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纪七。
[20]魏书韦阆附韦缆传。
[21]洛阳伽蓝记序录。
[22]参看本书附录年表,以后年号同此。
[23]魏书释老志。
[24]魏书释老志。
[25]魏书皇后列传宣武灵皇后胡氏传说:“太后xìng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经大义。”
[26]释老志。
[27]释老志,下引任城王澄奏。
[28]释老志,下引任城王澄奏。
[29]详见本书卷一永宁寺条及注。
[30]魏书六十九,裴延传。全后魏文三十八。自此以下,可参看漠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页五二一至五二二。
[31]全后魏文三十三。魏书五十三,李孝伯附传。又北史三十三。
[32]全后魏文三十五。魏书六十六,李崇传。
[33]全后魏文四十四。魏书七十二,阳尼附传。
[34]全后魏文二十四。魏书六十七,崔光传。
[35]全后魏文四十七。魏书七十八,张普惠传。
[36]全后魏文十七。魏书任城王澄传。释老志。
[37]参看本书附编杨炫之传略。
[38]参看本书附编历代著录及序跋题识内史通补注篇、四库总目提要、顾广圻跋、朱紫贵序、吴若准序、唐晏叙例、张宗祥跋、陈寅恪书后各条。
[39]同上附编内。
[40]道宣缤僧传菩提流支传内附载杨炫之撰洛阳加蓝记事。又景德传灯录记达摩与炫之谈论的话,虽不大可靠(辨见附编传略),但傅会传说也有它的根据和来源,从这里可见佛教徒早就认为炫之对佛法是有研究的。
附录:《洛阳伽蓝记》之惠凝复活
韩益民
此事载于卷二《城东》:
崇真寺比丘惠凝死,七日还活。经阎罗王检阅,以错名放免。
惠凝具说:“过去之时,有五比丘同阅。一比丘云宝明寺智圣,坐禅苦行,得升天堂。有一比丘般若寺道品,以诵四十卷《涅》,亦升天堂。有一比丘云是融觉寺昙谟最,讲《涅》、《华严》,领众千人。阎罗王云:‘讲经者心怀彼我,以骄凌物,比丘中第一粗行。今唯试坐禅诵经,不问讲经。’昙谟最云:‘贫道立身已来,唯好讲经,实不诵。’阎罗王付司,即有青衣十人,送昙谟最向西北门,屋舍皆黑,似非好处。有一比丘云是禅林寺道弘,自云:‘教化四辈檀越,造一切经,人中像十躯。’阎罗王曰:‘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世事,不作有为。虽造作经象,正yù得它人财物;既得它物,贪心即起;既怀贪心,便是三dú不除,具足烦恼。’亦付司,仍与昙谟最同入黑门。有一比丘云是灵觉寺宝明,自云:‘出家之前,尝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成,即弃官入道。虽不禅诵,礼拜不缺。’阎罗王曰:‘卿作太守之日,曲理枉法,劫夺民财,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劳说此?’亦付司,青衣送入黑门。”
太后闻之,遣黄门侍郎徐纥,依惠凝所说,即访宝明寺。城东有宝明寺,城内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觉、禅林、灵觉等三寺。问智圣、道品、昙谟最、道弘、宝明等,皆实有之。议曰:“人死有罪福,即请坐禅僧一百人,常在殿内供养之。”诏:“不听持经象沿路乞索,若私有财物造经象者任意。”
凝亦入白鹿山居隐修道。自此以后,京邑比丘,悉皆禅诵,不复以讲经为意。
范祥雍先生所做校注几条,以助理解:
1、阎罗王是梵名,佛教中谓地狱主。并引《翻译名义集》二《鬼神篇》云:“琰魔或云琰罗,此翻静息,以能静息造恶者不善业故。或翻遮,谓遮令不造恶故。”据云,还有说阎罗乃双王,一男一女,本是兄妹,兄管男,妹管女。这倒是头一次听说。还有翻译成苦乐并受,故云双也。
2、关于昙谟最,在本书卷四《融觉寺》有记载,与此处记载相同。另《续高僧传》卷三十也有他的传,对他一生行事记载比较详细,据称在当时中国和西域地区,人们称之为“东方圣人”,乃精于典籍和思想的高僧。
卷四:“融觉寺,清河文献王怿所立也,在阊阖门外御道南。有五层浮图一所,与冲觉寺齐等。佛殿僧房,充溢一里。比丘昙谟最善於禅学,讲《涅》、《花严》,僧徒千人。天竺国胡沙门菩提流支见而礼之,号为菩萨。流支解佛义,知名西土,诸夷号为罗汉。晓魏言及隶书,翻十地,楞伽及诸经论二十三部,虽石室之写金言,草堂之传真教,不能过也。流支读昙谟最《大乘义章》,每弹指赞叹,唱言微妙,即为胡书写之,传之於西域。西域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昙谟最为东方圣人。”
3、什么是三dú?《大智度论》三十一:“我所心生故,有利益我者而生贪yù,违逆我者而生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为痴。三dú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悉由吾我。”三dú即贪、、痴。
4、宝明寺见于卷二,融觉寺见于卷四,余下三寺不见于本书。
5、北魏风行造像,范先生的校注引用清儒王昶《金石萃编》卷三十九《北朝造像诸碑总论》,说明造像的缘由,造像之盛行以及造像者和其他供奉者的重重名称,非常详细,在此不一一钞录。
6、为什么昙谟最这样的高僧,却被阎罗王批驳,并打入黑屋受罚?这是相当奇怪的事情。范先生先是引用清儒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二《洛阳伽蓝记》条的上述疑问,进而解释此问题,云:“此故事似系出于坐禅派僧徒所伪造,以攻击异派,甚至如昙谟最本修禅学,唯以兼明论道,遂亦不惜加以诬蔑。宗派斗争,用心至深,俞氏谓为不可思议者,由于未考当时佛教之情势耳。”并引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七七八页)所引书,谈及这则故事或虽伪传,但可以反映当时北朝一般僧人的态度,一味迷信禅坐,而忽略经义的探究。此皆胡乱猜测,请看佛经开示: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云:“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说法),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不净说法者得罪极多,亦为众生作恶知识,亦谤过去未来今佛。是人宁自以利刀割舌,不应众中不净说法”
【最资料】
元魏洛阳慧凝传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释慧凝,未知何许人也。栖止洛邑,而无异艺。正修练心戒耳,尝得疾暴终,七日而苏,起说冥间报应。及见区分更无毫之差。所睹者五沙门:一是宝明寺智圣,以坐苦行,得升天堂。次一是般若寺道品,以诵《涅经四十卷》同前智圣(得升天堂)。次是融觉寺最,称讲《涅》、《华严经》,领徒千数。琰摩王曰:“讲经者,心怀彼我,以骄陵物,比丘中第一行。今唯试坐、诵经。”最曰:“贫道立身已来,唯好讲导,不能诵。”王曰:“付司。”即有青衣数辈,拥送最向西北门。屋舍皆黑,似非好处。次是林寺道恒。唱云:“教导劝诱四辈檀越,造一切经,人中像十躯。”王曰:“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诵,不干世事,不务喧繁。虽造经像,止yù得他财物。既得财物,贪心即起。既长贪行,三dú炽然,具足烦恼。”与最同入黑门。第五是灵觉寺宝明,自称未出家时,尝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即弃官入道。虽不诵,礼拜不。王曰:“卿作刺史之日,曲理枉法,劫夺民财,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劳说此?”亦付青衣送入黑门矣。凝由此省悟。最先见王属吏检寻名籍误追摄耳。时胡太后闻之,遣黄门侍郎徐,依凝之说,散访验寺额并僧名有无。奏报云:“城东有宝明寺。城内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觉林灵觉三寺。并智圣道品最道弘宝明等。皆实有之。”太后称叹久之。请坐诵经者一百僧。常在内殿供养焉。续有:不听比丘持经像左街路乞索。如私有财物造经像者任意。凝入白鹿山隐居修道。自此京邑城下比丘多修观、诵持大部经法焉。
系曰。最坐讲法而人我因入黑门中。若诵者人我随增。知亦不免。最与道士姜斌争论护法之功。可补前过。无谓传法之人皆堕负处。胡后偏见不亡。吁哉!
道宣《续高僧传魏洛都融觉寺释昙无最 传》云:
“(昙无最)少禀道化,名垂朝野,为三宝之良将,即像法之金汤。讽诵经论,坚持律部,偏爱禅那,心虚静谧。时行汲引,成所推宗,兼博贯玄儒,尤明论道,故使七众望尘,奄有繁闹。最厌世情重,将捐四部行施。奖诲多以戒禁为先,丞动物机,信用云布。……最德洽释宗,屡当时望。 ”
《魏书释老志》记载:最师曾与 道士崔斌辩佛老优劣,有护法之功,时为北魏正 光元年(520)。《洛阳城西伽蓝记》卷第四载其事迹云:
“融觉寺,清河文献王怿所立也。在闯阖 门外、御道南,有五层浮图一所,与冲觉寺 齐等,佛殿僧房充溢一里。比丘昙谟最善於 禅学,讲《涅榘》、《花严》,僧徒千人。 天竺国胡沙门菩提流支见而礼之,号为 菩萨。流支解佛义知名,西土诸夷号为罗 汉,晓魏言及隶书,翻《十地》、《楞伽》及 诸经论二十三部,虽石室之写金言,草堂之 传真教,不能过也。流支读昙谟最《大乘义 章》,每弹指赞叹,唱言微妙,即为胡书写 之,传之于西域,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昙 谟最为东方圣人。”
不净说法者当堕地狱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云:
不净说法者有五过失。何等为五?一者自言尽知佛。二者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三者于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经法。五者以利养故为人说法。舍利弗,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当堕地狱,不至涅。
复次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
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复不名随佛教者。舍利弗,说法甚难!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名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说法者命终之后,当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见是尼犍子道。何等为邪见?谓是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说法),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舍利弗,若有众生,闻如是经第一义空、无所有法,心欢喜者,当知是人真我弟子。」
“复次,舍利弗,不净说法者,不知如来随宜意趣,自不善解而为人说。是人现世得五过失,余人不知,唯得天眼比丘,及诸天所知。何等为五?一说法时,心怀怖畏恐人难我;二内怀忧怖而外为他说;三是凡夫无有真智;四所说不净但有言辞;五言无次第处处抄撮,是故在众心怀恐怖。
......“是人不净说法,破无上佛道,亦谤过去未来今佛。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过去诸佛,说一切法皆毕竟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命者。舍利弗,未来诸佛说一切法亦毕竟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命者。舍利弗,今现在十方恒河沙世界诸佛,说一切法亦毕竟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命者。舍利弗,是名诸佛无上之法,谓一切法无有体xìng、无所得、空,本xìng寂灭、无生无灭,无有xìng相自相皆空。如来但为断诸忆想分别故说,而诸佛菩提无有分别。舍利弗,何等为分别?谓分别者,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见、命见、断见、常见。凡夫成就是诸分别。若人无有如是分别,能悉了知一切法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命者;如是念时心得欢喜,闻第一义空,不惊不畏,是人则知五yīn虚妄、无有真实,知十二入、十八界虚妄无有真实;是人亦不分别涅不念涅,不言我能念涅,以法得寂灭而不分别,是法所寂灭处亦不分别亦复不得。舍利弗,是名顺忍。是人于是顺忍第一义中,亦不得自相。舍利弗,何等是顺忍相?所谓无相是顺忍相。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于此顺忍尚不得相,是人若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相、命相者,无有是处!若人成就如是智慧,应受供养,是名佛子,是名入不住定。舍利弗,是名佛法第一义门,谓无忆想分别、无此无彼。
而是痴人在大众中说于邪见,自以忆想分别教人,此是佛法,此是圣道。如是痴人,则为诽谤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是痴人,名恶知识,不名善知识。舍利弗,怨虽夺命,但失一身,如是痴人不净说法,千万亿劫为诸众生作大衰恼。是人痴冥覆佛菩提本心,贪著还复炽盛相续不断,以贪著故往来五道,无善迳路生死不断。是故,舍利弗,不净说法者得罪极多,亦为众生作恶知识,亦谤过去未来今佛。舍利弗,置此阎浮提众生,若人悉夺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命,不净说法罪多于此!何以故?是人皆破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助魔事,亦使众生于百千万世受诸衰恼,但能作缚,不能令解。当知是人于诸众生为恶知识,为是妄语于大众中谤毁诸佛,以是因缘堕大地狱;教多众生以邪见事,是故名为恶邪见者。舍利弗,我见、人见、众生见者多堕邪见,断灭见者多疾得道。何以故?是易舍故。是故当知,是人宁自以利刀割舌,不应众中不净说法。”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iqugedu.com---【一支红枫】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