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侠客日记 > 正文 第18章 山中人(庆平六年六月十八)
    庆平六年六月十八晴

    在山里走了两天,风餐露宿的,我累得要死,但是老爷子却一直精神得不得了,爬到个山顶还有闲情雅致欣赏一下美景,吟吟古诗,发发感慨。

    不过这一路上倒不怎么无聊,老爷子见多识广,会时不时地给我讲一些有意思的事。

    比如有一回他找到一种野果递给我,我正有点饿张嘴就要吃,他一把拍掉,跟我说:谁让你吃了,我是让你看,这种果子颜色好看但是有毒,吃了会昏迷两个时辰左右,所以它周围会栖息着一些野兽,专门捡误食野果的动物吃,要是碰巧遇到个像你这种不懂的人,那正好能换个口味。他说完我好像真的看到林子里有黑影晃动,我有点被吓到了,就问他:要是真碰到了野兽怎么办?老爷子就说:不用担心,我这有一套功夫,可以发出强大的杀气,吓跑他们。我表示不信,他就大笑说:你也知道没这种功夫啊,那你还问我怎么办,碰到野兽还能怎么办,轻功白练的吗?你小子进山两天变傻了吗?

    他还跟我讲有种野草其实是药草,止血效果非常好,这山里有些猴子受了伤会自己嚼烂那种草敷在伤口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有一种奇怪的鸟,这种鸟喜欢用骨头装点巢穴,所以就和猛兽合作,它用清脆美妙的叫声吸引别的动物,待猛兽杀死动物享用完毕后,它再叼走吃剩的骨头。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还是假,反正后来我只要听到好听的鸟叫,都会冒一身冷汗。

    我们在山里钻来钻去,其实我早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老爷子却看看太阳,看看树上的苔藓,看看树的长势,然后胸有成竹地引着我继续往前走,我就问他:您怎么对山里的事这么熟啊?

    他就说:闲着没事的时候喜欢瞎溜达,刚开始得找个向导,可就算有他们带着还老是出事,后来转得多了,就能自己来了。

    他说得挺简单,可是想想他讲的那些事,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他自己亲自经历过的,这其中的惊险真是难以想象。我就又问他:总往这种地方跑干嘛?

    他就笑笑,说:小持子,你在衙门里当个差也挺好的,为什么要跑出来闯江湖。

    我想想,说:我在衙门里待得不顺心,一直都想出来转转,见识见识这大千世界,后来被老道士给忽悠了,信了他的邪,觉得人活着就该干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我就真跑出来了。

    老爷子就说:我啊,年轻的时候有个想法,想游遍这天下的高山大川,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路上记录下自己所遇所闻所见所学,等我老了,就把这些记录整理整理,写一篇游记。后来进了江湖,稀里糊涂练了一身本事,整天忙着和这个比武,和那个决斗,不知不觉,这头发白完了,胡子也白完了,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事都扔下了。

    他说到这突然叹口气,我抬头看他,林子很深,阳光从茂密的枝叶间挤下来几缕,洒在他的白发上,他停下来,回头看看我,说:小持子,老道士可不是忽悠你,你年纪轻轻就遇到他这么个人,是你有福。

    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不过他这时候肯定是有些失落的。说实话,不能看清他这表情让我多少觉得有点可惜,这也不能怪我幸灾乐祸,实在是这老爷子平时太乐呵了,就算偶尔难受一下也是为了别人的事,这还是我第一次见他为自己发愁。

    但安慰还是必要的,我毕竟是晚辈,不能随便拿他开玩笑,我就说:老爷子,您也别丧气,我看你从现在把这事捡起来也不晚,你这精神头,比我还足。

    老爷子似乎得到了肯定,哈哈一笑,又开始走,边走边说:你说得也对,老头子别的都马马虎虎,唯有活得长这一点,已经打败了不知道多少对手。

    我跟着他一路走,到了一座山的山顶,隐隐约约看到有一条河蜿蜒至山脚之下。

    我问:这条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怎么到了山脚下就没影了。

    爷子就说:这河是从更里面的山里流下来的,到这就流到山下的一个山洞,汇入了暗流。

    我们下了山,来到河跟前,只见山脚下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山洞,深不见底,水就是流到这山洞里去了。

    我问老爷子:这山洞通到什么地方去啊?

    老爷子答:这种洞里面七扭八拐,又不见光,真没走到底过。

    我一听,老爷子还真进去过,心里不禁佩服他,这洞里可比这深山老林要凶险的多,光是不见光这一点,就够可怕了。

    我问他:原来听你说,逆僧没事就会打打鱼,莫不是他家就住在这河边?

    老爷子说:没错,咱们顺着这河往前再走一天多,就到他家了。

    我回想起老爷子原来给我讲的逆僧的事,他被度武先生重伤之后,就隐退江湖了,可是那时候他岁数也不大,怎么会突然就想到钻进这老林子避世不出呢?我就问:老爷子,逆僧怎么会选这么个地方躲着,就算被人打败了,功夫废了,也没必要这么避世吧,好歹也能像个平常人一样过日子啊。

    老爷子说:其实逆僧刚退隐江湖那会,并不是在这住着,他跑到了江州南边的一个小村庄过日子,还娶妻生子来着。

    我听完这话,好奇心又泛滥起来,就问:娶妻生子?那他妻子孩子呢?

    老爷子叹口气,说:你知不知道,江州再南边就是雷州池州的地界,那地方是瘴疬之地,可还是有一些人住在哪里。

    有羊县所在的泽州,再往南就是云州,就挨着雷州和池州,小时候我听过不少传说,说那里住着吃人的恶鬼,凶险万分。其实所谓的恶鬼也就是那些蛮夷之人,他们未被教化,行事与常人不同,尽管也会每年向朝廷朝贡,但还是不被人们接受。

    我就说:这我倒是听说过,南边雷州池州云州的蛮夷,我们叫他们南狄,和固西戈壁的西戎,安州北部草原的马夷都是大业朝的外邦之民,可是他们也都尊大业为上国,年年朝贡。

    老爷子嘿嘿一笑,说:没想到你懂的还不少,不过也不全面。其实这些年年朝贡的蛮夷并不是全部,我们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不知道这些化外之地其实也广袤无边,里面住着的又岂止是一家一姓?

    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原来这蛮夷还分张王李赵,就认真听老爷子继续讲。

    他说:逆僧刚开始住的地方离雷州很近,那的人也和蛮夷有一些交往,甚至有些蛮夷直接就住进了大业的地界,和当地人同样生活。逆僧就是遇到了这样一个人,还娶了她,生了个儿子。

    我不禁皱眉,和蛮夷成婚,这逆僧还真是行事不同寻常。

    老爷子似乎是察觉到了我心中所想,就说:你觉得他行事古怪?那就是你不懂了,其实这些蛮夷女子长得别有一番韵味,和中原女子比也不差。

    我看老爷子那沉醉的模样,心想:该不会你也和蛮夷女子有过一段过往吧?

    老爷子接着说:逆僧有了儿子之后,我去看过他,他的儿子长得也非常可爱,那时候应该是他最开心的时光了吧。

    逆僧有了家,却最终藏身深山,中间肯定出了什么事,我就问:他家莫不是遭了变故?

    老爷子叹口气,说:没错,记得那年,南狄中有一支犯边,劫掠边民,还抢了朝廷的粮草,传到朝中,皇帝震怒,立刻派兵前往,大军所到之处,蛮夷一个不留,就连那些已经和大业子民同样生活的也没能幸免于难。

    我忍不住叫出声,说:逆僧的妻子该不会也死了吧。

    老爷子点点头,说:不仅他的妻子,他三岁的儿子也被官军杀了。

    我听完只觉得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以前总觉得不论南狄西戎马夷都只是一个称呼,他们的一切都是人们口中的一句话,轻飘飘的,没有丝毫重量,现在想来,那简简单单的一句“朝廷出兵,大破蛮夷”之后,又有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老爷子继续说:逆僧当时已经不能动武,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儿被杀,无能为力,再后来他就离开了那个地方,漂泊了一阵之后,就来到了这里,说起来,他搬进来的时候,还是我陪着来的。

    我感叹之余,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问:你不是说逆僧有个徒弟吗?他从哪来的?总不能是这山里蹦出来的吧。

    老爷子说:还真被你说着了,他搬进来两年后,我来看过他一回,那时他已经有点口齿不清了,想来是长期没人和他说话,慢慢地都快忘了,我就决定留下来多陪了他一阵子,就是那几天,我们碰上了他那个徒弟。

    我心想这深山之中居然还有人住,就问:他徒弟一家也在这住?

    老爷子摆摆手,说:那倒不是,他徒弟那时大概只有五六岁,还是个孩子,但是赤身裸体,头发老长,行动极为敏捷,就跟个野兽一样。

    听完这话,我不禁毛骨悚然,这深山之中,渺无人烟,那这孩子又是被什么养大的?

    老爷子没管我,继续说:擒下这孩子后,他总是乱抓乱咬,我们不得不绑住他。逆僧对他却很有耐心,喂他吃东西,和他说话,虽然那孩子也只是回以尖叫咆哮。后来我又陆续来过几回,就觉得那孩子慢慢能和逆僧好好相处了。

    我就说:他得是费了多少心力啊。

    老爷子点头称是,说:他在深山里也没别的事,估计就把这孩子当成了一种依赖。再后来也不记得过了多少年,我又一次来,那孩子已经可以说话,还学会了写字,只是比较怕人。我当时就提议,让这孩子出山,他一直在这山里待着,就被毁了。

    我问:后来呢?

    老爷子说:逆僧并不反对,而且和我一起带着这孩子出了山,他们就在这山外的小村落住了五六年。这孩子自从通了人性之后,就能看出来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慢慢也就能和别人交流了,最后,他就在村里盖了一座小庙,出家为僧了。

    加油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