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蹈海人传 > 正文 第18章 禁 军
    禁军护着小皇帝和小朝廷里不想跑路的c没来得及跑路的百官们又在海上辗转了近一个月。

    这天到达雷州登岸,本欲稍做休整,补给一些食粮饮水以后仍回海上,因见雷州城池坚固,官员忠诚,士庶归心,诸人便决定临时定朝于此。

    稍作休整之后,小皇帝问询了文天祥和秋云迹之后,打点精神开始上朝,准备自己担当大任,独立处理朝中要务,让他的太傅在海中仙山上也能听说他的努力,好早点回来帮他。

    小皇帝宣布:拜文天祥为左相掌国政;李庭芝为元帅,节制江南江北二军,一边守城,一边伺机收复江北失地;拜张世杰c陆秀夫c驸马杨镇为大将军,江南军分为三部,三人各领一部,互为猗角,互为守望,共同收复江南诸城。

    小皇帝布置完这些下朝,回到后房与秋云迹商议另一件大事:江万载去了,禁军无主,虽暂由文天祥统领,毕竟不是长事。文天祥自从做了左相,军国大政都在他一人肩上,每天废寝忘食的,禁军他再无心力操心,已辞了好几次统领之职,只是小皇帝还没想好接掌这个职务的人选。

    禁军不仅关系着小皇帝和整个皇室的安危,从临安出来后,这三年还承担着与元军对战的任务,很多时候集结周围兵力与元军作战,指挥权都是交给禁军统领的,因此这个统领不仅要得到禁军们钦服,还要有比一般将领更卓越的领兵作战能力。

    秋云迹也没有主意。

    她再是保留了前世记忆,毕竟她的前世也才活到三十三岁,而且前面二十八年一直致力于做一个傻玩傻学以讨祖父母和父母欢心,哪里见识过什么军国大事?她的优势不过是前世学过那些历史,而南宋末年这一段,却已经被她改得变了样子。

    依照常例,江万载去了,应该由副统领杨琼接掌禁军,但小皇帝不放心他,秋云迹也本能的不相信他。

    这杨琼本是杨太后的族兄,小有文名,又相貌丽都,家世也显赫,再入了禁军,乍一看上去真叫一个文武双全,但做为禁军副统领,他既无战功,也少威仪,虽常自高身份,却又无文韬武略做为底气,打起仗来犹豫不决,往往错失良机,陷自己于死地,如果没人统领指挥,他几乎每战必败。这人为人还非常小气,总爱在同僚中挑三窝四,和人争权,前次禁军叛乱就和他脱不了干系,这二年若不是江万载压着,禁军早被他玩散了。

    他又向来不赞成为小皇帝娶秋云迹做皇后,认为秋家不够显贵,祖辈只有一个假神仙,实际上全是骗人的,秋家世代不过是山鄙贫民罢了。他总想找个机会废了这小秋氏,让他自己长女上来做这个皇后才趁心,只不过见皇帝还小,才不着急罢了。

    这样的人小皇帝和秋云迹如何敢用?一旦禁军入了杨琼的手,以前江万载在禁军中的所有努力都要白费;而且看他那不善的眼神,小皇帝和秋云迹有理由相信,这人一得着机会,立即就会把秋云迹变成小废后,然后将秋家全家老幼扫地出门。

    二人与文天祥商议。文天祥提议调江南义军统领江镠来此接掌禁军。

    江镠,故丞相c仕林领袖江万里长子,江万载最看重的侄子。江镠四十出头的年纪,头发先白了大半。他本是江氏嫡长,自幼以仁孝忠义自勉,比他两个叔父都沉稳一些,自从父亲和诸弟殉国投了止水涧之后,更变沉稳为沉郁,每日里只以杀贼报国c光复故土为任,为了杀贼报国收复失地,他怎么都肯做,不辞任何劳苦委曲艰难。这个人虽然少了江万载的大气磅礴,却坚毅持重,又难得忠义。

    此时禁军是宋军战力最强的精兵尖兵,于皇帝安危c于整个宋元战局都至关重要。而禁军的组成多是临安显贵子弟,素来桀骜不驯,文天祥认为只有江镠出掌禁军,战功资历能为都有,再承他父叔余恩,才能令禁军归服。

    小皇帝深以为然,第二天便升了杨琼的职,将他调出禁军;召江镠过雷州来接掌禁军。

    如文天祥所料,禁军中一片欢腾迎接江镠就职。这还是自江万载被海浪卷走之后,禁军驻地第一次传出笑闹声。

    小皇帝和秋云迹都是长舒一口气,总算在没有江万载保驾护航的情况下,小皇帝也能正确处理国事了。

    而杨琼下了朝,心中不平,将此事哭诉于杨太后。他知道疏不间亲,杨太后不会为了他责怪自己儿子;文天祥是朝廷股肱大臣,他又惹不起文天祥;见小皇帝总是和秋云迹嘀嘀咕咕,就把自己的失意统统归咎于秋云迹。

    杨太后于是气势汹汹地来责问秋云迹。秋云迹才试着稍微辨解了两句,杨太后抬手就是一个耳光,秋云迹捂住脸,非常惊愕,她没想到一向大局为重总受以温良示人的杨太后居然对她伸手,这得是多不待见她这个“儿媳妇”啊。但听杨太后疾言厉色骂道:“忘恩负义的小娼妇!我救你一家老小于危途,你却阻我兄长仕途!”c“我抬举你做我儿媳妇,闭着眼让你参政,望你辅佐我的皇儿,你却不思报恩。你秋家不过山野鄙民的后代,胡乱认个假神仙做祖宗,竟也不知天高地厚起来,眼中没有我这个太后婆婆了!”

    见秋云迹只是低头不语,以为她是惭愧了,得意地把“妖言惑主”c“欺瞒君上”那些杨琼骂秋云章的原话也都拿来念了一遍。

    最后言称要废后,在一旁劝止无效的小皇帝哭了,嚷着:“都是我的主意,与秋姐姐无关。”

    杨太后再生气不甘,也和儿子一心,见儿子不肯让步,便不再要求让杨琼做禁军统领,只是一味责怪秋云迹挑拨。暗暗发狠:我一个太后,家族显贵,世代忠于赵室,就真废了这小皇后又能怎样?等将来光复故国,儿子就是中兴之主,到时抬了族兄的长女做皇后,既补偿族兄,也算她提拔娘家了;这小秋氏么,虽然有些神异,终究家世不显,此时虽说占了皇后之名,不过权宜之计。至于为儿子费心出力,那是她秋家世代做为赵宋臣子该当做的,将来就让她随便做个妃子,也足够她的了。

    杨太后哄得儿子不哭了,厌恶地向秋云迹冷笑几声,拉着儿子一径去了。

    晚上秋云迹回了秋家,向原老夫人问计。

    近来杨琼和杨太后话中常会带出废后别立的意思,她既爱惜自己的小命,又怕秋家因她得咎,再陷入万劫不复。历史上每一次废后都伴随着流血,他们秋家快死绝了,哪还禁得住再死?她想征求原老夫人的意见,要不要带秋家离开?就算金华的山已经藏不了人,大理和川蜀都山深路险,大可长隐。她们知趣主动避开,总不用再死人了吧?

    而且自江万载去后,她每每觉着心累欲死,似乎想做的每件事都不顺溜了,再无人听了她的譬喻和讲解能恰然会心,能领会她所有良苦用心了。眼见着小朝廷渐生乱象,她却无能为力。

    今天这件事,令她那颗拯救宋室国祚和黎民百姓的痴心醒了一半。如果江万载还在,她还可以当自己是匹千里马遇见了伯乐,奔命c拉套c尽忠,不在话下;现在江万载不在了,她只不过是一个父祖死尽门老弱的秋家孤女,说什么粉身碎骨,死而后已,就算她愿意,别人给她机会么?她秋云迹又何德何能,有什么能为拯救国家倾覆民族危亡?实在看不过眼,力所能及就帮一下,不稀罕她帮,她就哪儿凉快躲哪儿去。

    原老夫人问她:“陛下知道么?江太傅不在了,你再走了他怎么办?”

    秋云迹沉吟不语。在她心里,赵昰和赵昺就是两个可怜的小孩儿,头上套着南宋国运c赵家宗祀,随时会被拖死。没见他们时他们只是历史书上两个倒霉的亡国之君,见了那两个笑脸,听二人乖巧的叫她“姐姐”,她都想把他们当作亲弟弟,和云邈云起一样护在翼下,何况他们肩负着沉重的国运民望呢?她委实放不下他们,放不下北方那传承了千万年的汉家山河。

    秋云迹心中摇摇,茫然看着肃容的原老夫人。大祸就在眼前,她若不走,她的家人怎么办?

    秋云迹劝原老夫人去辞杨太后,先迁秋家至金华,离了小朝廷的耳目,再徙往蜀中。她自己留下再看一看,能留则留,不能留时,她再去与他们会合,到时候也算一家团圆。

    原老夫人却说:“我不走,明儿我找文丞相去,看这朝廷姓杨还是姓赵!”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