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申冤,不消灭jiān匪,誓不甘心。不完成建国统一,决不罢休。临书匆促,不尺一一,特饬长子经国持书前来代达余意,并祝军祺。中正手启。”
guó mín dǎng气数已尽,军心早散,这不是蒋介石挥几下“御笔”就能够挽救得了的问题。正当陈克非向蒋经国表示“一定克尽厥职,做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军人”时,二野几路大军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宋希濂残部急追而来。
宋部钟彬十四兵团在二野三兵团部队的猛烈打击下,迅即溃败。陈克非的主力第二军,稍加抵抗,也被隔断失去掌握。宋希濂率残部赶紧向西逃跑。
宋希濂上车后,司机开不动车,原来吉普车的一个轮胎破了,宋赶紧派人到前面截住陈克非的车,换上了陈克非吉普车的备用胎,才得以逃脱。十五军军长刘症为了快些逃跑,等不及自己的车外出回来,坐上陈克非的车,急忙西逃。
23日上午9时,宋希濂率残部连滚带爬逃到了白马场地区。早饭还没有来得及吃,正准备停下来喘口气,弄点饭吃,但立即接到报告,说后面追的解放军相距只有六七里地了。宋希濂一听,哪还敢吃饭,命令部队立即开拔。
这一口气,跑了十多个小时,天黑时到达南川。趁天黑,宋希濂让残部停下来喘口气。
宋清查了一下剩余的人数,老弱病残加在一起,还有七八千。趁部队休息,宋希濂立即把带在身边的几员文武大将召集一起,研究下一步的逃路。
宋身边还剩下的几员大将是:第一二四军军长顾葆裕、刚接替军长职务时间不长的一二二军军长丁树中、宋的参谋长罗克甲、绥靖公署办公室主任陈定和“川湘鄂边区军政干部学校”代理教育长孔方等。
这些败军之将,坐在一起,议论了半天,也找不出上好之策。有的说:“退到重庆去,蒋介石还在重庆,有他吃的,就应该有我们吃的。”
但马上就有人反对:“听刚从那边退过来的人说,蒋介石己有命令:凡前方退下来的部队,一律不准经过重庆,凡不听今者,杀无赦!过都不让过,怎么还能退到重庆。”
立刻有人又接着附和:“就是你退到重庆,国防部还能放过你,这不是自己找上门送死吗?”
宋希濂也不赞成逃往重庆,但他主要是担心无颜见他的“校长”,让别的将领揶揄。
接着又有人提出:“我们现在已经彻底战败了,光跑也不是出路。到了这个时候,顾命要紧,什么脸面不脸面,共军不是说优待俘虏吗?主动投降,还能弄个宽大处理。”
这种意见也没有获得通过,特别是刚当上一二二军军长的丁树中,更是极力反对:“我们不能上共军的当,现在说不杀头,那谁知道以后杀不杀。就是不杀头,让你去做苦力,那日子也不好过。听说连张治中在北平都是软禁着的,更何况我们?”
丁树中,原名丁昌,原来是guó mín dǎng宪兵第三团副团长及宪兵司令部的警务处长,杀害过许多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所以他极力反对投诚。
此时,宋希濂的心情是矛盾的。他与张治中有jiāo往20多年,关系颇好。在张治中赴北平前,曾答应以后会写信给他,但宋一直未收到张的来信,情况不明,他也不主张向共军投诚。
最后还是继续逃跑的意见占了上风:“走,不管一切地走,实在走不了再说。只要能脱离共军的追赶不被歼灭,一切都好说。”
于是又讨论往哪里走,最后选定了两个目标:第一步,先到西昌;第二步,到了西昌以后,休整一两天,再继续往西走,逃到滇缅边境的腾冲一带。
当然,这些人当时的心里很清楚,只要能实现第二个目标,第三个目标视情况逃往国外就容易多了。只不过在他们讨论时,没有直接说出这第三个目标。
这个逃跑的思路,实际就是在3月下旬宋希濂向蒋介石献策的国军生存之路。
他们认为七八千人抱在一团,行动不便,目标太大,要先分散,逃掉了,再集中。最后商定:队伍分成三个纵队行动,由宋希濂、顾葆裕、丁树中三人分头率领。并规定:其它两个纵队,要每晚用无线电向宋报告部队到达的位置;为了保密起见,自行动之日起,各纵队的无线电台,即与国防部及其它电台切掉一切联系。
计划已定,各路人马即开始自主行动。
24日晨,宋希濂即派参谋长罗开甲前往聂江,对已于前天到达那里的司令部人员训话,说明今后前途未卜,凡不愿继续西行者,可发薪三个月,自由遣散。结果,当场遣散了200多人。同一天早晨,宋又派办公室主任陈定前往重庆,去找办事处长冷培元,将存放在重庆的三千多两黄金,如数运往綦江。
宋希濂的司令部,此时只剩下两部吉普车,参谋长罗克甲、办公室主任陈定各乘一辆,宋希濂只好随部队徒步向綦江西逃。
当他走到南川附近的时候,和已逃到这里的二十兵团司令陈克非、二十兵团第十五军军长刘平相遇。
“宋总,您率部队这是走向何处?”陈克非首先问道。
“哦,这..”宋希濂不愿告诉陈克非实底,竟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话说。稍停顿了一下,宋搪塞陈克非道:“我先到涪陵找钟司令,看看情况后再说。”
陈克非是宋希濂手下的主要将领,他为何不愿以实相告呢?
原来在8月间程潜、陈明仁在长沙举行起义时,陈明仁曾给宋希濂发一电报,要求宋希濂一同起义,但遭到宋的拒绝。事情过后,宋没有将此事向蒋介石秉报。但不知从什么地方,蒋介石得知了这件事,对宋产生怀疑,立即派他的内侄毛景彪(时任国防部第一厅厅长),到重庆进行调查。毛景彪一到重庆,首先和蒋介石的同乡、宋希濂的部下、第二十兵团司令陈克非通话,询问宋希濂近日的作战情况以及生活诸方面的问题,陈一一作答。毛并且让陈“今后随时上报宋的有关情况”,陈表示“一定要不遗余力”。毛、陈的这次通话,恰巧被司令部情报人员jiān tīng,并如实作了记录,上呈给宋,宋希濂得知蒋介石在后面搞小动作,大为不满。宋认为蒋介石不信任他,在黄埔系里还要搞“同乡会”,不但从此对陈克非时有提防,就是对蒋介石也开始不满。这次西逃,他宁愿逃到国外去,也不愿到重庆找蒋介石,这恐怕与8月间发生的事也大有关系。所以,宋希濂没有向陈克非如实告诉他们昨日晚商定的西逃计划。
陈克非、刘平听说宋要去涪陵找十四兵团司令钟彬,都劝他不要去。宋则问陈、刘:“你们打算如何行动呢?”
陈克非说:“我们想先去看罗广文,看他有没有什么高见,然后再作决定!”
“那好吧,现在这个局面,我也不好和你们一起去看他了,咱们以后再联系!”
宋希濂说完,也就各走各的路。当日黄昏,宋希濂徒步逃到綦江附近的三溪镇。
25日,宋希濂司令部驻重庆办事处处长冷培元,把3000两黄金从重庆带到了三溪,宋即拨给冷100多两,让他作遣散重庆办事处人员之用,剩下的作为冷的生活费。同时,宋给妹妹写了一封极伤感的信,让冷到重庆后即刻转jiāo。因为当时宋的妹妹、妹夫均住在重庆。
26日一大早,宋希濂率部离开公路向西急逃。宋率领的这个纵队,主要是司令部直属队人员和军政干部的学生,有几千人。宋给这个纵队制定的逃跑路线是:綦江李市白沙朱家沱一万定场石洞镇怀德镇赵化镇高家场。每日行程约70华里,一路尚称顺利。
12月6日中午,宋希濂一行逃到宜宾以东40华里的牛喜场对岸,正yù前行,突然先头部队派人向宋希濂报告:“报告总司令,前面江岸有人阻拦我们过江。”
宋希濂一听大吃一惊,前面难道有了共军不成?于是停住脚步,急忙问道:“什么人阻挡我们过江?”
“他们自称是红帮的大刀队!”
宋希濂一听是红帮的大刀队,松了一口气,对来人说道:“赶快派人与他们jiāo涉,最好不要发生冲突!”
“是!”前方来人跑步而去。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宋希濂走到离岸边还有几里地的地方,前方又有人跑步报告:“报告总司令,经过jiāo涉,红帮大刀队还是不让我们通过,而且把我们派去jiāo涉的人也给杀了!”宋希濂听后勃然大怒,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小小的大刀队竟也敢欺负我们,便大声喝道:“给我消灭他们!”大刀队本是一帮乌合之众,虽有干多人,但qiāng械不多,经不住宋希濂残部一阵猛打,纷纷逃去。
宋部在上下游分两路渡过江,黄昏时分到达牛喜场。
宋在这里决定休息一天,因为连日来急于逃命,整日提心吊胆,饭也吃不饱,个个都累得疲惫不堪,再说,宋残部带的现金很少,只有一些黄金,买东西极不方便,预定第二天派人到宜宾去用黄金兑换些现金,以供急用,然后再走。
宋认为共军不会很快追来,一吃罢晚饭,便倒头睡去了。
宋正在熟睡,忽然被人用力椎醒。宋赶紧坐起来,原来是警五团副团长堂侄宋展翔,正神色不安地站在跟前,忙问:“半夜三更,有什么事?”
宋展翔精神紧张地说道:“我有一个同学,也是同乡,一直和我关系很好,现在郭汝槐部当副团长。刚才他送来急信,说郭汝槐命他这个团前来牛喜场监视我们.部队半夜已经出发。我那个同学认为,此次行动郭汝槐不怀好意。”
“那个副团长在哪里?”宋希濂急问。
“他为了给我们送信,特意随尖刀排策马同行,送完信就立即回去了!”
宋展翔答道。
宋希濂心里思忖:“郭汝槐深夜派兵,其中必有蹊跷,很可能是受蒋之命,来解决我们的。不管是真是假,这时只能当作真了,三十六计,走为上。”
宋看看毛表,现在是凌晨3点多钟,估计郭汝槐的部队要到6、7点钟才能达到。他一边急忙穿衣服,一边吩咐宋展翔:“通知部队赶快起床,抓紧时间弄点饭吃,赶紧上路。”天色微明时分,宋希濂残部离开了牛喜场。此时,天空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天色昏暗,宋部人马,跌跌撞撞,艰难前行,形象十分狼狈。宋希濂哪里得知,郭汝槐此时不仅正在积极策划率部起义,而且他早已是共产党的人了。
郭汝槐,四川人,黄埔军校第五期、陆军大学第一期毕业。抗战之前,在国军中是一位并无多大影响的人物。抗战以后,他逐渐引起国军同僚们的注意和妒嫉。
抗战开始,在松沪前线,他时任旅长,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胆识,引起爱招揽人才的陈诚重视。此后,节节高升,一发而不可收。
1946年9月,他升任国防部第五厅副厅长,主管国军的部队编制。同年又升任总参办公厅主任、国防部第五厅厅长。次年,任国防部要害部门作战厅少将厅长。
他既是陈诚爱将,又颇得委员长欢心,他还担任过guó mín dǎng政府驻英大使馆武官,赴美三人军事考察团团员;被美国军方誉为“少年将军”。渡江战役之后,为确保四川,蒋介石特摧升郭汝槐为第二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兼七十二军军长和川南叙沪警备司令;辖泸州、宜宾、乐山、自贡、资中计四个专区一市43个县。
就是这朵“黄埔之花”,这个在陈诚、顾祝同、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等大员们的派系中游刃有余,一致都称好的郭汝槐,早在1945年抗战胜利,guó mín dǎng准备打内战之际,就走向共产党,加入了人民阵营。
原来郭汝槐在1929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蒋介石迫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郭汝槐堂兄郭汝栋,清除该军中的共产党员,当时郭汝槐在该军中任营长,于是郭汝栋就把郭汝槐送到日本留学。此后,郭汝槐便与组织脱离了联系。1945年5月,通过伍廉儒介绍,在重庆和董必武取得联系,并向组织提出了恢复党籍的要求。
在重庆,他同中共秘密建立了联系,随时递送重大绝密情报。当guó mín dǎng军队向山东解放军展开进攻时,他将guó mín dǎng军队的参战人数、部队番号、开进路线等情报及时传送出去,使guó mín dǎng的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在孟良崮一举被歼;当“常胜军”杜聿明率蒋军50余万,在徐州与共军展开殊死的淮海大战时,蒋介石指示郭汝槐将”作战计划书”,找人写成工整的楷体。当郭汝槐将楷体写成的“淮海大战作战计划爷”送给蒋介石时,复件同时送到了máo zé dōng和邓小平的办公桌上。
在淮海大战犹酣,国军败局已定时,杜聿明冒着qiāng林弹雨,乘飞机回到南京,要求总裁批准他的紧急撤退方案。
蒋介石立刻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杜聿明的撤退方案。参加会议的,有陈诚、白崇禧、顾祝同、何应钦等军事作战决策人物。杜聿明也在座。当然时任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郭汝槐,也是此种会议不可或缺的人物。
在会上,敏感的杜聿明前思后想一联系,捕捉到一些郭通共的蛛丝马迹。杜聿明当即站起,请总裁给他一个单独谈话的机会。
杜聿明话一出口,先惹恼了其他几位作战决策大员,立即给杜聿明一顿抨击,认为杜聿明的撤退方针,确如郭汝槐所说,是一个“只顾自己逃命”的错误方针,应坚决予以否定。
蒋介石见此,便令杜聿明:“不准突围,等待援军,违令者,以军法从事!”
杜聿明立即奔赴前线,明令即将突出重围的15万部队:“停止突围,就地待命,违令者,斩!”“就地待命”,是坐以待毙也!解放军如潮水般往上涌,把杜部铁桶般围起来。
不几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