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闲话大宋 > 正文 统一的事业该怎么走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久乱必治,天天打来打去打的久了搞得民不聊生,总要有人收拾烂摊子,让老百姓不再受战争的困苦,至于这人个人姓刘姓李姓赵姓郭姓陈,则是时代的选择,时c命c运缺一不可。

    赵匡胤的老领导柴荣就认真思考过如何统一的问题,这说明后周的实力已经很强大,强大到领导人有底气思考怎么打别人,而不是思考怎么防止别人打自己。另外一方面,柴荣在位只有5年,在内部还不稳定时候就考虑这个问题,这说明他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也不知道这种危机感是否导致他四处征战不休,生命燃烧的太快所以英年早逝;还是他在冥冥中有一种预感,自知时日无多,所以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完成统一大业。

    柴荣并不是一个莽撞的人,在发动战争之前,他曾经让朝中诸臣写过一篇命题策论,题目叫做“平边策”。之后,他发现比部郎中王朴的这篇策论写的最好,王朴的建议是:“战略上先易后难,先近后远;战术上避实就虚,频繁扰敌,令其疲惫”。从难易程度上来说,最难打的是契丹,最好打的是南唐和后蜀;从远近上来说,最近的是南唐,其次是后蜀,最远的是契丹。柴荣接受了王朴的建议,开始了他辉煌的战斗历程。在柴荣手上,后周从后蜀夺取了秦(今甘肃天水)c凤(今陕西凤县)c成(今甘肃成县)c阶(今甘肃武都)四州,自南唐尽得江北c淮南十四州,还自契丹收复宁州c鄚州(今河北任丘)c瀛州(今河北河间),正准备乘胜收反复幽州(今北京)时,他倒下了。

    柴荣未尽的事业就只能由赵匡胤来完成了,跟老领导不一样,赵匡胤在这个问题上好像一点都不急,而且比起使用武力来,他似乎更喜欢用钱来解决问题,他曾在开封设封桩库,打算存够百万缗(一千文钱,差不多等于一两白银)就向契丹赎回燕云十六州,如果契丹不答应,再用这笔钱招兵买马,武力夺取。这可真是先礼后兵,而且这个礼是实实在在的,不是派一两个使者劝说,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赵匡胤只打算赎买契丹占领的土地,而且只是想拿回燕云十六州呢?他为什么没有汉武帝,唐太宗那样的雄心壮志,灭匈奴战突厥,去开疆扩土呢?

    说白了,还是宋的国力军力不支持他这么做,如果把宋c辽(契丹人建立的王朝)c北汉c南唐c后蜀比作上台打擂的拳击手,宋跟辽是同一个重量级的,北汉c南唐跟后蜀充其量算次一个重量级的。此时,契丹人建立的大辽跟汉武帝c唐太宗时期的匈奴c突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从实力上说,辽甚至比宋还要强大。

    赵匡胤就算有心破辽也无力为之,所以他的战略目标只能是次一个级别的对手,也就是北汉c南唐c后蜀,他的统一大业就是要把它们纳入到大宋的版图。

    建隆二年冬,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雪夜走访了大宋第一谋臣赵普,赵匡胤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每天一到睡觉的时候,就想到除了自己睡的那张床,四周都是别人的天下,所以特来找你商量对策”。赵普说:“陛下是觉得自己的天下太小了,那么现在内患已除,可以南征北讨了,您打算怎么干?”赵说:“我想先打北汉”,赵普沉默良久说:“北汉的北边是契丹,西边是党项,如果我们收复了北汉,那么辽和党项一旦南下,我们就要直接跟他们硬碰硬了,与其这样,还不如留着北汉不打,让它作为我们的战略缓冲地带,当然,我们也应该加强北边的防御,加固防御设施,以备北汉联合契丹攻打我们。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先把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拿下,等到南边没有后顾之忧了,再想拿下北汉这种弹丸之地,就易如反掌了”。

    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王朴和赵普这两个不同朝代,连面都没有见过的两个人(王朴死在柴荣前面,同一年死,也是因病而亡),在分析如何完成统一大业时,想到一块去了。

    赵匡胤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宋在内部达成了共识,统一大业的方向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不过,在了解南边的战况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北边这个令赵匡胤都忌惮的对手吧,与南边这些实际上并不构成威胁的对手相比,它才是宋真正的心头大患。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