的说道:「你只要认清楚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好。」倘若儿子更想要的是权势,那么也只能辜负了那姑娘。
片刻后,韦殊寒对母亲吐露了心里的话,「可孩儿既不想放下这一切,也想要她。」
闻言,魏青晚心尖一颤,抿着唇,努力向外看,想知道他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表情,可此时他的手握成拳,挡住了她的视线,她瞧不见他的脸。
「世事无法两全,有得必有失,你既然不愿意放下这一切,那么就只能接受失去她的后果,你要记住一句话,强扭的果子必然不甜。」包语露为了开导儿子,努力用着干涩的嗓音说出这些话。
韦殊寒静默半晌后,向母亲告退,回了书房。
批阅了几份奏摺后,他取出他为魏青晚画的那幅肖像。
置身在玉扳指里的魏青晚,随着他高举的手瞧见画像中的少女,接着听见他低喃的说道一「世上真无法两全吗?我不希望你在宫里孤苦一生,想与你结为夫妻,你什么都无须cāo心,所有的事我全会安排得妥妥当当,你为何偏要以那要求来为难我?」
魏青晚心头酸楚,在玉扳指里回道:「你说所有的事都会为我安排妥当,不过是要我听命于你,我就像个提线木偶,你指东我便往东,你指西我便只能往西,我不能违背你的命令,不能有自个儿的想法,不能做自个儿想做的事,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想让朝政清明,不让世上再有贪官污吏,不让那些王公大臣再以权谋私,不让我父祖的憾恨再发生,我尚有很多事想做,所以我无法放下一切同你离开,为什么你不能明白呢?」
听见他吐露这番话,魏青晚十分惊讶,她从不知他心中还藏着这样的抱负,原来他是真心想为百姓做事,不是贪恋权势,她唇瓣微启,想说什么,可下一瞬,思及此时她无论说什么他都听不见,只得吞回到了唇边的话。
待稍晚回到自个儿的身子后,魏青晚辗转反侧,她的心有些动摇了,她不断田心索着是否要改变心意答应他,以致于翌日上朝时,她眼下染着淡淡的yīn影,带着困倦之意坐在龙椅上,听着底下朝臣的上奏时,不知不觉撑着下颚睡着了。
大臣见状,微微皱起眉,也没人唤醒她,因为百官皆知她虽是皇帝,但朝政却是由韦殊寒把持。
瞥见她在朝堂上睡着了,韦殊寒不动声色的站出来,出声道:「皇上龙体欠安,今日的议政就到这儿,诸位大人请回吧。」
朝中臣子也无人敢有异议,众臣告退。
待人都离开后,韦殊寒轻轻将魏青晚摇醒。「皇上困了,就回寝宫睡吧。」
「散朝了吗?」她眨了眨惺忪的睡眼,问道。
「朝臣都已散了。」
她扶着他的手站起身,带着困意坐上銮轿,准备回寝宫,横竖官员的奏摺也用不着她批阅,她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睡觉。
韦殊寒站在銮轿旁,睇着她眼下的yīn影,关切的问道:「皇上昨晚没睡好吗?」
「嗯……」魏青晚随口回道:「约莫是白日里无事可做,睡太多了,以致夜里睡不着,韦统领若无他事,朕先回宫了。」说完,她迳自吩咐太监起驾回寝宫。他若有所思的望着离去的銮驾,无事可做吗?
另一头,魏青晚回了寝宫,得完为她沏了杯热茶。
虽然知晓是得芫向韦殊寒通风报信,才会害她上次出逃失败,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仍留她在身边服侍。
接过茶盏饮了一口,魏青晚便进了寝房,可是躺到床榻上,她又忍不住思及韦殊寒昨晚说的话我想让朝政清明,不让世上再有贪官汗吏,不让那些王公大臣以权谋私,不让我父祖的憾恨再发生,我尚有很多事想做,所以我无法放下一切同你离开,为什么你不能明白呢?
与他想做的事相比,她的心愿显得如此自私。出身皇室,但这些年来她素来只想到自个儿,从未想过黎民百姓,她一心一意想离开皇宫,也是为了自己,没想过要为百姓们做些什么。
她想起蔡坤、李侍郎还有辜敏成等人所做的恶事,百官食君之禄,却不担君之忧,只顾着结党营私,视律法如无物,官官相护,鱼ròu百姓,以权谋私,就连父皇当初也为了自个儿的私心,设计谋害亲如手足的臣子,掠夺人妻,囚禁深宫中以迳私。
如此的官员、如此的君王,长此以往,魏家的江山还能保住多久?终有一天,会被百姓厌弃,就像当年魏家的先祖,号召义军起兵推翻前朝暴虐无道的昏君那般……这么一想,身为魏家子弟的她忽然有些羞惭,进而萌生起想为百姓们做些什么的念头。
韦殊寒有些惊讶魏青晚的转变,上朝时,她认真的倾听朝臣所启奏之事,并在发现疑点时提出疑问,而她的问题泰半都一针见血,直指重点所在。
今日在朝堂之上,她又对一位臣子所启奏之事提出疑向「依卿所奏,洵河溃堤,水淹沿岸良田千顷,洵州知府为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奏请朝廷拨下赈银与赈粮,然洵河沿岸素来是鱼米之乡,粮产丰富,一年可收成三次,今夏收成的粮米还屯在粮仓,尚未发运京城,难道那些存放在粮仓的粮米也全都被水淹了?」
「启禀皇上,据洵州知府所奏,那些米粮确实都被水淹了。」
「朕记得,本朝自开朝以来,为防范水淹粮仓,故而命各地粮仓皆须建在高地,倘若附近无高地,也须先筑高台,再修建粮仓,那洵河之水是如何能淹进粮仓?」魏青晚再质问。
官员被这么一问,竟然一时之间答不出话来。
魏青晚的话提醒了其他大臣,本朝粮介都建在高地,水如何能将那满介刚收成不久的米粮给淹没?显然洵州官府奏请朝廷拨下赈粮之事有问题。
众大臣面面相觑,他们发现这两日,原本不管事的皇帝竟开始过问朝政,关心起民间疾苦来,心中虽有些讶异,然而朝政大权此时皆落在韦殊寒的手里,只怕皇上是有心无力,韦殊寒不会容许她有所作为。
此时也在朝堂之上的韦殊寒,出列禀道:「皇上圣明,洵州知府所奏确有疑点,请皇上派遣官员亲自前去调查。」
听见韦殊寒不仅没有驳斥她的话,还出声附和,她心头一喜,当下便道:「准韦卿所奏,这事便由韦卿安排吧。」「臣遵旨。」韦殊寒躬身一揖。
第二十四章
散朝后,魏青晚坐上銮轿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