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 第 32 章
    讲的语速和语调,是演讲获得成功的大法宝。

    1.演讲的语速

    正像人走路有快有慢一样,人的说话声音也有个速度问题,有时快一点,有时慢一点,快慢相间,变化有致,给人以一种变化的美感,假若一个人说话,其语速就像机器的机械运动一样,总是一个速度,一个节奏,那不仅不利于表情达意,而且还令听众感到枯燥呆板,索然无味。

    演讲中当然也存在语速问题。凭借语速变化这种技巧,你可以让听众的喜怒随着你的好恶而变化,既使是平铺直叙的枯燥沉闷的内容,经过你的处理,也会变得异常吸引人。

    那么,演讲中的语速应如何把握呢?

    (1)正常语速:当表达一般的内容时,语速要适中,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

    (2)加速:当要表达热烈、兴奋、激烈、愤怒、紧急、呼吁的思想感情时,语速应尽量要快。当内容达到精彩的高潮时,或为制造结尾“戛然而止”的效果而蓄势时,语速有一个陡然加快的过程。但要注意,加快语速并不意味着一口气说完,如果句子较长,喘不过气来,反而影响效果,得不偿失。

    (3)减速:内容涉及极为严肃的事情,想要给人一种深深警醒、撞击心灵的作用时;当表达怀念、悲伤、寂寞、失落、失望的思想感情,特别需要唤起听众注意时;演讲者在自己的讲述中yù作特别强调时;有关数字或统计、人名或地名的jiāo待之处;故设疑问引人思考之时,都需要减慢语速,给听众一定的思考时间。

    语速变化还要考虑到语言自身的特点。如句式冗长、词汇生僻时,语速不宜过快;而如是整齐、富有韵律色彩的语句,说得快些,才听得顺耳,听出节奏感。

    语速的变化,应当是自然的,顺畅的。只有语速适宜,快慢有致,才能有效地传达情意,让听众感到优美悦耳。

    2.演讲中的停顿

    停顿就是指一句话、一段话中,演讲者有意换气或进行长短不等的时间间隔。这种停顿,既是人的生理上的需要(说话时需要换气),同时,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因为它可以把某种相对独立的意思同另一种意思分开。从听众的角度讲,听话时也是非常需要停顿的,因为耳到心,总要有个传递的时间,总要有头脑中“转一转”才能心领神会。假如说话时没有停顿,像“连珠pào”一样,无论对演讲者还是对听者都难以忍受。

    一般来说,停顿有三种:一是自然停顿,即词语或句子间的自然间隔;二是文法停顿,即讲稿中出现停顿符号;三是修辞停顿,即出于某种修辞效果的需要而作的停顿。

    停顿是演讲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艺术。演讲中恰当运用停顿艺术,不但不会使演讲散乱,反而能使整个演讲起伏跌宕,让听众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演讲结尾的其他技巧

    整个演讲犹如画龙,而收尾部分就是点睛之笔,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戴尔卡耐基说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演讲收尾方法:

    1.总结全篇

    这种结尾扼要地对全篇进行了总结,即使你没有听到他演讲的其他部分,也完全能够了解他通篇讲话的大致内容,因为他已把它们概括成言简意赅的几句话,从而加深了听众的印象。

    例如:máo zé dōng《实践论》演讲的结尾就属这一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xìng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xìng认识,又从理xìng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2.鼓动号召xìng地结尾

    这种结尾是用的最多的一种,它以发出号召收拢全篇,其优点是鼓动xìng强,能给听众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印象。

    例如: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的结尾:“十六亿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会议的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而努力吧!”

    3.借用名言收尾

    这也是常见的结尾方法之一。用被人们普遍认可和使用的名人名言或诗句结束演讲,给整个演讲的论点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并把演讲推向高潮。

    在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即有名的“狮城舌战”上,复旦大学四辩蒋昌健在进行总结演讲时,就引用了顾城的名言,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令无数听众拍手叫绝。

    “只有认识人xìng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yīn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xìng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yù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4.抒情式结尾

    满怀激情,以优美的语言直抒胸臆。这种结尾感情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抒情式结尾是一种常见的效果较好的结尾方式,但要注意克服“套话”,应多在内容上下功夫。只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例如:“今天,当我们回顾古老的中国农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所走过的历程时,既为其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欣鼓舞,又为其面临的种种困难而忧心忡忡。中国将以何种姿态迈入下一个世纪?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村又将以何种途径跨入兴旺发达的明天?如此一系列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都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在这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之jiāo,中国农业需要科技进步,中国农村盼望科技人才,中国农民渴望科技知识。这一切向我们明示:中国未来蓝图的画笔已经jiāo到了我们手中。既然老师说我们是国家的希望,国家说我们是祖国的栋梁。那么我想,我们就应该,也一定要能撑起祖国的希望,使这希望熠熠闪光!”

    5.借助动作作结尾

    这种方式不是很常用,但如能加以巧用,效果也很不错。1930年,鲁迅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作《绘画杂论》的演讲,指出喜欢“病态的女xìng”是一种畸型的审美观。讲到最后,他拿出一幅画着病态女人的月份牌,请听众“欣赏欣赏”,引得哄堂大笑,他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的演讲。

    6.哲理升华

    例如:李燕杰在作《德才学识与真善美》的演讲时,这么说道:“一个人没有强烈的希求成功的愿望而能取得成功,天下绝无此事,人间也绝无此理。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遇到障碍、遇到困难、遇到打击的时候,由于缺乏坚韧和毅力而后倒转,就造成了千万个放弃理想而失败者的墓碑,这是人生的历史上一条沉痛的哲理。”

    掌握即兴演讲的四步曲

    即兴演讲通常是在演讲者事先未作准备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而作的临时发言。因此,即兴演讲在思维的敏捷xìng、语言的逻辑xìng和口头表达的雄辩xìng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如何做好即兴演讲,避免因措手不及而陷入难堪的境地呢?美国演讲专家理查德总结了一个即兴演讲的“四步曲”,这四步分别是:

    1.首先用话语呼唤起听众的兴趣

    理查德认为,即兴演讲不要平铺直叙地开始演讲,如“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保障行人生命安全……”应该这样开头“在上星期四,特购的450具晶莹闪亮的棺材已运到了我们的城市……”理查德设计的这一开头语虽然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心理,但它无疑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它能激起听众之兴趣,使他们很想弄清事情的究竟,这也是即兴演讲成功的关键。

    2.阐明必须听演讲者演讲的理由

    理查德说,接下去你应向听众讲明为什么应当听你演讲。若谈jiāo通安全问题,可这样讲:“不讲jiāo通安全,那订购的450具棺材也许在等待着我,等待着你,等待着我们的亲人。”理查德所主张的演讲的内容既联系着“我”(演讲者),又联系着“你”(听讲者),还联系着场外你我有关系的千千万万的人,这就使所有的与会者不知不觉地成了他的“俘虏”,在心理上与他产生了共鸣。

    3.用鲜活的例子加以说明

    理查德指出,比如谈jiāo通安全问题,你若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说明那些会使人们送命的潜在因素,远比只讲那些干巴巴的条文要好得多。事实上,演讲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口语,辅之以体态语。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和体态语在传达事例方面比传达条文更具有优势。特别是即兴演讲,我们更要注意在这方面扬长避短。

    4.讲述解决方法

    理查德要求演讲者注意的是,这一步一定要告诉听众你谈了老半天是想让人家做些什么,最好能讲得生动一点、具体一点、实际一点。从根本上说,告诉听众解决方法是演讲者的目的所在,如果演讲者忘记了这一步,或者这一步处理不好,就会给听众留下无的放矢或不知所云的感觉。

    掌握理查德的四步曲,能使演讲者的演讲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同时也使演讲者能有条不紊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会陷入张口结舌、东扯西拉的窘境。

    竞职演讲五忌

    竞职演讲作为一种直抒胸臆、发表政见的重要形式,在竞争上岗和竞聘上岗所广泛应用,成为人们考察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竞职演讲有“五忌”:

    1.忌信口开河,杂乱无章

    竞职演讲具有较强的针对xìng和时效xìng,竞职者必须在事前对要争取的职位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位特征和胜任这一职位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所述的内容上做文章。有些竞职演讲者对自己要竞争的职位,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翻来覆去地解释,对所应从事的工作,抓不住重点,自己说不明白,听众也搞不清楚。

    2.忌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有的竞职演讲者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谈工作优势时好提当年勇,自认为条件优越,能胜任所要担任的工作;在谈工作设想时,来一些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极易引起听众的反感。

    3.忌妄自菲薄,过分谦虚

    竞职演讲要求竞职者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竞争优势,大胆发表行之有效的“施政纲领”。但有的竞职演讲者却惟恐因自己的“标榜”,而引起评委和公众的不悦,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估过低。这种过分谦虚的表白,不仅不能反映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和气魄,也不利于听者对你做出正确的评价。

    4.忌吐词不清,含混模糊

    竞职演讲一般要求演讲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言简意赅地把自己的基本情况、工作特点、工作设想向听众娓娓道来。但是有的竞职演讲者却不善于把握演讲的轻重缓急,虽连珠pào式地将整个演讲讲完,但因吐词不清,或语速过快,使听众不知所云。

    5.忌服饰华丽,求新求异

    登台演讲,服饰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和自然流露。竞职演讲是一项正规、严肃的主题活动,评审员往往会以所竞争职位的需要和自己的审美观来评判演讲者。因此,演讲者的穿着应以庄重、朴素、大方为宜。有的竞职者认为穿得与众不同就会以新奇取胜,于是在穿着上刻意打扮,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在群众眼里通不过,同时也不会给评委留下好印象,从而使演讲的效果大打折扣。

    竞职演讲是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广大竞职者一定要克服演讲中的不良倾向,客观、公正地作好自我评价,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地阐明施政方案,向公众推销一个真实、客观的自我,这样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展示才华的工作岗位。

    第二节 论辩维护权益的利器

    论辩中反客为主的技巧

    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地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一般来说,在论辩中反客为主的技巧主要有如下几种:

    1.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辩友,今天基本上任何一个中国人或者说任何一个种族的人都知道杀人者死,或者都知道杀人是不对的,“知”是如此容易,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无法克制内心的yù望而去杀人呢?所以说“行难”啊!(掌声)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辩友!(热烈掌声)

    当反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2.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