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 > 第 13 章
    模破坏,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和大量250 公斤重的延时zhà弹。残破的护檐板被温和的秋风吹得噼叭作响。幸存居民尽量避开还在燃烧房屋的炙热。火光在夜间投shè在第聂伯河上,宛如鲜血流淌。占领该城的红军主力没有多久停留,又匆匆开向奥尔沙方向。

    同一天,红军第10 集团军终于攻克了罗斯拉夫利,随后向莫吉廖夫方向发展。莫吉廖夫东北列宁诺战斗中,还投入了苏联组建的波兰第1 师。随着红军和波兰的距离越来越近,斯大林开始为更长远的政治战略布局了。

    为了庆祝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尔解放,莫斯科以224 门大pào齐鸣20 响。

    克卢格元帅则率德中央集团军群于10 月1 日退到新阵地,组织起坚固防御,以保护维捷布斯克、奥尔沙和莫吉廖夫方向。尾随而来的红军渡过索日河,至10 月2 日前进抵韦利日以西、鲁德尼亚、德里宾及沿普罗尼亚河一线,进入白俄罗斯东部。

    斯大林原打算一鼓作气,于10 月9—12 日夺取维捷布斯克、奥尔沙和莫吉廖夫。但部队失血严重,铁路被破坏而公路又太糟,导致前线战力衰退且难以补给。德方克卢格又建立了新战线,一时难以突破。重新审视形势后,斯大林放弃了原计划,于10 月2 日下令红军就地转入防御。

    耗时近2 个月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至此结束。最初1 个多月,德军依托坚固且层层布防的阵地顽强抗击,红军进展缓慢却伤亡巨大。其后因为斯摩棱斯克以南的莫德尔被击退,加上东线总态势恶化,德军无心恋战,令红军得以在最后半个月内推进135—145 公里,战役全期共进展200—250 公里,夺回了加里宁州一部和斯摩棱斯克州全境,建立起未来收复整个白俄罗斯的基地。

    但德军不仅保有完备战线,并通过此前的顽强逐次防御,在斯摩棱斯克jiāo战中杀伤苏军45 万余人,摧毁其坦克自行火pào863 辆,火pào迫击pào234 门,飞机303 架。如果再加上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损失,则红军为击退克卢格付出的代价超过50 万人。

    斯摩棱斯克战役红军损失:

    1943.8.7—10.2 纯减员 伤病减员 总计

    加里宁方面军 28106 90172 118278

    西方面军 79539 253649 333188

    总计 107645 343821 451466

    苏联估计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的损失为10 万人。而德第4 集团军和第3 装甲集团军上报的8、9 月总损失为60032 人(8 月39339 人,9 月20693 人)。第9 集团军8 月21 日—9 月底损失20151 人。合计8 万余人。其中除斯摩棱斯克外,还包括了布良斯克方向的伤亡。

    上述数字依据的十日报告,在9 月份缺漏率达55% 。因此德军的实际损失可能和苏方估计得差不多。而加入布良斯克方向的总损失,估计在12 万左右。双方的伤亡jiāo换率约4:1。

    克卢格能够在斯摩棱斯克撑这么久时间,并大量杀伤红军,首先得益于坚固御阵地。再就是撤出奥廖尔突出部后的莫德尔,为他提供了不少机动兵力。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克卢格的防御瓦解,却也是从莫德尔开始的。尽管如此,克卢格和莫德尔的撤退依然相当稳健,尤其是重组新防线的速度极快。看起来,克卢格的纵深预设阵地似乎要比曼施坦因完善,而他以后卫实施的迟滞xìng反击,虽然不如曼施坦因那样强大且集中,却对撤退的保护更为全面一些。

    考虑到克卢格和莫德尔掌握的装甲兵力以及空军远远不及曼施坦因,其战术成就自然更值得肯定。非但如此,克卢格实施艰苦防御的同时,仅8 月底至9 月底就抽调10 个师支援南线。由于大量兵力被派给曼施坦因,一些侧翼兵力又被划给了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加上奥廖尔—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的巨大损失(约22 万人),从7 月下旬至10 月初中旬,克卢格的总兵力从125 万余下降为92 万余,野战师数量由75 个减少为54 个。

    二、库班桥头堡的末日

    1 、希特勒的撤退计划

    曼施坦因实施9 月撤退的过程中,向他提供支援的不仅有北面的克卢格,还有南面坚守库班桥头堡的A 集团军群。

    前面已经提到,希特勒在9 月3 日允许A 集团军群撤离桥头堡。实际上,此前一天夜间,罗马尼亚独裁者安东内斯库访问“狼穴”时就提出过这项建议,并得到了希特勒的赞同。

    过去希特勒坚守这个桥头堡,为的是牵制红军兵力,同时等待时机打回去抢高加索的石油。还在1943 年春季,他就要求斯佩尔修建一条5 公里长、横跨刻赤海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用以向桥头堡提供进攻物资。预定1944 年8 月1 日完工的两用桥最终并未建成,但1943 年6 月14 日还是有一条缆车铁道通车,每天可以运送1000 吨物资。

    到了1943 年秋季,东线态势的恶化已不可逆转,桥头堡对红军的牵制作用也逐渐下降。希特勒只得把库班—塔曼半岛和高加索石油之梦一并放弃,以腾出兵力来支持曼施坦因。按照A 集团军群司令克莱斯特的估计,撤退到10 月12 日就能完成。

    实际上,坚守库班桥头堡的德军,主要是第17 集团军。司令为6 月24 日上任的耶内克将军。该集团军原有35 万兵力,但其中10 万新兵被调给了曼施泰因。剩下的员额只有25 万人。其中,罗马尼亚军队占了很大比率(2 月8 日兵力为8 万人)。守军共装备2860 门火pào迫击pào和110 辆坦克强击火pào。可以得到250 架飞机的支援。

    很多西方史料,如西顿的《苏德战争》,西德的《二战史大事记》,都称第17 集团军9 月初有14 个德国师和7 个罗马尼亚师。但根据其9 月5 日的战斗序列,只有10 个德国师和6 个罗马尼亚师。作为佐证,苏联史料使用的也是16 个师的数字。而所谓“21 个师”,可能是把留在克里木的5 个师也算进去了。至于西方史学者夸大第17 集团军兵力的理由,恐怕是为了渲染所谓“希特勒把大量兵力留在无关紧要的地方”。

    第17 集团军战斗序列9 月5 日

    第44 军 第97 歼击师,第98、79 步兵师,罗马尼亚第10 步兵师一部,第125 步兵师一部

    第5 军 罗马尼亚骑兵军:罗马尼亚第9、6 骑兵师,罗马尼亚第19 步兵师一部,罗马尼亚第1 山地师,罗马尼亚第4 山地师一部第4 山地师,第9、73 步兵师

    第49 山地军 第101 歼击师一部,第50、370 步兵师,罗马尼亚第19 步兵师一部

    直属 第101 歼击师一部,罗马尼亚第10 步兵师一部,第125 步兵师一部

    2、红军的进攻企图

    德国第17 集团军的对手,是彼得罗夫上将的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大家或许还记得,这位彼得罗夫是当年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的组织者,算是一位防御专家,但在进攻战役中成就尚不突出。

    彼得罗夫麾下包括格列奇金的第9 集团军、列谢利泽的第18 集团军和格列奇科的第56 集团军,由空军第4 集团军支援。编成为18 个步兵师、4 个步兵旅、2 个坦克团。兵力317421 人(不含国土防空军,但包括68700 名海军),装备坦克314 辆,火pào迫击pào4435 门,飞机683 架(包括84 架波—2,不包括海军的450 架飞机)。海上还有弗拉基米尔斯基海军中将的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

    北高加索方面军另有一个第58 集团军(3 个步兵师),用以防守马尔加里托夫卡至阿丘耶夫间的亚速海沿岸。未能参战。

    总体来看,红军的陆战兵力,并不比德第17 集团军雄厚。更何况德国人还依托着所谓“蔚蓝色防线”。该防线包括2 个防御地带,总纵深20 —25 公里。其第一(主要)防御地带纵深5—7 公里,包括3—4 道阵地。如果算上防线内的3 个防区和一些斜切阵地,总纵深约60 公里。

    “蔚蓝色防线”的人工构造无非也是壕堑、土木或永备发shè点、雷场和铁丝网之类。其真正特别之处在于地理环境。防线北段56 公里依托于库尔卡河的高大土堤,附近净是些芦苇滩、水草丛生的河洼和一望无际的沼泽,不利于部队尤其是坦克重pào的行动;南段25 公里则是难以通过的茂密山林。只有中段32 公里地形适合通行。

    德军的布防根据地形也强弱不一。北段沼泽水网地带防备较弱,主要由第49 山地军负责,兵力不到3 个师。当面为苏第9 集团军(战线40 公里);

    中段因为容易通行,受到了特别重视,部署有第44 军一部。后方还有来自三个师的支队。防区内筑有大量钢帽顶盖的钢筋混凝土堡垒。坦克威胁地段上,地雷密度超过每公里2500 颗!当面为苏第56 集团军(战线30 公里)。

    南段设防也相当坚固。守卫者为第5 军。其第73 步兵师、第4 山地步兵师、罗马尼亚第1 山地师,外加第101 歼击师一部兵力,负责扼守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该地是德军布防重点,埋设有不少于32000 颗地雷,筑有500 多个工事,砖石房屋上都挖出了qiāng眼。城市附近挖了5 道堑壕,设了七列桩铁丝网。掩蔽部的顶盖可以承受250 公斤zhà弹直接命中。为构筑这些工事,据说还动用了新罗西斯水泥厂的储备水泥;

    海上防卫方面,新罗西斯克港唯一出口两侧的东西防波堤,都架着火pào迫击pào,中间拉着阻拦栅网且布满了水雷。岸上也是雷区工事遍布。

    德第5 军主要对手是苏第18 集团军(战线29 公里)。红军兵力不过3 个师4 个旅,当面德罗军却有5 个师。但第18 集团军在新罗西斯克南郊的梅斯哈科濒海地区拥有一个小桥头堡,即所谓“小地”。德国人为清除这个桥头堡曾出动大批兵力,终归还是无法把俄国人赶下海。战后,曾任第18 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的勃列日涅夫爬上苏联最高领袖的宝座,令人捉刀代笔写了部自传小说《小地》。此地因此变得大大有名,甚至成为了苏联“停滞”时期的重要名词。

    如何突破这严密的防线,一直令苏联彼得罗夫将军大感头疼。他思来想去,觉得北面的沼泽实在不适进攻;中段德军太强,阵地太硬;唯有南段,虽然山林茂密,新罗西斯克也是设防严密的“硬核桃”,红军实力更无优势可言。可这里靠着大海,苏军可以实施登陆,甚至能以鱼雷艇发shè鱼雷摧毁德军岸防工事,“小地”也多少能派些用场。

    实际上,彼得罗夫最初指望的还不仅是鱼雷艇。以前进行防御战时,他就对大舰重pào的威力体会深刻,这次也希望得到重型战舰的pào火支援。但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害怕他金贵的军舰被德军水雷和鱼雷艇干掉,当面拒绝了彼得罗夫的建议。对这次会面的细节,各方的回忆都有些出入。但其整体气氛肯定不怎么愉快,甚至互相挖苦。彼得罗夫和海军的关系算是搞僵了。

    1943 年8 月底,斯大林命令彼得罗夫发动进攻。出于鼓励起见,他把主攻方向的决定权给了彼得罗夫,并将其晋升为上将(8 月27 日)。另一方面,彼得罗夫及其部下们也很清楚,一旦失败,他们的位子也保不住了。

    彼得罗夫的具体计划如下:

    列谢利泽中将的第18 集团军(3 个步兵师和4 个步兵旅),以及黑海舰队,由陆地和海上发起合同进攻,突向新罗西斯克湾(采梅斯湾),并对新罗西斯克港实施登陆。夺取新罗西斯克后,继续向上巴坎斯基、阿纳帕进攻,以瓦解“蔚蓝色防线”南段。

    为实现该计划,第18 集团军司令建立了2 个陆上突击集群和1 个登陆集群。

    陆上东部集群,主要是第318 步兵师(欠一个团,加强有第55 近卫步兵师强击支队和8 辆坦克,后来又加强了4 辆SU—152);任务是从图阿普谢公路方面实施进攻;

    陆上西部集群由“小地”出击。包括第83 海军陆战队旅和第8 近卫步兵旅;

    登陆集群包括:海军陆战队第255 旅、海军陆战队独立第393 营、步兵第318 师第1339 团、内务人民委员部步兵第290 团。总计6480 人,装备41 门火pào、147 门迫击pào和53 挺重机qiāng。编成3 个独立支队。上述人员中,全体据称一半有过登陆战经验,海军陆战队占4000 人。每个士兵都携带了充足的弹yào和3 天口粮。登陆指挥官为霍洛斯佳科夫海军少将。他的正式职务是“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司令”,而他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基地抢回来。

    海军为登陆提供了120 艘战舰和辅助船只,以及28 艘汽艇。但提供火力支援的只有3 艘驱逐舰。另有32 艘鱼雷艇负责用鱼雷zhà开防波堤。

    海军的pào火远远不能让彼得罗夫满意。他只能尽量强化第18 集团军的陆上pào兵,包括调过去一个203 毫米重型榴弹pào旅。进攻前夜,第18 集团军76 毫米至203 毫米的火pào迫击pào总数达到800 门,另有227 门火箭pào。其中208 门大pào用于直接支援登陆。

    空军第4 集团军和黑海舰队,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