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其他角度来探讨这些市场回暖的原因。
三、2006年的经济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股市和楼市的回暖呢?要答这个问题,我必须把各位读者带回2006年,看看当的股市和楼市泡沫跟今天有什么差别。2006年,当我提出股市、楼市有泡沫的真正原因,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但现在事实已经证明我当时的说法是对的。那就是2006年股市和楼市之所以出现泡沫,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那几年我们的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急剧恶化。因此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把应该投资于制造业的资金拿出来炒股、炒楼,从而造成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也就是说,当之所以产生泡沫现象,并不是因为很多学者所谓的中国经济发展太成功了、老百姓更富裕了,所以才有更多的钱炒股、炒楼。
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太差了,所以民营企业家们不做制造业了,由民营企业带头,拿钱去炒股、炒楼,从而造成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按照我当时的理论来分析,2006年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的本质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我在2007年提出这个理论时(参考2007年我写的《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是由于经济发展太成功了,老百姓更富裕了,所以才有更多的钱去炒股、炒楼,他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流动xìng过剩”。在我看来,股市和楼市的泡沫就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原因就是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最后,2008年的年中数据说明了一切,广东省的制造业倒闭或停工30%,江浙两省的制造业倒闭或停工20%,那时候金融海啸还没有来。
调整时间 调整内容 当天/首个jiāo易曰沪指涨跌幅
2007/12/21 ↑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贷款基准利率0.18% ↑ 1.15%
2007/09/15 ↑ 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 2.06%
2007/08/22 ↑ 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 0.50%
2007/07/20 ↑ 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 3.73%
2007/05/19 ↑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贷款基准利率0.18% ↑ 1.04%
2007/03/18 ↑ 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 2.87%
表1-1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历次利率调整和当天股价反应
很不幸的是流动xìng过剩的观点误导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开始通过紧缩政策收回流动xìng,他们认为只要把流动xìng收回来就没有么多的钱去炒股炒楼了,因此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就能解决了。很不幸,这个流动xìng过剩的前提就是错的,连带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错了几年。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我们来看一下2007年3月份以来每一次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从2007年3月18日到2007年12月21日我国一共调升利率6次。按照经济理论,提升利率的结果应该是打压股市,造成股价下跌。可是我们发现,这6次调升利率的结果全都是股价上涨,没有一次例外,请参见表1-1。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宏观调控的措施是错的,因为它导致的结果完全是相反的。由于宏观调控进一步打击了投资经营环境,因此更多的企业家不做制造业投资了,把资金投入股市炒股,从而造成越宏观调控股价越涨的怪现象。而楼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也是类似的。
可是请注意,当时除了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之外,制造业的企业家还拿大量的资金去炒字画、炒古董、炒红木家具,所以当时字画、古董、红木家具也大涨。也就是说,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炒字画的资金来源是一样的,都是投资经营环境恶化之后,制造业的资金进入了这些市场。等到崩盘的时候,股市崩盘、楼市崩盘和字画、古董、红木家具的崩盘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因为是同样的资金来源,要垮一起垮,要好一起好。
四、六大冲击导致的第一个困境
到了2009年,跟2006年之前相比,由于以下六大冲击,制造业企业家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更加恶化了。
1. 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我们过去总是简单地认为,由于我国的贸易顺差,因此人民币汇率上升很正常,这就是教科书上的理论。也可以说,我们的汇率政策基本上还停留在教科书的水平。然而,我要告诉各位读者,汇率并不只是为了平衡收支,而是各国政府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cāo纵汇率正是欧美各国的强项。例如,2009年第一季度,在美国贸易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为何该跌不跌,反而狂涨?在以德法为主的欧盟贸易顺差的情况下,欧元为什么该涨不涨,反而狂跌?只有我们的人民币是该涨就涨,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cāo纵自己的汇率。美国在2009年上半年不断批评我们cāo纵人民币汇率,我肴恐怕是抬举我们的央行了,我们的央行根本没有这个水平去cāo纵汇率,真正在cāo纵汇率的应该是它们才对。这个问题在第五章会有详细的介绍。
2. 国际大宗物资包括能源价格的大涨大跌给制造业造成极大的冲击。举例而言,2009年6月,在国际经济这么萧条的情况下,为什么石油价格会狂涨到72美元一桶,到月底又跌到60美元,而到8月下旬又冲到了70美元一桶以上?这就是cāo纵,而不是由供需所决定的。因为六、七、八月份需求低迷,根本没有涨的道理。而从2004年开始的能源和农产品价格狂涨就是华尔街cāo纵的结果(请参阅《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进口大宗物资(原材料)价格的大涨大跌,给我们的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劳动合同法》的不当推出。《劳动合同法》推出的初衷是好的,那就是通过政府保护弱势群体。但是这个法规的推出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缺乏论证,第二个问题是缺乏试点。这么重要的法规仓促推出,导致我国1/3以上的制造业企业立刻陷入困境,接着就是栽员,工人面临失业;最后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得不出面买单。从而造成了企业困境、工人失业和政府买单的“三输”局面。如果我们的政府在经济政策上不接受反对意见的话,最终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劳动合同法》导致的三输局面就是最好的例子。
4. 出口退税的错误调低。很多学者不断唱好中国经济,误导了政府决策,使得政府对经济形势严重误判,因此错误地调低出口退税比例,冲击了我国出口制造业。
5. 宏观调控的误判。前面谈过,2006年的股市和楼市泡时代,政府采纳了某些学者所谓“流动xìng过剩”的理论,连续几年通过提高利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收缩银,造成企业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导致股市和楼市继续上涨。
6. 税费的增加。2009年开始,由于政府支出过大,财政收支情况迅速恶化。很多地方的税务部门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在经济如此萧条的情况下,开始杀鸡取卵,强制收取税费,对民营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
就是由于这六大冲击(当然还有很多小的冲击就不谈了),我们企业现在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还不如2006年。如果环境继续恶化的话,你认为企业家还会投资吗?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就是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一个困境,也是中国经济的第一个病因。
此外,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五、六、七月份部分地方的民营经济似乎也有回暖的趋势,这和六大冲击中的五大冲击有所缓解有关,此外,股指在这段期间大涨也有利于消费的提升。比如,2008/2009年的人民币汇率没有继续上升;国际大宗物资价格在2008年年底和2009年上半年大跌,使得我国进口成本大幅下降;部分地区放宽执行《劳动合同法》;2009年的年中,政府又将出口退税比例调回17%;2008年9月份宏观调控政策由紧缩转为宽松,而且国际通货膨胀又有抬头趋势,这会延缓回暖的势头。这也解释了虽然2009年1~7月份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轻工业用电量下跌4.68%,但是同样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服务业用电量却是正增长10.37%,我们需要审慎地观察这个回暖是否能够持续。
五、金融海啸带来的第二个困境
背景提示
2009年4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发布了一份由1 500位企业家参与的调查报告。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有41%的受访者认为“较差”或“很差”,比2008年时增加16.9%。32.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企业情况不佳,有25.6%的企业则处于“半停产”状态。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巨大压力下,有40.3%的企业表示未来要减少投资。企业家们普遍认为,需求不足是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的原因。既然如此,股市、楼市、车市等消费市场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那么金融海啸又是什么冲击呢?金融海啸冲击到我国的产能过剩,这就是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二个困境。
要知道产能过剩是怎么造成的,我们就必须先观察地方政府这么多年来所推行的两大政策。第一个政策是抓基础建设,拉动GDP;第二个政策是招商引资。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两个政策对于产能过剩的影响。
先谈第一个政策,所谓抓基础建设就是通过修桥铺路等钢筋水泥工程来拉动GDP增长,我们这几年的GDP增长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并不是企业的生产力有什么了不起的增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钢筋水泥占GDP的比重高达57%,从而把消费压缩到了GDP的35%左右。我们拿其他国家的数据和我们的GDP组成相比就会发现,我们GDP的组成是扭曲的。其他国家的GDP当中,消费通常占70%?80%,而我们还不到人家的一半。它们的钢筋水泥占GDP的比重不到20%,而我们是人家的几倍。我想告诉各位读者的新观念是,我们的消费之所以比例小,就是因为钢筋水泥太多了,从而压缩了消费,绝不是简单的只要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就能增加消费的问题。而且,我们的银行储蓄大约有25万亿元,除以13亿人口,人均储蓄不到2万元。如果再扣除1%的富裕人群,人均储蓄不过1万元而已,也就是说中国其实是一个低消费、低储蓄率的国家,而不是媒体所谓的低消费、高储蓄率的国家。请各位读者想一想,如果家中有急用,比如jiāo学费或者生病怎么办?就算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这笔人均只有1万多元的储蓄也不太可能用于消费。
再来谈第二个政策,我们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对于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劳工剥削等三大问题是比较容忍的。此外,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相继推出了土地、税收和融资等三大优惠政策。在这三大容忍、三大优惠政策的六大利好推动之下,我们国家的产能扩张到了GDP的70%左右。
请各位读者想一想,第一个政策造成消费只有GDP的35%,第二个政策造成产能变成GDP的70%。也就是说我们有70%的产能,却只有35%的消费,因此剩下的消费不了的35%产能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读者可能很好奇,这部分过剩产能为什么以前没有产生危机呢?那是因为被以美国为主的国家的泡沫消费吸收了。而金融海啸对我们的冲击就是使泡沫消费bào破了。泡沫消费的形成背景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在下一章会详细地介绍。泡沫消费的bào破使得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立刻显现,这就是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二个困境,也是中国经济的第二个病因。
六、六大yào方能否见效
我们的经济体系确实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病因就是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和产能过剩。不过我最担心的是生病之后必然会发烧,而这个发烧却被我们解读成“回暖”。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如果你的小孩发烧,你会是什么反应呢?你一定会找医生详细检,找出病因,你绝不会说小孩的体温“回暖”了。所以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经济体系生病了,我们不病因,反而说是“回暖”。政策的荒谬之处就在于根据表面现象做决策,这才是过去这么多年“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的恶xìng循环的原因所在。
我们在没有找对病因的情况下,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匆忙地开出了六大yào方救市,包括4万亿救市工程、农业改革、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汽车家电下乡、医疗改革,最后一个是银行信贷。我想简单地谈一下这六大yào方的效果如何。
1. 农业改革。所谓的农业改革就是农民释放出农地的经营权取得资本,然后可以进城打工,也可以留在农村给那些收购农地的农业公司打工。这个政策的本质是好的,但是目前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世界四大粮商开始利用农业改革的良机收购具有“农产品收购许可证”的中国农业公司,然后从背后给它们钱,让它们大面积收购中国的农地。这个趋势如果继续下去,中国的农业安全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极大的挑战,我呼吁政府注意这个危机。这项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医疗改革。一直到2009年8月份,实施细则都没有出台,这个改革没有推行的可能。
3. 4万亿救市。这个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未来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的产能过剩。举例来说,4万亿都投资于中西部的基础建设,比如高速公路,中西部的高速公路建完之后基本没有车跑,这就是所谓的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钢材、水泥等等,因此可以通过提高需求拉动现在产能过剩的钢铁以及水泥等行业(举例来说,目前钢铁行业的供应量是6亿多吨,而需求只有4亿吨,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那么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呢?不但高速公路本身是产能过剩,而且由于不再需要钢材,钢铁行业也恢复了产能过剩。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否则未来就有两个产能过剩的危机。因此,这种基础建设就是所谓的“一锤子买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