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jiāo涉后,吴国才答应让勾践回国。勾践回国后一直记着所受的耻辱,卧薪尝胆,立誓雪耻,20年后,终于灭掉吴国。而帮助越王成功的就是范蠡,范蠡不但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还是一个低调做人的智者。

    勾践这个人,臣下虽然可以与他分担劳苦,但是不能与他共享成果。范蠡被任命为大将军后,自忖长久在得意之至的君主手下工作是危机的根源。于是他便向勾践表明自己的辞意,勾践并不知道范蠡的真实意图,于是拼命挽留他。但范蠡去意已定,搬到齐国居住,自此与勾践一刀两断,不再往来。

    移居齐国后,范蠡不问政事,与儿子共同经商,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齐王也看中他的能力,想请他当宰相,但被他婉言谢绝了。他深知"在野而拥有千万财富,在朝而荣任一国宰相,这确实是莫大的荣耀。可是,荣耀太长久了反而会成为祸害的根源"。于是,他将财产分给众人,又悄悄离开了齐国,到了陶地。不久后,他又在陶地经营商业成功,积存了百万财富。可见范蠡才智过人,并具有过人的洞察力。他之所以离开越国,拒绝齐王的招聘,以及成功地经营事业,这些都源于他深刻敏锐的洞察力。

    而战国时代的商鞅却不知功成身退,结果就惨了。商鞅仕秦孝公时,以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的功绩,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同时巩固了秦国的统治。然而,他最大的不幸,就是触犯了他强有力的靠山--秦孝公。

    当初,他为孝公断然采取极其严厉的政治改革措施,虽为秦国政治清明、富国强兵做出了根本贡献,但改革也触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一时间在朝野上下树起了数不清的政敌。有孝公支持,政敌对他也无可奈何。当时他也使孝公感到威胁。《战国策》中记载:"孝公疾起,传位商君,商辞而不受。"这是孝公生前故意传位,以试他心,可见商鞅已见疑于主子。这时他本应主动"功成身退",隐遁避险。另有赵良引用"以德者荣,求力者威"之典故力劝商鞅隐退,可商鞅在"退"字上欠火候,不以为然、固执己见。最终,孝公将他驾空,政敌也伺机报复,当秦孝公一去世,反对派们在新王即位后,纷纷策谋陷害他,终以谋反罪名被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使一世荣华顿时化为乌有,死后仍骂声不绝。

    商鞅之所以惨遭dú手,是他太不识时务,只知进,不知退,故而引起众怒,不死将何?

    至于隐退与否,因人而异。最后理想的结局当属"功成身退"、"告老还乡",能保平安,此乃"天之道"也。历代用人者也都倾向于录用"知退者",因喜退者忠心弥坚,极少生事。

    人生智慧

    懂得功成身退的人,是识时务认,他知道何时保全自己,何时成就别人,以儒雅之风度来笑对人生。

    第四部分

    第37节:不要揭人伤疤

    不要揭人伤疤

    朋友聚会,大家不免要开开玩笑,这样可以使气氛更欢畅,彼此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倒是一种乐趣。然而,有时说了不该说的,就会使气氛骤变,若是有朋友携好友或恋人同往,情况还会更糟。

    小李长得高大英俊,在大学校园内有"恋爱专家"的雅号。如今他是一家外资公司的高级职员,英俊的长相和丰厚的薪水使他在众多的女友中选上了貌若天仙的丽。也许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耐,小李带着丽去参加朋友聚会。

    就在大家天南海北闲谈的时候,"快嘴"王换了话题,谈起了大学校园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恋爱专家"小李。"快嘴"王眉飞色舞地讲述小李如何引得众多女生趋之若鹜,又如何在花前月下与女生卿卿我我。丽开始还觉得新奇,但越听越不是味,终于拂袖而去。小李只好撇下朋友去追丽。

    "快嘴"王不是有意要揭小李的伤疤,但他的追忆往事确实使丽难以接受,无端捅出娄子。这不仅使小李要费不少周折去挽回即将失去的爱情,而且使在场的人心里也老大不高兴。

    在朋友聚会时,捡愉快的事说是活跃气氛的好办法,但口下留情很重要,千万不要揭别人的伤疤,否则,你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说话应该谨言慎行,给语言的刀子加上一把鞘。

    在现实生活中,朋友相聚时,有些人只顾一时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有时一句侮辱xìng的语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情葬送,有许多语言伤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学会礼让。有这样一则寓言:说有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有一天,母熊安排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款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骚臭味。"母熊虽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吧。"樵夫照它的话做了。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你头上的伤好了没有?""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母熊回答说。

    的确,没有人能彻底忘掉别人对他的侮辱,即使那个人曾经有恩于他,或者他们曾经是好朋友,所有这一切,都无法弥补你在语言上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人生智慧

    不能拿朋友的缺点开玩笑。不要以为你很熟悉对方,就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揭人伤疤。那样就会伤及对方的人格、尊严,违背开玩笑的初衷。

    第38节:放低说话的姿态

    放低说话的姿态

    放低姿态,不是让你低声下气、奉承谄媚。说话时放低姿态是一种艺术,特别是当对话的双方地位悬殊时,地位高者采用适当的低姿态会满足普通人的自尊心理需求,这样的讲话方式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对方的欢迎。

    美国有位总统,在庆祝自己连任时开放白宫,与一百多位朋友亲切"会谈"。

    "小时候哪一门功课最糟糕,是不是也挨老师的批评?"小约翰问总统。"我的品德课不怎么好,因为我特别爱讲话,常常干扰别人学习。老师当然要经常批评的。"总统告诉他说。

    总统的回答,使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后来有一位叫玛丽的女孩,她来自芝加哥的贫民区。她对总统说,她每天上学都很害怕,因为她害怕路上遇到坏人。

    此时,总统收起笑容,严肃地说:"我知道现在小朋友过的日子不是特别如意,因为有关dú品、qiāng支和绑架的问题,政府处理得不理想,我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正义事业之中。也只有我们联合起来和坏人作斗争,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这位总统紧紧抓住了小朋友的心,使小朋友在心里面认为总统和他们是好朋友。即使场外的大人们看到这样的对话场面,也会感到总统是一个亲切的人。

    总统告诉小朋友们,自己的过去和他们一样,也常被老师批评,但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也会成长为有用的人。总统在认同小朋友对社会治安担心时,还鼓励小朋友参与正义事业,因为那样正义者的力量会更大。

    总统放低姿态的谈话方式使小朋友们发现,总统和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距离,也像他们一样是普通人,是可亲近的、可以信赖的"大朋友"。

    大人物和普通人说话时放低姿态,不仅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而且更容易沟通,更容易让对方从心理上接受自己。

    身在职场处于优位时,自然是可喜可贺的事。如果别人一奉承,你就马上陶醉而喜形于色,这就会无形中加强别人的嫉妒心理。所以,面对同事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不仅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同事对你的嫉妒心理,还能博得同事对你的敬佩。

    "小姜毕业一年多就提升为业务经理,真了不起,大有前途呀!祝贺你啊!"在外单位工作的朋友小叶十分钦佩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老兄你过奖了。主要是我们这儿水土好,领导和同事们抬举我。"小姜见同一年大学毕业的小吴在办公室里,便压抑着内心的欣喜,谦虚地回答。小吴虽然也嫉妒小姜被提拔,但见他这么谦虚,也就笑盈盈地主动招呼小姜的朋友小叶:"请坐啊!"

    不难想像,小姜此时如果说什么"凭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之类的话,那么小吴不妒忌才怪呢。

    在办公室里,言谈中多一些谦虚的话,就能有效地减弱同事们的嫉妒心理。

    人生智慧

    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心理,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39节:说话时不可伤害他人自尊

    说话时不可伤害他人自尊

    日常jiāo往中,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他一定会善解人意,会察言观色,在对方发火时,他便会为自己找台阶下,不再增加火yào气氛,阻止关系继续坏下去。

    如果你在生某人的气,尽管发泄,只是别在气头上轻言处罚。因为在气头上所说的话,往往使你后悔莫及,终生遗憾,造成不便以及尴尬。

    如果你想责备员工尽管去责备,但是别在紧要关头说"你在这公司待不下去了,我一定会开除你,我给你六个月时间观察,这期间没有加薪"等等。你应该对员工说"我明天和你谈,再决定怎么办",如果真要骂人,在这期间,你要盘算,违规事件到底有多严重,后果如何,若要惩处,如何办最有效果,气头上的任何决定多半引起反作用,使犯错的人丧失颜面与自尊,处罚不成反给你造成负担。

    挖苦别人也是伤害对方自尊心的行为,特别是和陌生人打jiāo道时,你更要小心自己的语言,不要去伤害他人。

    有一位顾客在yào店买了8支针筒,回家后发现有一支是破的,于是就拿去换。"你好,昨天我在这儿买了8支针筒,其中有一支破的,您看……"

    店主满脸微笑,和蔼地说:"好说好说,我们马上给您换。老陈啊,你快到里面把针筒换一换。"然后对顾客说:"对不起,请稍等一下"。

    顾客换好了针筒,临走时很客气地说:"真谢谢你们,你们的态度真好,真会做生意。再见!"

    可是,当他正要往外走时,店员老钱又把他喊住了:"喂,你等一下,我告诉你,今天算你运气好,碰上老板高兴,以后可没这样的好事喽。要是我们天天都为顾客换针筒,那生意就别做了。谁知道你的针筒是不是家里的小孩弄破的?谁叫你买的时候不看仔细?"

    这位顾客本来满怀感激,这下子可恼火了,他指着店员嚷道:"你当我是不讲道理专贪小便宜的人啊!你施舍我?你以为我愿意冒着大热天,浪费时间再跑一趟?你们卖了东西还想不认账?你还想不想做生意?你……"

    这次争吵中主客双方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抱怨。双方为逞一时口舌之快,都讲了些不负责任的"过格"话。且不说事情的平息将如何困难,仅就这种相互挖苦的后果而言,损失最大的还是店员一方。这位店员不仅遭到了顾客的"有力"回敬,而且又让店主失掉了一位顾客。这件事如果传扬开去,那么,失掉的就不止是一位顾客了,这样,店主从生意的角度考虑,就会宣布这位店员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人。于是,店员的损失就更大了。

    因此,在与人说话时切不可伤害别人的自尊,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每天要问问自己,哪些事情是应当防止的,久而久之,自然会牢记在心,不至于旧脾气重犯。每天要回忆一下,今天都出了什么事,是怎样把它当成个问题给解决的,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如发现自己有自言自语的现象,留神听听都说些什么,是不是透露出害怕的心情,还是隐藏着某些想法,然后设法解决。可以引导它向积极方面发展,比如多说些劝慰自己的话。当觉察到自己要发火,或碰到和自己设想的情况不一样的时候,要用自我暗示的办法,让紧张起来的心情放松下来。有些人可能会激起你强烈的情绪反应,要采取回避的态度,以免卷进对抗的漩涡。

    人生智慧

    讲话要有分寸,不要伤害他人。礼让不是人际关系上的怯懦,而是把无谓的攻击降到零。

    第40节:得意而不要忘形(1)

    得意而不要忘形

    有这样一个寓言:说一只野兔被老鹰捉住了,像小孩一样的大哭大叫,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得意忘形地对野兔说:"你平时不是跑得挺快吗?这次怎么不跑了?看,还是我们有翅膀的好啊。"接着便大谈自己翅膀的好处,说到忘情处,还手舞足蹈起来,正在这时,另一只老鹰突然飞下来捉住了它,它将得到和野兔一样的命运了。野兔在断气之时,对乌鸦说:"啊,你方才还在为自己的平安而得意忘形,现在你也该哀叹和我有着同样不幸的命运了。"

    当一个人事业有成,或加官晋爵之时,当然是应该值得庆贺的,但这种庆贺应适可而止,切忌得意忘形,特别是在言辞上,那种大有"上嘴唇顶天,下嘴唇顶地"的高谈阔论,还是少一些为妙,因为在你的身边,还有一些失意的人,你的张扬会引起他们的心态失衡,有时会激起他们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控制范围的事情,以至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是在失意的朋友面前,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只有在言辞上低调,才能融入到朋友之中,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

    行走于社会之中,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还是一切都备感顺利时,都不应该在失意的人面前高谈阔论,要体谅他们的心情。因为处于失意之中的人,对一切都很敏感,即使你是无心之语,也有可能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