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蹈海人传 > 正文 第19章 分 庭
    刚失去江万载时,流亡的小朝廷几乎离散。

    先是陈宜中借口联络占城,带家人一去不返,然后一些官员们有样学样,又陆续走了十几人。好容易经文天祥一番整合团弄,才成了一个整体,各司其职继续运转起来。

    然后有扬州守将朱焕受了元军主帅张弘范的重金收买,乘李庭芝离开扬州巡视诸城防守的机会,在家中联络将领欲开城降元,幸得李庭芝的副手姜才警觉,带人闯入朱家,缚朱焕等人于广场当众杀之,悬头城上,据城苦守三日,抵御来受降不成转而攻城的元军,等到李庭芝听到消息领军回援才算解了扬州之围。

    张世杰也不甘寂寞,他自思自己屡立战功,江万载之下再无人能与他比肩,却不想是李庭芝被委以大任,竟然压过了他的风头;而十万江南军也被小皇帝分为三部,他位高名重,却只与绣花枕头杨镇一样才领了一部,只觉得悲愤伤心。他也知道族做了元军主帅,他当回避,但自己一腔忠义,哪里能同凡俗人等一样待遇?为了证明小皇帝错看了他,便私自领兵渡江,出击张弘范所部元军,不想元军铁骑势大,他只有一万骑兵,阻挡不住元骑冲击,步军更被元军骑兵冲散,践踏砍杀无数。幸得陆秀夫驾船队来援,载了未散的士卒回到江南岸上,方保全了两万步军。

    张世杰归营后不思悔过,反而在营中大哭江万载,谓江公一去,海天失色,忠义陷于泥涂,小人从此得志矣。

    陆秀夫是志诚君子,见张世杰与张弘范死战,自断了降元退路,思想自己曾和小皇帝疑他或有二意,不由心生惭愧。又担心分江南兵为三部不利团结,影响光复大计,便上书要求还军与张世杰,自己归朝待命。

    小朝廷为难了。为破这些危局,文天祥最近几乎要想破了头。

    张弘范既为元军主帅,张世杰与他乃是亲近的族兄弟,按制必须回避,但这张世杰非但不自觉回避,还心怀怨愤,已是和朝廷生了嫌隙,虽则宋廷自临安降后人才凋零,却不能冒险再还军与他;难在江南军主体曾为张世杰旧部,陆秀夫心无城府上表求归,不免令军心浮动,再留陆秀夫在军中已是无益,只能召回朝中。而朝廷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派遣得力将领接手陆秀夫所部,迟则恐生变故。好在江南军中尚有杨镇牵制,杨氏世代领武职,在军中威望还是有的。

    以文天祥想来,张世杰向来以忠良自居,或许还做不出更出人意料的事情来,那么朝廷自应当对他自作主张出战江北的过错做出相应处理。至于怎么行文处理,却还要与其他重臣以及小皇帝一起商议。

    文天祥按捺住杨太后欲行废后的轻举妄动,又阻拦了秋家不让回迁金华,递了本章求见年幼的帝后。

    文天祥并不敢以寻常孩童看待帝后二人。不说小皇帝沉稳机变c肯用心国事c得文臣武将的爱敬;就说秋云迹,当他在江万载在江南江北抗元战场的一系列布署后面看到秋云迹的影子时,当那些有效的布置一天天显露出持久的优势时,当游击战的机动灵活频建奇功时,无一不令他惊诧莫名。这些无异于神来之笔的举措安排,谁能想到竟然出自于一个孩子的思维?文天祥深觉是天心眷顾,使大宋得此帝后,当时感动得泪洒胸襟,自觉复兴有望,额手称庆不已。至于这小皇后招了小人嫉恨,既非庸人,在所难免。他早已学着恩师江万里毁家纾难,生死早在度外,这次凭着一腔正气,拚着丞相不做,也要保这小皇后周全。

    秋云迹前时被杨琼赶出小皇帝的寢室,后来小皇帝病好了,她依从小皇帝的意思又搬了回来。才搬回来没两月,前两天又被杨太后赶了出来。此时她住在为妾室准备的偏院里,被禁止进入做为议政堂的书房。

    秋云迹正淡漠在坐在简陋的小书房里默默地临着大字,忽见小皇帝和文天祥走进来,忙站起来笑着与小皇帝和文天祥见礼。小皇帝告诉了张世杰和江南军的变故,秋云迹蹙眉沉思。

    小朝廷自草组以来,举动维艰,百事难周,好容易这两年经江万载用心谋划,才有了如此局面,若让张世杰一人给搅了,就是千古遗恨。眼下李庭芝坚毅沉稳,江北军兵精粮足,城固池深,元军已经被他拖住无力过江来犯,小朝廷正宜此时着手收复江南失地,张世杰此时跳出来胡作非为,损失有限的兵源,大是可恨可疑。虽说用人不疑,不是还有下一句叫做疑人不用吗?

    文天祥也不说话,等着秋云迹先发表意见。

    秋云迹想定了,没有谦让,直接说出她建议:“索性弃了张世杰不用,强招他随陆秀夫一起还朝听命。他两个回了朝,不如就由文丞相兼领江南军,主持收复江南事宜。陆秀夫可拜为右相,协从文丞相主持政事。陛下和文丞相慧眼,不拘江南江北军还是各路义军,看看哪里再选出二位得力将领,云接替张世杰c陆秀夫。”

    文天祥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李庭芝比下臣更长于战事,他来主持收复事宜或许更有把握。我意还是令他兼领江南军,主持收复事宜。江南军中吴永累有战功,威信卓著,应能服众;江氏义军这几年转战江南江北,少有败绩,那统领江镠已任了禁军统领,副统领江钲也是一时人杰,他乃是万载公的长公子,资历虽浅,却极为勇猂机敏,也有领兵之能。不如调他俩与杨驸马互为臂助,三人各有擅长,应可建功。而且有李庭芝c吴永c杨驸马,也不算临阵换将。”

    小皇帝点头。秋云迹从前世读过《正气歌》以后,这次又被文天祥感动了一遍。收复江南其实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战策战术已定,主帅只要威望足够即可胜任。而功成之后,功勋足以彪炳青史,可比唐朝的郭子仪,这文天祥为了战事更有把握都肯舍弃,是有多么顾全大局啊,不能不说此人可敬可叹。

    三人又计议了一番,命姜才固守扬州,调李庭芝到江南军中坐镇,杨镇佐之,吴永接掌陆秀夫部,江钲接掌张世杰部。

    文天祥又密嘱江钲:抽调禁军精猂敢死者三百充作江钲亲兵,到江南军中见到张世杰,不必叙礼,立即交接军务c传达小皇帝旨意,强促张世杰启行入朝,迟恐生变,回程让三百禁军随扈张世杰入朝。

    江钲一一应了。一刻不敢耽误,领了旨意和军令启行去了。

    这时陆秀夫差的信使已快马来报:张世杰未知会任何人,自己率了骑兵奔大理去了,恐其将对广王赵昺不利。

    文天祥顿足长叹。

    小皇帝急忙派人去大理保护并转移赵昺。秋云迹也担心不已,赵昺父母双亡,这两年跟着庶母和只有七岁的兄长逃亡,本就可怜,若再被张世杰胁持,不知道有多惊惶无主。

    未几,朝廷果然得到急报,张世杰杀了苏刘义,胁迫广王赵昺入占城,拥立为帝,同时传檄天下,声称要废昏君c杀妖魅c讨伐奸佞,以匡正宋室,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昏君说的是赵昰;妖魅,自然是指秋云迹;那奸佞是谁呢?文天祥苦笑:“他说的奸佞大概是下臣?这时候出来裹乱,他倒是忠良了,下臣倒成了奸佞,这他娘的谁有下臣委曲啊?”

    此时李庭芝已渡江到了江南,重新整合了江南军,分兵三支时而分攻小城,时而合兵一处合攻大镇,半个月下了十城。消息传到雷州,朝野一片欢腾,谁也没把张世杰当一回事。

    然而张世杰虽然和张弘范对上不行,每战必败;和宋将争战时却极为勇猛凶猂。他抢了占城大户,在大理招兵买马,组了一支三万人的骑兵队伍,不管不顾c势如破竹地冲雷州杀过来。沿途遇到宋军就杀,遇到元军则避,所俘宋将要么降了他,要么不降全部遭他虐杀,完全一付蒙人残酷作风。不则一月,居然攻到雷州城外。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