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崇祯八年 > 正文 18 糟了
    “翻开中外历史,数以万计的地名,有哪个是皇帝亲自赐名?由此可见,长淮卫这一地名是何等的珍贵,历史文化的底蕴是何等的精深,人文资源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真乃无可估量”——后世一人,看着百度百科“长淮卫”的解释,骂道:我你妈,傻叉,文化盲,顺天府,应天府,承天府,凤阳,中立县,哪个地名不是皇帝亲自赐名,还有哪个是皇帝亲自赐名。何等的珍贵,何等的精深,的地得不分。还人文资源,一个破地名有个屁资源,还无可估量——个傻叉,文化盲,怎么不买块豆腐撞死。

    这时,云端有两个老和尚,一个说:“他如何又胡吣?”。另一个说:“不过斥骂了一匹猪狗,也算不得胡吣,才气郁结,世道污浊,也是屈受,不如罚他做回前身,乱世一行,或可稍有改悟”。“师弟看,罚他做回哪世前身?”。师弟想了想,道:“八世之前,他正是长淮卫的军余,便罚他做回军余”,师兄笑道:“出娘胎做起也是冗琐,不如由顽童做起,我着人点化他”。师弟笑道:“师兄还欲点化他?此人毁僧谤佛,无君无父,前者,我怕此人毁谤佛祖,遣尊者以基督名义试探他,他果然毁谤基督,那耶和华已在佛祖面前告了我一状”,说罢大笑。

    韩权便醒了,他睁开眼,回想着梦境,他想到两年前,在后世,有一次车间忽来了个老头,每日劝他信奉基督,每次都被他耍笑,有一次他被老头緾得实在不行,对老头说,信基督也行,但前提是他能改革基督教,不然基督教在现代科技面前不能自圆其说,如何吸引高素质的人?他有意替基督教改改教义,把牛皮修圆了,实关基督教发展大计。还说基督教要与时俱进。那老头平时脾气很高,闻言怒道,不要胡说八道。此后,老头便没了踪影。他胡乱猜度着这个梦,师兄师弟,是什么人?看来品级还不低,都能被耶和华告到佛祖那,且混不当回事,想了半天,不得要领,外边萧萧的风声,他不由想,风再大,也吹不开夜幕,自已再想,也参不透天机,他听了一会风,又想到长淮卫上去了,心道自已久未到卫里,听说卫指挥死在了窑山,卫里是什么情形,明日去看看。

    第二天清晨,天亮得还不透,正是化雪之时,格外寒冷,韩权与姜丰食骑马下了圩子,两人两马,莫不哈着寒气。却见在孙传美家门口,支了三口大锅,锅盖上正在冒白烟,上百个孙圩的土著正端着碗,围在四周,眼巴巴地瞅着锅,今天却是施粥的第八天。韩权下马,几步上了圩坡,来到锅前,众土著看韩权来了,心下紧张。“去火,莫再烧了”,众人一听,更是紧张。

    韩权接着道:“日后锅盖上压块石头,锅盖若漏气,便修补,不得漏气,待锅开了,便去火,焖上一刻,米自然会熟,可省两成薪禾,可明白?”。烧锅的妇女没想到烧锅还有这讲究,连忙点了点头。韩权又吩咐她一时说与吴芙蓉,往后的锅都这般烧,韩权正欲下坡,却又回身吼道:“排队!”。等众人排好队,韩权却又将队列调颠倒,原本站在队尾的,站在了队前,却是不让老实人吃亏,叫能挤会钻的人排到末尾的意思。做完这一切,韩权才下了圩坡,上马而去。

    出祝圩不远,便是结冰的的路面,这已是半个月内的第二场雪,又是没人铲雪,路面便要结冰,途中,韩权的马差点滑倒,他骂了一声。由于东湖的存在,他们但凡往东去,都要绕行很远,这一回,居然绕行了四十里,到了离孙圩直线距离仅十里远的长淮卫城。

    长淮卫城在凤阳府城西北十里处,是凤阳八卫里唯一有卫城的,八卫中有五卫的卫指挥使司设在凤阳府城,这五卫没有卫城,皇陵卫的卫城便是陵城,凤阳卫的卫城是临淮县城。只有长淮卫有自已的卫城,长淮卫城在淮河里的粉团洲,一孔大石桥,将粉团洲接到南岸,此洲离北岸却是较远。已是午时,二人上了大拱桥,身下是淮河的一股汊道。

    二人进了卫城,不大的卫城,到处是庙:魁星阁,玉皇阁,火神阁,三皇阁,文昌阁,娃娃阁,天王阁,之所以叫阁,因为城小庙也小,两层楼的庙便叫阁。除了阁之外还有城隍庙,玄帝庙,财神殿,前庵,后庵,这是城里,城东三里有东岳庙,城西三里有西岳庙,淮河对岸有天王庙。二人行到一处庙前,匾牌上是天妃宫三字。二人都是漕军,知道天妃就是打南方请来的妈祖。长淮卫半属于中都留守司,半属于遮洋总,所以长淮卫不但是漕军,还从事海运,因此这长淮卫城里,才会供这么尊与海有关的妈祖。

    韩权摇头道:“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官多民不宁,神仙也来凑热闹,和尚庙将卫城占去一半”。卫城里之所以有这么多庙,是因为权贵多,这些庙有些是公侯建的,有些就是公侯的家庙,个个有背景,权贵不搞慈善,便建庙,祈求来生。

    二人到了卫指挥使司前,见门口挂着白花挽帐,门口站的也不是韩权认识的那个朋友,韩权只得放弃打探消信的打算,二人折身出了卫城。

    待二人上了拱桥,正欲回南岸,却见由河边停着的一艘大渡船上,下来几十骑,竟是锦衣卫,其中还有太监,众骑下船后,立即纵马向凤阳府城驰去。声势引动了淮河两岸的目光,“杨一鹏糟了”,韩权道。二人不约而同地跟着前边的锦衣卫,向凤阳府城行去。姜丰食心道,圣旨来了,要提前若干里,扎牌坊迎接,这般说来就来,必不是好事。

    半个时辰后,凤阳府衙,二堂。公案上供着香,一个太监立在公案后的旭日图下,正宣读圣旨,堂下,原本百姓跪的地方,跪了七八个官儿,文武都有。锦衣卫在堂上站成两排。

    “——以皇陵为孤注,震惊祖宗。凤阳何地,假若率军早移镇凤阳,岂有今日之祸,该员事后瞒报,粉饰言词,法无假贷!朕若不赫然一怒,振肃纲纪,正误国之罪,何以对祖宗,何以治天下——”。

    伏在台阶下的吴振缨听着纳闷,叫杨一鹏率军移镇凤阳,先前是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工科给事中许誉卿,提议过的,却被温阁老否决了,圣旨是内阁拟的,内阁里多是温阁老的人,内阁这般拟旨,不是打温首辅的脸么?杨一鹏却想,说的不对!不是率军早移的事,而兵微将寡,就算他率军早早来到凤阳,以那点兵,不过又一个刘府之溃,甚至还不如。但是自已千不该,万不该,将那放了龙气的洞子,说成是獾穴,他心中懊悔,又想,洞子的消息是如何走漏的?

    这时,太监念道:“凤阳之难,淫杀劫掠,惨不可言,帝乡愁苦之气上薄于天,查,漕臣杨一鹏事先玩怠,事后诿饰,巡按吴振缨,弃风纪之司,巧说名目畏逃泗州,着,将二人拘逮回京,严加究问,钦此“。

    众人齐呼谢陛下天恩,锦衣卫上前,将杨一鹏与吴振缨的纱帽摘去,叉了下去。剩下几人正待起身,上面的太监道:“慢着”。说罢,那太监一伸手,一个旗校捧过另一卷圣旨,太监展在手中,再次开读。

    “——百工失业,士子嗟叹,边事败坏,赋重刑繁,兼之以天灾,凤阳文武勋臣内官,需念切民膜,忠悃用事,弘济时艰,再有违玩,重治不饶,定不宥免,着,太监王裕民为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为中都留守,总兵杨御蕃改凤阳总兵,凤阳卫所兵及杨御蕃部,专护祖陵,不必随贼向往,远探近守,不得少疏。着太监王裕民,祥察凤阳一切失陷的确情形,祖陵,府第,城垣,衙舍,仓库,毁坏掠劫若干?各官某某殉节,偷生,绅士庶妇抗节死义之事,逐一细确核报,矢慎矢公,无隐无私。钦此”。

    众人终于起身,知府颜容暄,总兵杨御蕃等人纷纷离去。那太监却对同行卢九德道:“卢子,留步!”又挥手打发走了锦衣卫,接着,他从案上的檀木盒子里,双手取出一卷蜡封的小黄卷,交给卢九德,道:“密旨”。卢九德双手捧过,不好当场打开,又无处供奉,只得塞到衣袖里。

    卢九德对那太监道:“还请王四哥容杨大人两日,好治备行装,我也要与他饯行”。

    “按说呢,宣完旨,我便不是钦差了,便接了这凤阳留守的差使,交由锦衣卫解人缴旨,不过好说,这也不是十分火燎的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