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唐诗家夫子 > 《大唐诗家夫子》正文 第30章 嵩山游
    话说王昌龄师生五人在“石申客栈”住了下来,薛家老四喜欢提问:“王大哥,这客栈为什么叫着‘石申客栈’呢?”

    “石申是这大梁的人,战国时代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著有《天文》八卷,还著有《浑天图》等。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它们的出没规律,记录了它们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方位,这些数据被后世天文学家所用。石申经过长期观测,详细考核,测出了一百三十八座恒星,共有恒星八百一十个。他与齐人甘德根据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所制成的图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恒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后人把石申的《天文》八卷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为《甘石星经》。这客栈用石申做名字,表示对这位伟大天文学家的纪念。”

    “原来是这样。”

    由于鞍马劳顿,大家议论了一番古城大梁,早早躺下歇息,一宿无话。

    清晨,大家还躺在床上,感觉到外面好像有些异样,窗户外面似乎特别的光亮,大家凭着经验估计是下了雪,迅速爬起,往窗户外面一看,果然好大的雪!整个的大梁城已经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银色世界,大朵大朵的雪花在漫天飞舞。于是大家议论,看样子要在这大梁过年了。

    吃过早饭,薛家兄弟急于去外面赏雪景。于是五人骑上马,在街道上溜达一阵,因为下雪,行人比昨天少得多了,较多的是在户外赏雪的年轻人和孩子们,当王昌龄五匹马所到之处,不时有孩子们向五匹马投掷雪球,惹得人们一阵大笑。

    五匹马出了城门向汴河码头而来,这里也是大梁热闹繁华的地区。由于这里是大运河的南北漕运中转站,这里大船舸云集,虽然下着大雪,仍然使人感到一种繁忙景象。河岸码头上,店铺林立,人们有在茶馆喝茶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现在五师生来到一座桥上,这是横跨汴河上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它就是虹桥。这时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王昌龄师生议论着,大雪天况且如此繁忙,要是天晴就可想而知了。

    这天,王昌龄师生来到了大梁城东南部的梁苑,这梁苑乃是大梁著名景点之一。它是西汉梁孝王所建的东苑。园林规模宏大,方园数十里,有不少宫室相连,是专门用来供游赏驰猎的。梁孝王在这里广纳宾客,当时的名士司马相如、枚乘和邹阳等都是梁孝王的座上客。

    王昌龄对薛家兄弟说起这些名人的故事,尤其是说起司马相如携卓文君私奔的故事,王昌龄处于逗着薛家兄弟玩,简直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横飞。

    王昌龄还说起南朝齐的诗人王融,他有一首《奉辞镇西应教》诗反映了当年梁苑的盛况:

    “未學謝能算,高義幸知遊。霤庭參辯奭,梁苑豫才鄒。徘徊歲光晚,搖落江樹秋。風旗縈別浦,霜琯迾遙洲。”

    薛家兄弟就要王大哥也来一首。王昌龄也想,你王融老祖宗在梁苑留下诗篇,难道我王昌龄就不能?脑子里几转几转,一首《梁苑》竟然高声吟出:

    “梁苑秋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一连几天,王昌龄师生在大梁的城里城外到处转悠,把个大梁著名景点玩了一个遍。

    眨眼间就过年了,王昌龄在“石申客栈”附近的“梁味酒楼”定了一桌年夜饭,王昌龄师生五人就在这大梁城吃一顿团圆饭。菜倒是不错,都是大梁的风味菜:鲤鱼焙面、庞记桶子鸡、五香兔肉、风干兔肉、五香羊蹄、酱瓜鸡丁、鲤鱼焙面、菊花火锅、锅贴豆腐等。

    冬去春来,天气也转好,王昌龄师生五人离开大梁,他们决定上嵩山。

    这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东依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东西绵延一百二十里。自古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根据古书记载,嵩山古称外方山、太室山。夏、商之际,已称嵩山为中岳。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武则天皇帝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

    如果要说嵩山的景点,古人有两首诗可以概括,其一是:

    “月满嵩门正仲秋,轩辕早行雾中游。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险溽暑收。石淙:baikbaiduvi0997h河边堪会饮,玉溪台上垂钓钩。余雨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这首诗说的是嵩山八景,它们是:嵩门待月、轩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

    另一首诗写的是“嵩山十二胜景”,诗曰:

    “龙潭贯珠琼将流,嵩阳洞天景色幽。少室夕照垂金钱,御寨日落苍谷口。石池高耸云崖畔,石僧迎实站山头。石笋闹林柏涛滚,珠廉飞瀑震山吼。高峰虎踞云天啸,猴子观天盼解咒。熊山积雪稍奇观,峻极远眺天地悠。”

    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它们的总名称。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

    现在王昌龄五师生已经来到嵩山的东部山脚,这里有一条少林河,它是太室山与少室山的分界。王昌龄师生决定先登嵩山东峰太室山。

    王昌龄根据当地人的指点找到了太室山山脚的启母庙,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所以这座山就叫着“太室”(“太室”就是大老婆)。昌龄五师生在启母庙里拜了启母铜像,然后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爬。

    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师生五人向主峰“峻极峰”攀登。一路上,但见自然景观或雄壮魁伟、秀逸诱人,或飞瀑腾空、层峦叠嶂、多彩多姿。林木葱郁,生机昂然。峰上松林苍翠,山风吹来,呼啸作响,轻如流水潺潺,猛似波涛怒吼,韵味无穷。

    五师生终于爬上峻极峰的峰顶,极目四望,但见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古人有诗曰:“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道出了嵩山之奇美和游人心境的愉悦与宁谧。

    峻极峰对面的一个山头上有一座颇有规模的建筑,五人向那建筑走去,原来是一座道观,观门题字是“嵩阳观”,事有凑巧,那观门口正好有一位五十来岁的道士,身旁一位道童。只听道童说道:“炼士,你看那五人……”不巧这话被王昌龄听得真切,知道那位道士乃是一位有道炼士,于是上前打招呼。互相一番介绍就熟悉起来,于是王昌龄跟焦炼士攀谈起来,从道家始祖老聃到东汉张天师,再到张天师以后各代继承人的事迹,最后讲到大唐以来道教的兴盛……

    焦炼士谈起嵩山道观的情况,嵩山大大道观数十座,最有名的是山脚下的中岳庙,还有这座嵩阳观。。焦炼士还引用了一首古诗《至嵩阳观,观即天皇故宅》以说明这座嵩阳观的源远流长,诗曰:

    “真人上清室,乃在中峰前。花雾生玉井,霓裳画列仙。念兹宫故宇,多此地新泉。松柏有清阴,薜萝亦自妍。”

    王昌龄跟焦炼士谈得很投缘,焦炼士就要留王昌龄五人在观内住下来,以便互相切磋道教经传的奥妙。王昌龄答应,现在先到处走走,到时候再来麻烦炼士。

    五师生在这太室山上流连忘返,从这一个山峰转到那一个山峰,从这一个寺院到那一个道观,一连转了许多天。然后又登上西边的少室山。

    经过近半个月的走马观花,五师生现在都不太想离开了,甚至把去邯郸的想法也搁在一边了。这一天,五师生在太太室山山脚的中岳庙里商量,王昌龄心里想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目的是在中岳庙里对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作一番钻研和研究,还有山上嵩阳观的焦炼士也希望王昌龄住一段时间,但是他还想先听听薛家兄弟的意思:

    “怎么样?明天是不是离开嵩山往北边走?”

    “明天就走?是不是……”

    “怎么?是不是有点舍不得离开?”

    “我们是想,上少林寺学学功夫真是太有意思了。”

    “这么说来,你们兄弟想留下来在少林寺学习武术?”

    “不知道那些和尚是不是允许我们学武术。”

    “这样吧,明天我们再去少林寺跟那些和尚说说,不在少林寺当和尚,是不是可以在旁边看和尚们练武,要是可以的话,你们四兄弟就天天去少林寺看练武,然后自己可以模仿着练习,效果也是不错的。”

    “那么王大哥你呢?”

    “我吗,这中岳庙就是我的家,你们可以随时来找我,也可以白天去少林寺学武术,晚上来中岳庙过夜。怎么样?”

    四兄弟一声答应,这事情就算定了。

    第二天,五师生又上少林寺,王昌龄找到一位有名望的寺院长老,说明来意,长老说,这事情以前是不行的,但是自从当年少林寺七位和尚帮助太宗先皇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从此少林寺名声大振,学武之风大兴,不是少林和尚也可以进寺院学武,如果不是正规的少林弟子,也可以在旁边观看,现在这一类人不少。

    从此,薛家兄弟每天上少林寺学武,晚上回到中岳庙跟王大哥一起住宿。王昌龄则每天把自己关在中岳庙后面的藏经阁里,对自老子以来历朝历代的道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钻研。

    一天,王昌龄上嵩阳观拜访焦炼师,刚好焦炼师不在,王昌龄心中一阵失落,一首《谒焦炼师》打好了腹稿: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眨眼间到了四月,薛家兄弟忽然发现所带银两已经不多,当初出来时根本没想到会在外面逗留这么久,于是对王大哥说,需要去一个人回家取一些银两,经过商量,决定派老二薛虎回家。王昌龄给芙蓉带回一封信,告诉芙蓉自己暂时还不能回家,要芙蓉自己珍重。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