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唐诗家夫子 > 《大唐诗家夫子》正文 第29章 王昌龄东游启程
    却说王昌龄师生五人早早起床,洗漱了,进餐厅吃了早饭,要客栈堂馆把五匹马牵出,五人骑上马上路,向着洛阳方向奔驰起来。王昌龄琢磨,是不是先从南边拐一个弯,去大梁走一趟,顺便去爬爬嵩山,那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的中岳,山上名胜古迹颇多,很值得一游,于是王昌龄把自己的想法跟薛家四兄弟说了,薛家四兄弟当然是一万个乐意。

    忽然老四薛豹拨转马头说:“王大哥,我们第一次来华阴,也是第一次看到那天下有名的太华山,王大哥你吟一首诗作纪念吧。”

    王昌龄本来此时正被太华山那一座座高耸如云的山峰所吸引,薛豹这么一提议,又有其他三兄弟一阵附议,王昌龄的诗意就来了,只见王昌龄勒住马头,一首《过华阴》脱口而出: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信宿百余里,出关玩新月。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王昌龄吟诗罢,四兄弟同声赞叹:“好诗!太好了!”老大薛龙说:“老四,把这首诗记下来。主意了,往后凡是王大哥吟诗,你都要负责记下来,待到了客栈休息的时候,我们兄弟再各自抄写,将来回到家里,我们要整理出来送给王大哥。”老大做了安排,老四拿出一截石墨笔把诗歌记下来。

    师生五人继续赶路。不久到了潼关,这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潼关县的北部,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左传》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战国时,函谷关就成为秦的东大问。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潼关之名,始见于史。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马超刺槐、十二连城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有一首古诗《潼关》:“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熏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版牌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闲。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

    王昌龄给薛家四兄弟说起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的故事,内心颇有感慨,于是诗意又来了,一首《失题》脱口而出: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形容这里形势的隆要。

    师生五人在潼关停留了两天,走马观花地浏览了潼关八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出了潼关,师生五人继续东行。这天到了河南地界的灵宝县,天色已经不早,大家在灵宝县住了下来。王大哥又给四兄弟讲起了灵宝县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代,这里曾被唤作‘桃林’。那时候有个巨人名叫夸父,平时他双耳总是挂着两条长蛇,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桃木拐杖。一天,他忽然异想天开,要与太阳赛跑。从日出开始,他翻山越岭,跨河涉泽,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一见太阳落山,便奋力猛追,但还没到太阳身边,就被炽热的火光烤得口干舌燥,痛苦难忍。只好回转身跑到黄河、渭河去喝水,虽然河水都被喝干了,但还是不能解渴,最后渴死在秦岭脚下,他的桃木拐杖也变成了蜿蜒几十里的大桃林。”

    过了灵宝县,前面就是古城渑池。渑池的地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此外,秦王还在此地会见过赵王,由此发生了赵王与蔺相如在渑池机智地与秦王会见的故事。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三县。贞观三年更县名为“天池”。后来天池改属洛州,为河南府。

    薛家四兄弟都曾经听王大哥说过“渑池会盟”的故事,所以对这渑池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洛阳是大唐的东都,四兄弟对洛阳似乎很熟悉,其实他们都没有到过洛阳,所以都想呆两天,看看洛阳那些常常听人们说起的著名街道和名胜古迹。王昌龄由于在洛阳有亲眷,于是把薛家四兄弟带到洛阳舅舅家里。王昌龄带着四兄弟游览了上阳宫、白马寺和香山寺等著名景点,第三天,他们离开洛阳向大梁进发。

    一连几天,经巩县,过郑州、中牟,一路观赏沿途风景,虽然感到新鲜,但是也不乏疲劳的感觉,五师生不时停下来略作休息,于是薛家兄弟就要王大哥吟诗,王昌龄看看天色,只见暮云翻卷,原野上,一派冷风飕飕,凌咧肃杀,寒气刺骨,似有下大雪的兆头,于是一首《大梁途中作》缓缓吟出: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今日无酒钱,凄惶向谁叹。”

    大梁终于到了,师生五人一阵激动。只见千年古都呈现在眼前。

    大梁,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曾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经有七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所以这大梁号称“七朝都会”。史书上早就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古人的“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等诗句,都生动地描绘了大梁豪华盖世的繁荣景象。地处中原的大梁,是京都之地,素称天下要衢,它凭借汴水漕运的有利条件,大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里风光旖旎,人物荟萃,城郭宏伟,富丽甲天下,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奇珍”的国际大都会。被后人誉为汴京八景的“繁台春色”、“汴水秋声”、“隋堤烟柳”、“相国霜钟”、“州桥明月”、“金池夜雨”、“梁园雪霁”、“铁塔行云”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古都大梁的美丽风光。

    大梁古城是战国时魏国都城,魏国又称大梁国,是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魏惠王三十一年,魏都自安邑迁到这里。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决黄河及大沟水灌大梁,城毁魏降。夏朝曾在大梁一带建都一百五十七年,称老丘,商朝在大梁一带建都二十七年,称嚣。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的意思。西汉时候,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大梁城的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内城、牙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城内交通水陆兼容,畅通无阻。在布局上、打破了封闭性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

    王昌龄同薛家四兄弟过了外城护城河,来到大梁门的前面,这大梁门是大梁城的西门,拱形城门的上方用先秦石鼓文字雕刻着“大梁门”三字,格调古朴,笔力遒劲。王昌龄心中愣了一下,内心被这大中华的古老文化所触动。王昌龄注意到,城门的基部采用青砖结构,设拱形门洞三个,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雕梁彩绘,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王昌龄师生拿出证明身份的文书,守城军士看到文书上的“长安灞上”四字,再注意看看五人的装束,打躬作揖道:“原来客官来自西都,客官请了。”

    五人进城,只见笔直一条大街,其宽度不下七八丈。这大梁城也有外城、里城和牙城。牙城是军队中主将居住的内衙的卫城,它相当于都城里面的宫城。

    现在师生五人已经走在一条叫着“鼓楼街”的街道上。只见街道两旁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

    王昌龄五师生终于在“石申客栈”住了下来。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