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来经营的,就能经营好。

    在宏观经济战略计划上,我一直保持着敏锐的经济头脑。我在英国lún敦建立希尔顿饭店的时候,我有意把饭店建立在英国女王居住的白金汉宫的附近。从饭店的楼上可以看见白金汉宫的皇家庭院,我想这是很多人想看又没有机会看见的景象。现在只要住在我的饭店里就可以看见,满足了顾客的好奇心。但是,建立这样的一个庭院,是要引起一些公愤的,比如英国皇家就不同意,他们一直反对我将饭店建立在那里。在我们进行了很好的jiāo谈,我的饭店在一片反对的声音中建立起来。饭店开业之后,很多国家的人都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这里。他们站在高高的楼上眺望着英国的皇家庭院,再加上的饭店里豪华的,我的生意非常兴隆。

    我一直觉得在英国建立的这个饭店是我成为一个旅店王国的国王的标志,我真的把企业做成了我想像中的样子。

    经营和哲学相结合

    把经营和哲学结合在一起是我一直坚持的“圣经”。我在经营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改革了内部的机构,装修了饭店内部的设施,同时培训员工,让饭店成为一个系统。

    我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希尔顿饭店都是非常豪华的,专门供各国的总统和国王,或者是国家里的高级官员居住,顾客可以根据不同的档次来选择居住环境,我的餐厅也是有档次之分的,有服务周到的高级餐厅,还有自助餐。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就餐方式。在餐厅的中间还有宴会厅、酒吧间、美容店、小商场、小银行,以及保龄球和游泳池等设施。甚至于还有旅游公司、航空公司、服装店和鲜花店等业务,出租汽车和邮电通讯也是非常方便的。

    在我的饭店里,你一定能体会到“物有所值”是什么意思。对于那些中产阶级的人来说,他们很多时候宁愿多花钱,也愿意住到方便舒适、设备齐全、服务一流的饭店里来。在这里他们一定能体会到很多,这也是我招揽顾客的一个方法。

    要让自己的经营和哲学相结合,除了对饭店的管理之外,还要对员工有很好的管理。我可以容忍员工犯错误,谁能没有错过呢?如果我的员工犯了错误,我会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对他说,每个人都是要犯点错误的,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或者是不去改变。

    今天你对顾客微笑了吗?

    我有很多的口号都是告诉员工要对顾客微笑服务的。我很重视顾客在我的饭店里居住时候的感觉,我觉得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是很重要的。但是这里和家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饭店里只有微笑和服务,没有反对和嘲笑。我们给顾客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服务。

    我千方百计地告诉我的员工:要对顾客微笑,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把心中的愁云表现在脸上。这是希尔顿旅店的规定。在这里,每一个员工都,要尽量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此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改革机构、更新设备,逐渐把他的各家旅店发展成为综合xìng的服务系统。同时,我用薪水给予员工微笑服务的动力。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再对顾客微笑,是一件很令人舒服的事情。

    我对员工开了多少工资是不公开的,我要求内部保密。因为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不一样,不让他们彼此知道和不向外界公开比较有好处。我要求我的员工在心里要明白很多的事情,比如不能与顾客有任何的抵抗,要及时地反映顾客的要求。我对工作负责和服务态度好的员工是有加薪奖励的。我要让员工在心理上有一种优势,在这样的优势心理之下,他们的工作积极xìng就被调动起来了。

    奋斗,永不停步

    在我80岁的时候,我去坐车,遇到一个女记者,她认出了我。向我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她想知道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对她说,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花几百万美元去买东西和花很少的钱买个皮包,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顾客的目的是消费,是想买得值得。而卖者的心理则是想赚更多的钱,当买者和卖者都能从中间得到实惠的时候,这个jiāo易就可以做了。一个人高高兴兴地花钱,另一个人则高高兴兴地赚钱,就是这样简单。

    这个记者并不满意,她问我诀窍是什么,并且追问不休。我就对她说:“其实要真的找秘诀的话,那就是永不停步。”她不理解。我说,“有机会你来我的饭店就明白了。”

    自从1918年,我刚31岁时,我在德克萨斯州买下第一家饭店开始自己的事业。1921年,我就发展了3家旅店。然后是7年之后,我41岁的时候,我的希尔顿饭店才真正成立。1949年在购买了纽约的华尔道夫之后,我的事业进入顶峰的状态,这是我步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开始。这样,一直到我80多岁的时候,我还在自己的事业上奔波着。永不停步,不仅代表着我个人的事业进程,也是我的饭店的发展方向。

    阅读手记:60年的故事

    从31岁一直到92岁,他一直在自己的事业上奔波着,从他购买第一家饭店开始,他注定把自己的命运jiāo给了饭店事业。在这样的一个行业里打拼,创造出如此的成绩,这不能不说明他的远见和开明。

    记得希尔顿曾经向世界打出以国际贸易与国际旅游来促进世界和平的口号,很多人把希尔顿当成是迷你的美国代表,甚至还有人说他是国际亲善使者。他本人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并不是把自己的所有事业都jiāo给美国,而是我们需要合作,需要别人的合作和支持。一个企业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到海外,首先要在自己的领土内获得成功,这就需要很多人的帮助和联合,我要先在国内赢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市场,然后向海外发展。”

    和希尔顿jiāo谈,感觉到他的和善和美好,这样的一个老人经过了一生的拼搏,在他的内心有一种美好的信念,在他的身上能看到一些传奇的色彩。

    后来,希尔顿把事业jiāo给了他的儿子,安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是一个如此广阔的空间和广布全球的财富。

    29.菲利普·耐特的管理思想精髓:管好自己的“脚”

    人物介绍

    比尔·鲍尔曼,曾经是美国尤金市俄勒冈大学三年制学院里的一名田径运动教练,他的事业心很强,一心想要自己的运动队超过其他队。但是他的运动员都有一个非常头疼的毛病,那就是经常犯脚气。他认为要消除这样的情况就必须为运动员定做一双适合的鞋子:这种鞋子必须具备鞋底轻而且支撑xìng好,摩擦力小且稳定xìng强。这样才可以减少运动员脚部的伤痛,有助于出好成绩。于是,他自己精心画了几个鞋样,找了好几家制鞋公司定做,但是都被谢绝了。那些公司认为他对鞋子只是一个门外汉,凭什么来对制鞋指指点点?但是教练并没有气馁,他激励自己亲自动手做,他请教了补鞋匠,并拜皮鞋工人为师,亲手为自己的运动员做鞋子。结果,在运动会上,他的学生穿着他亲手制作的鞋子跑出了很好的成绩。

    教练的这种充满爱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使他的一个学生大为感动,这个学生就是菲利普·耐特。菲利普·耐特当时是一名很好的运动员,在他毕业的时候,用这个故事写了自己的论文,并与鲍尔曼商量,决心与他一起干。他认定这不仅仅是一双鞋的事,而是一项大有作为的事业,是一项为运动员造福的大好事。菲利普·耐特,就是后来NIKE公司的真正创始人。

    菲利普·耐特语录

    成功永远没有过去式,只有将来时。

    ——菲利普·耐特

    把梦想变成现实

    怎么想起来要去做鞋子呢?其实,在最初我只是一名径项运动员,那个时候我有一位难以忘记的教练,他叫比尔·鲍尔曼。他有很强的事业心,我们运动员很容易犯脚气,因此教练就想做一双鞋子让我们穿在脚上非常舒服。他找了很多做鞋子的厂家,但是大家都嘲笑他。这个时候他就亲自为我们做鞋子,虽然不好看,但是真的很实用。

    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我就梦想着自己能够有一个世界头号运动鞋公司。在我的学期论文里我就是探讨如何在运动鞋的领域里建立一家小型企业,生产出来一种价格便宜、质量优良的运动鞋,并在市场上打响。1962年,我硕士毕业了,我开始了自己的行动:找到一家仿制阿迪达斯产品的虎牌运动鞋公司。我说服该公司总经理,让我担任虎牌运动鞋在美国的代理商。回国之后,我找到我当时的田径教练比尔·鲍尔曼,我们每人投资500美元,正式成立了名叫蓝缎带的运动用品公司。1970年的时候这个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00万美元。这个时候我就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了。1972年,“耐克”产品终于正式投产。

    那个时候我把公司定位在为各种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设计、制造及行销运动鞋类、服装、设备和附件,并在1967年开发第一款轻质耐磨尼龙马拉松跑鞋。我们公司和女篮、男篮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公司还致力于体育明星的培养及促使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1996~1997年NIKE公司全力赞助中国健力宝青年队在巴西的留学,首次创办三对三篮球赛,NIKE高中男子篮球联赛,耐克青少年足球超级杯赛等。从中我经常询问他们的需要,然后对鞋子进行改进。

    让人们记住我

    从我的公司成立以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怎样让别人记住我呢?

    那个时候电视屏幕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介绍包装精美、不用熨烫的运动服和式样新颖的运动鞋,以及几乎天天都有的体育比赛实况转播,这使任何人都无法抵挡体育运动的诱惑,即使从来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也为之怦然心动。体育运动的魅力、活力、意志力和胜利的喜悦,促使人人都去穿运动鞋和运动服。于是,人们开始将美国黑人的流行艺术引用到运动衣和运动鞋上,使之成为时髦的标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我觉得在宣传上我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我曾经是运动员,我认识很多有名气的运动员,还有我的教练。我巧妙地迎合了美国人的流行艺术意识,在做广告时尤为注意这一点。广告既强调体育运动,又具有强烈的煽动xìng,起着流行时尚的导向作用。我还和运动员合作,开发产品,比如网球名将阿加西,他留胡子,长发蓬乱,将牛仔裤剪短当网球裤,而这种牛仔网球裤也就成了公司的特色产品。黑人篮球明星乔丹,他是美国青少年心目中的榜样与英雄,由他参与设计生产的航空乔丹运动鞋,成了耐克公司最畅销的产品。

    我并没有单纯地利用对广告的投资来实现我的理想,我只是把目标放在了优秀运动员身上,让他们穿上耐克进行宣传。记得那个时候恰好是奥运会田径比赛在美国俄勒冈的尤金举行,而鲍尔曼是美国队的教练。我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那几名最优秀的运动员穿着耐克运动鞋上赛场,结果一pào打响,人们记住了耐克。

    在大牌明星的号召下,加上本身的质量过硬,我的品牌迅速树立起来。人们都热衷于耐特这个牌子,我也在紧张的竞争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竞争与技术并存

    商场上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激烈竞争之中,我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初衷,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我一直把质量问题看得非常重要,我的教练在和我一起经营了两年之后,就继续做教练了,我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经营。

    我一直潜心研究运动鞋式样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体育运动变成了时髦风尚,尽管并非人人都从事体育运动。

    因为我做过运动员,我知道作为一名运动员都有这样的一个心理,那就是能有一双合适的运动鞋,我一直研究这样的一双鞋。我甚至请教修鞋匠告诉我应该怎样制作鞋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方面坚持初创时的信念,坚持办体育用品公司,而不办时装公司;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产品多样化策略,除生产运动鞋外,还推出了童鞋、非运动休闲用鞋、旅游鞋、工作鞋。

    那个时候,在运动产品上的老大是阿迪达斯公司,他们对我简直是不屑一顾。而我明白自己的实力和优势所在,我致力于研究新的样式和品牌。当我觉得自己有实力的时候,我就开始了自己的运动鞋生产,一方面要出奇制胜,另一方面要体现青少年体育爱好者的叛逆意志。

    后来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那就是阿迪达斯公司在我凌历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记得阿迪达斯的一名海外销售经理就公开声称:“耐克公司必须明白,它在美国取胜的那一套推销策略在西欧市场是绝对行不通的。”但是他太低估我了,阿迪达斯后来的产品大量库存和积压就说明了一切问题。

    打破他国传统进入市场

    要让自己的品牌有所突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进军国际市场时,有一个很难打开的突破口,那就是日本的市场。由于传统风俗的固守,使得我们对于运动的提倡并没有在日本得到很好的响应。

    随着我们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