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c朱高煦兄弟二人沿着陆路官道率队往应天府缓缓而行。朱高炽每到一处驿站或是集镇c县c府,都会暗中单独与王府布置的斥堠一一见面,听取各方所获得的最新相关信息,而后布置‘燕王’朱棣最新下达的任务命令。朱高炽每得到重要信息,都派快马回报北平‘燕王’府邸,让父亲对时局世事有最新掌握,以备万一。
朱玉裳换上男装骑马前往码头,打算乘快船比哥哥们先一步抵达应天府。她骑马来到海津大码头上,看到码头景象是千帆竖立,车马嘶鸣吵杂凌乱不堪;众多苦力c徭役衣衫褴褛,正在从远来的船上卸载c或转运物资,这些物资大都是要运往边塞屯军地的盐c粮c草c军械等。
朱玉裳看着这景象,一时竟不知该找谁联系船只为好。牵着马正踌躇时,一管事模样的人上前搭话:“敢问小哥要去何处?是公务还是私事?”。
朱玉裳本想着说是公事,可一转念,还是不必出示王府令牌惊动地方官府为好。于是便笑着回到:“我为私事,想去一趟应天府,请问何处可以坐船?”说着掏出一锭碎银,塞在搭话人的手中。
搭话人把碎银塞还给朱玉裳,说到:“小哥不必如此客气,我乃朝廷命官,如今也是在此考察参赞‘漕运’机务,只是看你清秀斯文,故来相问而已。”。朱玉裳看着此人年纪应该还到四十岁,便朝他躬身作揖行了一礼说:“既然大人如此说,祝某就多谢大人了,敢问大人称谓?在下祝祝语尚。”朱玉裳把自己的姓名取了个谐音。
搭话人微一拱手说:“祝小哥客气,我姓黄名福,你说你要坐船去应天府?你是要坐河运还是海运船?”。
朱玉裳如何知道坐船还分河船c海船,楞了愣说:“还请大人赐教,在下第一次独自出门远涉,真不懂呢。呵”。
黄福笑笑说:“没关系,以后祝小弟你就知道了。你的事要是不急,可以坐河运船,这季节许多河道c渠道都有冰封,如果事急赶路,那还是坐海运船更快,不过坐海运船一是船资高,二是海上潮浪颠簸厉害,三是还可能会遇上从朝鲜境流窜过来的倭寇海盗,还是祝小弟你自己考虑。”。
朱玉裳听黄福此话倒一时沉吟不决,可她常年跟随父亲居住北平王府,还随父亲朱棣与哥哥们征讨过边患,从小便是天不地不怕的性格。想清楚之后于是抱拳对黄福说:“那还是麻烦大人领我去乘海运船吧!祝语尚谢过大人指点。”。
黄福回礼说到:“如此小事,何须称谢!祝小哥你随我来。”说完领着朱玉裳朝更远处的漕运码头走去。
“祝语尚谢谢黄大人!后会有期。”朱玉裳上船后,站在船沿朝黄福躬身作揖拜谢。黄福朝她招手道别。
朱玉裳在船舱内安顿好了以后,出来船首张望着热闹的码头,无数的船帆。她拉住一位船夫问到:“敢问大哥,咱们的船何时能到应天府?”。船夫听了这话先是一愣,然后才说:“这船不到应天府,是到杭州府!顺利的话得一个月多的船程。”。
朱玉裳听闻船夫这话有些急了,瞪大眼睛问船夫:“这船不是到松江府?是到杭州府?为何走远路?!”。
船夫回到:“本来是要到松江府,可这回载的货要拉回杭州府,军资呢,没办法。”。
朱玉裳暗自算了算时间,到杭州府再折回应天府时间也还充裕,便没再说什么。再想想自己还可能有时间回一趟母亲娘家里,去看望自己许多年未见的姥姥,诸姨娘c姐妹们也是天大的好事,给姥姥家一大惊喜。想到此,朱玉裳不禁笑起来,忘了早前的不快。
半个时辰后,船终于在纤夫们拉拽下起航,船上船夫们打号子配合纤夫节奏撑杆,船缓缓行出浅水区,往入海口深水区行去。船杨帆行至午后,终于驶入了大海,这是朱玉裳第一次看见大海,碧海蓝天下,洁白的海鸥围绕着船帆展翅飞翔,成群追逐高声鸣叫。这新鲜的一幕让朱玉裳完全忘记了一切,只顾眺望着远处的海潮浪花,窃喜着自由之身。
夜幕降临时,船夫们吃过晚饭除了看守和行驶船的人,大都已经回舱休息。朱玉裳不愿回舱里闷着,便走上船首眺望着星空,在海风徐徐吹送下,她觉得这世上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这感觉像是自己第一次策马奔跑在空旷之地,任凭自己畅游欢笑。直到夜里子时,才感觉行船越来越晃得厉害,自己腹内竟是翻江倒海起来,头晕恶心难受;朱玉裳哪里知道,此刻船已驶入深海,风大浪急,船身颠簸摇晃得厉害,她没能忍受多久,便开始呕吐不止,感觉头晕目眩。
朱玉裳直吐得口中发苦,浑身乏力才迷迷糊糊睡去。阳光透过船舱的窗户投照在朱玉裳身上,耳朵里满是阵阵的波涛海浪声,朱玉裳坐起身子,凝神静气开始运功,气行几个周天下来才觉得头没那么眩晕,精神好了不少。朱玉裳起身净手,走入船上负责给船夫们煮食的厨舱,喝了两碗鲜粥方觉有了力气。“小哥,你是第一次坐船出海吧?看把你晕的,呵呵,你可还得过几日才能适应呢,记住平日里别吃太饱,这样好受些。”厨舱里一个厨子笑着对她说。
“谢谢大哥!敢问大哥家籍何处?怎么称呼?”朱玉裳作揖问厨子。
厨子一摆手说:“哎!无需客气,我是粗人,叫刘立景,杭州府人,跟船出海几年了,小哥你那人?到哪去?”。
朱玉裳听他乃是杭州府人,便和刘立景攀谈起来:“刘大哥,如今杭州府繁华不?跟我说说吧?我姥姥家就在杭州府呢!我跟着父母双亲住在北平城,真想姥姥c姨娘她们。”朱玉裳话刚说完,方警觉自己如今是男儿身打扮,不能显露得太情长。便换了口吻又说:“唉!姥姥有了家孙绕膝,也不知道姥姥还是否记得她有这么个外孙呢,哼!”说完还故意装作一副惆怅失落模样。
廖国泰在楼权善府里,日日除了与楼权善长谈医学,还沉迷看阅楼权善所撰著的医书,这让廖国泰对楼权善的医术越来越有了深入了解,廖国泰本就随‘沐云’高僧学得医术,对人体病理c症状等早已烂熟于心,可看过楼权善所著书内更全面c详尽的论述后,不禁对其佩服万分。
“卫贤真不知楼老先生乃是医界国手,之前真是大不敬了!惭愧惭愧。”廖国泰在楼府住了七八日后,又与楼权善座谈探讨医治病症时说到。二人对于施治病人要‘重因人c因病c因时而异,施以药疗’,也就是应对病人有区分治疗的观念很是认同。
楼权善看廖国泰有如此深厚的医学底子,又聪明好学,如获至宝。二人竟是相见恨晚般,一老一少每日闲暇时坐在一起,探讨起医药治病之术总是没完没了,楼权善还拿出自己毕生所著医书给廖国泰夜里研读。如此廖国泰在楼权善府邸内,过了月余黑白不分废寝忘食的日子。
此后每日,廖国泰和楼权善白日里给各地上门求治的病患诊治开疗方,夜晚秉烛夜谈,天气寒冷也不顾。廖国泰赤着上身让楼权善在自己身上行针做针灸,亲身感受体会,然后才在针灸木人上看楼权善给自己详细讲解,行针深浅变化效果。也亏得廖国泰对人体经络c穴道c孔穴之理深熟尽悉,闭着眼都能精确找到人体七百多大小c双穴位中的三百余处穴道位置,楼权善只需一点即通,廖国泰竟学得飞快。
廖杰和岳川二人看廖国泰学医如此入迷,每日闲来无事,要么在楼府里帮着吴辛领着仆人们分捡药材,看着吴辛带领仆人制药。后来再看廖国泰和楼权善二人是痴迷医疾研讨,廖杰便拉着岳川骑马出去衢州府c县c和金华府各县替廖国泰巡查暗探,打听衢州府官员们的官声名望,自不必一一细说。
两月后一日,楼权善对廖国泰说:“侄孙儿,老朽精研内经,扬‘阴阳五行生化万物’论,今已是大有所成。你是习武之人,正合运气修习内力之法,今夜老朽就授你一套内功运气之法,与你所练内功可相得益彰,肯定能大受裨益。”楼权善至从知道廖国泰乃‘郧国府’后人,便称其为‘侄孙’,这让廖国泰倍感亲和温暖。
“这让卫贤如何回报于楼老先生您?卫贤如今已是受益匪浅,不敢再让先生您为我耗费心神。”廖国泰内心早已感觉这两月来,自己跟着楼权善学到的,别人花十年也未必能学到,自己再不知足便是受之有愧。
楼权善哈哈一笑对廖国泰说:“侄孙儿你错了,你的医术已经大有所成,老朽知你是侠肝义胆,有救济天下苍生之心,兼济匡扶国家社稷的栋梁之才,医者仁心善德,能与你有这缘分,大慰老朽平生!费些心神又何尝不可?”说着满脸放光神采飞扬,真乃国士。
入夜后,楼府上下鸦雀无声。楼府里所有人都知道廖国泰来了之后整日和老爷学医术,都不敢高声,有的仆人早早歇息,或是远远候着等楼老爷吩咐。在廖国泰住的客房内,楼权善对廖国泰说:“侄孙啊,你还是原阳身,丹田气盛,今习此运气之法虽与你师傅所授有不同处,初学可能会感觉有所冲撞,但假以时日内力终归会返璞归真,合而为一。”楼权善说完让廖国泰盘膝聚神,运息沿着自己的针而走。
楼权善拿出银针在廖国泰身上十余处大穴道开始行针,由丹田始经气舍穴c俞府穴c或中穴c玉堂穴c膻中穴至天灵百会止。而后又从百汇始往背部穴道行针,沿后顶风池穴c天柱穴c陶道穴c至阳穴c命门穴c腰俞穴c腰阳关穴止。廖国泰气息随针行一周,感觉气息流畅尽彻,再运气调节,竟听见自己满身骨头关节如炒豆般‘噼啪’轻响,丹田内息似乎要奔涌而出,内力经此一调倒是大有精进之感。廖国泰若不是想到此刻是在楼府内,必当长啸一声舒展胸怀。
“哎呀!侄孙儿,真成了!哈哈”楼权善这时候神态竟是有些返老还童,得意又满意,恨不得让自己的杰作让世人好好看看。楼权善对廖国泰说:“你照此法运气吐息,无需一年勤习,内力合一便可精进大成!真乃老朽神来之作!嘿嘿!”。
“卫贤叩谢楼老先生!此生必当弘扬先生救困扶伤之德,宣教传承楼老先生医学圣名!”廖国泰拜服于地说道,内心感受着楼权善的功德无量。
楼权善却摆摆手,笑颜逐开的说:“哎~老朽无需虚名,只是如今又多了你这半个徒弟,老朽是真心高兴,高兴呀!侄孙儿你起来。”一把扶起廖国泰。“侄孙儿,你听老朽我一言,你破原阳身时便是你内功大成大行之时,你此时内息气血乃满而溢,内力不免迸发相互冲撞,记住老朽的‘阴阳五行生化万物’论,将来用心领会,还必将延年益寿。”楼权善一番叮嘱的话,倒把廖国泰顿时听得脸红耳赤起来。
廖国泰红着脸回到:“卫贤卫贤谨记楼老先生叮嘱教诲,必当随缘而为。”一时真是窘态毕现,难以自容。
“侄孙儿你已成年,无需害羞发窘,只要是不背人伦即可!还有,老朽今日就把‘银盒金针’传给你,咱们爷孙留个纪念,勿忘今时之缘。”说着从怀里贴身处掏出一方用红丝绸包裹着的‘银盒金针’递到廖国泰手中。
廖国泰接着此刻还留有楼权善体温的红丝绸包裹,慢慢打开一看,里边包裹的竟是一块亮得泛光的银制扁盒,打造极为精巧考究。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