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来自实验的奥秘 > 正文 9 意识形态下的人脑属性
    有报道说,科学家当前有能力让人类的脑袋脱离人体而生存。即在人体突遭意外无法保留的状况下,将人类的脑袋与人造维持系统相连,确保营养供应,可使人脑存活。在我接收到的短信中,也有类似的内容。猜想人类在300年内有可能创造人机一体化的物种。即有人类的脑袋,但身体的某一部分是人工制品。但这个问题不是重点。或者说,我们要讨论的,是观念不同的另一个问题。我们要弄清楚的是:人的自我意识中共有的生存需求到底是什么呢?人活着的原生态属性到底是咋样的呢 这类似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了解它。

    人是需要精神安抚的

    人需要精神安抚,这一点前面已经到。这就是潜意识中的原生态属性。这一点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幸免。“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说的是孔子在齐国欣赏虞舜时代的古乐一一一 “韶”乐时,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味道。他自我感叹道:“想不到听音乐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有人认为孔子对音乐的痴迷是因为感情丰富。难道再无其他深层原因了吗?2015年最新科研成果证明,人脑都会产生一种自主感知经络反应(asr)。这是一个类似于古怪迷信的畸形发现(网络原语)。指人对某些类型声音产生的一种反应,比如说女性私语或者塑料的褶皱声。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就像一种大脑高潮,会在大脑中产生一种愉悦而又激动的感觉(摘自网络平行宇宙是否真的存在?一文)。有理由相信,因为人的修养不同,他所喜欢的声音也可以是多方面的。或者说,人的精神上的享受(即精神生活或艺术欣赏)与人脑的这种物质构造有关。

    另一个有力的证明是小白鼠实验。科学家用一个微电极插入小白鼠脑内的某一区域,然后让小白鼠转动一个轮子。轮子与电极相连,转动时电极会产生微电流。微电流则会刺激小白鼠产生快感。结果,奇特的情景出现了。小白鼠为了获得快感,好像着了魔,即使不吃不喝也要去推转轮子。这个实验令人能感到惊异。它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小白鼠脑中的某个区域是可以产生快感的。这一区域构造是脑内固有的物质存在。它所产生的快感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享受,它是相对于维持生命的物质层面独立存在的特有机能。构成了生命活着的两个方面。在极端快感的条件下,精神享受或娱乐活动有时会占据主导地位。

    这样,人的一些行为现象就得到了解释。最典型的例子:电脑游戏的爱好者,因为痴迷于电游,会几天几夜不休息,最后猝死在电脑前。也有录象反映,因专注于玩手机而失足落水,不幸溺亡的悲催事件。很多事例说明,人有时表现出的较为极端或偏执的行为,与上述小白鼠实验反映出的状况类似。‘精神变物质’,‘精神原子 弹’指的就是这一情景。但过度的偏执行为,医学界人士认为应视为病态,需要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另外,当前有报道说,一个人遇到亲人离世的事件,会长期陷于悲痛之中。科学家发现,这时候,人脑中的某种物质存在浓度会提高。而该物质会起麻醉作用,机理和吗啡使人上瘾类似。使人在悲痛中产生慰藉的快感。上述所说,其实涉及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妨把它归纳为是因心理需求而发生的“精神体验”行为现象。满足心理需求的条件愈是充足,“精神体验”行为现象就愈加明显。人的意识的多样性会使人表现出内容丰富的“精神体验”行为。有益身心的可视为是正能量的,构成健康的社会活动,否则是负面的,有很大的危害性。

    人需要行为与认知标准

    人需要思想支配自己的言行。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因此,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人。这是认知方面的基本常识。是我从毛 泽东那里学来的哲学观点。毛 泽东生前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与此不无关系。如果把思想与言行看成是事件的两个方面,每个人时刻都在触发这类事件。才有了芸芸众生,大千社会。但人们总是忽略了该事件本身。现在,本人给你两个概念:本能事件,非本能事件。手不小心被烫到了,你会快速缩回手指;喝水呛到了,会咳嗽;不论何时何地,你都会自主呼吸;等等。这就是本能。我们引发的这类事件毫无疑问当然是本能事件。如果你屏住气息,用意识来控制呼吸就成了非本能事件。弄清楚以上两个概念有什么用呢?有用。但说起来有点儿抽象。‘本能事件’可以用二维模式来表达:即a一b;‘非本能事件’可以用三维模式来表达:即a一b。三维模式是一种高级形态。意味着生命物质的进化,达到了程序化控制阶段。其行为不再是本能制动,而是a一b指令制动模式。这一情境很像古代故事盗虎符。兵临城下,战国的信陵君要出兵相抵,但被拒绝。情急之下,他得到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得兵符,意愿才得以实现。见到兵符,军队即刻出兵,并取得了胜利。大脑解决问题的机理就是如此有趣,它需要一个信物欺骗它本身。因为在a一b三维模式中,c是必不可少的要件,是生命体高度进化到某个层次后的更高级别的一种设计。简单地说,人的行为,由思想支配,思想即指令,指令制动,人的状态才会随之改变。其中a为制动之因(或叫心理诉求),b为制动之果(心理平衡),c则是制动的指令(心理辅导c干预或理解成答案的酝酿)。人每时每刻都在以a一b三维模式从事各种活动。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c可视为解决问题的方法c对策c规范c建议c发现c决定c计划等。它源于环境,也产于自身。了解这些,有助于人们去更好的研究人类的行为,研究认知的历史以及文化的形成。解释个体人的行为的成因。从心理学出发, c与ab构成三维模式后,c就成了人的一种心理需求。成为了人类这一种群特别突出的特征。a一b三维模式概念的提出不是为了发现真理,只是为人类行为找到一个理由。非洲大陆某部落人,在面对食人的尼罗鳄时,他们必有的心理诉求肯定是:如何面对要吃人的鳄?其他地区的人们给出的是:"猎杀"。而在那里的人们,给出的答案是:“尼罗鳄是圣兽,要怀着敬畏之心对待它们。”为此,人们对鳄敬而远之,从不与之发生冲突。结果,其他地区的尼罗鳄在频临灭绝时,那里的尼罗鳄却生活的非常好。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上看,这无疑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结局。但这一切得益于宗教式的信仰,就令人沉思了。追其根源,当人脑还找不到最为合理的依托时,用宗教信仰抚慰心灵和填平人脑也算是人类意愿的一种自然选择吧。人类先祖用神话解释某些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也出于这样一个原因。a一b三维模式可以解释人类的认知历史,也可以解释日常生活状态下的人的行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来的太快,在人们还没准备好时,家用轿车就充塞了一座座城市。因此交通上出现的问题就特别多。2015年10月,中央台就报道了这样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深圳某女开一大奔,几十次地在救援通道上违停。而且还是同一地点。交警告知她已触犯了交通法规时,她尚不清楚为什么违规了。后来她终于知道救援通道是不能当停车场的。但是为时已晚,她不得不面对高达六万余元的罚单。这一情形说明ab成立,而c是缺失的,作为结果的b,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如果某一心理诉求很强烈,ab成立,而c缺失。那么,那一个体或团体的动向将会令人担忧。

    好奇是人类精神延续的的必要属性

    汉语“好奇”一词最早出于三国魏国繁钦《与魏文帝笺》:“窃惟圣体,兼爱好奇,是以因牋,先白委曲。”此后千年之间,好奇一词被人提及的次数寥寥。

    2012年8月‘好奇’一词突然变热,出现在各大媒体。某网站这样写道:“2009年時,美国太空总署(nasa)在网络上举办火星探测车命名征文比赛,让儿童命名。最后由来自堪萨斯州的12岁华裔女孩马天琪命名的「好奇」,从9000多件参赛作品中脱穎而出获选。 nasa总部「火星探测项目」负责人戴尔指出,他們综合短文內容c火星实验室负责人的推荐和公众投票三方面考量,最后选中了“好奇”。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的一些基本共同特性和科学的本质。”2012年8月,被命名‘好奇号’的一吨重的探测车在火星成功着陆。并开始了计划两年的“好奇”探险。此前,马天琪在参赛作文中写道:“好奇心像永不熄灭的火焰般炙热,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它让我每天起床时,都会想今天会有什么让我惊奇的事发生。”

    此后,国人解释好奇心,说: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很多发明创新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或者满足自己的荣誉感,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在客观上给人类带来了技术的进步’。以上应该是关于好奇的三种感受。显然,负责人戴尔所说,好奇‘反映了人类的一些基本共同特性和科学的本质。’更具学术性。“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说,则是理性的一个判断。相比之下,我比较喜欢马天琪关于好奇心的叙述,一个13岁的女孩,如此富有人生进取的激情,让人为之共鸣。但本人有时会问自己,人们都在因‘好奇’而好奇,‘好奇’对人类来说,它到底意味什么呢?

    我想好奇应该在dna中找到它存在的序列。而且它的诞生的历史至少也应该和人类的进化历史一样长。至此,我想起一位科学家的设想。他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制造一台超智能机器人,它可以通过“饮用”牛奶而获得电能。在具有电能后,它就会启动所有功能,表现的像真人一样。在此情形下,假如它与主人在一起就餐,会怎样呢?它只会对一样食品一一一牛奶感兴趣。兴趣虽然不等于好奇,但要把机器人的兴趣比作好奇的话,显然机器人的好奇基于一种设计。根据一定的条件只与一定的内在相对应的规律,我们人类无疑因为具有好奇的内在,才会在相对应的条件下,表现出具有人类特征的好奇。我说过,它的诞生的历史至少也应该和人类的进化历史一样长,这是因为它的诞生,绝不会比人类意识的产生要晚。时间上,可能要历经百万年的演化,人类才会被完成这种设计,并把它的密码藏进dna。好奇加上前面讲到的其他大脑特征,彼此有机结合,共同协调工作,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才能走向未来而不至于夭折或崩溃。设想一下,人类没有了好奇心,每天起床时,都不会关心今天会有什么让人惊奇的事发生,世界还会有蓬勃朝气吗?上帝给了我们黑的的眼睛,我们要用它寻找光明!一旦失去了寻找光明的兴趣,人类社会就会丧失存在的动力,就会像天体黑洞一样崩塌。“好奇心像永不熄灭的火焰般炙热,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它让我每天起床时,都会想今天会有什么让我惊奇的事发生。”这是dna隐含的深意,让我们深深体味它,按照它的指引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好奇心可视为是正常人的一种意识能力。因为好奇心的存在,一个意识才会对外界产生兴趣。产生互动与沟通。如果好奇心没有了,漠视身边的一切,有可能出现自闭症c孤独症类似的症状。在临床医学中,因脑器质性缺失,没有发育完善的大脑,确实会出现此类症状。大约有万分之三的人会不幸中枪。因为难以形成完整健康的意识,这类人可视为是意识残障者。他们面对外界,的确缺乏必要而正常的反应。成为难以自理需要被照顾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种情形,我们感谢大自然给予人类好奇的天性,让人能在快乐c期待c和谐的生存氛围中生活。不至于让人类在深邃浩渺的星空中,倍感孤独,心生厌倦。在什么状态下彰显我们的存在才算最好呢?最好的c最原始的c最本色的状态,就是像十三岁时的小女孩所说的那样:“好奇心像永不熄灭的火焰般炙热 ,它让我每天起床时,都会想今天会有什么让我惊奇的事发生。”如果你每一天都有这般勃发的激情,都能品味其中的快乐,你就等于诠释了人活着的意义。

    人类的大脑表现出的异能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这里只罗列了上述四种基本共同特性。本人认为人的意识与行为无论多么复杂,基本上是由这四种原发本能所驱使。它为人类所共有,庇佑着人类种群走向更高水平的文明。这四种特性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贯通c相互交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颜色可以调和,像鸟卵可以孵化,像种子一样可以萌发成长。人类的所有发明c发现,所有文化传承;人类的昨天c现在与将来,人类独有的文明现象,无不与这四种原发本能有关。

    这背后需要探究的秘密很多。像宇宙暗物质一样,许多方面我们还一无所知。我们可以把触角探伸到几百亿光年之外,我们却无法认清自己。这是因为,比起古老的宇宙来,人类的认知却幼稚很多。仍然是初级的,浅层次的。一本厚书,只是翻了几页而已。但在地球上这已是很耀眼的成绩。唯独人类之所以才有这样的成绩,完全得益于以上三种原发本能。因为人具有这三种特征,得以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从而成为人类原点标志。对每个人来讲,这也是一个智慧(意识c思维c知识),一个自己所拥有的意识形态发生与成长的原点。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