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伤害了对方的自尊。

    有一次,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很熟悉。我把他们聚在一起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公司关张了,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重压,正与他闹离婚。内外jiāo困,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他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及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为刚赚了不少钞票,酒刚一下肚,就忍不住开始大谈自己赚钱的本领和花钱的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大家看了都有些不舒服。我那位失意的朋友更是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说去上厕所,一会儿说去打电话,后来早早地就离开了。

    我送他出门,他在巷口愤愤地说:"老肖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夸夸其谈嘛!"

    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与人相处时,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

    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眼光;更可以对你的家人谈,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切记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爽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都是一种伤害。

    人生智慧

    得意时要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谦卑,这样才会赢得朋友们的尊敬。

    祸从口出,没必要自惹麻烦

    低调做人,有益于调准自己的yù望和要求,有益于赢得上司的倚重和信赖。另外,低调做人,更不会表现出自己争强好胜的xìng格,当然也不会引发领导的戒心。

    在领导面前要谨言慎行,放低姿态,这是自我保护的良方。

    有"未来总理"之称的澳大利亚头号年轻政治家约翰布洛戈登,因为在酒会上的超常失态举动,被迫宣布辞职,自毁大好前程。37岁的布洛戈登此前被澳大利亚各方看好,认为他最有可能在2007年的全国竞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澳大利亚年轻的总理。

    布洛戈登痛失良机应了"祸从口出"的俗话。三周前,他参加澳大利亚旅馆协会举行的酒会时,因为其多年的政治对手鲍勃巴尔刚刚辞职,心情痛快的他一口气喝了六瓶啤酒,不胜酒力的他立即丑态百出:先是跟几个金发女郎乱调情,然后笑称巴尔的马来西亚裔妻子是"邮购新娘"。

    巴尔对布洛戈登的言辞十分不满:"我没法接受他的道歉,因为他那般话不仅给我的妻子海lún娜造成了莫大的精神伤害,而且也深深地刺伤了跟我妻子一样背景的其他公民"。巴尔的妻子海lún娜17岁时从马来西亚到澳大利亚求学,毕业于悉尼大学,后来成为成功的生意人,并且在澳大利亚政界以热情而声誉颇佳。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强烈谴责布洛戈登的言论:"那样说真是大错特错了。我跟海lún娜熟悉,她是一个非常大方热情的人,那样的言论怎么也不应该说。"

    第41节:得意而不要忘形(2)

    后来,布洛戈登在当天匆忙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神情尴尬地表示,他对自己的"不恰当举止"表示道歉,并将辞去自由党党魁一职,这同时意味着他失去了成为澳大利亚总理的机会。

    身为办公室一族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领导面前,切忌拿现在公司与原公司比,无论比出个什么样的高下,领导都不爱听,如果你说:"我原来的公司是国际大公司,那里的管理制度严谨,工作环境比现在好,效率也比这里高"。领导肯定会立即拉下脸,扔下一句"那么好你就回去吧"。其实,即使你说的都是事实,原来公司确实不错,毕竟你现在端的是新的饭碗,这么不忘旧好总是不近人情。但也别以为喜新厌旧就好,如果你在现任领导面前大谈原先公司的不是,情况只会更糟。他觉得你今天能这么议论原先的公司,下次就会这么说现在的公司。

    在公司里,要是你没事整天念叨"我要当老板,自己置办产业",很容易被老板当成敌人,如果你说"在公司我的水平至少够副总"或者"35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那么老板会认为你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从而处处打击你,甚至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野心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领导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没必要自惹麻烦,处处被人提防,被领导看成威胁。做人要低姿态一点,这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你如果真的想实现你的雄心壮志,这时候韬光养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说大话上。

    人生智慧

    要想在办公室中保持心情舒畅的工作,并与领导关系融洽,那就多注意你的言行。对于姿态上低调、工作上踏实的人,上司们更愿意起用他们。如果你幸运的话,还很可能被上司意外地委以重任。

    第42节:莫逞一时口头之快

    莫逞一时口头之快

    人与人之间发生一些小误会或小摩擦,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胸怀宽广的人大致会过而即忘,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般胸怀。在人际jiāo往当中,常常看到一些争吵原是出于某一件鸡毛蒜皮的事,但由于一方逞一时口舌之快,说了带情绪的话,伤害了的自尊心,而另一方也不愿意做省油的灯,受羞后也勃然大怒、反唇相讥,从而双方你来我往,把口水仗打得如火如荼,甚至大打出手,小事变成了大事,酿成祸端。

    平常社会活动中,正常人也时有来这么一两下,但此"快"字必也是一闪而过,接下来的便是"不快"了。举个浅显的例子:当你在超市排队付款时,队伍前进的速度非常缓慢,前面有一个老太太"霸"在收款台前,用了很长时间数着收款员找给她的零钱,你一面心疼浪费掉的时间,一面强耐着xìng子等了好久,最终可能就按捺不住歇斯底里吼了一声。

    就像人打完喷嚏就会起一阵鸡皮疙瘩一样,逞一时口舌之快其实也是一种生理快感的宣泄形式。所不同的是,打喷嚏的快感是纯生理的,而逞一时口舌之快却搀有极浓的心理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克服逞一时口舌之快的毛病,就要从平常的自我心理调节上下工夫。

    这就像围观、看热闹者当时的心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A公司起诉B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看热闹的也分好几派。有希望A公司输的,有希望A公司赢的。最终A公司放弃起诉,双方和平解决问题。可惜那些爱看热闹的人由于没热闹可看了,那种莫名的快感也就没了。

    逞一时口舌之快者在心理上也有围观、看热闹者的意味,他嘴发痒了,你不让他宣泄,那张嘴岂不更痒?俗话说:己所不yù,勿施于人,很多事情靠自己找快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把事情办得更糟。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知道自己有逞一时口舌之快的毛病,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克服,那么你就应该常备相应的补救措施。

    我有个朋友,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其实言多必失这道理谁都明白,但他是打死也不信这个邪。

    记得有一次他负责招聘,一个应聘者说自己是北师大毕业的,但没具体说是师大哪所学院,他脱口而出就是一句让人大感不恭的话:"北师大有一流的也有末流的。"这话的意思不就是怀疑那人有点儿徒有虚名吗?这话让那人逮个正着,非让他说出北师大到底哪所学院是末流。众所周知,北师大几所学院水平虽然有高有低,但哪所也不至于末流。他的话其实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说出来的,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僵持到最后,还得向人家赔礼道歉。

    爱逞一时口舌之快者大多是心浮气躁、又习惯指责他人的人。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忍"字可言。只要不顺心,见事骂事,见人骂人,为的是排遣胸中的忧烦。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焦躁的情绪得到宣泄了,被骂者的心里感受如何呢?对于有逞一时口舌之快者,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耐xìng,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人生智慧

    凡事三思而行,说话也不例外,在开口说话之前也要思考,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说出口,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你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第43节:口出狂言者祸必至

    口出狂言者祸必至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然而有许多自以为有点资历的人总是在这个道理上犯错。只要有众人的地方,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鹤立鸡群感,优越感特强;他们总是不失时宜地张着"大嘴"卖弄自己的所谓本事;他们不因为自己缺乏内敛或丢人现眼而感到羞耻,反而为能博得一些和他们同样缺乏内敛的人的浅薄喝彩而沾沾自喜。更要命的是,他们说话不分轻重,经常忽略了说话应该给自己留些余地的道理,只要嘴巴一张,便是狂言乱飞,甚至不惜以贬低他人的手段,来抬高自己伶牙俐齿的"嘴功"。而恰恰正是这种所谓的"嘴功",在关键时刻最易暴露出力不从心的低能,以至误事误人也误己。

    2002赛季的NBA刚开打不久,对新加盟火箭队的中国队员姚明嗤之以鼻的原NBA球星巴克利在TNT电视台的"NBA内部秀"节目上滔滔不绝,并口出狂言地说,如果姚明能够在本年度的任何一场常规赛上得到19分,他就会去"亲吻"同事--当年火箭队夺冠的功臣肯尼史密斯的屁股。这句话经过若干次"误传"后,到姚明的耳朵时就成了"如果姚明得到19分,巴克利就会亲吻姚明的屁股"。姚明听了后就笑着说:"那好,我就拿18分算了。"

    结果火箭队在客场挑战湖人队时,姚明攻下了20分,在为自己赢得尊重的同时,也把巴克利逼入了"绝境"。而肯尼史密斯在得知姚明得了20分后欣喜若狂,表示一定要让巴克利履行诺言。巴克利要非常难堪地去应付他的"赌债"。不日,镜头聚焦、强光灯灯光闪耀,在周围发出的一阵狂笑声中,巴克利一脸难堪地蹲下身去,无奈地、痛苦地朝肯尼史密斯的屁股啃去……

    上述场面并非虚构,而是全世界从NBA球星到球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吻屁股佳话"。然而人们在评、传"吻屁股"故事之余,感想更多的并不是"吻屁股"本身,而是妄自尊大、口出狂言之祸!

    我们应该很清楚《三国演义》中蜀军失街亭事件,那正是好大喜功的马谡口出狂言所致。

    马谡系谋士马良之弟。自幼熟读兵书,但却摄入的多消化的少。在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后,却养成了自高自大、动辄口出狂言的脾气。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想到了咽喉之地街亭必须派重兵留守,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马谡毫不犹豫地抢言:"某愿往。"可见其心xìng浮躁、好大喜功。当孔明指出街亭要地易攻难守时,马谡却不屑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其狂妄自大、骄傲轻敌的思想已暴露无遗。当诸葛亮委婉地指出对手非同小可、难以胜之时,马谡更是口出狂言,不仅把对手贬得一钱不值,还以全家xìng命为担保立军令状,狂妄得已经失去了理智。结果呢?他还是因为指挥无方,致使蜀军溃败。

    无疑,马谡是有一点墨水就急急忙忙往外倒、唯恐路人不知的庸才。庸才在不知其庸,反以为智的时候变成了狂人。现实生活中,像马谡这样的狂人又有多少呢?恐怕没人去统计,也没有人能统计得出来。比如A君:"有事你言语,在这一带,没有哥们儿办不到的事!"比如B君:"牛什么牛?我只要一个电话,想卸掉他哪只胳膊就卸掉他哪只胳膊!"又比如C君:"别跟我提什么风险,我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失败'二字!"不得不承认,这几位仁兄都不同程度地享受过浮华,可是如今,那些原属于他们的浮华已散尽,个个无不落得个英雄气短、满目迷茫。悲哉!

    口出狂言一祸、二误,个人也未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利好",实乃无一可取!

    人生智慧

    是不是因为物yù文明的催生所致,如今社会上各类职业当中都有动辄口出狂言的人。

    第44节:耻笑讥讽来不得

    耻笑讥讽来不得

    在言辞上低调是做人的另一重要品质,与人谈话切不可让人听出你有傲气、瞧不起人、教训人、挖苦人的感觉。即便自己有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者有了一些特殊的优势,千万不要傲气十足,牛气冲天,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唱高调,时时摆身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图自己痛快,不顾别人感受,迟早会因失语于人而殃及已身。当你非要阐明问题时,也不可把话说尽说绝。"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训在今天依然见证着它的价值。

    我们知道,真正体贴的人甚至不会提及可能会让别人感到不快的话题,甚至不能容忍那些念叨别人过错的人。瑞什拉吉什是3世纪巴勒斯坦的著名学者,一个魁梧、强壮的人,曾经在年轻的时候作角斗士与野兽搏斗。拉比乔拿森劝服他放弃了角斗士生涯,改而求学。他成为一个信徒,后来和拉比乔拿森齐名。

    一天,拉比乔拿森在约旦河里洗澡,这时瑞什拉吉什也跳进河里。

    "你的力量应该贡献给《律法书》研究。"拉比乔拿森说。

    "那么,你的美丽,"瑞什拉吉什说,"应该贡献给fù女。""如果你忏悔,"拉比乔拿森说,"我就让你娶我的妹妹,她比我还要美丽。"瑞什拉古什忏悔了,娶了拉比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