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碧海悠悠 > 《碧海悠悠》正文 第七章 勒石存印迹(二)
    在门口跺去鞋上的浮尘,再到屋里面洗了脸,然后坐在沙发上。此刻,腿脚的劳累顿消,脑中的思虑隐没,几近物我两忘。

    老婆呼唤吃饭的声音,使他不情愿地起来走到饭桌边。

    “没哪里不自在吧,是不是晒坏了?吃饭都没精没神。”虽然他身体还算健壮,只是有时得点感冒,可老妻还是要啰嗦一下。

    “没问题,才回到家,你就喊吃饭,那条气还没有顺过来呢。有点汤水潤喉,等下就好。”

    “你还后生呀?不要以为还像以前那样,热也不怕,冷也不怕。现在还是不要出去好。”

    “你放心好了。真没你那么长气,反正我没事。”

    “阿帆来过一下,说他的东西卖得还好。我要留吃饭,他讲不得闲,要去送货。”

    “这个小的没那么灵活,但做得起码够他生活,现在看,做得有分有寸。大的门路多,生意做得活,就怕太过顺风顺水,一时不记得有浪有礁石。讲来也是吃饭吃粥有定数。”

    这老夫老妻的女儿都嫁到远处,很少机会回来,两个儿子没有走,就在镇里做买卖。小儿子开了一间卖网箱物品的店铺,大儿子开了一间卖快艇零配件的店铺。以前他经常在外面跑,只有在假期的时候才回来,把儿女带大,主要靠在家的老婆。对于儿女,他了解比较少,回来后,才慢慢多起来。

    吃着老婆做的饭菜,味道逐步嚼出来了。家里的饭菜就是和船上的不同。船上是大锅大灶,此其一;船上是厨房工友掌勺,此其二;船上的吃饭气氛不同,此其三……太多因素,使吃饭的感觉味觉不相同。有些味道会使人想起某个地方,某些事情,有些味道又会让心情和某个时间产生共鸣。

    子女长大后,他将工作积攒下来的钱,给两个儿子买了一个店面。那时用网箱养鱼刚开始,他觉得这个可以做,就替他们做了这个主,经营网箱用的网衣浮筒木头等物。也是合了那时的潮流,加上本份经营,要想不发都很难。赚了一些钱后,这项买卖过了高峰,也就处于正常利润状态,大的就要求做其它。商量的结果,由小的继续经营老铺面,大的选了经营快艇配件,权责两清,不留手尾。也从那时起两兄弟收支费用分开,各自独立生活。这就是俗话讲的分家。也是仔大仔(的)世界,是时候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了。老的有退休金这眼“泉水”,不用别人负担,两个儿子对各自的那份买卖不嫌弃,两位将近古稀之人就乐得个颐养天年。

    “老头子,行了这一圈,又有什么新奇东西被你发觉到啦?人家尽是在家摸摸索索,没你那样看山花瞄风景,像足了闲人野仙,讲些来听下也不怕!”老婆对老公的执着也有点无可奈何的叹服,她收碗收筷,顺便问一问。

    “讲(给)你听你也不知是什么意思——不是我讲你,你确实是不到那个程度。我问你,什么是朝代,你讲清了我就说点给你开开眼界。”

    “我怎么会不知呢!远的就有秦朝、汉朝,近的就有明朝、清朝,哪人知我讲不清。电视上日日都有放的,我会讲不清?”

    “人家问什么米好吃,你就答饭煮熟了,没答对还要硬颈死撑……唉呀!好了,算我怕了你啦。本来懒得同你讲,你先去洗好碗筷,洗好了我讲讲你的身世,看你清楚还是我清楚。听清楚,是你的身世哦,不是我的身世。”

    老婆很快洗好了该洗的东西,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讲清楚。她是真不服气,这老头子看来有点头昏脑热不好使。

    “你还记不记得你父母家的族谱,那里有一句话‘……是为洹公。从军,受命立守御千户所……乃迎娶高氏,生愚、谦、守三子。’懵了吧!我就说你程度不够。”

    “不就是讲娶了老婆生了仔,搞得那么神神化化。”老太婆奇怪他没有不好使,还能记得清楚哪些老古典。但这时不可迎合他,嘴上不能软下来。

    “真是没有办法对付你。我问你,这句话包含什么意义?……不知!不知你就认真听我讲。”老头子停了一下,看着老婆,提高声调:“我讲(给)你听,你祖上是这个地方的开埠英雄!”

    “不用你来挖我的鼻孔,不要以为挖了我就会忘记自己姓什么,我才不上你的当。”

    “就是说,你的这位祖辈,那时带领一支军队,开到这里筑起城池,驻扎下来保卫边疆。如果当时他不是第一把手,起码也是参与策划谋略的主要成员。在这里住下来之后,他就不走了,在这里娶妻生子,开基立业。你是他的第二十八代孙,是谦公的后辈。”

    “那我是将门之后,要对我尊敬一点才行。”她电视看得多听得多,知道什么是将门之后。

    “我还不尊敬你吗!你一发脾气我就没饭吃,我敢不尊敬你吗?……他们把这里开辟出来,让我们安居乐业,遇到了很多艰难困苦,做了很多事的。”

    “怎么样?讲来听听。”老婆来了一点兴趣。

    “讲出来有一匹布那么长。”老头子清理思路,道出这里的从前。

    五六百年前,那时,这里基本算是边鄙之地,王化初启。这个地方,海有鱼盐,地有良田。人民三春播种,九秋收获,五谷丰盛,六畜成群。听到山里鸠啼掮犁吆牛,探得海中水暖结网整帆。歉时平安度日,熟年把盏蒸糕。到了时间就纳粮岁贡,合上缘分便嫁女娶媳。拜皇天,敬后土,敦睦良,倡诚明。四时有序,八方清宁,一派质朴。真个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要说这是海边世外桃源,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可人们想不到的,这时扶桑日本没有统一,各路诸侯经常开仗,被打败了的日本武士,很多变成海盗,流窜到我们沿海,干起了不法勾当,这些就是通常所说的倭寇。这些倭寇为非作歹,破坏了这里的清静日子。这些流寇,欺负我们当地没有任何防备,欺负我们的人善良诚实,拿刀拿枪,一上来就抢掠劫夺,以致杀人放火。一时间,这世外桃源就刀光血影,愁云惨雾。

    为保海边人民不受这些倭寇的侵扰,我大明朝就派出军队,在海防要地,建立防范和打击倭寇的军屯卫所。你祖上就在这个时候,从中原派到这里,来建筑守卫的城池,来开荒种地。就是一边生产解决生活所需,一边服役保一方平安。以前的城,都有东南西北四个主门,那时建的门,现在不是还在吗!虽然看起来很旧,但都很坚固牢靠,再用几代人王(王:语气助词)都可以。

    刚来时,这位将校血气方刚,英姿勃发。相山川之形势,勘海疆之曲直,辨水文之强弱,察村落之稠疏。悉心忖度,周密策划。披星戴月历尽艰辛,终于选定了地方,就是现在我们住的这个镇。

    你不要以为很简单,说我也会选这里,可不是这样简单。先讲军事上的。如果站在城门上,你可以看到,我们这里是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东面视界辽远,西面清平湾口一览无遗,南面俯视大海。战船就在靠近城的小湾里,一有事情发生,立即可以看到,看到后立即可以相机调度水陆三军。再讲生产生活。为什么我们这里萝卜马铃薯出名,就是当初选的好地方。当时军队几百上千人的建制,就要在附近选足够的可以种的土地,这些人和他们家属才能够吃够穿。你看,有水田,有旱地,种水稻花生番薯芋头,样样都行。流的溪水够清,凿的井水够甜,冲的茶都好吃过其它地方。还有,以前是很看重风水的,讲究藏风聚气,讲究案山朝向。所以我们这里冬暖夏凉,住在这里自在健康。

    不要以为我在讲封建迷信,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现在人家西洋外国人都在认真研究,积极实践,中为洋用,讲求与自然同步,与环境协调。现在这个学问都被搞乱了。以前是什么人在研究应用这些?都是大知识分子,比现在的博士还紧要。以前的人,你不知道三坟五典,不晓得河图洛书,未曾得到德才兼备师傅的真传,你敢给人家看风水勘家宅?那不单止给人笑到面黄,怕是连门都不敢出了。你以为那些端着罗盘扮斟酌,掐起手指装推算,识得一些天干地支,认得一点五运六气的人能做得到吗?他们可以为你算准祸福,可以为你选到好风水吗?那绝对是骗你没商量。现在,我们古代圣贤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所得出的宇宙人生根本道理的心法的一部分,竟然传承几断,视作迷信,流为屑小,我们也只有扼腕了。

    还有更重要的,现在一些人以为,好风水是维一的,是决定性的。认为只要有了好风水,就万事大吉,财官运就样样亨通。认为只要有了好风水,做了坏事也会逢凶化吉,甚至作奸犯科,伤天害理,也能遇难呈祥。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一方面,这是误解和曲解。老祖宗是教我们,要和天地和谐,要和山水融洽,以达成天地人和。而不是自私自利地认为,只要我得到了好风水,我就发达,就可以有恃无恐,没人能奈何我。这样的话,这好风水实际上就成了让他驱福揖祸的魔鬼。一方面,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风水是末,心地行为是本。古圣贤经典里,没有见到讲有好风水就行了,其它都是不重要的这样的意思。圣贤经典讲的都是要端正我们的心行: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等。就是讲,做好事做好人得福,做坏事做坏人招祸。这就再明白不过了,得福招祸,全在自己的心地行为,这才是最重要的,是决定性的,才是本,是万世不易的。

    那时真正叫披荆斩棘。要在一片莽荒之地,建起城,开出地,我相信他们个个都脱皮露骨。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大路宽,田塍直,屋舍多,人气旺。那时没有,那时,看到的是老树古藤,硬荆利棘,遇到的是蛇虫鼠蚁,乌烟瘴气。也不知被划烂了多少次衣服,也不知被咬肿了多少次肌肤。时而手扭脚崴,时而头痛肚闹。天热天冷照样做,刮风下雨不能停。就这样,城就一尺尺砌起来,地就一寸寸开出来。

    这样,军屯卫所就建立起来了。有了大明朝驻屯的军队,一下就把倭寇压了下去,人民又重新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