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理想小目标 > 正文 第十六章:金子发光,破土而出
    又是七一临近。而今年的七月一日与众不同,是漂泊了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回归的大喜日子。海滨城市温海早早行动起来,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喜迎香港回归之类的标语,并举办了形势多样的庆祝活动。人们欢声笑语,沉浸在节日欢乐气氛里。

    经过紧张的筹备,在这个举国同庆c万民同欢的节日里,吴国风的‘皖西风味馆’正式挂牌营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温海繁华的都市中。几个人经过苦思冥想做了几幅对联,对联是“品皖西风味,迎香港回归”,请广告商做成金字牌匾悬挂于大门两侧,显得金碧辉煌,气势不凡。同时又有“皖西风味开业大酬宾”,“大别山风情总是品不够”之类广告语从屋顶悬挂下来。吴国风从在温海的朋友不多,只有张子坚王光水等几个人凑了些钱买买来两个花篮送过去,这是“皖西风味馆”开业时收到的唯一一份礼品。按照家乡习俗,这种喜庆场面应该燃放烟花鞭炮以示庆贺,可温海已禁止燃放礼炮,只得作罢。整个开业场面平淡无奇,在偌大的温海只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惊不起一点波澜。只是吃腻了海味的人们经过门前的时候发现了一道可以品尝的美味。

    张子坚轻轻推开办公室的门,见陈经理正在看报纸。他问:“陈经理,你找我?”

    陈嘉茂点了点头,问:“你的那位老乡那位老乡最近开了家‘皖西风味馆’,味道如何?”

    “是呀,七月一日开业的,你也知道了?”张子坚不解地问。

    “报纸上都发了消息。你看,题目是《皖西风味 登陆温海》,是你弟弟写的。”陈经理说着把报纸推到他面前。接过一看,题目下果然印着“张子华”的名字。文章写的是吴国风从几千元的夫妻小店,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发展到拥有近三十万元资产餐饮企业。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皖西风味从大别山深处搬到温海,给温海餐饮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文章写得详实生动,很能吸引读着的胃口。张子坚象发现了新大陆,抑制不住喜悦,兴奋地说:“果然是我弟弟写的,我怎么不知道?”

    “你弟弟读的是商业也能写新闻报道,这很难得的,是个人才。”陈经理夸奖道,“你别小看这一篇文章,作用可大了。等于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而读者会百分之百地相信她,下次有空的时候一定去尝尝你们的皖西风味。”

    “陈老板能去我们万分欢迎,包你满意而归。”张子坚很快发出邀请。

    陈经理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表格,说:“最近市政府为表彰来我市的打工者,决定评选首届‘十佳务工人员’予以奖励。你在我们公司工作了四年,为我们企业做出了很大贡献,附和参选条件。你把这份表填好然后报上去。”

    吴国风也从报纸上看到了有关自己的那篇报道,说来也怪,自那以后生意果然好起来。因为他独特的风味,良好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赞誉,在食客中传播开来,在温海饮食界引起不小的轰动。看着热闹的餐厅,他喜上眉梢,原来这就是张子华说的免费广告,这一招绝了。

    这天,紧张忙碌的午餐已经过去,餐厅里平静下来。而坐在角落的两个人仍在推杯换盏,似乎在尽情地品尝着美味。他们都是西装革履,头发都是油光滑亮,衣服款爷的派头。吴国风注意到这两个人已经吃了两个小时,并拿眼睛睃着自己。见客人散尽,年长的小胡子向吴国风招了招手。

    “吴老板,生意不错呐。”他寒暄道。

    “哪里,全靠老板你捧场,过奖了。请问,你们是——”吴国风客气的问。

    “直说了吧,我们是省报的记者。刚才品尝了你们的手艺,果然色c香c味俱佳,我们俩商量好了,回去给你们发篇通讯宣传一下。”

    旁边的瘦子不失时机地递上名片,吴国风接过来一看果然如此。他受宠若惊,记者打架光临实属难得。

    “那太好了,不知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他小心地问,担心别把他们得罪了。

    “你只需拿出两千元钱就行了。你知道吗?在报纸上做火柴盒那么打掉广告少说要五千元。”小胡子伸出五个手指比划了一下,故作神秘地说:“听说你刚开业不久,是个小企业,这只是我们的润笔费,印刷费,对你们是特别优惠了。我们的报人的职责是匡扶正义,奖掖先进。你是我们温海打工者中的佼佼者,理当支撑。”

    “既然如此,我去商量一下,这个报道我们是要做的。”吴国风起身离去。

    “快去快回,我们不能久等。”瘦个字冲着他的背影喊道,两个人又开始喝起来。

    周媛媛已经知道了事件的经过,心里打了个结,不知道这两个人到底是干什么的。见吴国风进来,忙悄声问:“这两个人真的是记者?会不会是假的?”

    “我心里也犯嘀咕,觉得不对劲儿,就是说不出毛病在哪儿。”丈夫狐疑地说,“话两千元若真能做广告也值得,子华给我们写了那篇稿子后生意就好起来,这就是现成的例子。”

    “你这一说倒提醒了我,记者这一行这子华懂,你先去稳住他们,我大电话问问子华就知道了。”周媛媛说完拿起电话就拨。

    两个人有些坐不住了,见吴国风端了菜来忙喜笑颜开,连声称赞。

    “两位大记者到我们小地方来没啥好招待的。刚才你们吃的不是我们皖西风味的全部,我让厨师吵了两个菜让你们尝尝。以后还希望贵报社给预大力支持,你们尽管放心,我不会亏待了你。”吴国风极力奉承。

    两个人一听这话,加上酒劲上来,更是飘飘然分不清天南地北了。瘦子伸出大拇指,把声音提高了几度,说:“吴老板是个精明的生意人,有气魄,是我们未来的李嘉诚和麦当劳。我们吃遍了温海的所有高级饭店,只有你这一家有特色,民族特色,弘扬正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胡子醉眼朦胧地问:“你们开始营业时生意怎么样”

    “刚开始生意并不怎么好。”吴国风如实回答。

    “这就对了,不就是《温海早报》上给你发了篇文章生意才好起来么?那个叫张子华的算什么,只小儿科。只有在省报c中央级大报上发表文章才是真工夫。你知道省报每天发行多少份吗?一百万份!只要看来这篇文章的人以后来温海都来你这儿吃一顿,你就富得流油了。”

    我国风越听越不是滋味,只好随声附和。暗暗地埋怨周媛媛打电话怎么没有回音。

    “吴老板,这篇报道发不发,刚才是怎么商量的?”瘦子显然有些急躁。

    “文章肯定是要写的,只是我们刚开业,资金比较紧张,派人去借了,两位稍等片刻马上就到。”吴国风说。

    “我看你是没有诚意,也不勉强了。”小胡子做出要走的姿态。

    “别走嘛,我的话还没说完呢。”吴国风拦住他俩,又喊道:“服务员,再上两盘当家菜。”

    正在这时门外人影一闪,这子华和张子坚气喘嘘嘘地进来。见吴国风和两个陌生人在一起,知道周媛媛在电话里讲的就是这两个人了。径直走了过去,神情严肃地问:“两位是省报记者?我们是同仁了。”

    小胡子见张子华问这话知道定有来头,心知不妙,仍虚张声势地 说:“我们是省报派来的正和吴国风老板商讨有关报道事宜。”

    张子华打断他的话道:“我能看看的《记者站》吗?”

    “有,有。”瘦子把名片递了上去,音量小了许多。

    “我指的是《记者证》”。张子坚不屑一顾。

    “《记者证》?”瘦子吃了一惊,知道今天遇上对手了,忙陪笑道:“《记者证》忘在了住处,没带在身上。”

    “怕是拿不出来吧,你们到底是干什么地?”子华逼视着他俩。

    “看来你们是没有诚心,这篇稿子也不写了。”小胡子见大事不妙,站起来想溜,可周围早已站满了人,根本出不去。

    “别走,你们没见过《记者证》,我让你瞧个清楚。”张子华从口袋里掏出个墨绿色的小本子丢了过去。

    小胡子结过一看,吓了一跳,见封面印着《皖江商报记者证》几个金色楷字,里面有张子华的名字,这一惊非同小可,李鬼撞上了李逵,自己刚才还在骂张子华呢。

    “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不说我们打电话报警。”张子坚厉声说。

    “别报警,我们说。”小胡子立即求饶,“我们是专门吃白饭的,被人称为‘会虫’,凡是有开会的地方我们都去吃一顿,还能捞一点好处费。几天前从报上看到你们刚开业,知道你们是山里人好欺骗,就预谋着来敲诈一笔钱,想不到在这里被你们识破了。求你们别报警,我们在也不敢了。”

    “要走可以,但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知道,我知道,一共是多少钱?我们给。”小胡子说着忙掏出钱来。

    “一共是二百四十二元。”周媛媛在人群里答道。

    两个人凑了会儿才找出二百三十元钱,哭丧着脸说:“我们只有这么多。”

    吴国风说:“看来你们还真是想白吃呢,没带钱还吃得有滋有味。”

    周媛媛收起钱说:“剩下的我们不要了,但你们要记住,不是每个人的饭都能白吃的。”

    “老板已经放出话来了,还不快走。”张子华喝道。

    两个人如遇大赦钻进人群灰溜溜的走了,身后传来轰然大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