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墨镜王打完招呼,就看见了不远处参演《花样年华》的演员梁超伟,连忙上前去与之握手
“梁朝伟先生,你好,你好。”
梁超伟客气道“你好,你是?”
查理道:“我叫王查理,是一名导演,也是来参展的,《调音师》就是我的作品。”
梁超伟略微惊讶了一下,今天他在电影节场刊看到了这部影片,评分还挺高。梁朝伟又重新打量了一番查理,然后笑道,“我知道你的电影,很高兴认识你。”
“我有一个剧本,不知梁先生有没有兴趣。”查理认真道。
梁朝伟微微一愣,查理是第一个刚刚见面就邀请他参演电影的人,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梁超伟内心想拒绝,可他又是一个有点内向的人,不愿意轻易拒绝别人。
查理看到梁超伟露出为难的表情,微微一笑,“梁先生,不必为难,剧本我带来了,绝对出色,写的是警察侦破连环凶案的故事,拍出来一定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梁超伟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有意思的年轻人,一上来就邀请自己出演电影,而且还对自己的电影很自信。但是他本来就不缺剧本,更何况再拍完《花样年华》之后,有点眷了,准备休息一段时间。
正要拒绝,不远处一直沉默的墨镜王开口说道,“伟仔,反正他把剧本都拿来了,看一看又何妨。”得,墨镜王一直默不作声,原来是在偷听查理和梁朝伟谈话。
梁超伟想了想,接受了墨镜王的建议,拿过剧本对查理道“谢谢,有时间我会看的。”
查理想到,得,还没一个准信,不过有机会就行,随后二人互留了联系方式,查理就向展映厅走去,今天出来的主要目的达到一半,至于梁超伟会不会答应,那也只能是听天由命,到了梁超伟这个级别一般都是他挑剧本,如果有一天查理成了墨镜王这样的大师他才有资格去挑演员。
可惜今天没见到张曼雨,查理不由有些遗憾,过了一会儿电影《花样年华》开始放映。
《花样年华》讲述的是一个婚外爱情故事,从它的《 the 一一d f一r l一ve》英文名字就可以窥探一二,整个故事都是在描述的一种疏离和克制的爱情,这种婚外恋有别于偷情,更像是一段漫长的玩默契游戏,不过这个游戏的结局却是一个悲剧。
整部影片,墨镜王运用了大量的跳转和隐喻,所以电影看起来更像一部悬疑片,断断续续,隐隐绰绰,总是企图掩盖事情的真相,张曼玉的旗袍的变化就是理解整部电影的钥匙。每一次张曼雨换旗袍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时间点,一个新的场景,要想看懂这部电影就需要把这些时间点串联起来,正是这种杂而不乱的叙事方式构成了影片的张力。
等到大幕拉下,电影结束,查理就在思考这电影男主周慕云和女主苏丽珍到底有没有上床,好吧,查理就是这麽俗。
看到很多老外在电影落幕之后起立鼓掌,久久不想离去,看来墨镜王找到了老外的g点了,法国人就是好这一口,他们觉得这很浪漫,不错,他们觉得婚外情很浪漫。
而查理则一阵无语,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讲述婚外情,起码得有激情戏吧,看人家李桉就知道来几场肉搏,所以说这届戛纳电影节没墨镜王什么事,想拿金棕榈和最佳导演看来是不可能了。因为影片至少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才行。
不过张曼雨《花样年华》里穿了差不多20多件旗袍让人眼前一亮,张叔平的美术设计把东方女人的优雅和性感具象化了,梁朝伟的表演也没得说,炉火纯青。查理觉得这部电影的演员都表现的不错,不过除了张曼雨和梁超伟,其它配角还真是打酱油,有几位甚至都没露过脸,也是可怜。
经过一天的发酵,查理在法国火了,查理怒对埃尔顿一约翰的那段被法国当地记者报道出去了。第二天,查理刚要出去转一转,准备去给台湾电影杨德昌的《一一》捧场,就见到邓肯拿着一摞报纸,兴奋的跑进房间。
“嘿,伙计,你火了,你在法国出名了。”邓肯喘了一口气,激动道。
“是吗?”查理淡然一笑。
“你看法兰西国家娱乐报,巴黎自由进步报,欧洲电影社评等等都有报道。”邓肯将报纸一一放在桌上,逐一指给查理看。
查理只是扫了一眼,发现不是什么权威报纸,只得对邓肯道“伙计,不要激动,这些八卦媒体没多少权威性,时效性太短,对我的名声影响不大。”接着打开冰箱“嘿,要喝点什么吗?”
“里面有什么?”
查理找了找,“因为在宾馆里,只有果汁和清水。”
“果汁,谢谢。”邓肯接着有点羡慕的看着查理说道,“下次有出名的机会一定要带上我,怎么说我也是你的合伙人。”
“好吧,邓肯先生。这样你就有资本去泡妞了,话说这几天你都去干什么去了,你去和发行商谈电影版权的事了吗?你不会以为自己来戛纳就是来寻求艳遇的吧。”查理这几天都没看到邓肯的人影,猜测这个黑人兄弟八成去发泄他那过剩的霍尔蒙去了。
邓肯有点挂不住了,因为这几天他确实去和各色美女约会去了,只得强行解释道,“也许等到闭幕式,评奖结果出来,更好去谈。”
“好吧,我只是善意的提醒你一下。”
说完躺在椅子上拿起桌上的报纸,看了起来,法兰西国家娱乐报,上面的标题是“埃尔顿一约翰是谁?”上面把查理描写成了一个狂妄之徒,企图挑战杰出电影工作者和不尊重前辈的无知者,把他比作是纳喀索斯。
(纳喀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相传有个少年叫纳喀索斯,有一天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知那就是他本人,爱慕不己c难以自拔,终于有一天他赴水求欢溺水死亡,死后化为水仙花。后来人们便把纳喀索斯当成自负和自恋的象征。)
巴黎自由进步报的标题是“来自美国的西西弗斯”,他们认为“查理是打破电影顽固势力的勇士,敢于对一些恶意的影评者说不,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把查理比作西西弗斯,勇敢而顽强。”
(西西弗斯也是希腊神话人物,西西弗斯一次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c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人们认为西西弗斯是不畏强权,又勇敢顽强。)查理看到这篇报道,都有点微微脸红,这更像是他拿钱买到的软文,可劲儿的在吹嘘他。
欧洲电影社评则从电影的角度反对了埃尔顿一约翰的观点他们认为,“实事求是的讲《调音师》无疑是近几年最优秀的电影短片之一,没有埃尔顿一约翰说的那么不堪,相反埃尔顿一约翰失去了作为影评人的操守和专业,我们不禁要问,埃尔顿一约翰是否是以电影前辈自居而行打压后辈之实。”
总之媒体大约分两派,支持查理派,倒查理派。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