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朱明 > 正文 第40章盐粮之争三
    “开始了吗?”朱顺明自言自语着,有些小兴奋。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他是闲不住的人,近一年没有争斗,他觉得整个人都生锈了,就连床榻上的劲头都有些不足。

    “下令,‘校尉’行动即刻实施。”

    “是。”

    一想着接下来的大行动,朱顺明就有些亢奋。

    从陕西南下后,他构思的事业逐步实现,而且比想象中更为完美。

    今年湖广丰收,朱顺明收取税赋顺利,税赋数目有些超乎想象,足可以支撑他这次大型行动。

    “校尉”行动一旦实现既定目标,一南一北两个根据地,通过近海连通,大明富裕之地都将笼罩在朱顺明的阴影中。

    岳州府临湘县长江水面,长沙卫东水师全军出动,严格检查往下游去的船只。

    “岳州府令,粮食没有粮引,一律不得贩运,粒米不许过岳州。”

    长沙卫东水师是在原东洞庭水师的基础上组建的。原西洞庭水师组建了长沙卫西水师。

    朱顺明原本没有想过要吞并洞庭水师。但洞庭水师的将官兵士主动要求武冈水师把他们合并,军官们宁可降职调职也要进入朱顺明的水师。他们实在穷怕了。

    大明朝廷只重视陆军,水师可有可无,发给水师的粮饷经常拖延克扣,装备更是万年没有更新。

    水师将士们都穷得养不起老婆孩子了。

    朱顺明的武冈水师在洞庭湖周边招募将士,部分胆大或被逼无奈的青壮加入后,带回来的银钱足够一家人体面的生活。犹豫不觉丧失机会的家伙们肠子都悔青了。

    朱顺明入主长沙府,洞庭水师的将官厚着脸请求好几次将他们并入长沙卫水师。朱顺明考虑过后,扩大了水师规模,成立了两支水师队伍,东水师和西水师。

    有了熟练军人的加入,朱顺明水师队伍的建设顿时突飞猛进,一夜之间就有了一定的战斗力。

    这也是朱顺明制定“校尉”行动的关键和底气。

    “粮引?粮食什么时候需要粮引了?我怎么不知道。真是好笑。岳州龙知府想钱想疯了吧!”大型粮商都不是好惹的主,背后都有一定的后台。

    老军官也不生气,他促狭道:“贩盐需要盐引,贩茶需要茶引,贩粮需要粮引很好笑吗?”

    粮商一脸不屑,不客气道:“我马脸走遍天下,从来没听说粮食需要粮引的。你知道这船粮食是谁的吗?南京镇守刘公公的。还不让开?”

    老军官脸一横,语调变得冰冷,正色道:“吃谁的饭,听谁调遣。在湖广,我只知道朱老板。朱老板说贩粮需要粮引,那就是需要粮引。没有粮引,敢于冲关,格杀勿论。”

    格杀勿论有如命令,身后的兵丁们立刻做好战斗准备。床弩掀开罩衣,露出锋利的箭矢;火炮开始装填,弗朗机炮黑黝黝的炮口闪过危险的气息;兵丁手中的u qi出鞘,剑指商船。

    马脸犹自犯横,冷笑道:“我看谁敢动手?这大明的天下难道姓朱?朱老板是什么东西?”

    马脸口不择言,犯了两个错误。大明的天下当然姓朱;朱老板不是东西,是治下百姓的守护者,是他们心中不容侵犯的家人。

    “砰”

    弗朗机炮居然开火。近距离散弹的冲击力十分惊人,马脸被几十颗散弹击中,整个人飞出几丈,贴在船头乌篷上,软绵绵的像一堆臭肉。

    其余散弹乱飞,马脸旁边好几个伙计被击中,一时没有毙命,倒在甲板上痛苦哀嚎,鲜血浸湿了甲板。

    “谁他妈让你开火的?谁?知道军法吗?”老军官回头大骂道。

    “是我。”水老五喏喏回道:“我看这家伙骂朱老板不是东西,我就生气。朱老板怎么会不是东西呢?朱老板是好东西不不不,朱老板是好人。”

    水老五家原本有八兄弟,后面两个没养活。一大家子男人,吃也被吃穷了。实在没办法,水老五偷着参加了武冈水师。

    水老五的这次出格行为,让陷入穷顿的家庭立刻充满希望。他拿回去的安家银和饷银,足够一家人吃饱。三哥还与情投意合的小莲成了亲。

    说到对朱顺明的尊敬和崇拜,水老五绝对算是疯狂的粉丝。

    有人对朱顺明出言不逊,水老五十分激愤,果断开炮,将对峙的双方都吓了一大跳。

    “回去再关你禁闭。”老军官恶狠狠说着。他回过头喊道:“这一炮只是警告,再隅顽不灵,可就不客气了。”

    商船上的众人本就吓得发抖,见可以投降,顿时争先恐后的叫嚷着“投降,我们投降”

    商船上的众人纷纷放下u qi跪地投降。水师兵丁熟练的跳帮上到商船上,将商船上的粮商伙计控制起来。

    “报告,船上装的全部是稻谷,不下一千石。按照条例,需五百粮引。”盘点完船上的货物,小兵汇报道。

    老军官点头,对船上二头领道:“现在给你们两条路,一是卸下粮食,想去哪去哪;二是前往岳州府粮运司bàn li粮引,凭粮引运粮。一张粮引管二石谷子。”

    二头领一愣,不是罚没?不用下狱?这些当兵的看着凶悍,动不动就开炮,shā rén如杀鸡,为何行事如此文明?

    听老军官指点两条路,二头领怯生生问道:“那粮引价钱几何?”

    “粮引分粗粮引和细粮引。粗粮引一引五两银子,细粮引一引八两银子。你的是粗粮,需购买粗粮引。一张粮引管二石粮食。你这一船粮食,至少需五百粮引。”

    二头领顿时傻眼。这么贵?这一船粮食,至少要两千五百两银子的税款,比粮食收购价贵上近两倍。

    这谷子到了南直隶,不得五两银子往上?碾成大米,不得八两银子一石?

    如此价格,二头领做不了主,只得掉转船头回洞庭湖,派出小船连夜回南京汇报主子。

    岳州府这么一搞,整个江南的粮食价格不得飞涨?有必要告诉主子,必须囤积大批粮食。

    朱顺明在岳州府临湘长江水道设立关卡,粒米不许往下走,江南的粮价一天一个样,从三两银子一石大米一路涨到六两,涨价的风头还未见平息,反倒愈涨愈烈。

    商家见粮食暴涨,全都惜售,每日限量g一ng yg,价格高昂,爱买不买;有门路的从江西c湖广北部吃进大批粮食,全都囤积居奇,等待粮价高企;产粮区粮商见到江南粮价暴涨,同样开始减少粮食出货,预期更好的价格。

    百姓买涨不买跌。商家越是惜售,百姓的购买欲越是疯狂。没盐吃还能勉强过活,没饭吃一个月都挨不过。

    江南的商人c官僚士子c工人(江南此时已经有了大量的专业工人,如纺纱厂c织布厂等)c农民(农民也需要买粮,因为江南的农民大都种植棉花c桑叶等经济作物,不再种粮食)全都为粮疯狂,整个江南被朱顺明轻轻一搅,顿时乱成一锅粥。

    也只有朱顺明这种看穿了大明只是一只纸老虎本质的人,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拿江南开刀,动摇朝廷的根本。

    江南不仅文风鼎盛,朝廷大员甚多,还有南京这个副都。一时间,弹劾朱顺明c龙申江(岳州知府)c雷起龙c方孔炤的折子如雪片般飞入京师。

    崇祯皇帝不久前才看过方孔炤关于平息湖广灾民bà一 ànc已经安排农业生产的奏折,此时接到如此多的弹劾奏章,十分奇怪。

    待到他看完弹劾奏章,方孔炤的自辩奏折也到了。

    “臣殚精竭虑,恢复湖广秩序,引导农业生产,安置灾民自救。”

    “今秋粮已入库,湖广税赋与三饷全额筹集完毕,即日与漕粮一同北运京师。”

    “然去岁湖广武陵地龙翻身,死伤无数,仍需救灾安置。臣深感皇上艰辛,朝政艰难,欲行自救。故在湖广南部暂行粮引策略,以为安置灾民之用。”

    “湖广事务当为皇上乾坤独断。然外省商人出于利益,无视朝廷大势,暗中推动外省官员置评湖广事务,其心可诛。”

    崇祯皇帝放下奏折,长叹道:“方孔炤,好人呀。只有他看到了朕的艰辛,体谅朕的难处。”

    二十二岁的崇祯皇帝已经没有了刚当上皇帝时的热血和ji qg,转而是深深的无奈和激愤。

    朕如此勤快,为何朝政一天不如一天?朕如此节俭,为何商人们如此奢华淫逸?朕如此操劳,为何官员们总是疏于担责?

    崇祯皇帝的头上已经有了几缕白发,年轻的脸庞看上去黯淡无光,隐隐有些皱纹,两眼布满血丝,嘴角有一点干涸的白沫,靠得近了,能闻到他嘴里散发的浓重口气。他的肝火太过旺盛。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真是个好地方呀!”崇祯皇帝冷笑道:“这些盐商富得流油,朕的国库却空得连耗子都能饿死。食盐有盐引,粮食为何不能有粮引?”

    “着方孔炤将收取粮引的银钱部分押解至京师,余部用于解救安置灾民。灾民亦朕之子民也。”

    这是要将粮引制度合法化。王承恩暗自心急。粮食暴涨,天下没饭吃的人就更多。人一没饭吃,不得起来造反?方孔炤,实乱臣也!

    崇祯皇帝犹自高兴道:“让江南的奸商吃高价粮,收取湖广的粮引银钱为国所用,地方能够自给自救,一举三得,太好了。”

    “大伴,你看粮引政策要不要在全国推行?”崇祯问道。

    王承恩心中苦笑,小心道:“回皇上,但凡朝廷政策,还是小心为好。不如问问阁老们的看法。”

    崇祯气愤道:“提到银钱,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就知道与朕唱反调。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利,朕都穷到养不起皇后妃子了,还要如何?”

    随即崇祯泄气道:“算了,先在湖广南部推行试试看。大伴,方孔炤递解的粮引银子给朕入内库。入到户部,又会被这些家伙中饱私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