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天子录 > 正文 第112章 大婚
    “归属问题呢?”

    高谷问道;虽然不懂,政事堂还是希望能够将中央银行归入自己管辖。

    “和税务局一样,暂定为三品,归政事堂直管。”归属权的问题朱祁钰没有想要将所有权利都拦在自己怀里,而实际将其扔给了政事堂。

    不过,虽然让政事堂管辖,前期还得他多指点,不然指不定这个大明中央银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如今流通的宝钞造假的颇多,让宝钞变得愈发难以流通,百姓都不想用。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发行再多的纸币都无济于事。”萧镃曾官居户部尚书,对于宝钞的一些问题知之甚祥,可是因为技术问题,仿制造假一直无法彻底根绝,导致官方和百姓都成为最终受损失的一方。

    朱祁钰对此呵呵一笑,这个不是问题。

    他冲一个龙骑禁军为卫士摆摆手,道:“去内宫找沉鱼,让她将御书房内朕放在桌案上的锦盒拿来。”

    中尉指挥官走后,他又冲众人道:“容朕先卖个关子,等位诸位就知道了。现在我们先说说这两个新成立的衙门人员问题吧!“

    说到人员问题上,于谦他们顿时都一脸的凝重起来。由于最近全国反腐,打掉了一大批贪官污吏,正清了吏治,可是又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大量官员被问责。加上去年土木堡一役,朝中文臣也损失不少,到现在还没有补齐,这就导致了全国上下从朝堂到地方到处都缺人缺的厉害。

    “目前朝廷官员奇缺,臣建议可以先开恩科取士。”

    陈循道:目前朝廷缺员严重,从地方道中央,各级官员都严重缺失,臣提议可于今年开设恩科,择优取士,暂时缓解朝中人手不足的问题。”

    “治标不治本。”于谦摇头:“开科取士要进行,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还要从其他地方想办法才行。可以提拔一些优秀的低级官员,放置在一些不是很紧要的要害部门,一来解决了朝廷上下缺员的情况,二来也能为朝廷培养出真正的能官来,一举数得。”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众人思索后也都极为赞同。选拔有些的官员高职低配,补足了朝廷因为官员缺乏引发的问题,还能借此机会锻造真金,筛选更有大才的人才。

    朱祁钰也认同于谦的方法,不过他还是觉得这些方法都太慢。他直言道:“吏治改革在通州试行的时间也不短了,效果斐然。可以趁这个机会,将吏治开展下去。既能挑选人才为国出力,缓解眼前的困局,又能毫不费力的将吏治改革正式施展起来。”

    “不妥。”

    何文渊反对道:“吏治改革改的是吏员,他们之中尽管有一些人有些才干,但是对于纵览全局的大局观欠缺不少,眼界学识也不如正式经过科考取士的官员。如果将他们一下子安置的位置过高,恐怕不是好事,反而会酿成意想不到的坏处也说不定。臣不赞成大范围实施吏治改革。”

    “吏治改革在通州试行良好,吏治一片清明,底下的吏员们由于纳吏员入官系的原因,热情高涨,做起事来也颇为卖力,到了可以大规模开始实施的地步了。既然诸公认为全国展开吏治改革过于草率,那么就先从京师周边各州县开始实施纳吏入官的政策,看情况好坏再作进一步的决定。”朱祁钰可是认为这是个时候是推行吏员入官的最好时期,虽然其他人反对,不看好,朱祁钰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先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只要效果喜人,全面推广不过是时间问题。他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的。

    “地方吏员入官,长此以往会不会形成以各地为代表的地方豪强林立,门派丛生,从而影响到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高谷有些担忧的说道;

    “有些问题,不会像高公想的那样严重。”朱祁钰解释:吏员入官只是将他们的福利待遇纳入官员的体系中来,不在由地方衙门主官私募或是依靠搜刮糊口过日子。而且,吏员的升迁和官员一样,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越往上,审核也越严。没有一点问题是不可能,不过不会出现大问题。”

    “而且,对于一些从吏员提拔起来的官员,我们可以选择远其他州县任职的手段避免出现一个衙门里,都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当官的这个问题。比如,京师需要一个吏员,而京师有合适的,但是我却从其他地方调派一个非本地的吏员过来。而至于这个京师的吏员,则是调往他处。如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加上严格的审查制度,必然能够避免一些不好的现象出现。”

    众人确定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后,朱祁钰则是直接一锤定音:“政事堂尽快拟定关于恩科的具体时间,考题等问题。同时命吏部就全国官员档案中挑选才学过人,有治世之能的官员尽快入京。于京师及其周边展开纳吏入官的政策,对于其中的一些官员可以申请和通州那么的一些官员互调学习交流。具体的事物政事堂应该拿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尽快落实。“

    于谦等人感觉亚历山大,事情太多,太杂,而且还都极为重要。如今都集中到了一起,手底下还人手不足,做起来想要快就不要指望了,不出岔子就不错了。

    说话间,去而复返的龙骑禁军卫士抱着一个精致的盒子走了进来。

    这是一个经过加密处理的盒子,不知道怎么操作,除非暴力破坏,不然根本无法打开,这是山庄内研制出来承载贵重物品用的。

    接过精致严密的盒子,朱祁钰通过特殊操作轻易的打开了盒子,然后朱祁钰的手上就出现了十数枚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原型硬币。

    分别为金币,银币以及铜币,肯定都不是百分之百的纯度。三种钱币中掺杂的其他物质比例为六比四,有效避免了赤金足银引发了亏空,也能防止有人大量购入藏起来,不再在市面流通。

    铜币有四种,一文,二文,五文和十文。钱币正面都是汉字面值,背面则是和面值对应的稻谷数量,简单实用容易懂。

    银币三种,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银币前面同样是面值,后面则是以河,山,地作为背景。

    实在是太复杂的暂时还弄不出来,只能先印出一些简单的来。银币之所以没有一两的,就是以为其中掺杂了东西,实际等于一两的银币制作出来又厚又大,就会看上去很怪异。

    金币的面值和银币一样分别为一两,二两,五两。十两的等价金币制不出,八两的倒是可以,不过朱祁钰懒得搞,也就只有这些了。

    金币上的数字正面为汉字面值,反面则是一面旗,一面龙旗,一面同样的龙旗。不一样的是,一两的是一条龙,二两的就是两条龙,五两就是五条龙。合不合规矩不说,既然朱祁钰让用,其他人也没有意见。

    “真好看。”

    面对如此精致的金银铜三种钱币,于谦等人何曾见过如此精致的钱币,一边看一边摸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当然好看了,这可是高压生产,生产一枚钱币光是费用就几乎达到了钱币的数额了。不过这也就是一开始,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大量的生产,费用也会降下去的。”朱祁钰笑道;

    看完了金银铜币,朱祁钰又拿出来一打纸币。

    这里再说一下,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c印钞二局和宝钞c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c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大明宝钞里外都透着一个“大”字,它的面额分六等:壹贯c五百文c三百文c二百文百文,其中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

    四贯合黄金一两,是地道的“大钱”。

    大明宝钞基本上沿袭元代钞制,在版面设计上更加简介匀称,文字简练,刻工细腻。钞体为竖长方形,花栏内为龙c缠枝番莲c云气纹等。内栏上端书写钞额,钱图两边为“大明宝钞”c“通行天下”九叠篆文8字。

    但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发行数量又无限制,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不到二十年,便趋于衰败。

    所以,朱祁钰吸取大明宝钞发行失败的教训,又改良了大明宝钞的印花技术,以及使用印钱的纸章,大大提升了纸币的柔软性,实用性,防止造假等。

    版面设计上基本是采用了大明宝钞旧钞的模样和大小。所以,无论是防止造假,还是耐用度,美观度等,朱祁钰手上的这几张宝钞都玩秒大明宝钞旧钞好几条街。

    除了对美观使用度等做了改变外,对于大明宝钞新钞的面额朱祁钰也从新作了设定:分别为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五百两,一千两同样六个面额。但是较之旧钞不但取消了贯这个计量单位,面额有大大的提升,大了许多。

    之所以这样改变,是因为前面已经有了面额小的金银铜币钱币,足以应对寻常兑换,提升宝钞的额度是为了避免过多同等额度出现,也为了更好的流通使用。

    拿着美观耐用的新钞,一众大臣们都快到了双眼放光,爱不释手的地步了。

    “有如此美钞,足以取代旧钞流通天下。”杨善拿着一张面额最大的五百两面额纸币一边轻轻的用手摩擦一边喃喃自语道;

    朱祁钰拿出的新钞新币震惊了包括于谦在内的所有政事堂大臣。不过震惊过后,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能够仿制怎么办?”

    这个朱祁钰一点也不担心,其他的不说,单说金银铜币天下间除了朱祁钰之外,再也没有人能够制作出和这些钱币一模一样的来。

    高压冲压产生的钱币,试问当今天下除了通州逍遥山庄外,谁人能够有这个本事和技术。

    至于大明宝钞新钞,防伪更是高明,朱祁钰前世曾经执行过一次秘密任务,对于钱币的制作流程和防伪技术一清二楚。虽然大明如今还不能做到后世那般高明的防伪手段,不过应对这个时候的防伪已经足够了。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主体。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并且有明一代276年历史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铸钱经常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由于中后期与日本及欧洲间出口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从海外通过东南沿海流入内地。国初虽然铸有“洪武通宝”铜钱,洪武八年(1375)又发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但铜钱形制滥恶c使用不便,宝钞贬值严重,白银不可遏止地成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货。碎银通货的便捷,使得前期由于币制混乱造成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货币经济得以发展。

    这个时候是改革货币最好的时机,限制金银流通,以纸币为主,金银铜币为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货币机智,如同后世的rb,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大量外来金银的对本地市场的冲击。

    这是一次大明高端领导人的闭门会议,人数仅限于当今皇帝朱祁钰,政事堂总理大臣于谦,除王直之外的五位辅政大臣,一位后补辅政大臣杨善。会议持续了将近一天一夜,商谈的内容外人没有人知道,但是自此次闭门会议以后,大致确定了日后的施政方针,决定了大明朝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没有这一次的闭门会议,建新初期的发展将不会这么一帆风顺。

    五天后,大明军事委员会和瓦剌特使就军械火器等达成了协议,总体上只有一条,大明每年出售价值不低于五十万两白银的武器甲胄等军械给瓦剌,其中包括数量不等的火器。瓦剌可以用真金白银交付,也可以用战马抵价。

    大明第一场国与国之间的军火交易简单直接的就这样完成了。

    而且,早有准备的瓦剌特使直接交付了五十万两的定金,从大明军械库中拉走了第一批的贸易军械。其中,火器数量不在少数。

    瓦剌特使高兴,因为他圆满完成了瓦剌大汗脱脱不花交给他的任务。

    大明朝廷上下同样高兴。

    一批废旧的老实军械还是淘汰下来的,基本上只能回炉重造了,就是警察部队都不会去用,没想到竟然买了一个好价钱。看着到手的五十万两银票,军委会上下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原来军火贸易竟然可以这么赚钱,这成了所有知道这场交易的朝廷文武官员们心中最真实的写照。就是间接促成此事的杨善都颇为意外。

    八月中旬,满朝文武期盼已久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一天,登基为帝的大明皇帝终于大婚,结束了历代皇帝如此高龄还不成婚的问题。

    早在五月,朱祁钰的婚事就已经得到确认,不是纳妾,而是直接迎娶大明国母皇后。

    至于是谁这么幸运能够被朱祁钰认同并答应封为皇后,还是先卖个关子吧。

    皇帝成婚,最忙的当属礼部了。

    皇帝大婚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礼部尚书杨善从几天前就开始忙碌,更是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给朱祁钰讲解大婚迎亲的流程。

    虽然是皇帝成婚,一些习俗依然不可避免,甚至成婚过程更加复杂。

    而且,大明皇帝成婚不是小事,周边各国也都纷纷派遣使臣前来道贺观礼,更加加重了这场婚礼的重要性。

    所以,这几天杨善可是人前人后的一直在忙碌,急的嘴上都冒起水泡。不过,他也是痛苦并快乐着。能够主持皇帝的大婚,而且还是迎娶皇后这等重大事件,虽然忙碌焦虑,心里也是很高兴欢喜的。

    和其他人因为这场顶级的婚礼忙碌不停相反,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朱祁钰则是像个没事人一样依旧坐镇御书房,一身大红喜袍,一只手扶着御案上的奏折,另一只手正在奋笔疾书,哪里有要成婚时的激动。

    激动,他自然是激动地,可是现在激动还有有早了。

    况且,事关军国大事,目前还是这件事更重要一些,毕竟迎亲的时间还早。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