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数风流人物 > 丙字卷 诗酒趁年华 第二十二节 约稿
    方有度走了满怀希望和激情的走了。

    后半顿酒基本上围绕着这篇文章该如何写来探讨了。

    准确的说不是探讨而是受教方有度已经感受到了如果自己在这上边能有突出的表现也许自己这个位居末列的三甲同进士未必就不能留在京中。

    而按照惯例他这种排序靠后的同进士基本上在观政期结束之后都是要回到地方去的去担任推官或者知县应该是正常去向而且观政时间基本上都要干满三年。

    但如果有了突出表现那便不一样了内阁阁老六部堂上官甚至皇上如果博得他们的关注甚至青睐那一切都不在话下。这也是这帮观政的进士和同进士们的最大动力。

    对于这类总结性文章冯紫英前世中从政几十年不知道写过几百几千篇了如何抓住核心突出重点点燃爆点吸引眼球这都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

    方有度好歹也是进士文采辞藻都没问题遣词用句甚至都比冯紫英更厉害关键就是没经验。

    这种新东西估计也从来没有人干过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都是夹杂在自己奏章、奏折里边零散性的表述自己的意图而像这种系统化有针对性的提炼加工估计就真的是第一遭了。

    本来还想留方有度再喝一会儿茶的但方有度早就坐不住了。

    估计他今晚回去又得要熬夜不过冯紫英也提醒了他不急于一时写出来之后先自己反复锤炼最后再拿给自己审稿时间还很宽裕。

    一份《内参》怎么可能只有一篇文章?当然要内容丰富了。

    不求面面俱到但是起码要做到让更多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这是创刊号。

    既然打定主意要干这事儿那就要准备周全这样一份出自于翰林院的《内参》铁定是要载入大周史册的。

    但如何来真正将这份刊物的从萌芽到培育再到发展壮大乃至发扬光大这里边还有不少坎儿要迈。

    首先要获得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事的黄汝良的认可。

    没有他点头这份《内参》永远别想出头另外这类文章大多涉及到一定朝廷政务相当多还是较为敏感的话题肯定需要一定程度的保密那么如果要印刷出来那就不能在外边去。

    翰林院有自己的印刷作坊主要是为印刷史书和经义提供服务技术不错但是规模并不大冯紫英觉得这也许是未来这个领域的一个契机。

    接下来的几天里冯紫英都疯狂的忙碌起来。

    除开方有度还有郑崇俭和王应熊自然也少不了练国事和许獬。

    “子逊兄海外之大恐怕你我都是道听途说唯有那些个真正出入海疆的海商们怕是才真正了解不知道子逊兄和你们老家的这海商们熟悉不熟悉?”

    许獬早就觉得这段时间冯紫英这家伙不对头鬼鬼祟祟但是又显得十分忙碌原本觉得百无聊赖的读史学史也开始感兴趣起来了还在学习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来。

    看到他频繁接触京中观政的进士们许獬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在谋划着什么大事儿但是却又不好深问。

    直到今日这家伙终于找上了自己许獬就觉得有戏。

    “有一些了解但是为兄到了京师之后就少有接触了。”许獬不清楚冯紫英意图之前还不敢轻易表态虽说他也觉得冯紫英应该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利但是他不是方有度、郑崇俭这等盲目崇拜冯紫英的角色很多时候都需要多考虑几分。

    “京师城应该有福建会馆吧?难道子逊兄从来不去?”冯紫英笑着道:“子逊兄小弟是有事相求。”

    “哦?什么事儿只要愚兄能帮得上的当然不在话下。”许獬点点头。

    “嗯子逊兄你我就不绕圈子了闽浙沿海民众苦海禁久矣盖因闽浙沿海多山少地人多地少谋生不易走海谋生自古以来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但是从前明到大周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了海禁之策盛行但实际上目前海禁虽然依旧其内里却已经是千疮百孔执行力度如何朝廷也心知肚明但是一旦提出解除海禁的话我们都能想到肯定会遭遇很大的反对……”

    对于冯紫英在解除海禁上的态度许獬是早就知道的甚至朝廷一些有心人也一样清楚否则也不会有馆选庶吉士上他受人之托来了那一回“交易”。

    当然不是说人家看上了冯紫英这个人有多么大分量和影响力而是更看重冯紫英背后的人以及他出身所代表的群体。

    同时冯紫英所代表的的北方士人也是一个关键。

    朝廷中最反对开海的就是北方士人文官另外武勋群体作为军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也一直持反对态度。

    而冯紫英不但是武勋群体中异军突起的佼佼者而且其背后两大佬——齐永泰和乔应甲都是北方士人的中坚力量而且齐永泰极有可能日后会成为北方士人的代表人物。

    正因为如此冯紫英的态度和影响力才显得格外特殊。

    许獬微微点头“紫英若非如此开海又如何能这般艰难?”

    “海禁之初或许有其理由但是时移世易小弟认为当初实施海禁的一些理由和原因都不成立了而相比之下开海带来的益处和必要性却越来越大可是好像朝廷内部一旦涉及到这个问题大家就是相互攻讦固执己见久而久之就成了为了反对而反对鲜有真正涉及到具体原因和理由了……”

    “紫英你有何意只管说出来。”许獬隐约揣摩出一些东西来但是他却不知道冯紫英打算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弟之意子逊兄文采风流那么能不能以闽浙沿海民众面临的困苦生活先写一篇文章来让朝中诸公尤其是从未去过南方的北方朝臣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形?”

    就这个?许獬大惑不解就这个也值得如此郑重其事的来和自己一说?

    “子逊兄其他小弟暂时不便透露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小弟也会配合有一篇文章嗯到那时候也许就会有一些不一样……”

    许獬也知道此子素来谋定而后动而且一动就基本上是一击必杀必定能够达到其目的而且让自己来写这篇文章根本不算什么必定有深意。

    *******

    “紫英难得啊专门请为兄来饮酒。”坐在冯紫英对面的男子不过三十出头面色灰白颧骨高耸一双眉毛微微上挑极有气势“照说该为兄替你庆贺才对会试殿试馆选你这是一帆风顺为兄在你这个年龄都还在为秀才资格而苦读呢。”

    夕阳垂落在窗棂格上在地板上映出斑驳陆离的窗花一具很有唐仕女风格的屏风半遮半掩的摆放在这房间里多了几分慵懒安逸的气息。

    “楚材兄你我之间何必在意这些?”冯紫英笑着替对方斟上酒。

    “紫英我知道你家境好但就你我两人还专门弄这一间未免太奢侈了。”一口山东乡音正是冯紫英的老乡兵部职方司主事耿如杞。

    “嗯不是小弟奢侈而是想要和楚材兄谈一些比较隐秘的话题所以才选了这么一处。”冯紫英漫不经心地放下酒壶“本想寻个安静地方但是许久没有和楚材兄一唔觉得还是要有些酒才能让许多话题更能尽兴所以才选了这里。”

    耿如杞略小而精神的眼眸中掠过一抹惊讶的光芒。

    自己这位小老乡可是庶吉士中的风头人物甚至连一甲三位的风头都被他抢走不少现在入了翰林院还以为会安分一段时间没想到这才多久半个月吧看样子又要不甘寂寞了。

    冯紫英没有提话题耿如杞也不问二人便说着闲话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耿如杞见冯紫英仍然不提来意忍不住摇摇头:“紫英你可真的耐性好啊非得要为兄来问你怎么就专门请为兄和这顿酒如果是这样那该把君豫也叫上才对。”

    练国事和耿如杞的关系也不浅不过今日话题二人对谈更合适一些。

    “兄长稍安勿躁小弟其实一直在想还如何来说这个话题……”冯紫英沉吟着端起酒杯小小的抿了一口。

    “什么话题让紫英都这么为难这可真的罕见啊紫英你的名声现在可不小虽然还未正式入仕但愚兄看我们这一科的庶吉士们都找不出一个能赶上你的了。”

    耿如杞是元熙四十一年进士比冯紫英他们早两科但他没能入选庶吉士。

    “小弟不知道楚材兄对开海一事的态度嗯另外也想问一问楚材兄如果开海的话对我们山东比如登莱和辽东那边有何意义。”冯紫英一字一句的问道。

    之所以要找耿如杞那是因为开海在南方是海商们的事情但是对于北方来说开海就比较复杂了涉及到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