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cāo纵美元去达到下一个政治目的了,我在本书最后一章会再次讨论这个话题,美国政府在2009年的年中之后到底想达到什么政治目的?当然,我的水平有限,只有30%的把握,我认为有可能针对中国。

    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应该如何理财呢?由于美国政府的cāo纵,绝大部分时间黄金的价格变动与美元相反,因此要预测黄金价格的走势,就必须先知道美元的走势,而要知道美元的走势,就必须了解美国政府的政治目的。可是我们当然不可能知道美国政府的政治目的,因此任何美元或者黄金分析师通过分析经济现象来预测走势的企图基本上都会失败,除非知道美国的政治目的。

    除了黄金和美元之间的走势相反以外,欧元(甚至澳元、新西兰币、加币等)和美元的走势也是相反的。由下我们无法猜测黄金和美元的走势,所以投资者可以考虑黄金和美元之间的对冲投资,比如100元黄金和100元美元对冲。或者考虑货币间的对冲,比如买100元的美元,再买100元的欧元(或者澳元、新西兰币、加币等)。不过我认为美元和黄金的对冲策略优于货币间的对冲,因为黄金和美元在2009年第一季度的走势突然相同,所以黄金和美元的对冲策略可以赚大钱,而货币之间的对冲就没有出现这个走势。

    但是我要警告各位读者,单独的黄金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品种。民国初期,1两黄金可以买2亩良山,5两黄金可以买北京的一个四合院。现在1公斤黄金约合23万元人民币,大概只能买到北京或者上海城区的一间厕所。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黄金是被cāo纵的投资品种。在华尔街的cāo纵之下,1998年在世界范围内弥漫茬一股“黄金无用论”,那时候各国中央银行行长聚在一起都在商量怎么能把黄金卖出去。当时包括各国矿山的矿主都相信“10年黄金变成铜”。当黄金价格从1980年的每盎司800多美元(见图5-3最左边的圆圈)跌到1999年、2001年的每盎司250多美元(见图5-3右边的两个圆圈),华尔街的国际金融炒家开始暗中吃货。到了2001年,“黄金无用论”突然消失了,黄金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大牛市。因此,投资黄金最好的时机就是2001年之后,但是黄金走势之所以好是因为黄金在2001年被华尔街打到了谷底,绝对不是因为黄金是什么了不起的投资品种。

    而且,世界经济迟早会走出低谷,未来还会是纸币的天下,黄金的价值将大规模缩水。我担心当人们的信心慢慢恢复后,做的第一件事也许就是抛弃黄金。此外,从连续20年的数据看,金价的增长速度很慢,仅比通货膨胀率稍微高一点,完全跑不过债券中风险等级很低的美国国债,更跑不过任何大宗商品。因此长期投资黄金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投资就是做我前面所讲的对冲,不能忽悠老百姓去抢购黄金。

    图5-3  35年黄金价格走势图

    第三部分

    实体经济的亮点

    实体经济的亮点一般消费品

    根据经济理论,如果经济萧条导致你的收入下降5%,你对于非民生必需品的一般消费品,例如帽子、袜子、家电等的消费也会下降5%左右。

    由于经济萧条的冲击,2008年6月到11月,耐克的运动鞋和服装产品订单金额同比减少12%。阿迪达斯2009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2%,纯利润暴跌97%。瑞典的知名服装品牌H&M 2009年第一季度税前利润下滑12.6%,这是它五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然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每种产品的需求在萧条时期都会不同。以中低档的新光百货为例,2009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上升10%,客流量略降4%,成jiāo量同比提高8%。中低档产品的客流量下降,而销售额上升,可见消费者买产品比以前更有针对xìng。到底萧条时期购买产品的针对xìng是什么呢?简单来讲,由于经济萧条的冲击,大家会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无事可做,于是就会寻找寄托,寄情于娱乐,所以跟吃喝玩乐有关的产品特别畅销。同时,在家里待得久,就会更多地使用在家里用的产品,比如速冻水饺、方便面、上网卡、游戏软件、网络游戏、保险套、婴儿用品等等,这部分内容将在第六章进行论述。在萧条时期,虽然消费者的收入下降了,但他们不会简单地去选择便宜的产品,反而更倾向于使用高xìng价比的产品,这些产品就会逆市增长,这个现象就叫做“口红效应”,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口红效应”的理念。

    第六章

    萧条时期的“娱乐经济学”

    本章亮点: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大家会有比较多的时间待在家里无事可做,于是就会寻找寄托。由此孕育出一门前所未有的学问,叫做娱乐经济学。也就是各种与吃喝玩乐有关的行业,像电影、电视剧等特别发达。另外,网络游戏、网上购物、游戏软件,甚至电脑、上网卡包括手机上网卡都会火暴。此外,在家待久了,闲来无事,与生育计划有关的产品也卖得好,比如婴儿产品、保险套等等。

    2009年的春晚造就了一个全民偶像小沈阳。

    小沈阳的火暴暗合了经济学的哪些原理?

    而就在这个时候孕育出一门前所未有的学问,叫做娱乐经济学。

    经济危机为娱乐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这其中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美国经济萧条的时期才能孕育出最伟大的作品,很奇怪。

    华纳兄弟、环球、哥lún比亚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为什么?

    一、周末早上的大塞车

    今天是星期六,我早上来电视台录节目,本来是希望8点半到的,如果是工作日的话,我通常会在7点半出发,今天既然是周末,我就8点出发,计划得很好。结果我的车子从东三环走到西二环再到西三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塞车。为什么?因为除了我以外的其他车子,基本上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所以造成早上8点多大塞车。以前经济不萧条的时候,绝对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爸爸在星期五晚上一定到半夜2点才回家,现在还在睡觉,所以他不会在早上8点带孩子去动物园。我今天看到的都是爸爸开车,妈妈抱着小孩去动物园。在半年之前不会这样的,一年之前也不会这样,因为爸爸才刚回家,现在还没起床,差不多要睡到下午2点才会起床。很多爸爸的作息时间跟夜总会的小姐差不多,这并不是挖苦他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主题,叫做娱乐经济学。

    到了今天,2009年4月25日,这个做爸爸的终于晚上不去夜总会了,终于下午5点就下班了,甚至说不定3点就下班了。为什么呢?没什么工作可做了,实体经济不断萧条,他能做什么呢?他只有回家吃晚饭,看电视。我的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期间,上海电视台的人均收视间由上一年度的237分钟上升到248分钟,东方卫视娱乐频道的八档综艺节目中有四档节目的收视率破天荒地超过了10%。另外,2008年中国的电影产量高达406部,增幅高达30%,超过GDP增幅好几倍,而且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总票房的60%。为什么?我再问你,今年春节晚会看到他没有?小沈阳。

    二、赵本山为什么在2009年推出小沈阳

    2009年4月22日,我在三亚见到赵本山,我问他为什么选在今年让小沈阳出来。他是这么说的,他说两年之前就想让小沈阳出来。但是你要知道,赵本山这个人跟我不一样,我是做理论的,因此我会把自己的行为理论化。赵本山不会,他是一个真正在第一线做节目的人,他有的是宣觉,他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推出小沈阳,早推不行,晚推也不行,所以筹划了两年。到了2008年的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评论非常差,因为不好看。2007年的还可以,2008年的就很难看,太政治化了,我们老百姓不喜欢太政治化的节目。所以当时宋丹丹就不想干了,赵本山就想推出小沈阳。那当时为什么没有推出呢?因为他总感觉时机未到。至于什么叫做时机,我相信他是说不清楚的。到了2008年的元宵节他又想推出小沈阳,可还是感觉时机未到,直到2009年的春节推出小沈阳,一pào而红。

    背景提示

    2009年的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压轴小品《不差钱》的演出结束之后,一个叫小沈阳的人一夜成名。这个穿着苏格兰裙、一口东北腔、时不时冒出几句经典语句的二人转演员给全国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口头禅、他的中英文夹杂、他的表演方式迅速引起了一些人的模仿和热议,小沈阳当之无愧地成为2009年初最火暴的娱乐人物,很多人认为,是春晚的舞台让小沈阳一夜成名。其实,在中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小沈阳作为赵本山的徒弟早已小有名气。那么,为什么赵本山在2009年才把小沈阳推上春晚的舞台?难道只是由于范伟和宋丹丹的缺席吗?这背后又有哪些经济学因素呢?

    在三亚的时候,我看到小沈阳和赵本山的其他徒弟是非常有礼貌的一群人。赵本山说了一句活,他们都是可怜人。这句话让我听了很感伤。小沈阳是赵本山的徒弟,不只他,还有一大堆人,他们几个都是可怜的孩子,从小就过苦日子,最后终于成功。而且成功之后你看不到小沈阳身上有一点儿骄气,他对他的师父依然恭敬有加,我甚至看见他走过去抱着师父,亲亲师父的脸,像小孩一样。赵本山就是这样对他的,因为他的身世背景很可怜,否则怎么会学唱二人转呢。可是就在2009年小沈阳突然火了,我们突然发现,我们这个社会竞然接受了所谓的民俗文化艺术。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虚伪的民族,我们以前是看不起像二人转这种民俗艺术的。我们会做什么呢?我们会穿着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去国家大剧院装模作样地听歌剧,其实根本听不懂,意大利歌剧我们有几个人听得懂?装得很有气质,一坐就是三个小时,其实痛苦不堪,只是不好意思走,走了显得没水平,我们中国人又爱面子。对不对?鼓起掌来都是一本正经的,还不敢笑。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要靠国家大剧院的话,这个国家的文化就没希望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要靠什么呢?要靠这种真正在第一线的社会最底层的人自发地创作出来的文化,才能够吸引老百姓。大家为什么喜欢小沈阳?原因就在这里。

    三、梅兰芳为什么选择美国大萧条时期出国

    背景提示

    1929年经济危机,纽约股市暴跌,美国经济yīn云密布。而当时美国的总统胡佛却不以为然地说:“我们的经济好得很,有问题市场自然会调节好,大家害怕纯属心理问题,找一些喜剧演员来逗这乐就过去了。”胡佛总统的前半段话是当真的,后半段明显是玩笑话。但历史却和这位总统开了一个玩笑,美国经济没有好起来,而娱乐业却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当时的美国人即使排队领救济金,也会从兜里挤出几枚钢儿去买票观看喜剧、歌舞片,好莱坞也逆市狂,高速发展。

    越萧条,越娱乐。这样的现象与经济规律恰好背道而驰,那么娱乐经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在经济萧条的时期,娱乐业却能走向繁荣?

    以前我们没有时间想这个问题,大家都忙得不得了,半夜2点才回家,哪儿有时间想这些?根本没有时间看电视(不过我的节目收视率很高,就是在经济很繁荣的时候我的收视率也非常高)。可是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大家无事可做,就会寻找寄托了。当你寻找寄托的时候,你会找什么呢?能够冲击到你灵魂深处的感觉才叫寄托,也就是你平时所接触的这些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事、物,才会让你感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孕育出一门前所未有的学问,叫做娱乐经济学。

    你知道美国好莱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1929年。1929年是什么时期?是美国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你知道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是什么时候?是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酒店举行的。

    再给大家讲个故,你们知道梅兰芳出过国,那是在哪一年?193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梅兰芳出国唱的是什么?《汾河湾》。连我都听不懂,老美肯定听不懂。但是梅兰芳选了一个好时机,正好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如果梅兰芳早两年去的话,一定没人听。结果梅兰芳在1930年远渡重洋到纽约唱《汾河湾》,美国人根本听不懂的《汾河湾》,一pào而红。你知道当时的票价是多少吗?当时的票价是5美元,最后被炒到15美元。当时5美元是非常大的一笔钱,相当于现在的好几百美元。美国人为什么会去听他们根本没听说过的梅兰芳唱他们根本听不懂的戏呢?我想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可以说明这一点。2009年7月份,《变形金刚2》在中国热播,我们对变形金刚的追捧和美国人在1930年对梅兰芳的追捧其实差不多。当时梅兰芳演出的广告词就是“全中国最美的男人唱京剧”,“男人变女人,在台上又蹦又跳的场面”和变形金刚“汽车变机器人,在电影中又蹦又跳的场而”不是刚好一样吗?

    而且,美国电影最繁荣的时期是哪些时期?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还有2000年。你知道这都是什么时期吗?这几个年度全都是美国的经济萧条时期。只有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期,才能孕育出最伟大的作品,很奇怪。只有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期,才能哕育出一个繁荣的娱乐界。也只有在这些时期,才能孕育出美国最大的电影公司。

    四、经济下行,娱乐上行

    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lún比亚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经济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