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 第 34 章
    ”老鹰大笑道:“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技术啊?假如没有人学过,那么就没有人会这门技术,你向谁去学呢?如果是方便好学的技术,又没有人去学它,那就一定是天底下最没有用的技术了。”老鹰对麻雀的反驳实际上就是运用了同东方朔回答汉武帝一样的方法,只不过一个是正推,一个是反推罢了。

    运用对比进行论辩

    聊天讨论中,将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来,这就是正反比照的雄辩技巧。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运用对比,能使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很容易地显露出来,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宁戚去宋国见宋桓公。深深行礼后,宋桓公却不动声色,置若罔闻,非常傲慢。宁戚见此情景,抬起头来,长长地吸了口气,说:“宋国真危险啊!”

    宋桓公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宁戚问:“你和周公相比,谁更贤明?”

    “周公是圣人,我怎敢和圣人相比。”宋桓公答道。

    宁戚接着说:“在周最强盛的时候,如果周公听说有人来见他,即使他正在嚼着饭,也急忙把饭吐出来,先会见客人,即使这样,他还怕失礼。可是你怎么做的呢?宋国这样衰落,国内接连发生杀死人的事情。您的王位并不可靠,就算您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有本事的人恐怕也不愿意到您这儿来,何况您这样傲慢呢!宋国的处境还不危险吗?”

    宋桓公赶忙道歉说:“我没有治国经验,先生请不要介意。”

    宁戚将宋的衰落与周的鼎盛、宋桓公的傲慢与周公的谦逊放在一起,制造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使对方受到强烈的震撼。

    论辩中运用正反比照术,可以比较同类事物,也可以较异类事物;可以比较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同一方面;可以是纵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现状的比较、历史的比较,也可兼而有之。但不管哪种比较,都应特别注意比较事物的强烈反差,制造鲜明的对比,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曾有一位美国记者对周恩来说:“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因为该国的人口过多。”周恩来当即反驳说:“我们不同意你这种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人口只有45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美国的海外驻军却达150万。中国人口虽多,却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面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的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这里,周恩来通过同类事物,正反比照,造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论辩中,正反比照法往往会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它好比一磅重型zhà弹,有着巨大的杀伤力。

    反诡辩的语言艺术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往往会构设诡辩来向对方发难,陷对方于被动尴尬的境地。诡辩在论辩中固然厉害,但诡辩自身存在着语言模糊、内容矛盾、逻辑错误等方面的局限xìng,因此,反驳诡辩可从以下这些方面打开突破口:

    1.抓住其逻辑错误,以理服人

    某校禁止学生在教室里穿拖鞋。一天,梁勇同学又穿着一双拖鞋进了教室,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后让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我三令五申禁止穿拖鞋,你为什么还穿?”王老师皱着眉头问。

    “我没穿拖鞋,我穿的是凉鞋。”梁勇大声回答。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移到了梁勇的鞋子上:这双鞋子原来是一双普通塑料凉鞋,不过现在鞋后跟全被剪掉了,看上去与拖鞋没有两样。

    “鞋后跟全剪掉了,难道是凉鞋?”王老师恼火地问。

    “当然是凉鞋!这就像一个人的腿断了,他还是人,而不是狗!”梁勇昂起了头,大声反驳。

    王老师先是一愣,但很快镇定下来。他双眼盯着梁勇,不紧不慢地说:“凉鞋之所以是凉鞋而不是拖鞋,最重要的在于凉鞋有鞋后跟。这就像一个人,如果他最重要的头部都没有,那他在世界上就不存在了。”

    梁勇顿时低下了头。

    在这里,梁勇的诡辩在逻辑推理上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人断了腿固然是人,但无法据此推出凉鞋断了鞋后跟还是凉鞋。王老师思维敏捷地洞察到这个错误的逻辑,于是他抓住“凉鞋”和“活人”的评判标准,从理论上揭示了梁勇的错误,使梁勇不得不低头认错。

    2.抓住本质加以辩驳

    老张和老刘在公园辩论。老张问:“在金钱和道德之间,你选哪一个?”

    老刘不假不思索地答:“当然选道德。难道你选金钱?”

    老张诡秘地说:“我是选择金钱,因为我缺少金钱。你选择道德,那是因为你缺少道德。”老刘听了老张的不友好言语,立即反驳说:“你的话只讲对了一半,十分的道德,我已有九分,还缺少一分,所以我要选道德;万贯的家财,你已有九千贯,但你还缺少一千贯,所以你要选金钱。因此,准确地说,我选道德是因为我崇尚道德,你选金钱是因为你贪图金钱。”

    老张为了给老刘脸上抹黑,就故意以模糊语言为核心的诡辩来嘲讽老刘。老刘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用“崇尚”来褒扬自己对道德的追求,用“贪图”来贬斥对方对金钱的贪得无厌,很好地澄清了事实真相,否定了自己“缺德”、老张“缺钱”的荒谬论断。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某乡有几个地痞,经常偷鸡摸狗,欺压乡邻,但派出所对这些人一直采取纵容态度,致使他们的气焰日益嚣张。群众忍无可忍,集体向乡党委书记反映了这一情况。书记找来派出所所长问:“那几个地痞胡作非为,你这个所长知道不知道?”

    所长:“知道。”

    书记:“既然知道,那为什么至今未对他们采取行动?”

    所长:“采取行动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就像喂猪一样,如果还没等到猪肥就杀了,那怪可惜的,不合算。这些地痞就像猪一样,现在还是瘦瘦的没喂肥,处罚起来没分量。所以这是个策略问题,群众不理解,我们可以理解。”

    书记:“你的‘肥猪论’太玄虚了,群众怎么会理解?猪是人们心甘情愿喂养的,而这些地痞,群众会甘愿喂养吗?还是听听我的‘肥鼠论’吧。如果有个人养了一只猫,指望它捉老鼠,可这种猫却放任老鼠在家里吃谷子,结果主人家老鼠成灾。主人找猫来问罪,可猫却振振有词地对主人辩解:‘家里老鼠太瘦了,等到喂肥了再抓不迟。你猜主人对猫会有什么看法?”

    所长:“这……,书记的‘肥鼠论’更有哲理,我是一时糊涂,我马上就把那几只‘老鼠’抓起来。”

    在这个事例中,所长企图用“肥猪论”为自己工作失职辩解,但书记一语道破了“肥猪论”在内容上的荒谬,于是书记引出了“肥鼠论”,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痞横行不法、派出所放任不管、群众遭殃受害的事实,含蓄地指责了所长观点的荒唐、工作的失职。所长在这种情况下,再不表态自己失误,其利害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论辩收场的技巧

    论辩进行时是激动人心的,但无论有无胜负,论辩总得结束,结束时也应有个圆满的收场,因为无论论辩场面大小怎样,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际jiāo往的一种方式。如果一味盯住论辩的输赢,忽略收场,往往会使论辩变质,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

    所谓论辩的收场,是指及时从论辩氛围中跳脱,反思全过程,用得体的言辞协调各方关系,使论辩真正成为益人才智、增进了解和维护利益的手段。

    下面两种收场方式值得借鉴:作为胜方,要善于察言观色,机敏主动地缓和剑拔弩张的气氛,自我调侃一下,给对方留些面子。如果盛气凌人,步步紧逼,引起对方反感,只能导致功败垂成。

    有两个学生争论哲学问题,甲坚持“看不见的便不存在”,乙据理驳斥,甲据不认输,强词夺理。乙忽然一板一眼地问:“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对吗?”“不错。”“你妈生你时你看不见,那你妈生你这件事存在不存在?”甲涨红了脸,几乎跳起来。乙见状,边笑边指着自己鼻子说:“别恼,我也是妈生的!”甲苦笑着言和作罢。乙为辩理,伤了甲的自尊,也使甲彻底败北。稳cāo胜券的乙,凭幽默的自损及时弥合了二人关系的裂痕,算得上善于收场。

    胜辩者收场时还应顾及对方的禀xìng、人格。君子辩败不以为介,非君子则可能怀恨在心,寻机报复。遇到这种人,胜辩者不妨将其yīn暗心理予以曝光,尽量切断其报复的后路,同时使对方显示其大度,冲淡其尴尬。例如:

    一职员与经理辩论,经理理屈。职员忽然笑道:“经理,今天好像是我辩胜了,其实我是败惨啦!”经理不解:“为什么?”“我还要在你手下工作呀!”经理不自然地笑了:“哪能呢?你看我是那种人吗?”“呵呵,当然不是。”

    当然作为败方,也负有配合收场的责任,不要失去理智,连人格也输给对方。如果败方主动承认自己观点错误、对方观点正确,则可显示其高风亮节,令胜者钦佩。

    (完)

    ━━━━━━━━━━━━━━━━━━━━━━━━━━━━━━━━━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iqugedu.com--【十里丹青】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

    访问小说分享者(梦小轩)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biqugedu.com/u?id=22058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biqugedu.com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