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到师指挥部,见到师长杨大易的时候,已蓬头垢面,腿肿得又粗又亮。杨大易师长看他这个样子,说什么也让他留下来治疗,范天恩说:"用担架把我抬上去!"

    就是在那一天,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的三三五团奉命上去,把坚持了数天之久的三三四团从阵地上换下来。因为杨大易师长的关照,范天思骑着一头黑骡子上了阵地。在察看地形和调整部署的时候,士兵们看见他们的团长拄着棍子走路,都心疼地搀扶着他。

    范大恩向全团下达的命令是:"各营做死守的准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范大恩所在的团指挥所决不后退一步!"

    三三五团在"火海战术"的冲天火焰中连续八天顶着美军的猛烈攻击,阵地岿然不动。

    美军的攻击在15、16日达高潮。

    范天恩知道,东线正在打一个叫做砥平里的地方,听说战斗进行得不很顺利。杨大易师长把目前的形势说得很明白:部队都集中到东线去了,在这里阻击的,只有三三五团以及第五十军的一个团。为保障东线的战斗,这里就得坚决顶住,如果东线还没打完,这里垮了,指挥员掉脑袋是小事,对整个战线引起的严重后果就不是一个脑袋能承担得了的。

    580高地是距离团指挥所最远、美军攻击最猛烈的一个阵地。坚守在那里的一营伤亡严重,而且早已断粮,几天中士兵们只能吃雪充饥。白天,阵地丢了,晚上再反击回来。弹yào没了,就组织人在敌人的尸体中寻找。阵地再次丢失的时候,一营100多名伤员自动组织起突击队,坚决要把阵地夺回来。范天恩在指挥所里坐立不安,虽然在师长不断的询问中他总是回答一句话:"阵地丢了我负责!"但是,右翼的三三大团撤退了,美军的榴弹pào都打到指挥所来了,pào弹直接命中指挥所的掩蔽部,把范天恩和政委赵霄云埋都在了塌陷的土石中。

    在命令警卫连把右翼的缺口堵上之后,580高地支撑不住了。一营所剩无几的兵力根本再也抵挡不住美军的轮番进攻,阵地丢了,夺回来,又丢了。范天思不得不把三营派上去,但没过多久就听见报告:美军的pào火太凶猛,三营出现大量的伤亡。

    范天恩手上的兵力就这么多了,于是他破天荒地向军长梁兴初请求增援。梁兴初在提醒范天恩要掌握好"九分之一"的预备队之后,把军侦察连给了他。军侦察连上去之后,一营还是在电话中说:"光了!打光了!"

    军长在电话中的口气严肃了:"你可得注意了范天恩!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不要总听下面叫苦!预备队不能轻易出手!"

    其实,梁兴初最了解范天恩,这个人如果叫了苦,情况就真的危急了。

    梁兴初要求军作战科长亲自上三三五团去看看。

    作战科长不但到了三三五团指挥所,而且上了最危急的580高地。

    午夜的580高地简直就和白天一样,美军的照明弹一个接着一个地悬挂在天空,把高地和部队隐蔽的小树林照得雪亮。

    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山,小路上拥挤着人流,补充的士兵往上爬,负伤的士兵往下抬,在美军的pào击中,时而有序时而混乱。

    作战科长跟在冒死往山上送干粮的炊事员的身后爬到山顶,山顶上所有的树全部被zhà断,只剩下了烧焦的木桩。不知被pào弹翻了多少遍的冻土已经变成了松软的净土,踏上去没脚脖子。

    作战科长找到了一营营长,发现这个营长不但活着,而且精神依然饱满:"对军长说,只要给我点反坦克手雷,我就能守得住!"

    根据作战科长的汇报,梁兴初军长把一一四师三四一团的一个营调来了,他亲自把营长刘保平、教导员刘德胜领到一个高地上,从这里可以看见580高地:"听说你们两个打仗一贯勇敢。

    我让你们听从范天恩的指挥,配合三三五团的一营,在580上守三天。要有思想准备,准备牺牲生命。"

    教导员刘德胜回答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别忘了在哈尔滨的烈士陵墓上,把我的名字写上去!"

    从来英勇无畏的范天恩得到了军长亲自派来的援兵。

    美军pào火的猛烈程度是范天恩前所未见的。除了天空的飞机不间断地轮番轰zhà之外,向580高地shè击的美军pào兵至少还有三个pào群,同时在前沿还有数十辆坦克围着shè击。580高地防御面积仅仅有600平方米,但是每天落在上面的pào弹就有两万发以上。所有通往高地的小路全部在美军pào火的封锁下,伤员转运下来和补充队伍上去,以及弹yào的补充,都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电话线不断地被打断是范天恩最恼火的事情,电话班的士兵连续出击抢修,抢修的士兵们一个接~个地牺牲。战后撤退的时候,范天思数了一下收回来的最后一根电话线上的接头,竟有30个之多。几乎每一个接头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换来的。

    15日白天,东线砥平里的中国军队在进行最后一搏,西线范天恩的580高地也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营长刘保平,1941年就已是一一四师的战斗英雄。八连位于前沿阵地,他就在前沿指挥战斗。15日,美军向他们小小的高地所动用的各种类型的飞机达70架。4O多辆坦克沿着高地的前沿围成一圈,一齐开pào,以掩护美军士兵向八连阵地的集团冲锋。在打退美军的几次进攻之后,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人了,刘保平冲上前沿,用机qiāng向敌人扫shè,他的腹部被美军的pào弹zhà并一道口子,肠子流了出来。刘保平一手托住肠子,一手坚持shè击,最后鲜血流尽倒在前沿。教导员刘德胜在主阵地上指挥战斗,各连伤亡之大使三个连最后不得不编成一个连。刘德胜以自己的勇敢做战士的表率,阵地始终没有丢失。

    16日,是在团指挥所里的范天恩最难熬的一天。连日的战斗令他精疲力竭,没能医治的手上和脚上的伤也增加了他的焦躁。范天恩打过不少的恶仗,从来没感到这么别扭过,他甚至觉得这是在受欺负,而凭他的xìng格,是最容不得受欺负的。美军的火力和兵力大大地超过了自己,这样的仗他还真的没打过。"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打歼灭战。"这是毛主席的战术,他范天恩打起来从来得心应手,可现在全变了,他有点不知该怎么办。他第一次在打仗时开始盼望撤退的命令快一些到达,他从没如此为他的士兵的巨大伤亡而感到愧责难当。但是,范天恩接到的命令依旧是"坚持下去"。他知道阵地一定要坚守,这一点他决不含糊,他也知道战斗会有牺牲的,他自己早就准备把自己随时jiāo出去;但是,面对成排成连的战士的牺牲,范天恩还是心如刀绞。

    16日,砥平里的中国军队已经开始撤退的时候,范天恩的580高地依旧在坚持。

    在580高地上,由于不断的增援,中国士兵有三三五团一营

    的、三三四团三营的,军侦察连的,三四一团三营的,幸存的士兵们集中在一起,根据范天恩的命令组成一个阻击的整体。三三五团一营营长奉命把这些来自不同部队的士兵集合起来,每个人发给两颗反坦克手雷。晚上,范天恩又派上来一些人,一问,是pào兵。原来,pào兵由于pào弹打完了没事干,范天恩给他们每人发了几颗手榴弹,立即让他们上了580高地。范无恩给高地上打电话,还是那句话:"即使敌人上来了,团指挥所也不后退,我范天恩和你们一起阻击敌人!"

    16日上午10时,580高地不行了。范天恩把通信班的战士集中起来。这个班的战士全是20岁左右的青年,都有文化,聪明机灵,每人都有一支卡宾qiāng。范天恩对他们说:"上高地上去!保卫那里的营干部,不能让他们死光了!还有就是坚守阵地,不准后退一步!不愿意上去的留下!"

    这个班全上去了。上去的时候正赶上美军的一次猛烈进攻,这些年轻人没事负范天恩平时的宠爱,很漂亮地打退了美军。

    下午的时候,高地上又不行了。范天恩正在焦急的时候,外出筹粮的民运股长回来了,他带着20多名文化教员,居然把李承晚一个叔叔的大庄园摸到手了,一下子弄到不少粮食。范天恩说:"把那些文化教员给我留下,粮食多了,部队留一点,剩下的分给朝鲜老百姓!"

    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队中,由于大部分士兵没有文化,因此连队都配备了给战士补习文化的教员。这是中国军队中非常珍贵的一份财产,最危险的时候也往往不惜代价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现在,范天恩顾不上了,高地上需要活着的人。这20多名文化教员有的在战场上抢救过伤员,而大部分根本没上过前沿,不知道真正的战斗是个什么样子。范天恩每人给他们五颗手榴弹,简单地向他们讲述了手榴弹怎样拉火和投掷,然后让他们上了580高地。

    在580高地上,平生第一次投出手榴弹的文化教员们打得出乎意料地勇敢。他们都读过许多书,平时私下里议论说美国的强大是世界第一,但是,当他们的手榴弹在美军士兵中bàozhà了,他们看见美国人在自己的反击下滚下山坡的时候,他们才第一次体会到一个真理:当你勇敢的时候,你就是最强大的。

    16日晚,撤退转移的命令到达了三三五团。

    三三五团团长范天恩放下电话后,一头昏倒在地上。

    1951年2月17日,中国军队从东线和西线全线撤退。

    第三十八军立即部署部队转移。此时汉江已有解冻的迹象,这令梁兴初军长万分担心。在大部队过江的时候,一一二师师年杨大易坐的吉传车把江上的冰压垮,车掉在在江中,幸亏杨师长及时跳下了车。掩护撤退的足三三八团和三四一团的两个营,山一一三师副师长刘海清和一一四师副师长宋文洪带领,在南岸阻击敌人。眼看汉江要解冻,这两个营撤不过江来,只有上山打游击一条路了,为此,他们烧了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准备最坏的消况发生。但是,令他们奇怪的是,美军竟然没有像前些日子那样全面攻击,于是,他们于18日安全转移到江北。

    在第三十八军最后两个营撤过江川的第二天,这条他们在一个月前曾不畏牺牲地冲过去的大冰河汉江解冻了。

    当地的朝鲜人说,志愿军命大。南来时,多年不封冻的江封冻了;北撤时,一过江,江上的冰就哗啦一下全化了。

    正是那天,美第九军军长穆尔少将给李奇微发了一封电讯般的电报:正在进攻汉江桥头堡的美二十四师右翼第一线团,今晨再次发动进攻,但没有受到敌人的任何抵抗。

    敌人的散兵壕中没有人,装备都遗弃了,炊事员用具也散乱在各处。我已命令恢复同敌人的接触,为查明其抵抗能力实施战斗侦察。

    李奇微刚从砥平里回来。砥平里战斗平静后,他立即飞到这个他认为万分重要的地方接见勇敢战斗的弗里曼。李奇微所说的"万分重要",并不是指一个砥平里的得失,而是这是美军参战以来第一次"坚守住了"。这对李奇微来说这是一个极有意义的信号,那就是:中国人是可以打败的。关于这支军队如何神勇的一切神话都是夸张的。只要战术得当,美国人可以在朝鲜站住脚。尽管弗里曼对他说,砥平里战斗是他"参加过的最残酷的战斗",李奇微还是如同看见整个朝鲜战争的胜利一样,兴奋地在布满尸体的砥平里战场上来回踱步,他说:"我们很幸运没有被中国人整垮,我们熬过来了。"

    但是,面对第九军军长的电报,李奇微还是表现得相当保守。他的回答是:中国军队的后退可能是引诱我军的圈套,务必谨慎行事。

    正是李奇微的谨慎,使中国第三十八军得以安全转移至汉江北岸。

    朝鲜战争中的第四次战役,以1951年2月16日彭德怀命令西线阻击部队全部转移至汉江以北为标志,结束了它第一阶段的战斗。

    彭德怀的分析是:中国军队以高度的战斗精神进行了顽强的阻击战斗,致使美军平均每天的北进速度仅为一公里。但是,我军没有根本摆脱被动挨打的状态,战线在不断地向北推移。

    中央军委派出的第十九兵团于2日从安东出发,要到达前线最早也得四月。后勤运输依旧困难,部队弹yào缺乏和饥饿状况没有解决。为此,必须继续撤退,等待补充部队的到达和后勤供应的改善。总之,要"争取两个月的休整时间"。

    17日,彭德怀致电各军,对第四次战役做了如下总结:从此次敌人进攻中可以看出,不消灭美军主力,敌人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这就决定了战争的长期xìng。同时这次放入之进攻,比第一、第二次战役时敌人之进攻不同之点是:兵力多,东西两线兵力靠拢;纵深大,齐头并进,先后呼应。经我韩集团顽强积极防御,二十三天毙伤敌万余,致敌未能占城,吸引敌主力于汉江以西,并赢得时间,使我邓、金集团歼灭横城地区伪八师、美二师一个营及伪三师、五师各一部,共毙伤俘敌约一万二千人,取得反击战的第一个胜利。但胜利极不完满,未能造成适时切断敌之退路,使被围之敌大部逃脱。

    十三、十四两晚上,攻击砥平里之敌,虽有进展,但敌迅速纠集三个师增援,进至横城之敌虽被击溃和歼灭,但原州敌纵深仍未打破。各个歼敌时机已慢一步,遂将主力转移到上荣峰里、洪川线及其东西地区待机歼敌。

    彭德怀对中国军队的撤退是有顾虑的。

    退肯定要退;但是,退的速度不能太快,退的距离不能太远。

    不能影响中国军队的士气。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要考虑政治上的影响。彭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