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垂头丧气,都是因为不能够很好地控制外来信息对心理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分辨什么是消极的信息和暗示,选择接受那些积极有益的思想。
9.[背景]“除了债主们的逼债和臭骂,还有更叫人受不了的社会舆论:‘刘老二这娃儿完了。’‘嘿,我说这娃儿不成材嘛,胆子太大了。’‘哼,糊不上墙的稀泥巴。’……我感到自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真是度日如年啊。”
[评析1]不给任何人控制你思想的机会。
一个人陷入困境时,他人做的最为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取笑他,取笑他的“失败”、“愚蠢”和“缺点”,而这种嘲笑,往往被他们自己认为是事先就有的“估计”和“高明的看法”。其实这种“估计”不过是“希望是这样”罢了,一些人往往带着嫉妒的心理,多是内心虚弱、能力低下,因此产生的病态心理的表现。也有一些人是“事后诸葛亮”,先前的一些担心或预计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终究发生了,从而产生的自慰和自夸心理。其实,发生一件事会有各种因素的引发,结果估计到并不说明原因判断的正确。那些陷于困境的人需要得到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羞辱。无数多的人终生怀着自卑感,正是被这些无知的人,透过“意见”或嘲弄,毁坏了他们的自信心。偏见和迷信一样,都是恐惧的一种表现形式、无知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那些有着成功潜质的人才无所畏惧,胸襟广阔。
如果你是一个正确的思考者,你就不应当给予任何人控制你思想的机会。一般人在开始时会拒绝别人不正确的舆论,但舆论的不断重复、亲友的劝诫使得自己改变了想法,接受了舆论的观点。
这种“舆论”对很多人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包括对造舆论者本人和受其影响的人,他们的头脑被无知和迷信所束缚,被担忧和恐惧所削弱。以至于大多数人在嘲笑他人的同时让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再次失去了受激发的机会。
[评析2]绝大多数人追求成功的yù望来自现实生活的刺激。
刘延林在受到舆论嘲笑和羞辱时,反而激起了他的奋发精神。绝大多数人追求成功的yù望来自现实生活的刺激,多在外力的打击下产生的,更多的原因并不是正面鼓励型,这种刺激激起反抗精神,激发出对成功的向往追求,唤起“超能”。很多人的不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改变人生命运的动力。也许对现状有所不满,但仅仅是念头而已,还没有到要极力改变的程度。挫折击败了失败者,挫折激励着成功者。后来刘延林就说道:“我受的歧视也够多了,一般打工仔受过的歧视我受过,一般打工仔没有受过的歧视我也受过,这便是我特别想争气的原因。也只有真正想争气的心理,才会激发出坚定的行动。”
负面的刺激远比正面的鼓励要深刻得多。是一种争气、报复的思想意识给刘延林以力量。
人 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xìng”。此时的刘延林下决心争气,要让别人看得起自己。当一个人具有成功的潜能时,每一次挫折都在帮助他,为他最后的辉煌时刻做准备。没有挫折和逆境,一个人永远不会发展出成功必备的条件,一个人永远长不大。
第四部分 任何事情都不会偶然发生人生有忍耐才会有结果(3)
[评析3]“聪明人”难以有大成就就在于缺乏“激励机制”。
缺少外力的刺激,人多是不愿意动的。成功人士原也是一样,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多了一个激励自己的“机制”。这个“机制”可以来源于亲友、创业偶像、小时候的境遇、理想抱负、事件、现实生活的刺激等等。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聪明与否”,而在于有无追求成功的动力等非智力因素。贤愚是相对的,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还是可以改变的。以是否“聪明”来判断一个人有无发展肯定是错误的。“聪明”的人一般只能混个小康而已。因为他们善于取巧,善于保护自己,这种人不太会“吃亏”,很少有受外力“刺激”的机会,同时“聪明人”不屑于用“笨办法”做事,这一切都决定他们缺少做大事的动力和实际做事能力,不愿意脚踏实地去追求成功。这一点,读者朋友可以拭目看看身边的人。我们不妨认为“聪明人”难以有大成就就在于缺乏“激励机制”。
[评析4]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力量的过程。
遇到困难就避开,选择放弃是很多人的态度,这样做的结果使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对生命的体验得不到提升,常常使得自己无法理解和相信并去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生命中未能经历逆境,就不会使智慧增长;一个缺少反省能力的人,成功是不会常在的。如果陷入困境,需要激发出所有的力量试图摆脱它;当他走出困境时,他已经相信再次遇到类似的困难可以轻松地对付。他们在犯了错误时,会乐观地想:幸好是这样,在以后更大的事情中我不会重新犯错了。在我们的人生体验中,总会对一些事情记忆犹新,总会记住一些影响自己人生的时刻,如觉察内心世界的刹那、对生命本质感悟的刹那、人生中的转折点、影响人生几十年困惑的豁然开朗,等等。获得这些特殊的体验多来源于重大的失败或者持久的低迷状态,它更让我们刻骨铭心。
面对困境选择逃避也就是选择做一个懦弱者,一生中带着怯弱、自卑和恐惧,这真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不幸。然而,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对我们中的多数人来说,其实就是自己真实的人生呢?逃离人生的战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错过了命运之神垂青自己的机会。
贫穷无例外地给刘延林带来自卑感。面对困境,一个人要么自甘沉沦,所谓人穷志短;要么破釜沉舟,自知没有退路,决心也越大。只有那些真正想改变命运的人,才会意识到只有勇敢去面对、不懈地去抗争是实现成功、改变人生的惟一途径。
刘延林后来说“我这个人特别服逼”,有他深刻的人生感悟:成功需要一个人具有非凡的毅力。这种毅力是yù望和意志力的结合。在经历与命运的抗争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并发展自己这种内在力量的过程。他相信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天xìng聪明”以外的因素,所谓的能力或曰素质无不是练就出来的。大部分人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随时准备放弃这种yù望,所以一当看到阻碍就立即放弃了。“能得到更好,得不到不必强求”是他们的信条。只有少数人不顾阻碍,坚持到底,直至达到目的。人类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是不相信他们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相信自己未被开发的潜能,不相信成功者与自己原来只有微小的差异。
在我们的人生和现实社会当中的另一端,很多人过于相信命运和机遇,以及所谓的“聪明”,躺着等待幸运之神。很多的机会在面前飞过,一定是难以把握的。实际上我们缺的不是机会。与其说是缺少机会,不如说是缺少把握机会的能力。勤奋和苦干所增长的智慧是投机取巧和几分天资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说,一个人只凭天资不知勤奋,凭着小聪明干了几件事,终究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终究难以成大器。伟大的成就一定是从奋斗中苦苦挣扎过来的。
“回顾历史,你就可以知道,各界中的成功者,起先往往都是贫苦的孩子。”贫苦的孩子有更多与苦难较量的经历,这个过程中造就了他们。这一切,都不是所谓的天资聪明和学校教育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有成就的人回顾自己的进取历程后都会说,苦难是一所大学。那些生活自小较为优越的人,不但会缺少追求成功的动力,还会缺乏面对困难去抗争的勇气。这是他们的潜能未能得到激发的结果,一个人,不是因为困难所逼迫,就会在安逸中沉沦。
第四部分 任何事情都不会偶然发生先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整个局面
10.[背景]刘延林做了黄老板的海丰机砖厂的包工头。
[评析1]要及时到达展示自己的事业层面。
在海丰机砖厂做厂长的这个时期,刘延林真正成为机砖厂的行家里手。更为重要的还是作为厂长才较有可能得到外边同业的消息,因为这样的消息多在同行的老板当中传递;才更有信心自己做老板;他当时的身份使他能够争取到合伙人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机砖厂打工赚到的钱偿还了在家乡的债务,重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为还算顺利地得到贷款做了舆论的铺垫。刘延林到达每一个层面都在充分展示着自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新的支持资源。
闯事业不能光靠满腔热情,需要实力。这个实力包括运作能力,对行业的了解、掌握技术、资金运作等等因素。能力从哪里来?可以自己去摸索,也可以跟人去学,还可以通过打工在工作中学。跟人学可以更快、更经济、少走弯路少jiāo学费、容易建立工作的人际支持系统。闯事业需要你对事业有各个层次和全方位的了解,以及让他人了解你的机会。这都需要你能够及时到达展示自己的事业层面。
[评析2]把与成功者jiāo往当成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来做。
与成功者jiāo往,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成功的关键。跟成功者有一样的想法就会有与成功者一样的行动,就会有与成功者相似的结果。跟成功者合作是培养实力最实际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在自己还没有实力前,与成功者合作,可以使我们轻易获得成功者具有的大量无形资产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不妨认为,刘延林获得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市场信息都是他的无形资产,这些财富都在充实他的自信心。我们不妨认为,淡水机砖厂甩卖的信息就是一种无形的资源。
[评析3]要争取到贵人的支持。
我们都有求人而不可得的经验。事实上,在工商界很多的成功人士是乐于助人的。当他们看到一个有作为的青年时,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赞叹。也许,他们从这个青年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伸出友谊之手,心里总有一种要帮助他的冲动。刘延林遇到了一个会用人、宽厚的老板,成为他的在海丰机砖厂的包工头。这一步,意义非凡,是刘延林后来到淡水发展的垫脚石。
也是因为有很多求人而不能的经验,很多的年轻人转而走向单打独斗。甚至误解了自力更生精神的涵义,再不想求助于别人。闯事业做生意不像读书做学问,首先要达到目的。没有资金就无法完成jiāo易,就算是一时能赊欠,终究需要自己最后买单,都是硬碰硬的。而有能力帮助你的人,伸出的友谊之手往往是把它当做一个“投资项目”来做,或者设法为他所用,就像黄老板让刘延林做新办机砖厂的厂长一样。
争取有力人士的好感和同情,是任何一个有志青年闯事业的重要法则。年轻人容易理解错的是,他人对你的帮助或同情意味着自己在他眼里的无能。因而自尊心承受不了,自己的“志气”拒绝了他们的好心。其实恰恰相反,一个精明的老板对于一个没有任何长处、没有与众不同才能的人,就会认为不值得一帮。社会是同情弱者的,但那是施舍xìng的,并不适用于重视利益的工商界。一个老板对一个人的投资,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投资,一定有很多的考量条件,感情因素往往都是居次要的地位。
11.[背景]“广东人的精明或者说当老板的精明,正是会用人,别看黄老板跟我一样,认不到几个字,但是很会经营,尤其善于用人。可以说黄老板是我的经营启蒙教师。”
[评析]更重要的是实践中所知道的一切。
刘延林对黄老板推崇备至。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对比,也许对很多青年有所启发。学院里的教授之类的人物都有一个“批判xìng的头脑”,对问题的看法多为批判的角度,比较尖刻。能找出你很多的“不是”,但未必能找出比较好而且切实的方法来做事。作为学者,无可厚非;作为从学院出来做事的年轻人,就不能忘记做事要达到目的而不是“过程的批判”。“善于用人”乃用人之长,而不是挑剔他人之短处。精明不要写在脸上,也不要让人感觉到心计。一个人有亲和力、宽容、能理解人,让人感受到他的大气和可靠,一种非常人xìng的东西打动人。这也许正是书念得不多的成功者,对人生、对人xìng有更多朴素的感悟,长期积累形成的修养。无数多的现实例子和我们的社会经验都可以证明,最有教养的人,不是有一些知识的人,也不是大学里的教授,多是那些白手起家者和自我教育者。这些人,尤其在工商阶层的老板中最具代表xìng。一个人有教养,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文凭所意味着的东西所获得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中所知道的一切。教育程度的不足是容易克服的,这已是一个不需要做更多说明的事实。
刘延林为人处世和经营管理、用人之道都深受黄老板的影响。他称黄老板是他的启蒙老师,另外的原因也许还有对比其他类型的人士,在后来自己做老板深有感触而发出的感慨。
第四部分 任何事情都不会偶然发生感情成熟的人都会有很好的心态(1)
12.[背景]“在机砖厂一边做一边观察、思考,半年日子我把生产过程、机器的cāo作、人员的组织管理,以及工厂的经营状况等等,了解得一清二楚……”
[评析]在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