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曾经德隆 > 第 45 章
    我终于怀着非常复杂而沉重的心情收拾了我的办公室。整理了我的一些文件。亦步亦趋地离开了仅仅搬进来才一年多的那幢曾经令我们骄傲无比、信念坚定的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办公大楼。

    我一生中最让我激dàng的,让我走向事业巅峰的一个短暂的瞬间,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的,我万万没有想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曾经让我们十分挽惜的一件事情就是香港百富勤的倒闭。也是因为jiāo易决策的失误,投资了大量的印尼债券,而这些债券全部变成了废纸之后,百富勤这颗亚洲华人创办、主导的投资银行新星就这样香消玉殒。电视上,看到梁伯韬挥洒眼泪,向投资者、向市场致歉的那一幕仍历历在目。没想到,这一幕竟然几年之后,落到了我们的头上。

    梁伯韬是华人投资银行家的楷模。这位曾经的“红筹股之父”也算是我投资银行业的偶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见到他时,我还是一个一窍不通的投资银行新兵,尔后一直关注他的踪影,欣赏他的投资理念和行为方式。曾经对百富勤的倒闭非常不解,为什么就没有人出手施救。这个疑问直到今年和梁伯韬一起去考察一个项目时,我才终于明白。他告诉我:不挽救百富勤,不是不能挽救,而是他自己不主张挽救。一方面是不知道亚洲金融危机还会持续多久,另外一方面是他自己不希望造成更大损失,及时宣告破产会保护更多人的权益。这是一个输得起的壮举。

    我曾经的梦幻是经过2002年的初创,2003年的运行,2004年就可以全面盈利,大步出击。每天,我们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都会像水银泄地一般,无孔不入地窜行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以没有竟争对手之势,完成一个又一个营销,达成一次又一次jiāo易。到2006年,我国履行按WTO协议所作的金融服务市场全面开放的承诺之时,我们已经建立了拥有超过2000个客户的全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每年能完成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民币的金融服务jiāo易。然后,合并进入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集团,开发金融零售产品,向全国市场提供包括个人住房按揭、教育贷款、个人保险、以个人资产负债为核心的全面金融服务体系。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崛起一个以中国企业家和居民为目标客户的、高水平的全面金融服务平台。到了那一天,我们将是何等开心!何等自豪!中国人,也能够在高端金融服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那便是我们生命目标的最高境界。人生,就可以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然后,我们再从一线退下来,去培养我们的新一代投资银行家,去培养更多正在成长的中国企业。梁伯韬有过这样的梦想,许多金融家都有这样的梦想。

    梦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我一下子难以承受,心情极其糟糕。德隆,一个本来是怀揣着理想,肩负着使命而傲立群雄的舞台,却成了制造危机、制造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给许多机构、个人甚至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痛苦的、被人指责、被人唾弃、被法律制裁的机构。这是多么的戏剧,多么的冲突!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竟然是一步之遥。我几乎万念俱灰。痛苦、失落,一次又一次沉重地打击着我的躯体,我几乎不知道我还有什么心情去做什么事情。我就像在大海中从撞沉的船上跌落在空阔无边的海里一样,随便躺在一块小船板上,孤独、无助地在大海上一起一伏地飘dàng着,没有东西南北,没有尽头,不知道彼岸是否存在,不知道生命将以什么方式终结。

    第八章 让往事告诫未来(1)

    “德隆系”事件随着唐万新等十几个人被法律制裁,“德隆系”的资产被以多种方式处置。债务被清偿,公司法人主体的消失,已经尘埃落定了。

    至今已四年时间,开始逐渐消褪当年的剧烈震dàng,心旌摇曳与轰轰烈烈。时间是最伟大的东西,它能让伟大变得平凡,让痛苦变成幸福,让波涛变成细浪,让一切过不去的沟沟坎坎都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成为追忆,成为往事。时间还能让人将往事找出来,用现实的,用前瞻的视野、角度,去重新考量,重新认识,重新分析。奇妙的是,结果与当时有很大的差异,也有很多遗憾,甚至会感叹。如果时间倒流回去,当初就应该怎么样怎样,不该怎样怎样。虽然时间的缺点是它过去了不会再来,没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我相信,过去的,对今天,对明天,对未来是多么有意义、多么有价值!尤其是短短几年之后,我们当初清晰预见的东西真的来到眼前,眼睁睁看着最近两年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巨大机会和海外金融资本大肆豪赚着人民币的时候,看着在新一轮资产膨胀中被冲昏头脑的浮躁现实,我们更应该警示我们今天,想着我们的明天。

    唐万新进监狱后,我给他带去了一些书。其中三本是我很刻意送给他的。一本是我们的美国同行,罗伯特?库恩写的《jiāng zé mín传》,一本是《拯救华尔街》,一本是《拯救日本》。外国投资银行家都懂得将中国的政治和金融结合起来,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第二本是写上世纪90年代后期诞生在华尔街的一个对冲基金,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从几万美金开始最后差点颠覆华尔街的故事;第三本是同一时代日本长期信贷银行怎样由盛而衰,被美国基金收购又重生的故事。世界金融史上,有无数个跌宕起伏的金融故事,不论是花旗还是摩根,还是那些曾经在华尔街历史上星光闪耀,划破夜空,至今只剩下往事的无数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家。是那些无数浩若星辰的故事,那些至今已然屹立或者至今还在延续的机构和个人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世界。不论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用历史的眼光去评判的时候,我们都会投之以尊重的目光。正是那些故事,创造了我们今天繁荣的金融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他们丰富的想象,他门超人的智慧,他们无限的激情,构筑了这个世界多姿多彩的金融文明。当年在华尔街叱咤风云,曾经让总统愤怒,令百姓臭骂的老摩根,百年之后,不还是我们今天尊重的鼻祖吗?上世纪80年代,因为“垃圾债券”而臭名远扬、身陷囹圄的米尔肯,不是因“垃圾债券之父”创造了一个至今仍可大派用场的金融产品吗?

    检讨起来,德隆制造了震dàng,给股东,给合作者,给客户,给国家,给员工,给家庭造成了损失。经济损失、社会信用损失、精神损失、资本市场的损失等等。这些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作为这些损失的制造者,坦诚面对,承担责任,受到法律制裁都是应该的,不可推卸的。党中央,国务院,各监管机构,司法机关,各相关地方政府,各债权人,以及许多自然人,包括各媒体,在解决德隆危机上,表现了异常的宽容与大度。市场经济让我们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变得更加理xìng,更加成熟起来。因此,当今天中国资本市场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真正开始发挥其市场功能,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助推器作用的时候,回过头来,用德隆事件,重新审视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问题,我觉得十分必要。尤其,作为一个完整经历了德隆系从盛至衰这一过程的专业人士来讲,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回顾、总结、分析、比较便成了我的一个责任。不论是政府官员、金融监管当局、金融机构、经济学家、大学教师,还是金融家、公司员工、金融从业人员、股票投资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感想。不论是创业、投资、金融、监管、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公司战略、跨国投资、经营理念、产融结合、案例分析等等诸多话题,都可以从德隆身上,找到可以分析的途径。因而,德隆本就是一部具有标志意义的经典教科书。如果我们不去好好的阅读,那这本由巨大成本为代价写成的教科书,就会失去它的应有价值。我真诚地希望,这个成本能为所有关心他的人创造巨大的价值。近几年,不论走到哪里,一旦谈到德隆,人们问的第一句话常常是:德隆到底失败在哪里?这常常让我很难回答。我更愿意通过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德隆系的成与败。

    第八章 让往事告诫未来(2)

    一 、作为政府,我们应当从德隆事件中反思什么?

    2004年7月底,唐万新已经接受有关领导和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领导的劝说回到北京,先是监视居住于北京西三环的华融大厦。当时环境还比较宽松,可以去看他。我于8月1日晚上,专程从上海到北京去看望他。从5月26日会议后,两个多月没见到他了,不知道两个多月后的他会是什么状态。

    经历艰难曲折,再次见到唐万新时已是百感jiāo集。我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眼泪湿润了衣襟。他在没有任何监视的情况下,轻声地告诉我:“世渝,真是皇恩浩dàng啊!政府对我们这么宽容,我没有理由不回来。”

    他告诉我:“因为成天要应付由各地债权人找来的地方公安,已经无法安身重组,不得不放弃由德隆自己主导重组的机会,只好仓皇出逃,跑到国外去躲起来,等待结论。只有等政府把德隆情况了解清楚了,政府就出来主导了,我才可以工作。我以为政府至少需要三个月调查得出结论,没想到一个半月结论就出来了,和我自己估计的结果差不多。现在政府制定了以市场原则来重组德隆的方案后,我认为德隆有戏了。我就一刻也不停的跑回来,在国外刚买好渔杆,还没来得及钓鱼呢!

    “我愿意回来帮助政府把一切全部弄清楚,重组完了,我该坐牢就坐牢,该审判就审判,该承担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责任。只是不希望德隆垮了,哪怕全部jiāo给国家都可以。

    “我当初不应该离开北京,应该把德隆总部设在北京。我们远离政治是一个巨大错误。如果今后还有机会,我们一定不去上海,一定就在北京设立总部。”

    他的这段话道出了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对企业与政府关系的一段发自肺腑的心里话。然而,我曾从另外的一个渠道得知,当时专案组的成员对唐万新做出比较好的承诺,规劝唐万新从国外回来,还有一个原因是以为唐万新在国内国外藏了很多资产或钱,劝其回国时希望他把这些钱jiāo出来。

    从和唐万新的谈话中得知,他根本没有携款潜逃的考虑。在政府尚未出面的情况下,债权人无法得知自己的权益能否有保障,一定会想尽办法追诉。如果当时政府出面停止无效追讨,由专案组进行统一安排,就不会出现开始的混乱局面,德隆的市场化重组才有可能实现。

    这里所引出的一些话题是:德隆到底构筑了一个什么样子的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个大型的民营企业,尤其在中国转型社会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内,我们究竟应当和政府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关系?反过来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应建立什么样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尤其是和民营企业的关系。

    德隆失败后,许多人都告诉我:德隆规模这么大,为什么中央没有人支持,保护?德隆是不是与政府的关系没搞好?也有政府官员中相当职位的人告诉我,德隆就不如某某集团,该集团做什么事都拉着政府,宏观调控时政府就将其保下来了。而唐万新过去一贯的原则是:按市场规则做事,和政府保持不远不近的关系,作出业绩,让政府认可就行了。对政府官员,他只是朋友,不谈工作,也不许腐蚀任何官员做丧失原则的事。

    我倒是认为,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各级政府,应该不断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和民营企业的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国有资本向垄断行业逐渐集中,竞争xìng行业更多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非公有制企业也表现出产权结构多样化的特征,企业和企业之间,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在股权上融合,呈现出往混合所有制方向发展的趋势。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绝对集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已在向分离方向发展。由此推动出现了不少从事以资本为经营核心的多元化投资和控股的综合xìng企业集团。这种可喜的局面以德隆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崩溃又遭致重创。市场上形成的局面几乎是:大企业都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占GDP总量的50%份额的民营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微乎其微。这种局面,看似符合党的“十六大”制定的“抓大放小”的战略。但是我更认为:如果要建立强大的中国经济战略,我们难以把垄断xìng的国有企业做得更大,做成真正的跨国公司。反而,培育竞争行业里的企业成为真正的大企业才会有竞争力。现在全世界都在感慨“中国制造”,而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创造”。更多的资产,更多的技术,更多的知识产权是我们的,这才是中国经济由大而强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制定大企业培育的国家战略,而这个大企业不是由国资委管理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而是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相对分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华为、海尔、中兴通讯等。包括当年的德隆、现在的复兴集团、万科房地产这样的公司,尽管他们在成长过程有过“原罪”,或有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作为一个公司法人,德隆自身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有民族精神,热爱祖国,有先进的公司战略、理念与先进的业务模式,管理水平用了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大型民营企业。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