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怀对洪学智说过这样的话:"人家会责问我们,你们怎么回事?上一仗打得那么好,一下子打到三七线,怎么这一仗又一下子撤得那么远?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向民主阵营、向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jiāo代?"

    彭德怀给各军制定了"撤退指标",明确规定一天最多能退多少公里。而且指出:只要敌人不进,我就不退,敌人退了,我还要进一点。

    明确出"撤退指标",在战术上是不科学的。中国军队的战术传统是:撤退就要大踏步地撤退,以保存实力;在大幅度后退和前进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但是,朝鲜战场有其特别的特点,志愿军既要力争歼灭敌人,又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朝鲜半岛的地势地形也不允许中国军队大踏步地进与退。然而,战争的残酷在于,这一点又恰恰给了李奇微制定的"磁xìng战术"以可乘之机,他最担心的是和中国军队脱离接触而寻找不到战机。

    第四次战役中,在接触线的节节阻击给中国军队带来的巨大的困难和士兵的巨大伤亡就是一个无情的例证。

    军事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下一步到底怎么打下去,彭德怀在痛苦与矛盾中萌发了回一趟北京的念头。

    就在彭德怀决定撤出砥平里战斗的16日,他曾致电máo zé dōng:我拟乘此间隙,遵照前电利用月夜回中央一次,面报各项。如同意我拟二十一日晨到安东。为争取时间,请聂总备专机在安东等我,以便当日即可到京,如何盼复。

    在部队处在最危急的时候,作为主帅的彭德怀提出回京,已足见彭德怀此刻迫切需要中央了解到朝鲜战场上最真实的情况。

    前线最吃紧的问题,彭德怀认为是兵力的不足。他曾连续给máo zé dōng和周恩来打电报陈述困难,催促第十九兵团尽快到达,直到14日,中央军委来电如下:在这次战斗中,如敌乘胜急进,二月底即可到达金川、铁原之线,而我十九兵团无论车运或步行均无法于同时赶到金川、铁原之线。十九兵团正在运途中,过江后因列车拖得少,需二百四十列车。如按三路每夜只能发九列车,需二十七天才能运完,按两路则需四十天。但到达平壤、龟城、球场后,仍需步行,而一切物资都将停运,这是不能设想的事。

    彭德怀接电后,不安和忧心加剧了。鉴于目前中同军队的处境,他认为有关战场的实际情况用电报说明既费时又说不清楚,他必须回去把一切当面谈清楚。

    máo zé dōng回电同意彭德怀回京。

    彭德怀简单jiāo待了一下工作,于20日匆忙上路了。他带行参谋和警卫员,乘吉普车,沿着弹坑累累的公路向北疾驶。21日晨进入中国国境,到达安东,在那里直接上飞机。飞机降落沈阳加油的时候已是中午,前来迎接他的军政首长请他到休息室休息和吃饭,彭德怀眉头紧锁心情恶劣:"我不吃饭也不休息!你们别管我!"他就站在飞机上等,飞机加完油后,立即飞向北京。

    下午13时,飞机降落在北京的机场,彭德怀立即让司机开往中南海。当得知máo zé dōng不在中南海而在西郊玉泉山的静明园时,他又立即往那里赶。到了静明园,因为máo zé dōng在睡午觉,秘书和警卫人员不让他进去。谁都知道máo zé dōng的习惯是夜间工作,天亮时才休息,而且入睡艰难,他的午觉一旦睡了,没有人敢打扰。秘书要为彭德怀准备饭,彭德怀大吼一声:"我有急事向毛主席汇报!"不由分说,推门而进。

    máo zé dōng没有恼怒,边穿衣服边说:"只有你彭老总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

    听说彭德怀一路一顿饭也没吃,máo zé dōng表示彭老总不吃饭,他就不听汇报。

    彭德怀勉强吃了点东西,开始汇报朝鲜战场的情况。他围绕着"不能速胜"的观点,根据与美军作战和国内战争的区别,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再次说明第三次战役后他为什么命令部队停下来。

    máo zé dōng听完之后,明确表示:"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máo zé dōng的表态令彭德怀的压力减轻不少。

    彭德怀沉重地谈到了毛岸英的牺牲,máo zé dōng听了沉默地长时间吸着烟。

    第二天,彭德怀开始找各方面的领导商谈支援前线的问题。

    聂荣臻是个心细的人,特地命一架专机把正在咸阳工作的浦安修接到了北京,让彭德怀夫妻见而。彭德怀回京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彭德怀看见自己的老伴出现在他下榻的住所时,吃惊而高兴,他感受到了老战友的关心。

    24日,彭德怀专门找到苏联驻中国的军事总顾问沙哈诺夫,谈希望苏联出动空军掩护后方jiāo通线以及支援防空武器的问题。沙哈诺夫重复"苏联不宜介入朝鲜战争"的老调,令彭德怀十分扫兴和愤怒。

    25日,由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主要讨论如何支援志愿军的事,参加会议的有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彭德怀介绍了朝鲜前线的情况,他充满感情地说:"志愿军在朝鲜正在抗击敌人的猛烈进攻。对志愿军的现状你们可能不大了解。国内只知道取得三次战役胜利的一面,并不知道严重困难的一面。第一批入朝作战的九个军,经过三个月的作战,已经伤亡四万五千多人,另外,生病、冻伤、冻死、逃亡约四万人。原因是:第一,敌人武器占绝对优势,有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pào参战,而我军武器相当落后,没有飞机,没有坦克大pào,只有步兵轻武器。第二,由于敌机对我军后方猛烈轰zhà,道路桥梁被zhà毁,我军晚上抢修,敌机白天轰zhà,后方运输线根本没有保障,所有粮、弹物资,服装、油盐供应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朝鲜无法就地筹粮,蔬菜基本上没有。连队断炊,战士患夜盲症已不是个别现象。第三,现在敌军仍在进攻,由于第三次战役南进过远,各种物资供应在敌机的轰zhà下,根本没有保障,造成许多战士冻伤生病,衣服破烂,弹yào缺乏,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不得不后撤。目前的困难是:后方供应线屡遭破坏,兵员不足,弹yào缺乏。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和炒面供应,更吃不到新鲜蔬菜,第一线部队只能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战士营养不良,面资肌瘦,许多战士患上夜盲症,严重影响了作战行动。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志愿军既没有空军掩护支援,又缺乏足够的高shè火pào,如不迅速解决对敌空军的防御措施,将会遭受更大的损失,无法坚持这场战争。"

    在会议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有些领导开始强调自己的困难,彭德怀实在听不下去,禁不住拍案而起:"这也困难,那也难办,你们整天干的是什么?我看就是你们知道爱国!难道几十万志愿军战士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吗?你们到朝鲜前线去看看,战士住的什么,吃的什么,穿的什么!这些可爱的战士在敌人飞机坦克大pào的轮番轰zhà下,就趴在雪地里忍饥挨冻,抗击敌人的猛烈进攻,他们不是为了保卫国家吗?整个北朝鲜由于战争的破坏,物资粮食根本无法就地解决,在第一线的连队缺粮缺菜缺衣的现象相当普遍,其艰苦程度甚至超过红军时期。

    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战死的、负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青年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采取紧急措施吗?"

    彭德怀的声音震动会场。

    会议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回到住所,浦安修看彭德怀脸色不好,问他怎么了,彭德怀余怒末消:"前线战士那样苦,北京还到处跳舞!我这个官老爷当然饿不着冻不着,可那些年轻战士呢?我这个司令员不能睁着眼睛不为他们说话!"

    26日,彭德怀再见máo zé dōng。经过商讨,当即决定给斯大林发求助电报,要求苏联派出两个空军师参战,同时要高shè武器和车辆。同时还决定动员国内青年参军,增加前线兵力。再购买可以装备60个师的苏联武器。

    3月1日,彭德怀离开北京回前线。

    彭德怀的这次回京,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他促使中央军委做出了有利于改善前线条件的一系列决定:第十九兵团尽快赶到朝鲜前线;第三兵团的三个军立即入朝参战;给西线部队补充的5万新兵和7000老兵立即运往朝鲜;刚成立的中国空军立即派人去朝鲜修建机场;pào兵出动一个高pào师、一个战防pào师和三个火箭pào团,四月再出动两个榴弹pào团;向苏联购买的1.7万辆汽车拟给志愿军其大部分;准备10万张床位的医院,接受8万名伤员,等等。

    彭德怀在沈阳等地短暂停留之后,于9日回到他朝鲜前线的指挥所。

    彭德怀回到朝鲜前线指挥所后得到的第一个有关战事的消息是:中国军队节节后退的局面已经无法控制,其后果是:放弃汉城,退到三八线以北。

    "撕裂作战":最艰难的时期

    就在彭德怀离开北京准备回朝鲜前线的那一天,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美第九军、第十军军长以及美陆战一师师长在骊州的美第九军指挥所内举行了作战会议,讨论反击作战的问题。

    砥平里战斗之后,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催促下,迅速恢复向北进攻的态势,并且没有受到中国军队的严重抵抗。李奇微再次\的判断:中国军队正处于困难境地,必须立即开始新的攻势,进一步扩大北进的战果。

    作战会议进行到吃早餐的时候结束了。美国人已经知道,他们再也不能把关于朝鲜战场的一切命名为"石竹花"之类的温暖名词了,于是,新制定的作战计划被定名为:"屠夫作战"。

    "屠夫作战"的目的是:为了不给中朝军队以休整和重新编成的时间,再次发动进攻。在西线,摧毁南汉江桥头堡,占领汉江一线;在中线,推进到砥平里横城芳林里北侧一线;在东线,

    进至江陵北侧一线,修理战线的凹凸不平,以准备下一次正式的北进行动。

    2月20日,李奇微签署了第八集团军作战命令:"美第九军和第十军自二月二十一日十时起,以宁越、平昌为轴线,沿着原州、横城发起进攻,消灭汉江东部和"亚利桑那"线(芳林里、大美洞、玄川里、新村、丰水院、五二七高地、杨平一线)以南的敌人,韩第三军团掩护美第十军东侧翼。

    在调集兵力的时候,不可一世的李奇微感到了兵力不足。

    南朝鲜第三军团在中国军队发动的横城战役中受到严重损伤,无论其兵力还是士气上都无法让美军对其侧翼放心,而美军现有的部队要在这么宽大的正面上实施北进,而且要不让中国军队抓住间隙,就必须增加战线上北进兵力的密度。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把史密斯的陆战一师拿上去。

    可是陆战一师从北朝鲜长津一带死里逃生后,部队的官兵很长时间惊魂不定,加之人员和武器装备损失较大,用船转运到釜山上岸以后一直处在休整状态。在"霹雳作战"开始的时候,李奇微给这支被称为"美国最精锐师团"的部队一个让全师官兵感到很没面子的活:去山里讨伐游击队。

    用美军陆战一师去对付游击队,一是游击队实在是太难对付了;二是陆战一师在长津地区的损失太大。陆战一师的官兵对李奇微给他们的这个任务大为不满,且不说陆战一师是正规精锐作战部队,还因为自从陆战一师进山就开始了疲于奔命。

    游击队行踪无定,他们一会儿跑到这个村庄去救被游击队包围的南朝鲜军队。一会儿又跑到另一个村庄去掩护被游击队袭击的运输车队。在绵延起伏的荒山雪岭中,陆战一师不但捉不到游击队的主力,而且自己也出现了伤亡。正规军陆战一师对"一驱赶就逃走,一撤离开又出现"的捉迷藏式的战斗十分厌烦,他们说:"驱赶苍蝇不是陆战师的任务。"

    陆战一师终于又要上战场了。

    当李奇微把"屠夫作战"的一切部署完毕之后,他接到一个令他感到不舒服的通知:麦克阿瑟要亲临前线了。

    麦克阿瑟目前的处境很尴尬。当中国军队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把联合国军一直赶到三七线附近的时候,惊慌失措的麦克阿瑟多次表示,正因为美国政府捆住了他的手脚,战争肯定要失败了,以致西方盟国所有人的印象是:朝鲜战争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但是,自从李奇微来到朝鲜战场后,发动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军队的攻势,并且取得了令人意外的成果,从而证明了中国军队并不像麦克阿瑟将军说的那么"不可战胜"。于是,麦克阿瑟必须为自己表露过的悲观情绪找出一个适当的借口,这是让麦克阿瑟最难过的事。在麦克阿瑟身边工作的人后来回忆说,"他已经精疲力竭,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的光辉","他靠在吉普车上,神色颓然,就连他那顶油渍渍的军帽,也不显得怎么精神,他是一个斗败了的人"。

    麦克阿瑟很快就开始了辩解行动。他再次提出"对中国进行报复的措施":"轰zhà中国本上,鼓励蒋介石军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军事行动,封锁中国一切海上jiāo通"。他描绘说:"中国军队只有十天的食品和军火的供应,如果美国不但得到增拨,在蒋介石部队的配合下实施两栖登陆作战,那么中国人就会饿死,或者投降。"最令新闻界惊讶的是,这位"逐渐恢复了精神状态的将军"居然宣布了一条耸人听闻的主张:"我要在敌人的后勤供应线上,用原子能工业的副产品来设置一道放shèxìng废料区域,把朝鲜和满洲隔开。"美国参谋长联席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