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闲而无事,因令于地为田也。’”〕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李奇曰:“令,使也。命者,教也。令离宫卒,教其家,田公田也。’韦昭曰:“命,谓爵命者。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又教边郡及居延城。〔“韦昭曰:“居延,张掖县也,时有田卒也。’”〕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卷二
黍
《尔雅》曰:“ ,黑黍。,一稃二米。”郭璞注曰:“亦黑黍,但中米异耳。”
孔子曰:“黍可以为酒。”
《广志》云:“有牛黍,有稻尾黍、秀成赤黍,有马革大黑黍,有黍,有温屯黄黍,有白黍,有芒、燕鸽之名。,有赤、白、黑、青、黄燕鸽,凡五种。”
按今俗有鸳鸯黍、白蛮黍、半夏黍;有驴皮.崔曰:“糜,黍之秫熟者,一名也。”
凡黍、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谷底为下。
地必yù熟。〔再转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种后,再劳为良。〕一亩,用子四升。
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夏种黍、,与植谷同时;非夏者,大率以椹赤为候。〔谚曰:“椹厘厘,种黍时。”〕燥湿候黄场。种讫不曳挞。常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冻树日种之,万不失一。〔冻树者,凝霜封着木条也。假令月三日冻树,还以月三日种黍;他皆此。十月冻树宜早黍,十一月冻树宜中黍,十二月冻树宜晚黍。若从十月至正月皆冻树者,早晚黍悉宜也。〕苗生垅平,即宜杷劳。锄三遍乃止。锋而不耩。〔苗晚耩,即多折也。〕刈yù早,刈黍yù晚。〔晚多零落,黍早米不成。谚曰:“青喉,黍折头。”〕皆即湿践。〔久积则郁,燥践多兜牟。〕,践讫即蒸而之。〔不蒸者难舂,米碎,至春又土臭;蒸则易舂,米坚,香气经夏不歇也。〕黍,宜晒之令燥。〔湿聚则郁。〕凡黍,黏者收薄。,味美者,亦收薄,难舂。
《杂yīn阳书》曰:“黍‘生’于榆。六十日秀,秀后四十日成。黍‘生’于巳,‘壮’于酉,‘长’于戌,‘老’于亥,‘死于’丑,恶于丙、午,忌于丑、寅、卯。,忌于未、寅。”
《孝经援神契》云:“黑坟宜黍、麦。”
《尚书考灵曜》云:“夏,火星昏中,可以种黍、菽。〔“火,东方苍龙之宿,四月昏,中在南方。菽,大豆也。”〕《汜胜之书》曰:“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强土可种黍。〔谚曰:“前十鸱张,后十羌襄,yù得黍,近我傍。”“我傍”,谓近夏至也,盖可以种晚黍也。〕一亩,三升。
“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伤无实。
“黍心初生,畏天露。令两人对持长索,搜去其露,日出乃止。
“凡种黍,覆土锄治,皆如禾法,yù疏于禾。”〔按疏黍虽科,而米黄,又多减及空;今,虽不科而米白,且均熟不减,更胜疏者。汜氏云:“yù疏于禾”,其义未闻。〕崔氏曰:“四月蚕入簇,时雨降,可种黍、禾,谓之上时。
“夏至先后各二日,可种黍。”
“虫食李者黍贵也。”
大豆
《尔雅》曰:“戎叔谓之荏菽。”孙炎注曰:“戎叔,大菽也。”
张揖《广雅》曰:“大豆,菽也。小豆,答也。豆、豌豆,留豆也。
胡豆, 也。”
《广志》曰:“重小豆,一岁三熟,椠甘。白豆,粗大可食。刺豆,亦可食。豆,苗似小豆,紫花,可为面,生朱提、建宁。大豆:有黄落豆;有御豆,其豆角长;有杨豆,叶可食。胡豆,有青、有黄者。”
《本草经》云:“张骞使外国,得胡豆。”
今世大豆,有白、黑二种,及长梢、牛践之名。小豆有绿、赤、白三种。
黄高丽豆、黑高丽豆、燕豆、豆,大豆类也。豌豆、江豆、豆,小豆类也。
春大豆,次植谷之后。二月中旬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用子一斗二升。〕岁宜晚者,五、六月亦得;然稍晚稍加种子。
地不求熟。〔秋锋之地,即种。地过熟者,苗茂而实少。〕收刈yù晚。〔此不零落,刈早损实。〕必须耧下。〔种yù深故。豆xìng强,苗深则及泽。〕锋、耩各一。锄不过再。
叶落尽,然后刈。〔叶不尽,则难治。〕刈讫则速耕。〔大豆xìng炒,秋不耕则无泽也。〕种茭者,用麦底。一亩用子三升。先漫散讫,犁细浅而劳之。〔旱则萁坚叶落,稀则苗茎不高,深则土厚不生。〕若泽多者,先深耕讫,逆垡掷豆,然后劳之。〔泽少则否,为其郁不生。〕九月中,候近地叶有黄落者,速刈之。〔叶少不黄必郁。刈不速,逢风则叶落尽,遇雨则烂不成。〕《杂yīn阳书》曰:“大豆‘生’于槐。九十日秀,秀后七十日熟。豆‘生’于申,‘壮’于子,‘长’于壬,‘老’于丑,‘死’于寅。恶于甲、乙,忌于卯、午、丙、丁。”
《孝经援神契》曰:“赤土宜菽也。”
《汜胜之书》曰:“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
“三月榆荚时,有雨,高田可种大豆。土和无块,亩五升;土不和,则益之。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戴甲而生,不用深耕。
“大豆须均而稀。
“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
“获豆之法,荚黑而茎苍,辄收无疑;其实将落,反失之。故曰:“豆熟于场。’于场获豆,即青荚在上,黑荚在下。”
汜胜之区种大豆法:“坎方深各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得千二百八十坎。
其坎成,取美粪一升,合坎中土搅和,以内坎中。临种沃之,坎三升水。坎内豆三粒;覆上土,勿厚,以掌抑之,令种与土相亲。一亩用种二升,用粪十二石八斗。
“豆生五六叶,锄之。旱者溉之,坎三升水。
“丁夫一人,可治五亩。至秋收,一亩中十六石。
“种之上,土才令蔽豆耳。”
崔曰:“正月可种豆。二月可种大豆。”又曰:“三月,昏,参夕,杏花盛,桑椹赤,可种大豆,谓之上时。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美田yù稀,薄田yù稠。”
种麻
《尔雅》曰:“,实。,麻。别二名”“,麻母。”孙炎注曰:“,麻子。”“,苴麻盛子者。”
崔曰:“牡麻,无实,好肌理,一名为也。”
凡种麻,用白麻子。〔白麻子为雄麻。颜色虽白,啮破枯燥无膏润者,秕子也,亦不中种。市籴者,口含少时,颜色如旧者佳;如变黑者,.崔曰:“牡麻子,青白,无实,两头锐而轻浮。”〕麻yù得良田,不用故墟。〔故墟亦良,有点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地薄者粪之。〔粪宜熟。无熟粪者,用小豆底亦佳。崔曰:“正月粪畴。
畴,麻田也。”〕耕不厌熟。〔纵横七遍以上,则麻无叶也。〕田yù岁易。〔抛子种则节高。〕良田一亩,用子三升;薄田二升。〔则细而不长,稀则粗而皮恶。〕夏至前十日为上时,至日为中时,至后十日为下时。〔“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亦良候也。谚曰:“夏至后,不没狗。”或答曰:“但雨多,没橐驼。”又谚曰:“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言及泽急,说非辞也。夏至后者,非唯浅短,皮亦轻薄。此亦趋时不可失也。父子之间,尚不相假借,而况他人者也?〕泽多者、先渍麻子令芽生,〔取雨水浸之,生芽疾;用井水则生迟。浸法:著水中,如炊两石米顷,漉出。著席上,布令厚三四寸,数搅之,令均得地气。一宿则芽出。水若滂沛,十日亦不生。〕待地白背,耧耩,漫掷子,空曳劳。〔截雨脚即种者,地湿,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泽少者,暂浸即出,不得待芽生,耧头中下之。〔不劳曳挞。〕麻生数日中,常驱雀。〔叶青乃止。〕布叶而锄。〔频烦再遍止。高而锄者,便伤麻。〕勃如灰便收。〔刈,拔,各随乡法。未勃者收,皮不成;放勃不收而即骊。〕yù小,yù薄,〔为其易干。〕一宿辄翻之。〔得霜露则皮黄也。〕获yù净。〔有叶者喜烂。〕沤yù清水,生熟合宜。〔浊水则麻黑,水少则麻脆。生则难剥,大烂则不任。暖泉不冰冻,冬日沤者,最为柔韧也。〕《卫诗》曰:“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毛诗》注曰:“艺,树也。衡猎之,从猎之,种之然后得麻。”〕《汜胜之书》曰:“种太早,则刚坚、厚皮、多节;晚则皮不坚。宁失于早,不失于晚。获麻之法,穗勃勃如灰,拔之。夏至后二十日沤,和如丝。”
崔曰:“夏至先后各五日,可种牡麻。”〔“牡麻,有花无实。”〕
大小麦瞿麦附
《广雅》曰:“大麦, 也;小麦, 也。”
《广志》曰:“虏水麦,其实大麦形,有缝。麦,似大麦,出凉州。
旋麦,三月种,八月熟,出西方。赤小麦,赤而肥,出郑县。语曰:“湖猪ròu,郑稀熟。’山提小麦,至黏弱;以贡御。有半夏小麦,有秃芒大麦,有黑麦。”
《陶隐居本草》云:“大麦为五谷长,即今倮麦也,一名麦,似麦,唯无皮耳。麦,此是今马食者。然则大、二麦,种别名异,而世人以为一物,谬矣。”
按世有落麦者,秃芒是也。又有春种麦也。
大、小麦,皆须五月、六月地。〔不地而种者,其收倍薄。崔曰:“五月、六月麦田也。”〕种大、小麦,先,逐犁种者佳。〔再倍省种子而科大。逐犁掷之亦得,然不如作耐旱。〕其山田及刚强之地,则耧下之。〔其种子宜加五省于下田。〕凡耧种者,非直土浅易生,然于锋、锄亦便。
麦,非良地则不须种。〔薄地徒劳,种而必不收。凡种麦、高、下田皆得用,但必须良熟耳。高田借拟禾、豆,自可专用下田也。〕八月中戊社前种者为上时,〔掷者,亩用子二升半。〕下戊前为中时,〔用子三升。〕八月末九月初为下时。〔用子三升半或四升。〕小麦宜下田。〔歌曰:“高田种小麦,不成穗。男儿在他乡,那得不憔悴。”〕八月上戊社前为上时,〔掷者,用子一升半也。〕中戊前为中时,〔用子二升。〕下戊前为下时。〔用子二升半。〕正月、二月,劳而锄之。三月、四月,锋而更锄。〔锄麦倍收,皮薄面多;而锋、劳、锄各得再遍为良也。〕令立秋前治讫。〔立秋后则虫生。〕蒿、艾箪盛之,良。〔以蒿、艾蔽窖埋之,亦佳。窖麦法,必须日曝令干,及热埋之。〕多种久居供食者,宜作劁麦:倒刈,薄布,顺风放火;火既著,即以扫帚扑灭,仍打之。〔如此者,经夏虫不生;然唯中作麦饭及面用耳。〕《礼记月令》曰:“仲秋之月,……乃劝人种麦,无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郑玄注曰:“麦者,接绝续乏之谷,尤宜重之。”〕《孟子》曰:“今夫麦,播种而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所养,人事之不齐。”
《杂yīn阳书》曰:“大麦‘生’于杏。二百日秀,秀后五十日成。麦‘生’于亥,‘壮’于卯,‘长’于辰,‘老’于巳,‘死’于午,恶于戊,忌于子、丑。小麦‘生’于桃。二百一十日秀,秀后六十日成。忌与大麦同。虫食杏者麦贵。”
种瞿麦法:以伏为时。〔一名“地面”。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田三四升。〕亩收十石。浑蒸,曝干,舂去皮,米全不碎。炊作飧,其滑。细磨,下绢,作饼,亦滑美。然为xìng多秽,一种此物,数年不绝;耘锄之功,更益劬劳。
《尚书大传》曰:“秋,昏,虚星中,可以种麦。”〔“虚,北方玄武之宿;八月昏中,见于南方。”〕《说文》曰:“麦,芒谷。秋种厚埋,故谓之‘麦’。麦,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汜胜之书》曰:“凡田有六道,麦为首种。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浆并蚕屎;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酢浆令麦耐旱,蚕屎令麦忍寒。
“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者锄而稀之。
“秋锄以棘柴耧之,以壅麦根。故谚曰:“子yù富,黄金覆。’‘黄金履’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至春冻解,棘柴曳之,突绝其干叶。须麦生,复锄之。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复锄。如此则收必倍。
“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
则麦耐旱、多实。
“春冻解,耕和土,种旋麦。麦生根茂盛,莽锄如宿麦。”
汜胜之区种麦:“区大小如上农夫区。禾收,区种。凡种一亩,用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践之,令种土相亲。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缘以棘柴律土壅麦根。秋旱,则以桑落时浇之。秋雨泽适,勿浇之,春冻解,棘柴律之,突绝去其枯叶。区间草生,锄之。大男、大女治十亩。至五月收,区一亩,得百石以上,十亩得千石以上。
“小麦忌戌,大麦忌子,‘除’日不中种。”
崔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唯,早晚无常。正月,可种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