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 > 第 9 章
    11 装甲师,第20 装甲步兵师,“骷髅”师和“日耳曼”师,第39、106 、167 、168 、198 、282 、320 步兵师。

    德国人需要送过河去的家当极多。6 个机械师和5 个步兵师就有7 万辆机动车。德国工兵另外建了一条临时浮桥,用来运送第8 集团军掠来的3 万辆民用车。抢来的64000 匹马和8 万头家畜、数万奴隶劳工也不能放弃。

    为掩护庞大的人员和装备,德空军出动了第10 高shèpào师(第4、7、48、77、99、124 、153 高shèpào团,1 个通信营)。克列缅丘格本身也构筑了反坦克壕、崖壁、铁丝网,埋下大量地雷,击克列缅丘格。

    就在这一天,40 架苏联轰zhà机袭击了克列缅丘格渡口。德军第10 高shèpào师的pào连虽猛烈shè击,依然未能阻止苏机直接命中zhà毁铁路桥。苏方宣称,由于这次空袭,导致德军5 个步兵师和2 个装甲师被迫利用各种器材渡河,因此陷入随后延伸上来的苏军pào火,不仅损失惨重,还耽误了进入西岸的时间。德方则称空袭影响不大,因为大部分兵力已经提前撤走了。至于实际情况,大概介于将双方的说法各打一些折扣之间。

    9 月24—25 日夜间,德军后卫部队陆续进入桥头堡阵地,并继续了几天抵抗。苏联方面则将第1 机械化军加强给第5 近卫集团军。该军先遣队9 月28 日得以逼近克列缅丘格。第二天,第5 近卫集团军和第53 集团军共同夺取克列缅丘格。在这个德军放弃的渡口,科涅夫收获不大,一共只缴获了21 门高shèpào、26 挺机qiāng、1 艘摩托艇、数艘载着640 吨粮食的驳船和300 头牛。但德军为扼守该渡口也付出了相当代价,至9 月29 日,“大日耳曼”师坦克团只剩下1 辆可用的坦克。

    2 、克列缅丘格以南登陆场

    在此期间,科涅夫在克列缅丘格东南取得了更大成就。9 月22—23 日,科涅夫左翼的第7 近卫集团军接近第聂伯河,其主力于9 月24 日进抵约30 公里河段。科涅夫亲赴现场,确定当地的河宽为700—800 米,对岸德军尚未构成连绵阵地。

    实际上,在实施战役前,草原方面军根本没有相关兵要地志。科涅夫只得打电话向西方面军时代的老熟人——红军工程兵主任沃罗比约夫求助,同时要求从远东抽调重型浮桥。科涅夫在远东任职期间,曾经见识过这种舟桥。但当苏军进抵第聂伯河后,舟桥依然没有及时送达。苏军的渡河器材,除了几艘橡皮艇,就只有沿途收集的小船、木板和桶子。

    而科涅夫的方面军,还面临比北侧中央、沃罗涅日方面军更麻烦的现实:上述两个方面军的战区,直到切尔卡瑟,左岸都有大片森林,可以用来制造木筏。而在切尔卡瑟以南,直到西南方面军战区,左岸只有为数不多的丛林。因此,没有多少木材供科涅夫使用。

    但苏军却获得了宝贵的情报:德军占领时期,曾沿着第聂伯河向克列缅丘格、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赫尔松等地运送木材。红军进攻后,侦察机也发现德国人在岸边系着大量木筏。虽然这些木筏一般都集中在德军重兵集团附近,红军依然在夜间派出工兵分队,将这些木筏给抢了过来。后来在切尔卡瑟以南建立的苏军栈桥,几乎全部是用德军的木筏做材料。另外,科涅夫还下令把附近残余民房和篱笆全部拆掉。

    9 月24 日夜间,第7 近卫集团军首先在对岸小镇多莫特坎建立起桥头堡。其第25 军在偷渡过程中,没有被德军察觉,得以在9 月26 日日终建立正面5 公里,纵深4 公里半的登陆场。

    但好景不长,醒过神来的德军火速调来第23 装甲师反击,大群德机也对桥头堡和渡口狂轰滥zhà。苏军一时损失惨重。第7 近卫集团军司令舒米洛夫虽是活捉保卢斯元帅,在库尔斯克挡住“虎”式攻势的战场老手,此刻也承受不住,要求撤退。但科涅夫岂肯轻易放弃,立刻予以无情的否决。

    桥头堡内的苏军先头分队只得拼死顽抗。好在他们已经拥有了团营火pào,师属和更大火pào也从左岸实施支援。一些苏联高级军官,如第15 近卫步兵师师长瓦西连科少将还亲率领第44 步兵团渡河作战。经过苏军重pào和强击机九机编队的连续打击,德国坦克被击退。至9 月29 日,化险为夷的第7 近卫集团军登陆场已扩大为正面20 公里,纵深8 公里。

    为建立更多登陆场,科涅夫将第二梯队的新锐——第37 集团军投入第7 近卫集团军北翼。该集团军配属了4 个舟桥营。最初的渡河工具只

    有16 支小型橡皮舟、10 件浮水衣、5 艘A—3 橡

    皮舟。科涅夫又给调来2 个机械化舟桥营、4 个舟桥纵列、1 个工兵旅,48 条木头船。但这些部队和器材都被后方部队和机关堵塞在了路上。

    第37 集团军第92、62 近卫步兵师(隶属第57 军)虽然于9 月26 日夜抵达河岸,但因为缺乏制式器材,也只好使用原木和木板制造了一些筏子。

    按照苏联人的经验,在河宽不超过250—300 米,流速每秒不超过1 米的河段,即使是用油桶、圆木、木板、树枝甚至雨布制作的筏子,也可以顺利地渡过。但第37 集团军却必须渡过550 —600 米宽的河面。激流冲击下,筏子很快就被冲散。待到苏军陆续上岸,偏差达到2 公里,难以集中兵力。

    第37 集团军在9 月27 日深夜实施了偷渡。其第92 近卫步兵师运气不佳,被德军发现,遭到机qiāng迫击pào和火pào的猛烈shè击而未能成功。但第62 近卫步兵师却瞒过了德国人,在克列缅丘格东南渡河成功,还在米舒林罗格码头夺取了一个岛屿。而当德军发现后,又遭到对岸苏军pào火的压制。到了9 月28 日8 时,第62 近卫步兵师占领了2 个登陆场,其中一个正面2 公里,纵深1 公里。随着登陆场的扩大,9 月29—30 日,第37 集团军第57 军主力进入右岸。

    至此,苏第37 集团军和第7 近卫集团军都渗入了克列缅丘格东南的右岸,并企图联为一体。德军决意拔除这些登陆场。除第23 装甲师外,刚刚撤离克列缅丘格的“大日耳曼”师也于9 月30 日杀奔而来。10 月6 日和8 日又调来了第9 装甲师和第306 步兵师。以后还有第6 装甲师和“骷髅”师。这些德国师虽然都已疲弊不堪,还是使出吃nǎi的劲头拼命挤压桥头堡内的苏军。

    登陆场血战不止。科涅夫也针锋相对,要求各师师长把观察所移到第聂伯河右岸,在距离一线不超过1—1.5 公里的地方直接指挥战斗。为增强力量,他还将第1 机械化军调给第37 集团军。该军渡河向德军迎击而来。双方激战5 个昼夜。德军最终支撑不住,被迫向南撤退。苏军趁势推进到安诺夫卡北缘。

    至此,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在克列缅丘格和第聂伯罗彼得罗斯克之间,共建立5 个登陆场。

    四、顿巴斯与尾声

    最后,让我们再来关注德军最早实施撤退的顿巴斯方向。早在9 月8 日下午,曼施坦因就命令第1 装甲集团军和第6 集团军实施机动防御。以保证部队的稳定并赢得撤退时间。为此,德军在9 月11—12 日不断反击,以迟滞红军的进攻。俄国人因此消耗了大量兵力。马利诺夫斯被迫将最后的预备队——第33 步兵军拨给第3 近卫集团军。托尔布欣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尽管如此,德国人在顿巴斯的失败还是无法挽回了。9 月13 日,华西列夫斯基报告:德国人开始烧毁没有燃料的坦克。在一个军火库,红军就缴获了150 万发德制pào弹。

    9 月15 日,德军开始全面撤退。为防被大规模合围,德第30 军将部队分散为各兵种的团级战斗群,沿着铁路线和主要公路徒步撤退。这些战斗群除了从高级司令部领受撤退路线和时限外,基本采取单独行动。由于经常遭遇苏军先头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的袭击,他们一般在白天作战,夜间强行军。

    红军当然不打算放过德国人。同一个9 月15 日,华西列夫斯基赶到吉里钦科少将的集群,催促他火速追击。具体任务是穿过上托克马克,向梅利托波尔运动并前出莫洛奇纳亚河:也就是提前攻入德第6 集团军预定的新防线。

    但吉里钦科对追击组织的相当不利。虽然当面德军没有连贯防线,集群却陷入和德军孤立支撑点的战斗。吉里钦科本人的第4 近卫骑兵军也对第4 近卫机械化军支援不够。另一方面,德第6 集团军因为可以直接撤入新防线,行动起来也比较方便。

    9 月22 日,苏南方面军终于抵达了莫洛奇纳亚河。但德第6 集团军已经提前进入了防区。

    在第6 集团军北面,第1 装甲集团军因为也要渡过第聂伯河,行动则要困难一些。尽管逃避了被围歼的命运,德军的撤退依然笼罩在巨大的失败气氛中。士兵们穿越炎热干燥的草原,头上不断落下苏联传单,耳边经常响起红军的诱降广播。补充兵的质量越来越差。士兵们害怕成为俘虏,绝对不敢掉队。希特勒毁灭一切的要求,有时因为时间人力的不足而被迫取消。当德第30 军抵达第聂伯河上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后,看见德国占领官员动用大量卡车搬运家具与食品等个人享用物,而军队却缺乏运输工具。

    后面的苏联西南方面军追的也很紧。其右翼9 月22 日推进到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的河岸,这一线的河宽据称达到2000 米左右。但苏第6 集团军还是于9 月25 日渡河并占据了几个小登陆场。方面军左翼也在9 月22 日逼近了扎波罗热。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将死守这个桥头堡。

    至此,红军在顿巴斯持续40 余昼夜的进攻宣告结束。期间,两个方面军推进约300 公里,死伤27 万余人,损失坦克自行火pào886 辆,火pào迫击pào814 门,飞机327 架。虽然代价沉重,但他们终于从德军手中夺回了顿巴斯。希特勒永远丧失了这里的煤矿和冶金区。

    1943.8.13—9.22 纯减员(死亡、失踪、被俘) 伤病减员 总计

    西南方面军 40275 117074 157349

    南方面军 25891 90282 116173

    总计 66166 207356 273522

    自8 月中下旬至9 月底,苏德双方约350 万大军,沿着上千公里正面,实施了数百公里的远距离机动。最终,曼施坦因完成了他的撤退计划,其南方集团军群几乎全部退入“东方壁垒”。但追击的苏联中央、沃罗涅日、草原、西南方面军,也几乎同时甚至更早的以先头兵力渗入第聂伯河,夺取了大大小小23 个登陆场;其主力则从洛耶夫至扎波罗热将近750 公里抵达第聂伯河;南方面军也尾随德第6 集团军进至莫洛奇纳亚河。

    在实施上述撤退和追击的30—40 多天内,双方的损失都极为巨大。苏军除了在顿巴斯损失27 万人外,其北翼中央、沃罗涅日、草原方面军,另外消耗了42 万余人,损失坦克自行火pào1140 辆,火pào迫击pào916 门,飞机269 架。两者合计伤亡70 多万,2026 辆坦克自行火pào,1730 门火pào迫击pào,飞机596 架。

    1943.8.26—9.30 纯减员(死亡、失踪、被俘) 伤病减员 总计

    中央方面军 33523 107878 141401

    沃罗涅日方面军 46293 131211 177504

    草原方面军 23141 85906 109047

    总计 102957 324995 427952

    被击毙的德军军人。1943 下半年,东线德国士兵死亡了30 多万

    这一时期的德军官方损失报告参考价值越来越低。其陆军总部和各集团军报告都宣称,9 月份东线陆军仅伤亡了12 万余人。其中曼施坦因的4 个集团军以及克卢格的第2 集团军为68322 人。占总数的56% 。

    但曼施坦因当年的老部下梅lún廷却在回忆录中透露:9 月东线各集团军损失了二十三万二千人。比陆军总部和“十日报告”超出近一倍!苏联方面则称从获得的德方文件中得知,9 月东线陆军损失为269000 人。该数字和梅lún廷的记述很接近。最新德方统计则显示,1943 年9 月东线德军死亡人数为57429 人,也比旧统计(2 万余人)超出1 倍多。

    由上述数字推算,9 月份的德军战时报告仅反映了45% 的实际伤亡。按照这个比例,曼施坦因以及配合作战的第2 集团军,当月损失约15 万左右。8 月中下旬(各部队起始时间不同)的伤亡推定为5 万左右。则曼施坦因撤退全程付出的代价,约为20 余万人。

    东线陆军“十日”报告累计(笔者计算) 陆军总部统计 东线陆军损失(西方公开数据) 东线陆军损失(苏联缴获档案) 德国最新死亡数字(阵亡、伤死、非战斗)

    7-8 月 总计 386109 388491 422000 538000 130429

    9 月 战场击毙 20133 20432 57429

    击伤 88102 87709

    失踪 13686 13104

    总计 121921 121245 232000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