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进入到一家新公司,往往会睁大双眼找寻自己的位置。
位置总是有的,最重要是自己是否有能力站的稳。
当初,梁天成进入创世,很快就发现方宇博在激励机制上做的不到位,童展业对外贸的业绩不满意,下面的人员对没有提成诟病已久,所以,梁天成借方宇博之手让提成制度上了睡。这关键的一招,让业绩提升了,员工收入增加了。上下对他都很满意。另外,他发现创世全公司上下的士气低落。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天以十足的精气神,信心满满的干工作,不仅在气势上带动大家,他还用增长的业务量带给各个部门无尽的希望与信心。这样,梁天成很快就在创世立足,并施展更大的抱负。
在研究人方面,钱子威更厉害。
他首先要弄清楚童展业是个什么样的人。几次沟通下来,他发现童展业很喜欢聊天,也很擅于聊天。经常从产品聊到同行,再聊到社会现象,对于热点问题发表一番自己的评论,似乎是要让人觉得他很有见地,有时候会聊起身边朋友的一些趣闻轶事,不免也开开玩笑,一起喝喝茶,吃吃东西,还聊一下茶的种类,什么红茶是哪里好,绿茶是哪里的地道,白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发酵的茶有什么作用,然后拿出一包很精美的茶来,说说这茶的来历,有多么的珍贵,会聊到家人,问问聊天对象的家人都在哪里,是做什么的,收入怎么样,有没有异性朋友,朋友在哪里,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会聊到自己的经历,自己如何的花钱,家业,等等。总之,童展业希望别人知道他有思想,有见识,会挣钱,能与大家分享成果,前途一片光明,能团结人,带领人,识人用人与众不同,待人热情,没有架子。同时,他也渴望了解别人,能关爱朋友,关受同事,关爱家人,因人施策。
钱子威抓准了童展业擅于聊天,东扯西拉,模糊焦点的特征。他打算以此为突破口,获得童展业的赏识。他要以自己的专业性来破童展业聊天的低效率。虽然童展业经常找同事们商量工作,但是说来说去,就跑偏了,每次谈工作,谈着谈着,最后成了东扯葫芦西扯瓢,浪费了同事们大量的时间。也就是,他花了经理的工资,请了一批陪聊的人。大多数时候,同事们被叫进他的办公室,半天不能出来,至于事情议到什么程度,没人关心。仿佛老板在办公室比较关心每个部门的工作,经常找大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仿佛老板在办公室又比较寂寞,找进去汇报工作的同事们,最后都成了童展业演讲的听众。听他评论国家大事,本市要闻。从他口中说出来,让人觉得这事好像离他特别近,好像与他休戚相关,甚至比自己公司的事都要紧。每一次,童展业自己都忘记了叫同事进来是说什么事情的。
钱子威对于童展业的每一次问询,都以数据说话,比如每批产品不良率,每家供应商本月到料的及时率,良品率,对于不良品的处理方案及时效,哪家供应商质量频频无法保障,影响了产线的生产效率,浪费了多少工时,进而会对公司的客户造成什么影响,从长远来看,会对公司造成什么伤害。于是,童展业就问以他的经验,要怎么样来改善这些问题。钱子威又用过往专业的经验一番详细讲解。这样,话题的主动权就被钱子威掌握了。
只有在向钱子威了解部门情况时,童展业才有全新的感受。钱子威可以让童展业静下心来听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有了建议权,就有了施策的资本。施策,就是改变公司以前的做法。
钱子威的目标是让创世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更完善,这品质更可控,并得到持续改善。保留合格的供应商,剔除不合格的供应商,导入新的供应商。只要是钱子威的报告,童展业不用过目就会签批。对外方面,对供应商的管控,钱子威进展的很顺利。
对内,钱子威还得观察观察。作为一个新人,在创世没有桩脚,没有亲信,钱子威唯一可以利用的只有童展业的许可。那童展业对创世内部的老员究竟持什么态度呢?与品质最相关的外部因素供应商,已被他清理搞顺。研发部与生产部是与品质最相关的两大部门。这两大部门的人,他是否能动呢?如果动,他能得到童展业的默许,或者支持吗?
研发部的主管深得童展业信任,因为张笑然不仅业务能力强,技术过硬,工作态度也无可挑剔。他不仅干研发部的工作,也干采购部的工作。新品开发的进度,与采购部的配合密切相关。但是童展业往往只牵住张笑然这个牛鼻子。为了一切尽在掌握,物料的跟进,张笑然也代劳了。他常常不是在供应商那里,就是在去供应商的路上。也就是说,研发主管拿着经理的工资,干着跑路采购员的活。张笑然与壳料供应商确认材料,确认工艺,确认规格,确认件与件之间的紧配度,确认防火等级,确认颜色,与电子料供应商确认功能,规格,安全标准,等等。很显然,钱子威在童展业心目中的地位,与张笑然没法比,他甘拜下风。
他发现童展业对生产部特别不满。比如,他曾听到童展业评批生产部的汪月明厂长:“每台产品的加工费那么高,怎么回事?”“产品很难装,到料又不及时,有时候上线后才发现来料不良,又得停线转拉,效率怎么高的起来呢?”钱子威从童展业的眼里看到了不满与愤怒。于是,他确定,如果他动汪厂长,是能得到童展业的支持的。
生产部实际上是一个垃圾倾倒场,并且这种倾倒,生产部没有拒绝的能力。
研发部设计的产品有缺陷,导致装配困难,件与件之间有断差,要到生产部做大货时才能发现。产品已定型,不能让研发从来再来,再难装,生产部也得装下去。采购回来的物料有问题,来料检验没有发现,到产线上才暴露,产线得停拉。物料没有按时到,生产计划得重新调整,备料过程得再来遍。客户急着要货,否则,就取消订单,业务员要求插单,生产部得重新排单c熬夜加班。无论是什么方面的问题,最终到了生产线上才完全败露,这都成了生产部的问题。料没到上不了线是生产的问题,经常转线c效率低是生产的问题,品质问题是生产的问题,单交不出来是品生产的问题。背了黑锅,挨了骂,就有情绪。这情绪反弹到研发,反弹到采购,反弹到品质,反弹到业务部,就没有一个人喜欢生产部了。于是,只要童展业一提到生产部,其它人都有诉不尽的委屈c倒不完的苦水。一个人不喜欢你,可能是那个人的问题,所有人都不喜欢你,那就一定是你的问题。
对于童展业的过问,汪厂长常常一脸的不高兴,也是一肚了的委屈与不满。但是在童展业的心中,已经认定是生产部的问题。一个部门的问题,主要是领导的问题。
钱子威认为自从自己执掌品质以来,已经大大改善了品质问题。但是,他还是经常听到汪厂长的抱怨:“是怎么回事,啊?这批来料色差这么大,你究竟让我停拉还是做下去?你们来料是怎么检的?”“前壳与后壳之间的缝隙这么大,你们在检来料的时候有没有预装配?”“这些按键积油这么严重,装上去以后,根本按不动,要么按下去后不回弹,为什么总是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外单的挂绳,订单上写的明明是黑色,来料却是红色,你们检料是按什么要求和标准来检的?”“在以前,像这么小的尘点都是可以过的,现在巡检又说不能过,你们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不能过,来料检验又是怎么过的,非要等到上线后才发现不能过?”
以钱子威的专业眼光来看,汪厂长说的每一项几乎都是切中要害。但是,他却对汪厂长的投诉极其反感。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了童展业对汪厂长不满意,这就让他在情绪上有了明显的变化,他认为汪厂长的话不重要,或者说他认为汪厂长是故意找茬。童展业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你汪厂长算哪根葱?说到底,我钱子威和你汪月明都是为童展业打工。现在,领导不满意的是你,而不是我。
气愤难平,钱子威自恃有童展业的赏识,他打算为自己立威。上行下效。员工们看钱子威得宠,汪厂长失宠,很快便选边站了。钱子威看到了这种形势的变化,他要利用这种变化。于是,他召开了一个局部会议,怂恿生产部的一帮小兵联名写了一封投诉信,投诉汪厂长的信。收信人是童展业。
生产部的员工为什么要投诉生产部的老大呢?因为汪厂长平时总批评他们:“能不能快一点,啊?你看你这么堆机堆成什么样了?”“为什么你这道工序总是出现不良,都像你这样,工厂都要被你整垮!”“离开工位为什么不找人来顶岗,我这条拉还要不要流动起来了?”“为什么不戴静电手环?有很多不明原因的不良,就是因为静电将ic打死了。”“为什么将这个不良品摆在这里,混进良品去怎么办?”“这么多胶丝都没有擦干净就流下去了,这样的产品卖给你,你要不要?”
童展业收到投诉信,对汪厂长更不满意了。相比之下,对钱子威更信赖了。
就这样,钱子威失去了监管,在创世如鱼得水。供应商看到他如此得势,自然想要巴结讨好他。一种不言自明的利益输送链,就暗自打通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