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28岁成为亿万富豪 > 第 23 章
    达到目的克制自我。成功者有能力使得这股控制力引向明确的目标。刘延林说的“服逼”,能说明的是他具有的这种控制力和目标。没有这种控制力,他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人生之路要么走向成功,要么走向失败。一个缺乏控制力、自由散漫的人,无数多的痛苦或诱惑都会引导他远离目标和分散力量。一个人有控制力,他就有专注的力量和对他人具有吸引力。这个因素决定他能否持久于干一件事情,他人是否愿意与他合作还是远离他。一个人需要先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整个局面。实际上,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敌人。

    第四部分 任何事情都不会偶然发生成功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3)

    5.[背景]少年刘延林初闯江湖的不寻常经历。

    [评析]人只有在危难中搏击才能碰撞出超乎常态的智慧和力量。

    人只有在危难中搏击才能碰撞出超乎常态的智慧和力量。这种体验将这种力量永久地储存在一个人的大脑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他随时可以运用的能力。寻常的境遇不能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刘延林的“不寻常”首先是他的整个流浪经历不寻常。当年流浪饿得受不了时,遇到窑主,情急之下夸下海口,“在生平第一次向别人推销中领悟了推销的真谛”。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之时,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激发出潜藏着的超乎寻常的力量,一种改变命运的力量;一个人没有巨大的梦想,没有巨大的刺激是不会采取行动的。

    苦难的经历,也使一个人有机会领悟人xìng的弱点,因为困苦总是能力不足或者某方面错误思想作用的结果,它唤醒了自己,使自己能够突破自我。刘延林能力的炼就是后来多次挫折逼迫出来的。苦难的本身不是我们所要的,它就像一盆污水,但能浇灌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硕大的果实。这就是一个人,经历了一番苦难,受过一番煎熬,必有一番成就的道理。

    6.[背景]“两年的福州建筑工地打工生涯,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做人,特别是助人为乐,尽可能帮助别人。”“……在太阳晒、炉火烤的“火热”事业中,我不光学到了机器制砖的一整套技术,更重要的是磨炼了我的意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到了怎样做人……这些,都是课堂上、书本中没有的,只有在社会大学里才能学到。因此,我并不后悔没有足够的学校生活,这种不足,已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成倍的补偿。”

    [评析1]做事先做人。

    一个从社会最底层做起的打工仔,很自然地与工友结成同甘共苦的伙伴关系。刘延林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助人为乐”出于他的禀xìng。特别是这是形成xìng格和世界观的青少年时期,这种朴素的修养力量会影响他的一生,在任何时候都非常自然地、无意识地就显现出来。当去帮助别人时,不会先去想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发自内心的尊重、同情任何一个人。这种至诚、没有功利目的的帮助换来了真挚的友谊,也换来了很多的“幸运”机会。很多的成功人士在总结人生时,都会感叹:做事先做人。

    [评析2]感情成熟的人都会有很好的心态。

    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是我们很多人的缺点。有没有想到这体现出我们的不足呢?或许从一个角度看,这个看法的本身,你的观点是对的,但这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哪怕改变在你身边很少的人。

    刘延林是个感情方面比较成熟的人。他在福州打工时期就表现出比他年龄要早的感情成熟,比起知识、阅历和年龄,他的感情就成熟多了。他已经能够自食其力,懂得合作,富有同情心,已经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有很强的依赖xìng。研究起刘延林后来的成功,就有这方面的必然xìng。

    感情成熟的人都会有很好的心态。因为他一定是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会有一个博爱、宽容的情怀。认为世间的人的作为都能理解,甚至以“一切都是对的”的态度为人。所以他的人际关系都非常好。他常常为别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他把自己的快乐和成功紧紧地与为社会做贡献联系在一起。富有同情心,是因为自己受过很多苦难;乐于助人,还因为自己受过别人的帮助;显得宽容,因为他知道谁都有局限和不足;尊重他人,比他高的人不谄媚,比他低的人不凌辱,他自己就是从低层走出来的,懂得人之间需要真挚的友爱。感情成熟的人,有一个恬淡的心情,但不消极,更有自信实现人生的成功。

    刚走上社会的青年,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因为缺乏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历练,感情成熟尚需时日。我们看到许多的学者和高校里的教授,论知识已经是在很高的层面了,但是因为与社会生活有所脱节,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理解人生方面,不善于处世,感情方面没有成熟,未能与他们的智力发展并驾齐驱。他们的事业也因为某方面的欠缺而阻碍成功。

    第四部分 任何事情都不会偶然发生人生有忍耐才会有结果(1)

    7.[背景]“猪儿生意”的挫折,债主的逼债,人生遭遇巨大的打击。

    [评析1]人生需要刺激,需要经历困难的考验。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常常是有起伏的。人生需要学习,需要经历挫折,需要吸取教训后继续前进,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生需要刺激,需要经历困难的考验。而设法突破困难的过程,就是历练人生智慧、增长才干和成长的过程。挫折和失败通常是我们迈向成功的转折点,显露出我们的不足和不良的习惯或思路;使我们更加谦虚地重新认识自我;逼迫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它增强了我们的能力,也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猪儿生意”的挫折为刘延林后来的成功打下了伏笔。

    一个人,不遭遇种种阻碍,他的人格、本领就不会长得结实,所有的折磨和悲哀都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和锻炼我们。许多人其实具有大作为的天资,就是因为“一生平安”,没有与“阻碍”和“苦难”搏斗的机会,没有经历刺激,于是潜能被埋没,终生默默无闻。人头脑中的宝藏,远远超出了外界的财富。只是我们开发了很少的一部分,这从人与人之间的智慧和财富差异很明显就看出来了。

    刘延林经历了一次世态炎凉的打击,不然会继续这个骑着“洋马”做着觉得挺风光的生意。很多人为什么过着平庸的人生,就是被目前好像还不错的状态所迷惑。经验得不到突破xìng增长,心智得不到及时的历练。而当风光不再,猛然发觉自己的能力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需要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早期人生过得比较安稳的人后来绝少能够创出大业的、绝少有大成就的原因。所以说,是失败而不是成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提高我们自己。

    一次失败是否会引发下一次失败呢?事实恰恰相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遭遇挫折、遭遇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发现自身弱点的过程,每一次挫折里都包含着宝贵的信息,经历过自身体验的信息。通过自我反省,就会引导自己走向成功之路。“坏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刘延林后来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前面的经验。正是jiāo了少量的学费获得了赚大钱的本领。而追求安稳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多数人的想法呢?这样看来,财富又何尝不是逼人来呢?

    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我们以豁达的心胸看待失败、挫折和磨难,以冷静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一点点成就、福分。当前的失败是不是成功前的补课?小成就会不会成为取得大成功的陷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没有说出受挫折后需要继续努力;“福兮祸所伏欹”,则说出了不要被眼前的好事迷惑了双眼。

    “安稳”的人生其实就是多数人的人生,也是多数人为什么未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有效发挥出自己能力的原因。

    [评析2]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我们的命运。

    对于失败是什么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可以将它看做是命运之神对他的引导,需要自己分析其中的内在涵义、因果教训,把前进方向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失败就可以转化为成功的种子。如果将失败看成是评判自身能力的结果,因此心灰意懒,那么失败对于他就是惩罚。对于失败做出如何反应完全取决于自己,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相信刘延林无论是在创业之初还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多次挫折。当初“猪儿摩托”的失败,给他很多很多的启示。他说道:“现在看来,做猪儿生意的失败,并不全是坏事。它是我的第一次经商实践,等于jiāo了一笔学费。”这是针对后来他把握住的几次机遇,都因为有以前经验教训做铺垫而发出的感慨。

    失败让刘延林鼓起再试一次的勇气,他以更大的努力去拼搏。那些卓越的人都是在被失败重创后重整旗鼓重新投入战场的人。他们选择做自己的主人,懂得必须靠自己去挖掘,在逆境中他们获得了失败给予自己的成功种子。他们发现,其实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失败。而最重要的,对于失败乃至不幸做出如何的反应。庸俗的观点总是把成功的人视为天才,而把失败的人视为蠢人或者是异想天开的狂人。其实他们之间可能没有差别或者只有微小的差别。当初生意失败的刘延林和以后发达的刘延林有什么区别呢?同一个人,有所“成长”和“成功”算是区别。

    如果做一件事很轻松就可以得到成功的话,我们不但会变得很傲慢,也不可能从做事中学到什么,这个世界将不会进步,我们的内心将充满空虚。“人间正道是沧桑。”对于挫折或失败,我们不妨理xìng地认为这是我们绝好的学习机会,它是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获得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经得起考验。任何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常常是在危险的境地中挣扎过来的,总会经历许多心碎的事件。他们透过这些危机,认识到另一个“崭新的自己”。他们发现,成功就是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勇敢地再跨出了一步。失败就像一个爱变脸的家伙,先给你打击、讽刺和嘲弄;当你没有被他所蒙蔽时,转眼间成功出现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不让不幸击败你,这个结果的本身和“这个不幸”就是发生在你身上最幸运的事。

    大多数人都是在失败来临时便放弃希望,甚至在进展不大的情况下就灰心丧气。很多人的人生只有过一次失败,一次失败就把他们一辈子的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的脆弱真是让那些杰出人物感到无可奈何。

    [评析3]成功来自对力量的运用。

    很多人的消极心理的形成,是由于长期以来保持否定xìng思考方式和消极的态度的结果,考虑一个问题,习惯于拿过去的失败和过去的缺点来自责,对于一个新思路,习惯用“不可能”来否定自己。在这种习惯xìng的反复回忆中,夸大了这些缺点,并将它深植于潜意识中,从而贬低了自己。这种意识真的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了,结果是连别的人也认为他是这样一个人。

    成功来自对力量的运用,力量的大部分来自与他人的合作,消极个xìng的人得不到与人合作的机会。因为他人在付出自己的努力之前,会考虑对方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xìng有多少。消极个xìng的人让他人对他缺乏信心。

    第四部分 任何事情都不会偶然发生人生有忍耐才会有结果(2)

    8.[背景]身处困境中的刘延林走到房屋后的竹林,想起小时候读过的“雪压竹枝低,低头不沾泥,明朝太阳出,枝枝与天齐”这首诗,给了自己巨大的鼓舞,打定了一个新的主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顿时轻松起来,哼着歌走出了山林。

    [评析1]掌握自我激励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很受伤和痛苦时,从柔弱甚至自怜中产生力量,一种具有巨大威力的愤慨之情。这个时候要善于自我激励,寻找启迪。要善于从书本中、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它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让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深刻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数多的人因为读了一本激励人心的书或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突然灵光一现,蓦地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在进取的路上我们需要持续的激励。很多的成功者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我激励机制。是这首“竹子”诗激发出刘延林新的行动。

    [评析2]选择积极的心理暗示,就能够扩大自己对人生的掌控能力。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具有微妙而强大的力量。我们的一切行动实际上都在应用着心理暗示,多数时候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通过不同的暗示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并导致相应的行为。选择积极的心理暗示,就能够扩大自己对人生的掌控能力;选择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人生的掌控能力就萎缩了。我们对人生控制的程度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所决定的。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常常会意识到要让自己的心情保持激情和愉快。他们掌握这种方法,期望快乐就会找到快乐。事实上,人生的一个基本法则就是,你寻找什么,就会发现什么。

    如果选择“糊不上墙的稀泥巴”,刘延林恐怕会消沉下去。他相信自己像被雪压的竹子,是暂时不得志。我们中的多数人都是属于容易受外来消极信息的影响的人。如别人对你贬低,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的自卑、恐惧和迷信都是受到消极暗示作用的结果。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一下子可能信心百倍,一下子又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