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 > 第 2 章
    地区进行的。作战部队甚至到达了波斯和俄罗斯基辅城的近郊,作战距离长达六七千公里,对欧洲和土耳其影响极大。

    第二节 欧亚的往来

    成吉思汗大军进行的西征,在没有飞机、铁路、通信联络又不方便的当时来说,是极大的冒险。无论从作战范围的地形、地势、天候、气象来说,还是从历经几年的作战时间来说,无疑是一项宏伟的壮举。

    成吉思汗通过这次作战,得到了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从蒙古到里海的地区,出现了一个大蒙古帝国。政治和军事的枢纽要地均被蒙古人占据,官方文件用蒙古文书写,波斯语作为国际语言而通用。同时,成吉思汗的子弟、将军们被分配到各地担任首领。东西方的jiāo通日趋繁忙。德国人和法国人等也受雇于蒙古朝廷,伊斯兰教、基督教也随之传入。

    这样,在从一二四五年到一三四五年的一百年间,东洋与西洋忽然相结合,以后两者又突然相分离。在这中间,马可波罗起了重大的作用。

    1. 马可波罗的旅行

    马可波罗一二七一年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启程,经耶路撒冷、大不里士、霍尔木兹、阿富汗、巴达赫尚(因病在此逗留一年)、帕米尔、喀什、塔里木、阿尔干,罗布泊、哈密、宁夏、多lún淖尔到达蒙古首都,受到大汗忽必烈的接见。他穿越亚洲大陆耗费了三年半的时光岁月,后来作为忽必烈的臣下,当了十七年的官。他以忽必烈近臣或高级行政官员的身份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在这个期间,马可波罗曾从海上出使印度。他利用这个机会获准回国,经印度等地到达波斯,再出黑海,最后返抵威尼斯。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历时二十五年,回国时已超过四十岁。

    数年之后,马可波罗将自己的东方之行写成旅行记 [ 译者注:指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记行》。读书盛赞东方的富庶,文物的昌明,并对以后开辟新的航路有所影响。 ] 公诸于世。对此,很多人以为是童话故事而不相信。但是,他的旅行记的价值、他所叙述的事情的正确xìng,后来终于得到了公认。他以惊人的记忆和锐敏的观察所做的记述,被作为历史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动植物学、经济学、政治史等多方面的珍贵资料而得到介绍,对东西方的文化jiāo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参见马可波罗的旅行路线图)

    图1 蒙古军的进军路线与马可波罗的旅行路线图

    2. 其他的旅行者

    马可波罗是个有口皆碑的人物,但是在他之前并不是没有人进行过东西方的联络工作。下面提到的就是先于马可波罗而到东方旅行的人。尼克洛波罗和马菲奥波罗(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就是马可波罗的先驱。

    ① 普拉诺德卡尔佩尼(意大利人)

    卡尔佩尼奉教皇伊诺森提乌斯四世 [ 译者注:伊诺森提乌斯四世诞生年月日不详,卒于一二五四年。一二二七年任枢机卿,一二四三年到一二五四年任罗马教皇。 ] 之命,于一二四五年春从法国里昂启程,经波希米亚、俄国(基辅)、伏尔加河沿岸、中亚北部,到蒙古首都库lún递jiāo了教皇的亲笔信(用蒙古语、拉丁语和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然后回国。

    卡尔佩尼带回的元定宗贵由汗写给罗马教皇伊诺森提乌斯四世的亲笔信(用蒙古语和波斯语写成),至今尚存。这封信是东西方jiāo往历史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外jiāo文件。

    ② 威廉德吕布律克

    吕布律克 [ 译者注:威廉德吕布律克 一二一五年生于芬兰,一二五三年奉法国皇帝路易九世之命自塞浦路斯启程,途经地中海北岸、吉尔吉所草原、伊犁河谷到达蒙古,翌年归国。他向法国皇帝详细报告了旅行经过。 ] 奉法国皇帝 [ 译者注:指路易九世。 ] 之命,作为使者访问了库lún,他于一二五四年夏踏上归途,跨伏尔加河,经柯不克孜、亚美尼亚,回到了塞浦路斯岛。吕布律克大约是一二五三年出发前往蒙古的。据传,他的旅行记描述了俄国诸侯参观蒙古首都库lún,以及法国金属工匠和德国人在那里的情况。

    ③ 马菲奥波罗和尼克洛波罗

    这两个人作为正式的或半正式的使者经陆路往来于欧洲、外蒙古之间。马菲奥波罗和尼克洛波罗都是珠宝商人。他们于一二五三年离威尼斯,经康斯坦丁(在此逗留六年)、克里米亚(在此逗留一年)、伏尔加河沿岸、布哈拉(在此逗留三年)到库lún,晋见了元世主忽必烈。忽必烈询问了西方各国的情况,给他们二人以隆重的礼遇。忽必烈除赏赐他们大批礼物外,还派遣一个名叫克哥塔儿的蒙古人随他们前往拜谒罗马教皇,呈递了忽必烈的亲笔信,带回了基督教学者百人(精通lún理、修辞、文法、算术、天文、音乐、几何等七艺),并从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圣地的熊熊燃烧着的圣灯上取回了圣油。波罗兄弟俩非常感谢忽必烈的优厚礼遇,在他的援助和保护下,再次穿过亚洲大陆,通过蒙古的领地进入亚美尼亚,由莱阿斯港经阿库尔回到了威尼斯,结束了前后历时十五年的长途旅行。尼克洛波罗启程时,妻子正有孕在身。当他回来时,孩子已经成长为十五岁的少年,健壮而机灵。

    这个少年就是马可波罗。他听了父亲的讲述,于是便沉醉于前往东方各国进行探险的幻想之中。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在十字军东征、意大利各城市的经济活动、蒙古帝国的建立、父辈长途旅行的基础上实现的。

    总之,由于蒙古的兴起,才使东西方的联系和文化jiāo流得以沿今天的中苏边境地带进行。

    第三节 日本人的探险

    地处欧亚大陆中部的中苏边境地区,曾由俄国(苏联)和中国进行过详细的勘查,但两国谁都未公布过详细资料。

    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即使到日俄战争之后也不为人们所详知,但是日本人由于担心俄国侵略亚洲,却早就到这些地区进行过探险和旅行。本武扬(曾任驻俄公使和邮政大臣)、西德二郎(曾任驻俄国、清朝公使,枢密院顾问)和福田安正少校(以后晋升为陆军大将)所进行的旅行就是例证。

    1. 本武扬公使结束大约四年的公务回国时,于一八七八年七月二十三日从俄国首都彼得堡启程,十月二日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他用六十八天的时间穿越了西伯利亚。时年四十三岁。

    2. 西德二郎公使于一八八○年七月二十日离开俄国首都,经中亚、西伯利亚进入中国,又经上海于第二年四月回到东京。时年三十三岁。

    3. 福岛安正少校结束驻德公使馆武官任期回国时,曾单人骑马毅然进行了横跨西伯利亚的旅行。当时俄国宣布要建设西伯利亚铁路,福岛为了实地调查俄国东进的情况,参照本武扬和西德二郎二人的旅行经验,进行了这次旅行。在这以后,福岛少校还在日俄战争后到过中亚地区旅行。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这里主要叙述一下西伯利亚之行。

    福岛少校结束驻德武官的任期后(时年三十八岁),于一八九二年二月十一日离开柏林,经莫斯科、乌拉尔山脉,由西伯利亚进入蒙古,再由乌兰巴托、赤塔、伊尔库茨克、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到满洲的齐齐哈尔,经吉林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这次旅行共历时四百八十八天(参见旅行路线图)。福岛通过这次旅行掌握了几乎不被世人所知的西伯利亚与外蒙古的概况。不用说,这些情况对指导日俄战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福岛上校(已由原来的少校经中校晋升到上校)的中亚之行,自一八九五年开始。他用三年的时间遍访了中东和印度。一八九六年,他到达波斯和中亚方面,弄清了这个地区的情况。在福岛上校之前,到过这些地方旅行的日本人中间,有曾经在俄国临时首都彼得堡任过职的西德二郎公使(此人是曾经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马术比赛中荣获冠军的西中尉的父亲,西中尉后来晋升为上校)。他于一八八○年七月二十日启程回国,在公使馆人员的欢送下,从彼得堡车站出发,途经莫斯科到了奥lún堡(铁路终点),以后又经厄斯坦、卡扎林斯克,沿锡尔河到了塔什干。到达塔什干的日期是八月十八日。以后又经撒马尔罕、布哈拉、浩罕、阿拉木图,于十一月上旬进入中国的伊犁地区,再由俄国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到西伯利亚,到中国的上海。详细情况不得而知。

    第二章 中国一侧的边境地区(含外蒙古)

    0

    第一节 东北三省

    第二节 内蒙古

    第三节 外蒙古

    第四节 新疆

    第五节 西藏

    中国的东北三省曾经是日清战争 [ 译者注:即中日甲午战争,下同。 ] 和日俄战争的战场,在日俄战争以后的约四十年间曾经是我国的势力范围 [ 译者注:实际是侵略。 ] ,是我国比较熟悉的地方。东北地区在战后的三十五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边境上的内蒙古、新疆、西藏三个地区的变化当然更大。这些地区与世隔绝,难以掌握它们的确切情况。另外,曾经访问过这些地区的日本人极为有限,访问的时间也较为久远,战后长时期内外国人又被禁止涉足这些地区,因此有助于弄清这些地区情况的资料是很少的。但是,外蒙古情况稍不同。这个国家在一九五六年与日本一起获准参加了联合国,与日本建立了外jiāo关系,人员往来出现了松动,因此虽然仍有限制,但与以往相比,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了解一些情况的。

    至于其他边境的情况,仍然难于详细了解。这些地方的地势、气候、风土等,过去和今天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可以参考以往的资料,以一观其概貌。

    被称作边境的新疆、西藏、内蒙古的面积约占整个中国总面积二分之一,人口约两千七百万人,只占中国全部人口九亿六千万人的百分之二点八。这些地区大多是大沙漠和不毛之地,与中国内地的jiāo通十分不便,人口微不足道。但从中国的国防角度来看,价值却不可低估。

    观察一下中苏边境中国一侧的边境地带,就会发现那里是高原地带,其中有的高原高度超过了富士山。(参见图3)

    图3 中国行政区划一览图

    外蒙古:海拔约一千五百米,西北部有二千至三千米的高山。

    内蒙古:海拔约一千米。

    甘肃省:海拔二千米以上。

    新 疆:天山北部平地海拔二百至五百米,山地有二千至四千米的山系。天山南部是海拔一千五百至二千米的大沙漠。

    西 藏:海拔三千至四千米。

    青 海:海拔四千米以上。

    图4 主要山脉与高程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新疆、西藏隔甘肃、青海而与中国内地分离,天山北部形成了最低的盆地。这里是各民族的聚居地。他们与汉族截然不同,信奉伊斯兰教和喇嘛教,有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过去外蒙古处于俄国(苏联)的势力之下,新疆屡受俄国(苏联)的控制,西藏不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经常与中国分庭抗礼,很大原因是由于上述地理条件造成的 [ 译者注:是俄、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颠覆和侵略造成的。 ]

    如上所述,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以蒙古为中心,征服中国内地、新疆、中亚、阿富汗、印度、波斯、俄国东部,而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得以称霸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区,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非凡的天才和能力。当然他饲养大量马匹,拥有当时最大的军事机动能力以及蒙古民族擅长骑术、精于狩猎,也是一个原因。时至今日,要徒步到这些地区旅行仍是极其困难的,无法与骑马相比,天然的地形和地势依然是巨大障碍。中苏之间的地面jiāo通,除了东北地区和外蒙古之外,只有甘肃天山北路可通。中国已经把铁路从中国的内地铺设到了新疆的乌鲁木齐,苏联也正在从中亚铁路到中苏边境附近修建铁路支线,这都是从保持中苏之间的最短距离的jiāo通联系这一考虑出发的。但是由于形势所致,两条铁路尚未接通。事实上,从日华战争 [ 译者注:即开始于“七七事变”的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 ]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主要是通过这条通道进行的。

    边境地区由于资金、劳动力不足,运输能力差,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似乎也发展不快。但是,新疆作为中国的核试验基地受到了重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因紧接中国内地,因而有相当的发展,这里发现了许多资源,在中国的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边境(含东北三省)的人口约达一亿二千万(其中汉族不到二分之一),约为苏联乌拉尔以东(含中亚)人口的两倍。

    第一节 东北三省[注]

    东北三省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东隔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苏联西伯利亚相望,西经兴安岭(海拔一千五百米)与内、外蒙古相接,东南隔鸭绿江、图们江与朝鲜半岛相望,南面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中的黄海、渤海湾,很多港口散布其间。

    东北地区面积为八十万五千六百平方公里,在当今中国占居重要地位。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与内、外蒙古关系密切,满族曾多次入侵中国称霸。 [ 译者注:文内多处把我国境内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争斗,视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是作者的历史偏见。 ] 这个地区还通过朝鲜半岛与日本保持很深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辽、金时代,朝鲜半岛就不断遭受侵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