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蹈海人传 > 正文 第23章 又见崖山
    张世杰在雷州呆了半年,总感觉雷州城的士人百姓看他的目光带着敌意,加上前线李庭芝频频传来战败及士兵溃逃的消息,战报上每天又都是元军压着李庭芝的脚步往雷州进逼报文,张世杰坐不住了。

    祥兴元年十一月,张世杰以雷州目标太大不好防守为由,迁行都于硇洲岛,又说岛上地势复杂易守难攻,也便于下海出逃,可以长居,因此在岛上大兴土木,修建行宫c书院,百官行署。

    未久,以李庭芝屡战屡败为由,罢免了李庭芝的兵马大元帅之职,他自己接手了这一职位。

    又想组建强大的海军,准备长期在海上与元人周旋。这天亲自带了精兵跑到泉州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c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蒲寿庚见宋廷日渐势弱,已是生了异心;又恨张世杰擅行废立,才致他失去赵昰这个有前途的靠山,窃知张世杰此来只带了小股精兵,认为有机可乘,便偷偷向元军告密。张世杰惊觉,忙夺了船只从海路逃回硇洲岛。

    在硇洲岛的官署里,张世杰还是觉得坐不安稳,似乎从江万载失踪以后,他就失去了主心骨。以前心中有怨恨不平遮挡,还未觉出什么,现在任谁也不能再阻挡在他前面了,他却开始坐卧不安,总感觉要是江万载还在,会不耻于他的所作所为。他对江万载的崇敬大约是建立举世功名或做下千秋伟业都无法逾越的,他被这种不安驱使得更加忍不住要轻举妄动。

    也许是宿命的追逼?从泉州铩羽归来没几天,他又以接收江南江北两部光复军残部为名,携了祥兴帝c百官及随行官眷c囚徒c民众渡海上岸,率着三万骑兵万新禁军c三万新组的勤王军北上广州,走上了自取灭亡的不归之路。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张世杰接收完江南江北二军残部后,就近驻兵于背山面海的崖山。像约好了似的,张弘范也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对南宋军船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族兄弟二人互下战书要求决战。

    就在张世杰苦思克敌建功之策的时候,有幕僚向张世杰建议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却认为出海口容易成为士兵逃亡的缺口,不仅否决了这个明智的建议,而且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c房屋,人马全部登船;又将所有船舰以绳束綑结成一字长蛇形连贯停在海湾内,安排赵昺的座船綑在军队最中间,要求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赵昺还记着秋云迹讲过的赤壁之战,非常担心,牵着陆秀夫的手来找张世杰,劝说他不要联船作战,容易被敌人火攻不说,还行动不便,太过被动。张世杰想了想,叫人在船上涂了一层厚厚的湿泥,又在每条船上放上长木以拒敌人火攻。做完这些以后,很是得意,自觉才智胜于昔年曹丞相,宋军船舰可保万无一失。

    陆秀夫叹道:“你这样将船绑缚,哪如前时不要下海,就在岸上与元人决战?”

    张世杰哪里肯听?

    张弘范见宋军战船集结,行动不便,果然用小船载茅草膏脂,乘风纵火冲向宋船。幸好宋船皆涂有湿泥,阻止了火势蔓延,张世杰又让军士们用长木顶开元军的火船,使张弘范的火攻归于失败。张世杰得意大笑,使人到元营劝降张弘范。

    张弘范哂笑不已,讽刺张世杰不知进退,不仅拒绝了招降,还想到一个损招:派兵封锁海口,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和柴源。宋军被困,只好生食干粮c饮海水解渴,大都呕泄不止。

    张弘范这回反过来三番几次派人劝降张世杰,被张世杰一一拒绝。

    僵持了一个月,双方都失去了耐性,约定进行最后的决战。

    二月六日,张弘范准备总攻。元军中有人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反而令其撤退容易,未予采纳,而是兵分四路,在宋军的东c南c北三面皆置一军,他又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故意以奏乐为总攻讯号。他先使北军乘海潮进攻宋军诈败,然后奏乐为讯,让宋军听后误以为他们正在宴会而松懈了片刻。这时元军忽然发动猛攻,霎时箭如飞蝗,宋军被压得无法作战,元军趁着乱箭的掩护,夺走了宋军的几艘战船。

    这场海战从中午到傍晚进行得异常激烈。宋军一千多条船舰因为绑缚在一起,无法移动,反攻的时候少,挨打的时候多。

    宋军士卒们本已呕泄多时,一天激战下来更加委顿,这时开始有人降旗放弃抵抗,其他战船上有人见了,也失去了斗志,降下了旗帜。张世杰见此,只道大势已去,忙将精兵集中到中军,又派出一只小船和十几位士兵去接赵昺前来,准备突围。

    赵昺这时正由左丞相陆秀夫守护,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来接赵昺时,陆秀夫见来人不是三年来一直跟随赵昺的c当初由江万载安排的护随亲兵,不知是真是假,怕赵昺被元军赚去,又担心张世杰也许不怀好意,为防幼主白白受辱,坚决拒绝上船。

    他知道他和祥兴帝因是皇帝和丞相,身份贵重,都难以脱身,便跑着上了囚船,仗剑驱散一众看守,拜别赵昰秋云迹二人,让他们自行决定是竭力逃走还是跳海自殉,又嘱他们遇到元军千万及时自杀以免受辱。

    秋云迹和赵昰对视,都点头不语。

    秋云迹此时不是不后悔,如果她不曾自不量力参与国事,秋家幸存的妇孺们也许现在正在深山中躬耕于田亩,虽没有后族的荣华,却不会经历废立的起落,更不会遭遇今日的崖山之难。她跪在祖母母亲脚下重重叩首,不忍看她们,只将幼弟用衣带缚在背上,含泪看一眼云邈诸小,转身与赵昰牵手跳入海中。

    陆秀夫回到他自己座船,仗剑驱使他的妻子儿女都投海自尽。然后郑重换上朝服,回到大船礼拜赵昺,哭道:“陛下,如今国事一败涂地,陛下和微臣身为皇帝c丞相,决无幸理。我朝先有徽钦二帝靖康之耻,后有恭帝自降献城,无不受尽屈辱,今日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七岁的小皇帝赵昺吓得大声哭喊哥哥。陆秀夫看了一眼囚船的方向,挥袖拭去满脸泪水,将国玺系在腰间,背起赵昺奋身跃入大海,。

    顷刻间,君臣二人在海中沉没,再无踪迹可寻。

    联船上的大臣,宫人c官眷c将士见到,顿时哭声震天,近十万人纷纷追随二帝投海殉国。

    战阵之外的海岸上,正有有很多从临安c福州c雷州一路跟随过来的士人百姓,他们聚在一片乱石之间,一边躲避元人的杀戳,一边观望着战局,听到二帝殉国的消息,纷纷哭喊呼号,看见船上的将士官员眷属们都跟随殉国,很多人颠沛流离辛苦跟从,实因宁死也不肯做元人之奴,一时间又有约十万人跳入海中赴难。

    第二天早晨,海上浮尸十万。飓风平地忽起,携天风海雨呼啸而至,将这人间剧悲剧惨境象吹卷,散入凡人足迹无法到达的深海。

    张世杰率领宋军余部突围来到海陵山脚下,不久,他的士兵在暴风雨中带来陆秀夫背负帝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也红了眼眶。张世杰的座船在暴风雨中飘摇欲倾,部下劝他上岸暂避,张世杰看着在风浪中起伏的宋军残船,绝望地拒绝道:“没用了。我为他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无道,复立一君,如今新君又亡。国事在我手中竟到如此地步,难道天意如此?又或真的是我做错了?如今惟有将此身赔还他赵家罢了!”说完投身入海,为浪涛呑没。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