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最不好打的,大概就是曼施坦因。对他的南方集团军群,本书在前面曾形容为“破败的集团军群加上破败的防线”。那么到底有多破败呢?
单纯看曼施坦因的兵团数量,是无法感受到这种破败的。毕竟希特勒一直在给他提供新锐的兵团。为此,8 月底至9 月底,从中央方向抽调10 个师,从北段抽调了2 个师。截至1943 年10 月14 日,曼施坦因虽然只剩下3 个集团军(第6 集团军转给A 集团军群),野战师数量却增加到了60 个!而根据德军1943 年10 月4 日序列,曼施坦因的3 个集团军就有62 个师(含警卫师)。
至此,南方集团军群的野战师数量反超了过去兵力第一的中央集团军群,多出6 个师。但根据同一时期的统计,曼施坦因的实际陆军兵力,却只有不到72 万人,竟比中央集团军群还要少20 多万!
对此的解释很简单:曼施坦因的大量野战师已经给打成了空架子!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步兵师的平均“前线力量”只剩1000 余人,连同补充兵也难以凑到2000 人。希特勒当然会继续给曼施坦因提供大量pào灰。根据另一份统计,至1943 年11 月底,曼施坦因步兵师的平均战斗步兵数增加到了3200 人。但库尔斯克会战前6000 —8000 人的盛况已经一去不返了。
曼施坦因的装甲兵力依然强大,拥有1338 辆战车。希特勒其后三个月间调来的新装甲部队,除了第5 装甲师的“黑豹”坦克营和“统帅堂”师等个别部队外,基本都jiāo给了曼施坦因。按照曼施坦因自己的说法,他在1943 年下半年还获得了872 辆补充坦克和强击火pào。但同期东线德军补充的坦克强击火pào总数却有3051 辆,而这段时间装甲部队主力一直属于曼施坦因。这令人不得不怀疑他列举的数字又缩了水。
有趣的是,曼施坦因竭力缩水自己实力的同时,却又把自己的战线态势描绘得一片大好。他在回忆录中宣称,其部队凭借着“优越感”和“不言败”的自信渡过第聂伯河时,俄国人最多只是在“一两处偷渡”,而且“不起太大作用”!
曼施坦因这么说的理由很好理解:9 月份他不断向希特勒施加压力,就是为让部队退到第聂伯河对岸组织新防线。但遗憾的是,此前我们已经介绍过:在9 月底10 月初,俄国人并不只是“一两处偷渡”那么简单,而是已经在第聂伯河右岸建立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桥头堡!曼施坦因老部下梅lún廷的回忆录,以及老部队“大日耳曼”师的战史等资料都承认:德军以精锐装甲部队向这些桥头堡实施的反击,均未能成功!德国《国防军统帅部作战日记》也比曼施坦因坦率的多:“1943 年9 月底,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战区内,俄国人已经抵达,并在很多地方越过了我方计划设防的地区。”
自诩一贯正确的曼施坦因,显然不能承认如下事实:他以大规模后撤所换来的第聂伯河防线,居然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但即使他不承认这一点,俄国人在1943 年9 月底10 月初依然占据着这些桥头堡,并把越来越多的兵力和装备送了进来!桥头堡成为了曼施坦因体内的癌细胞,即将迅速扩散!
第8 集团军战斗序列1943 年10 月4 日
第24 装甲军 “帝国”师,第10 装甲步兵师,第34 步兵师
第48 装甲军 第19 装甲师,第72 步兵师一部,第20 装甲步兵师,第112 、255 步兵师
第3 装甲军 第3、11 装甲师,“维金”师,第223 、168 、57 步兵师
第11 军 第39、198 、106 、282 步兵师,“骷髅”师
第47 装甲军 第167 、389 、320 步兵师,第6 装甲师
第4 装甲集团军1943 年10 月4 日
第59 军 第8 装甲师,第291 、217 、339 、183 步兵师,第2 装甲师一部
第7 军 第88、75 步兵师,第213 警卫师,第68 步兵师
第13 军 第208 、340 、82、327 步兵师
第42 军 第454 警卫师
直属 第7 装甲师,第332 步兵师
第1 装甲集团军1943 年10 月4 日
第57 装甲军 第23、9 装甲师,第306 步兵师,党卫军骑兵师,“大日耳曼”师,第62 步兵师一部
第30 军 第15、387 、46、257 步兵师
第40 装甲军 第16 装甲步兵师
第52 军 第293、161、355、328、38 步兵师,第62 步兵师一部
第17 军 第304 、125 、123 、294 、333 、335 步兵师
二、第聂伯河下游战役与科涅夫的攻势
1943 年10—11 月,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A 集团军群第6 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第2 集团军右翼当面,展开约220 万红军,1800 辆坦克自行火pào。由北向南分别为: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德军的应对兵力,10 月初约85 个师(其中南方集团军群62 个师),总兵力127 万人,装备坦克强击火pào约1500 辆。
斯大林于1943 年10 月20 日下令,将上述方面军改名为乌克兰第1、第2、第3、第4 方面军。改名的用意非常明显:以“乌克兰”命名的红军战略重兵集团,将终结德军对乌克兰的占领。
双方的战线大致可以分成北南两段:
北段,即基辅及南北两侧,部署有瓦图京的苏沃罗涅日方面军。为了统一基辅方向红军的指挥,斯大林于10 月5 日决定,将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左翼第13、60 集团军连同占领区域(基辅以北),全部jiāo给瓦图京。罗科索夫斯基因此与基辅之战彻底无缘,自然大为不爽,事先把2 个集团军的加强火器都撤了出去。
由于部署调整,瓦图京对峙的德军增加为:第2 集团军侧翼2 个军、第4 装甲集团军,第8 集团军一部;
南段,从卡涅夫以南,一直延伸到扎波罗热,然后转向莫洛奇纳亚河和梅利托波尔。此段战线10 月初形势为:苏草原、西南、南方方面军,总计155 万兵力,24437 门火pào迫击pào,1160 辆坦克自行火pào,作战飞机2000 架。对峙德第8 集团军一部、第1 装甲集团军、第6 集团军,总计40 个师(8 个机械化师),77 万人,约800 辆坦克强击火pào。
扎波罗热是南段战线的中枢之一。这里邻近南方集团军群与A 集团军群的结合部,也是第聂伯河中游防线的终端,同时又是留在左岸的一个桥头堡。扎波罗热的西面,为克里沃伊罗格—尼科波尔的丰富铁锰产区。失去这个桥头堡,等于向俄国人敞开了通向矿区的大门!希特勒因此要求坚守扎波罗热。曼施坦因却以兵力不足为借口,主张放弃。
希特勒也深知曼施坦因这种人只知道伸手要坦克大pào,却不关心坦克大pào是靠什么生产的,于是又提出了一条战术理由:坚守扎波罗热,可以帮助南面梅利托波尔方向的德第6 集团军,而该集团军又掩护着克里木半岛的入口。苏联史料和希特勒的观点一致,认为扎波罗热是向A 集团军群提供补给的重要通道。因为经过该城有连接梅利托波尔直到克里木的唯一铁路。希特勒曾要求扩大这个登陆场,可能也是为了阻止红军以火pào威胁运输。
面对战术理由,曼施坦因一时也无话可说,虽然骨子里还是不服(在他看来,克里木什么的也可以放弃),只好照办。
1、扎波罗热之战
扎波罗热桥头堡宽40 公里,纵深20 公里。德国人很早就在这里修建工事,筑有内外两层环形防线。其外围前沿有一道梯形截面的反坦克壕,深3.5 米,宽5—6 米,有些地段甚至深达5 —6 米,并灌有1 米深的水。在苏联坦克可能冲击的方向,布有jiāo错排列的4 排地雷。
防御工事本身也相当坚固。人员掩体的顶部,可以承受中等口径火pào或者小型zhà弹的打击,火器掩体可以保证火pào沿着壕沿实施斜shè。
从战术常识出发,狭窄的桥头堡内通常只保留必要的战斗部队。扎波罗热守卫部队的员额也不大,只有约35000 人,主要隶属第1 装甲集团军第17 军。包括6 个步兵师(第123 、125 、294 、333 、304 、335)。一线各师负责10—12 公里正面。
有意思的是,这些兵团中战斗力较强的几个,都是从各战线凑来的。如第一线3 个师25000 人。其第125 步兵师刚从塔曼撤回来,兵员7000 人;第304 步兵师原隶属第6 集团军,来自利西昌斯克,兵员残存50%;第123 步兵师甚至来自遥远北线的第16 集团军!
守军的机动兵团,只有第16 装甲步兵师。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抱怨说,因为希特勒坚守扎波罗热,导致他的第40 装甲军2 个装甲师、1 个装甲步兵师和1 个骑兵师被牵制,无法毁灭第聂伯罗彼得罗斯克和克列缅丘格之间的苏军桥头堡——虽然按照他此前的说法,这个桥头堡充其量只是“不起大作用”的红军“偷渡点”之一。
但这根本是胡扯:根据德军10 月5 日序列,第40 装甲军所属只有这个第16 装甲步兵师而已。读者可能还记得,该师在米乌斯河打了几天,步兵就只剩550 人,坦克一度只有十几辆可用。此后的损失也相当不轻,据其师长的说法,相当于被全歼了2—3 次。这么残破的1 个装甲步兵师被牵制住(其实也只牵制到10 月9 日而已),似乎并不值得曼施坦因如此伤心。
那么第1 装甲集团军的坦克主力何在?根据德军战斗序列,以及《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一书附录地图《米舒林罗格—博罗达耶夫卡战斗1943 年9 月30 日—10 月17 日》均证实:集团军装甲主力,包括第23、9 装甲师,“大日耳曼”师,9 月底10 月初就已经被用于对付克列缅丘格东南的红军登陆场了!
也就是说,真正牵制住第1 装甲集团军坦克主力——3 个机械化师的,并不是希特勒要求坚守的扎波罗热,而是远在扎波罗热北面的一个“偷渡点”!
几个从其他战线凑来的步兵师,和一个残破的装甲步兵师,这就是曼施坦因守卫扎波罗热的“决心”。希特勒大概也看透了他不愿坚守此地的心思,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特种战车”。9 月19 日后,第653 坦克歼击营所有可动的“菲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14 辆,都被派往扎波罗热;9 月17—20 日,新建的第506 重型坦克营,也带着45 辆全新的“虎”式坦克(多数为中期生产型)抵达此地。另外,还部署了第210、236 强击火pào营。
这样拼凑一番后,扎波罗热虽然没有一个像样的装甲兵团,却汇集了200 多辆战车,其中包括59 辆“虎”和“菲迪南德”。有了这些五十多吨甚至六七十吨的装甲怪物,希特勒大概也放心了一些。
马利诺夫斯基大将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很早就逼近了扎波罗热。9 月22 日,他以第12 集团军一部和第3 近卫集团军,由第23 坦克军,第1 机械化军配合,企图一举拿下扎波罗热。
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并把“特种战车”投入战斗。第506 营的“虎”和第653 营的“菲迪南德”发动了强有力的反击,重创了进攻苏军。但俄国人也有了一套“打虎”的办法,就是用122 毫米火pào直shè!截至26 日,已有7 辆“虎”被苏军彻底摧毁,另有1 辆回厂大修。
马利诺夫斯基鉴于德军阵地坚固,重型战车威力巨大;而红军从7 月以来征战不断,人员和弹yào都急需补充,便于9 月29 日暂停了攻势。
同时,马利诺夫斯基决心向扎波罗热投入新部队——崔可夫的第8 近卫集团军。这支经过斯大林格勒洗礼的精锐部队当时颇为抢手:朱可夫曾想把该集团军调到草原方面军,大本营则希望将其调到中央方向。
马利诺夫斯基自然舍不得放手,宣称如果没有第8 近卫集团军,他就无法拿下扎波罗热。9 月23 日,他命令第8 近卫集团军在第12 集团军和第3 近卫集团军结合部集结。
第8 近卫集团军当时下属8 个近卫步兵师:第27、39、50、74、78、82、88、79。加强部队包括:第7、9 突破pào兵师,第555 坦克歼击团,第4 近卫迫击pào师,第61、62 近卫迫击pào团,第22 高shèpào师,第60 高shèpào营,第5、141 、212 坦克团,第31 近卫坦克旅,强击工兵第11 旅(欠1 个营)。
随着第8 近卫集团军的到来,马利诺夫斯基用以攻击扎波罗热的部队达到150500 人,配备的机动兵团主要是第1 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 坦克军,总计293 辆坦克自行火pào。
因此,扎波罗热桥头堡大约牵制住了4 倍于己的苏军和大量坦克。这对德军其他战线的防御贡献甚大。
9 月28 日夜间,苏第8 近卫集团军调入前线。同一天,崔可夫批准了作战计划。
德国人显然注意到了红军的调动。9 月29 日晨开始,德军以4 个步兵营在“虎”配合下,冲击苏军第33 步兵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