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脉惟看至数闲。
滑则如珠。数则六至。
【主病诗】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炎,上为吐逆下畜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淋看尺部。
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
《脉诀》言:“关滑胃寒,尺滑脐似冰。”与《脉经》言:“关滑胃热。尺滑血畜,”fù人经病之旨相反。其谬如此。
涩
涩 yīn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
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来蹇滞。而肺宜之。
《脉诀》言:“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与《脉经》所云绝不相干。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重按若绝曰微。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肋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子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
杜光庭云:涩脉独见尺中,形散同代为死脉。
虚
虚 yīn
虚脉:迟大而。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止言浮脉。不见虚状。”杨仁斋言:“状似柳絮。散漫而迟。”滑氏言:“散大而。皆是散脉。”非虚也。
【体状相类诗】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蒽。
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为脱血。虚为血虚。浮散二脉见浮脉。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yīn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日久病脉虚者死。
实
实 阳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然《脉经》。
。坚实貌。
《脉诀》言:如绳应指来。乃紧脉。非实脉也。
【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相类诗】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浮沉有力为实。弦急弹指为紧。沉而实大微弦而长为牢。
【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dú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颠胸。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经曰。血实脉实。曰脉实者水谷为病。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
《脉诀》言。尺实小便不禁。与《脉经》尺实小腹痛。小便难之说。何反洁。古不知其谬。诀为虚寒,yào用姜附。愈误矣。
长
长 阳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朱氏。如揭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素问》。
长有三部之长。一部之长。在时为春。在人为肝。心脉长。神强气壮。肾脉长。蒂固根深。经曰:长则气治。皆言平脉也。
【体状相类诗】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实平弦紧。皆兼长脉。
【主病诗】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dú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长主有余之病。
短
短 yīn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yīn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黎居士云: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按之。附过于本位者为长。不及本位者为短。
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属肺。宜于秋。但诊肝肺。长短自见。短脉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乃气不足以前导其血也。
【体状相类诗】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涩微动结。皆兼短脉。
【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洪
洪 阳
洪脉: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曰钩。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象万物敷布下垂之状。
詹炎举言:如环珠者非。《脉诀》云:季夏宜之。秋季冬季。发汗通肠。俱非洪脉所宜。盖谬也。
【体状诗】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相类诗】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yù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坚。
洪而有力为实。实而无力为洪。
【主病诗】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yīn虚泄痢可踌躇。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yīn火尺中看。
洪主阳盛yīn虚之病。泄痢失血久咳者忌之。
经曰:形瘦脉大多气者死。曰:脉大则病进。
微
微 yīn
微脉:极细而。按之如yù绝。若有若无。《脉经》。细而稍长。戴氏
《素问》谓之小。又曰:气血微则脉微。
【体状相类诗】
微脉轻微乎,按之yù绝有如无,微为阳弱细yīn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轻诊即见。重按如yù绝者。微也。往来如线而常有者。细也。
伸景曰:脉如羹上肥者。阳气微萦萦如茧丝细者。yīn气衰。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主病诗】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瘅痛呻吟。
微主久虚血弱之病。阳微恶寒。yīn微发热。《脉诀》云:“崩中日久肝yīn竭,漏下多时骨髓枯。”
紧
紧 阳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素问》如转索无常。仲景。数如切绳。《脉经》。如纫箅线。丹溪。
紧乃热为寒束之脉。故急数如此。要有神气。《素问》谓之急。
《脉诀》言。寥寥入尺来。崔氏言:如线。皆非紧状。或以浮紧为弦。沉紧为牢。亦近似耳。
【体状诗】
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相类诗】
见弦实
【主病诗】
紧为诸痛主于寒,喘风痫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尺中有紧为yīn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诸紧为寒为痛。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尺紧痛居其腹。况乃疾在其腹。
中恶浮紧,咳嗽沉紧。皆主死。
缓
缓 yīn
缓脉:去来小驶于迟《脉经》。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和。如微风轻柳梢。滑伯仁。
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季。在人为脾。阳寸yīn尺。上下同等。浮大而。无有偏胜者。平脉也。若非其时。即为有病。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为胃气。故杜光庭云:yù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遇yīn。yīn土遇yīn当细数。详《玉函经》。
【体状诗】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轻风,yù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相类诗】
见迟脉
【主病诗】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浮缓为风。沉缓为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脉诀》言:缓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梦鬼诸病。出自杜撰。与缓无关。 芤
芤 阳中yīn
芤脉:浮大而。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芤,慈葱也。《素问》无芤名。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戴同父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脉经》云: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脉诀》言:两头有。中间无。是脉断截矣。又言:主淋湿。气入小肠。与失血之侯相反。误世不小!
【体状诗】
芤形浮大如葱,边实需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yīn络下流红。
【相类诗】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主病诗】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弦
弦 阳中yīn
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刊误。
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轻虚以滑者平。实滑如徇长竿者病,劲急如新张弓弦者死。池氏曰:弦紧而数劲太过。弦紧而细为不及。戴同父曰:弦而。其病轻。弦而硬。其病重。
《脉诀》言:时时带数。又言:脉紧状绳牵。皆非弦象。今削之。
【体状诗】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王土应伤,怒气满胸常yù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相类诗】
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又见长脉
【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虐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症瘕察左关,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yīn疝脚拘挛。
弦为木盛之病。浮弦支饮外溢。沉弦悬饮内痛。虐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
弦细拘急。阳弦头痛。yīn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若不食者木来克土。必难治。
革
革 yīn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
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博。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fù人半产漏下。《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时珍曰:此即芤弦二脉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诸家脉书。皆以为牢脉。故或有革无牢。有牢无革。混淆不辩。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皆异也。
又按《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浑浊。革变急如涌泉。出而不反也。王贶以为溢脉。与此不同。
【体状主病诗】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相类诗】
见芤、牢。
牢
牢 yīn中阳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扁鹊曰:牢而长者肝也。仲景曰:寒则牢坚。有牢固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脉诀》不言形状。但云:“寻之则无。按之则有。”云:脉入皮肤辩息难。又以牢为死脉。皆孟浪谬误。
【体状相类诗】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主病诗】
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症瘕何愁也,失血yīn虚yù忌之。
牢主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扁鹊云:为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实脉也。
《脉诀》言:骨间疼痛。气居于表。池氏以为肾传于脾。皆谬妄不经。
濡
濡即字 yīn
濡脉:极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
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没之象。
《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
【体状诗】
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yào,平人若见是无根。
【相类诗】
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yù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主病诗】
濡为亡血yīn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