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意科举。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21岁
到上海《时务报》任书记,代人作文几篇,并于此前、该时及后来创作完成《咏史》20首。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22岁
进入东文学社学习,代罗振玉作《重刻支那通史序》,另有诗文《东洋史要序》、《嘉兴道中》、《红豆词》、《题梅花画》、《题友人三十小像》和《杂感》等。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23岁
从东文学社结业,有译文《农事会要》连载当年的《农学报》上。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24岁
前往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后因病回国,与罗振玉共同主编《教育世界》,另有文章《崇正讲舍碑记略》、《欧罗巴通史序》和译著《日本地理志》、译著《教育学》、译著《算学条目及教授法》等。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25岁
出版译著《心理学》、《lún理学》、《教育学教科书》、《哲学概论》、《算术条目及教授法》和《哲学小辞典》(两集)等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26岁
进入通州师范学堂任教,有《论教育之宗旨》、《哲学辨惑》、译著《西洋lún理学史要》、《汗德像赞》、《叔本华像赞》、《秋夜即事》、《书古书中故纸》、《嘲杜鹃》、《偶成》、《拼飞》、《重游狼山寺》、《尘劳》、《来日》、《登狼山支云塔》、《五月十五夜坐雨赋比》、《游通州湖心亭》、《六月二十七日宿硖石》和《端居》等著述及诗文。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27岁
进入江苏师范学堂任教,有《红楼梦评论》、《孔子之美育主义》、《论xìng》、《释理》、《教育偶感》(四则)、《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书叔本华遗传说后》、《叔本华与尼采》、《叔本华氏之遗传学》、《德国文豪格代(歌德)、希尔列尔(席勒)合传》、《尼采之教育观》、《汗德(康德)之哲学说》、《汗德之事实及其著书》、《汗德之知识论》、《德国文化大改革家尼采传》、《格代之家庭》、《德国哲学大家叔本华传》、《希腊圣人苏格拉底传》、《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传》、《希腊大哲学家雅里大德勒(亚里士多德)传》、《英国教育大家洛克传》、《近代英国哲学大家斯宾塞传》、《法国教育大家卢骚(卢梭)传》、《脱尔斯泰(托尔斯泰)伯爵之近世科学评》、《病中即事》、《暮春》、《冯生》、《晓步》、《蚕》、《平生》、《秀州》、《偶成》、《九日游留园》、《天寒》、《yù觅》、《出门》、《过石门》、《天寒》、《浣溪沙路转峰回》、《临江仙过眼韶华》、《青玉案姑苏》、《踏莎行元夕》和《浣溪沙舟逐清溪》等著述、译著和诗词。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28岁
年底辞去江苏师范学堂教职,有《论近年之学术界》、《论新学语之输入》、《论平凡之教育主义》、《周秦诸子之名学》、《论哲学家及美术家之天职》、《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荀子之学说》、《静庵文集自序》、《动物学》、《静安文集》、《留园玉兰花》《坐致》、《五月二十三夜出阊门驱车至觅渡桥》、《将理归装得湘兰画幅喜而赋此》、《词辨跋、眉批》、《阮郎归女贞化白》、《少年游垂杨门外》、《阮郎归美人消息》、《蝶恋花昨夜梦中》、《如梦令点滴空阶》、《浣溪沙草偃云低》、《浣溪沙霜落千林》、《好事近夜起倚危楼》、《好事近愁展翠罗衾》、《采桑子高城鼓动》、《西河垂柳里》、《摸鱼儿秋柳》、《蝶恋花谁道江南秋已尽》、《鹧鸪天列炬归来》、《点降唇万顷蓬壶》、《点降唇高峡流云》、《踏莎行绝顶无云》、《清平乐樱桃花底》、《浣溪沙月底栖鸦》、《满庭芳水抱孤城》、《蝶恋花阅尽天涯”)》、《玉楼春今年花事》、《浣溪沙天末同云》、《浣溪沙山寺微茫》、《青玉案江南秋色》、《鹊桥仙沉沉戍鼓》、《鹊桥仙绣衾初展》、《减字木兰花皋兰被径》、《鹧鸪天阁道风飘》、《浣溪沙夜永衾寒”)》、《浣溪沙才过苕溪》、《贺新郎月落飞乌鹊》、《人月圆梅》、《卜算子水仙》、《浣溪沙曾识卢家》、《蝶恋花急景流年》、《蝶恋花地重帘》、《蝶恋花独向沧浪》、《临江仙闻说金微》、《南歌子又是乌西匿》、《荷叶杯戏效花间体(六阕)》、《玉楼春西园花落”)》、《蝶恋花辛苦钱塘》、《蝶恋花谁道江南春事了》、《水龙吟杨花》、《点降唇暗里追凉》和《蝶恋花莫斗婵娟》等著述、译著和诗词。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29岁
随同罗振玉进京谋事,有《人间词甲稿序》、《教育小言》(二十二则)、《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原命》、《去dú篇》、《先太学君行状》、《教育普及之根本办法》、《文学小言》、《纪言》、《英国哲学大家休蒙(休谟)传》、《教育家之希尔列尔(席勒)》、《英国哲学大家霍布士传》、《荷兰哲学大家斯披诺若(斯宾诺莎)传》、《德国哲学大家汗德(康德)传》、《汗德之lún理学及宗教论》、《述近世教育思想与哲学之关系》、《老子之学说》、《墨子之学说》、《孟子之lún理思想一斑》、《列子之学说》、《戏效季英作口号诗》、《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浣溪沙画舫离筵》、《蝶恋花窈窕燕姬》、《浣溪沙七月西风》、《减字木兰花乱山四倚》、《蝶恋花连岭去天》和《浣溪沙六郡良家》等著述和诗词。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30岁
先后就任清朝学部总务司行走和图书编译馆编辑,有《屈子文学之精神》、《古雅之在文学上之位置》、《人间嗜好之研究》、《论小学唱歌科之材料》、《教育小言》(二十三则及自序两则)、译著《欧洲大学小史》、译著《心理学概论》、《脱尔斯泰(托尔斯泰)传》、《戏曲大家海别尔(墨贝尔)》、《英国小说家斯提逢孙(斯蒂文森)传》、《霍恩氏之美育说》、《莎士比传》、《培根小传》、《英国大诗人白衣龙(拜lún)小传》、《孔子之学说》、《人间词乙稿序》、《浣溪沙城郭秋生》、《祝英台近月初残》、《虞美人犀比六博》、《浣溪沙掩卷平生》、《蝶恋花落日千山》、《浣溪沙漫作年时》、《谒金门孤檠侧》、《苏幕遮倦凭栏》、《点降唇屏却相思》、《浣溪沙已落芙蓉》、《点降唇厚地高天》、《扫花街疏林挂日》、《蝶恋花满地霜华》、《蝶恋花斗觉宵来》、《浣溪沙乍向西邻》、《蝶恋花帘深深》、《蝶恋花手剔银灯》、《蝶恋花暗淡灯花》、《虞美人碧苔深锁》、《蝶恋花百尺朱楼》、《浣溪沙似水轻沙》、《菩萨蛮高楼直挽》、《应天长紫骝却照》、《菩萨蛮红楼遥隔》、《菩萨蛮玉盘寸断》、《鹧鸪天楼外秋千》、《清平乐垂杨深院》、《浣溪沙花影闲窗》、《浣溪沙爱棹扁舟》、《浣溪沙忆挂孤帆》、《喜迁莺秋雨霁》、《蝶恋花翠轻寒》、《浣溪沙本事新词》、《虞美人金鞭珠弹》、《齐天乐天涯已自悲秋极》、《点降唇波逐流云》、《蝶恋花春到临春》、《蝶恋花袅袅鞭丝》、《蝶恋花窗外绿yīn》和《清平乐斜行淡墨》等著述、译著和诗词。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31岁
举家迁居北京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有《人间词话》、《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词林万选跋》、《王周士词跋》、《竹友词跋》、《曲录自序》、《曲品新传奇品跋》、《戏曲考源》、《中国名画集序》、译著《辨学》、译著《法学通论》、《菩萨蛮西风水上》、《蝶恋花落落盘根》、《蝶恋花月到东南》、《醉落魄柳烟淡薄》、《虞美人杜鹃千里》和《菩萨蛮回廊小立》等著述、译著和诗词。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32岁
继续在学部供职,有《蜕岩词跋》、《南唐二主词补遗、校勘记》(各一卷并跋)、《宁极斋乐府跋》、《山谷词跋》、《宋名家词本乐章集跋》、《姑溪词跋》、《近体乐府跋》、《寿域词跋》、《六一词跋》、《片玉词跋》、《稼轩词跋》、《赤城词跋》、《鸥梦词跋》、《雍熙乐府跋》、《跋曲品》、《乐章集跋》、《紫鸾笙谱跋》、《梅苑跋》(楝亭刊本)、《曲录》(六卷)、《罗懋登注拜月亭跋》、《跋吴起敌秦挂帅印杂剧》、《明杂剧六种跋》、《宋大曲考》(后增订为《唐宋大曲考》)、《优语录》、《录曲余谈》、《曲调源流表》、译著《世界图书馆小史》和译著《论幼稚园之原理》等著述和译著。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33岁
继续在学部供职,有《水云集湖山类稿跋》、《元曲选跋》、《草堂诗余跋》、《续墨客挥犀跋》、《东堂词跋》、《梨园按试乐府新声跋》、《清真先生遗事》、《古剧脚色考》、《录鬼簿校注并跋》、译著《教育心理学》、译著《中亚细亚探险谈》等著述和译著。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34岁
前往日本避风寓居,有《国学丛刊序》、《唐写本太公家教跋》、《酒边词跋》、《梦溪笔谈跋》、《容斋随笔跋》、《大唐六典跋》、《隋唐兵符图录附说》(后在此基础上写成《隋铜虎符跋》和《伪周二鬼符跋》)、《诗人玉屑跋》、《庚辛之间读书记》(其中收录有《诚斋挥麈录跋》、《桂翁词跋》、《花间词跋》、《尊前集跋》、《董西厢跋》、《元郑光祖王粲登楼杂剧》、《元人隔江斗智杂剧跋》和《盛明杂剧初集》等)、译著《法兰西之教育》、《定居京都奉答钤山豹轩枉赠之作并柬君山湖南君诸君子》和《鹧鸪天降蜡红梅竞作花》等著述、译著和诗词。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35岁
继续在日本避风寓居,有《简牍检署考》、《双溪诗余跋》、《冷斋夜话跋》、《此君轩记》、《墨妙亭记》、《二田画记》、《颐和园词》(长诗)、《读史》(绝句)、《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蜀道难》和《观红叶》等著述和诗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36岁
继续在日本避风寓居,有《宋元戏曲史》(后恢复为《宋元戏曲考》)、《明堂庙寝通考》、《释币》、《秦汉郡考》、《两汉魏晋乡亭考》、《齐鲁封泥集存》、《周礼注疏跋》、《唐写本春秋后语背记跋》、《仪礼注疏跋》、《译本琵琶记序》、《唐写本兔园册府残卷跋》、《杂剧十段锦跋》、《书宋旧宫人诗词湖山类稿水云集后》、《宋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壬子岁除即事》、《咏史》(五首)、《昔游》(六首)、《隆裕皇太后挽歌辞九十韵》和《癸丑三月三日京都兰亭会诗》等著述和诗词。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37岁
继续在日本避风寓居,有《流沙坠简序跋》、《屯戍丛残考释并序》、《斯坦因访古图表并附记》、《国学丛刊序》、《宋代金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邸阁考》和《壬癸集》等著述和诗词。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38岁
从日本回国扫墓并作寓居上海的准备,有《殷墟书契考释序》、《殷墟书契考释后序》、《题殷墟书契考释》、《洛诰解》、《鬼方昆夷猃狁考》、《三代地理小记》、《胡服考》、《流沙坠简考释补正》、《补家谱忠壮公传》、《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古礼器略说》、《浙江考》和《游仙》等著述和诗词。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39岁
回国就任《学术丛编》主编,有《生霸死霸考》、《史籀篇疏证》及序、《周书顾命考》、《后考》及序、《释史》、《殷礼徵文》、《乐诗考略》、《毛公鼎铭考释》及序跋、《魏石经考》、《汉魏博士考》及跋、《汉代古文考》、《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及序、《跋石鼓文》、《学术丛编序》、《古本尚书孔氏传汇校》、《海宁县志跋》、《两汉五经博士考跋》、《仓颉篇残简跋》、《明刻本孔子家语跋》、《周开国年表》、《丙辰日记》(手稿)、《和巽斋老人伏日》(杂诗四首)、《再酬巽斋老人》和《题沈乙庵方伯所藏赵千里云麓早行图》(诗三首)等著述和诗词。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40岁
继续就任《学术丛编》主编,有《太史公行年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后撰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及序、《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及序、《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唐韵别考》、《殷周制度论》、《两周金石文韵读》、《韵学余说》、《唐尺考》、《明刻本孔子家语跋》、《宽永本孔子家语跋》、《元高丽纪事跋》、《殷文存序》、《玉生诗年谱会笺序》、《汉书艺文志举例后序》、《广雅疏证补正跋》、《江氏音学跋》、《王复斋钟鼎款识中晋前尺跋》、《隋铜虎符跋》、《广韵跋》、《海日楼诗跋》、《游仙》和《海上送日本内藤博士》等著述和诗词。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41岁
继续就任《学术丛编》主编兼仓圣明智大学教授,有《说环》、《说朋》、《释由》(上、下)、《戬寿堂殷墟文字考释》、《释昱》、《释旬》、《释西》、《释物》、《释牡》、《续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